天天看點

八王之亂和永嘉之禍是怎麼回事

#頭條創作挑戰賽#

八王之亂是西晉王朝,一場為争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動亂。共持續了16年,這場動亂最終引發戰争,對社會造成了較大的破壞,加劇了西晉王朝的統治危機,成為西晉王朝迅速滅亡的重要因素,之後的中國進入了五胡亂華時期(永嘉之亂)。

公元280年,晉滅三國最後一個割據政權孫吳,統一全國,至此,三家歸晉,史稱西晉。西晉王朝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由世家大族完全控制的統一的王朝,士族就是西晉王朝維持統治的階級基礎。晉武帝司馬炎清楚階級勢力過于強大會威脅到中央的統治,于是在公元265年,司馬炎恢複了古代的分封制,分封了二十七個同姓王,以郡為國,之後又不斷擴大宗室諸王的權力,司馬炎在分封同姓王的同時,又大封異姓士族為爵位。這給叛亂的發生埋下了禍根。

八王之亂發生的重要原因是司馬炎是沒有選好繼任者,在人事安排上出現了重大的失誤,造成了賈南風得以幹政弄權,直接導緻了八王之亂的爆發。賈南風就是開國元老賈充之女。

晉武帝司馬炎死後,晉惠帝司馬衷繼位,由于晉惠帝沒有能力治理朝政,引來了皇親國戚争權奪利。晉武帝司馬炎死的時候,留下诏書命汝南王司馬亮和外戚楊駿共同輔政晉惠帝。而楊駿在晉武帝病情加重時讓其自己單獨輔政晉惠帝,晉武帝默許,在晉武帝死後,司馬亮害怕楊駿要害他,便逃亡許昌,楊駿一時權傾朝野。

晉惠帝司馬衷的皇後賈南風,貌醜而兇狠,有政治野心,手段毒辣,她有政治基礎,也想奪權。

楊駿輔政的時候,凡是有诏令,晉惠帝過目後,交于楊芷太後(楊駿之女,司馬衷生母楊豔的堂妹)下發執行,楊駿為了獨攬大權,控制朝政,又由于賈南風不好控制,怕阻礙他擅權,便任命親信掌管禁軍,但這引起了皇室宗親和一些大臣的不滿,連楊駿的兩個弟弟都勸楊駿小心行事,以免禍患,楊駿不聽。

賈南風為了阻止楊駿專權,便秘密派人聯絡汝南王司馬亮和楚王司馬玮,要他們帶兵進京讨伐楊駿。由于楊駿向來恐懼楚王司馬玮,對其從荊州帶兵進入洛陽沒有阻止。

賈南風有了司馬玮的支援,便設計讓晉惠帝下诏書,宣稱楊駿謀反,一時間洛陽全城戒嚴,要求楚王司馬玮帶兵保衛皇宮,圍攻楊駿府邸。而楊駿呢又生性膽小懦弱,猶豫不決,錯過了逃生的機會,府邸被燒,而自己在馬廄中被殺。後來,賈南風又以晉惠帝的名義下诏書,廢除了楊芷太後的地位,貶為平民并囚禁了起來。又誅滅楊駿三族,至此,楊駿勢力被消滅。

楊駿被殺後,朝政大權由汝南王司馬亮和元老大臣衛瓘共同掌握,楚王司馬玮因功被封為衛将軍兼職北軍中侯(守衛京城北部的禁軍),賈南風的親戚也擔任了要職。雖然表面上維持着和氣,但是他們暗地裡卻互相較勁,勾心鬥角,誰都想大權在握,特别是賈南風,對未能獨攬大權表示非常不滿。

而汝南王司馬亮和衛瓘對楚王司馬玮掌握禁軍也是很忌憚,便想辦法奪其軍權,他們讓楚王司馬玮回封國去,這引起了司馬玮的十分不滿,于是他倒向賈南風。賈南風倒是很樂意,為了自己的目的,封他為太子少傅。

賈南風為了消滅司馬亮和衛瓘,于是又以晉惠帝名義下密诏,命司馬玮殺了司馬亮和衛瓘。司馬亮和衛瓘被殺後,有人勸司馬玮乘機擴大權力,司馬玮猶豫不決,而賈南風也認為司馬玮權力過大會威脅到自己,也想殺掉司馬玮。

在司馬亮被殺的第二天,賈南風用張華計謀,派中将軍王宮到司馬玮處,說是司馬玮僞造手诏殺了司馬亮和衛瓘,司馬玮的手下一聽到是這樣的情況,大多數放下手中的武器散去,司馬玮也沒有反抗,乖乖束手就擒。賈南風以司馬玮僞造手诏害死了司馬亮和衛瓘為借口,處死了司馬玮。

至此,賈南風終于掌握了朝政大權,親戚和黨羽也大多被委以重任。

賈南風掌權八年後,由于自己沒有兒子,為了将來能當上太後,她自己又不安份了。當時的太子是才人謝玖所生,而且賈南風和謝玖一直不和,賈南風就想廢除太子,便設計讓晉惠帝将他處死,但因為張華的勸阻,太子沒有被處死,而是被囚禁在金墉城。

當時的太子太傅是趙王司馬倫,經常讨好賈南風,為賈南風所信任,司馬倫也得到了守衛皇宮的禁軍的兵權。在太子被囚禁的時候,司馬倫與孫秀等人想要推翻賈南風一衆黨羽,以“要讓大家斷了對太子複位的希望”為借口,勸其黨羽盡早殺掉太子,太子不久被殺。而後,司馬倫和孫秀等人僞造诏書,以賈南風殺害太子為罪名,廢賈南風為庶人,賈南風被囚禁,張華等人也被殺,很多官員也被罷免。賈南風後來又被司馬倫僞造诏書讓其喝下金屑酒而死。

賈南風死後,司馬倫僞造诏書自封自己為相國,孫秀等人握有兵權,司馬倫一黨掌握了朝政大權,不過司馬倫一黨也是道德和能力不行,互相之間勾心鬥角,沒有什麼建樹。司馬倫廢晉惠帝稱帝後,晉惠帝被軟禁在金墉城,人心也不穩,這又給了别人機會。

齊王司馬冏便聯合河間王司馬颙、成都王司馬穎起兵讨伐司馬倫,司馬倫和孫秀帶兵反擊,被戰敗,司馬倫也被囚禁在金墉城,也是被喝金屑酒而死,司馬倫一黨被消滅。

司馬冏殺了司馬倫以後,迎接司馬衷複位,他擔任大司馬一職,主理朝政,司馬颙、司馬穎也被封高位,他們擁兵自重。司馬冏也是獨攬大權,行為不檢,荒廢政事,這又給了其他有權力野心的藩王有借口讨伐的機會。

翊軍校尉李含到長安,慌稱奉皇帝密诏,要河間王司馬颙攻打司馬冏。司馬颙一番考慮後,決定上表陳述司馬冏的罪狀,又興兵進攻洛陽,說是有内應長沙王司馬乂接待,司馬冏得知後,派将領董艾去攻打司馬乂,司馬乂趕緊帶着人乘車往皇宮跑,以奉天子的名義攻打司馬囧,司馬冏戰敗被殺,兒子被囚禁在金墉城,其黨羽也都被殺,司馬乂又獨攬大權。

然而,司馬颙又不滿司馬乂獨攬大權,多次派人刺殺都沒有成功,便令部将張方率兵7萬與司馬穎的20多萬大軍一起進攻洛陽,晉惠帝命司馬乂為大都督,率兵迎擊,雙方大戰幾個月,司馬颙、司馬穎聯軍被殺有6萬多人。司空司馬越(東海王)乘司馬乂軍疲憊,便聯合一些禁軍将領将司馬乂抓獲,将他交給了司馬颙的部将張方,司馬乂被烤死。

司馬穎在朝野有威望,軍事實力強,官拜丞相。司馬颙官升太宰,司馬越官升尚書令。而司馬颙上書認為司馬穎為皇位繼承人最合适,便廢了皇太子司馬覃,司馬穎為皇太弟,仍保留丞相職位。

司馬越對司馬穎的專政十分不滿,于是帶領10多萬大軍和晉惠帝一起進攻邺城,讨伐司馬穎,東安王司馬繇勸司馬穎投降,司馬穎不從,派将領石超率5萬軍隊迎戰,并擊敗了司馬越,晉惠帝被俘,改年号為建武,他還殺死了司馬繇。

司馬越戰敗逃到下邳的時候,徐州都督、東平王司馬楙不接納他,于是司馬越又逃回其封地。司馬穎想着司馬越是同宗室的兄弟,下令寬恕司馬越并要他回朝,司馬越不答應。

司馬越兵敗後,他的弟弟并州刺史東瀛公司馬騰聯合王浚,殺死了司馬穎的幽州刺史和演,司馬穎一怒之下,便出兵讨伐司馬騰,而司馬騰聯合一些異族等勢力一起反擊司馬穎,司馬穎也派石超等将領和新任的幽州刺史王斌一同抗擊司馬騰,但是司馬穎軍被異族軍隊所擊敗。

失敗的消息傳到邺城後,人心惶惶,官員和士兵大量逃亡,司馬穎更是恐慌,他和幾十個将軍、晉惠帝連夜逃到洛陽,異族人的軍隊一路追趕司馬穎到朝歌,由于沒有追上,便傳回了。

但是,洛陽是由司馬颙的部将張方控制的,他便挾持了晉惠帝,用以控制司馬穎。司馬穎回到長安以後,就被司馬颙廢除了皇太弟之位,并要求司馬穎離開長安回其封地。這下司馬颙可以說是大權在握,他自行任命百官,并把秦州改為定州。

司馬颙讓晉惠帝下诏立司馬越為太傅,并回朝共同輔政,司馬越不答應。司馬颙又挾持晉惠帝,要求晉惠帝下诏罷免司馬越等人的官職,司馬越不幹了,便起兵讨伐司馬颙。為了戰争的順利,司馬越派人遊說司馬颙曉其厲害關系,司馬颙本來是同意的,但是其部将張方不同意,張方的建議司馬颙又不贊同,沒辦法,司馬颙隻得命豫州刺史劉喬為鎮東大将軍,派司馬穎率領将士在河橋抗拒司馬越,司馬越被戰敗,恰好這時候範陽王司馬虓派八百騎兵過來幫助司馬越,在路上與劉祐相遇,雙方戰了一回合,劉祐衆将士兵被擊潰,司馬越在司馬虓的幫助下,戰事反敗為勝,一路前進并在屯陽武駐紮下來。

消息傳到長安,司馬颙十分恐慌,他想殺掉部将張方來讨好司馬越。于是就派張方的親信暗殺張方,得手後将頭顱送到司馬越的手中,司馬颙也是天真的認為可以平息司馬越的進攻。但是司馬颙又後悔了,并怪罪于刺客殺了張方,刺客被處死。然而張方的死對司馬颙更加不利,因為司馬虓攻占了司馬颙的荥陽,又擊破石超,占領了許昌,在蕭縣又大敗劉喬,劉喬逃往南陽。

司馬越的部将鮮卑将領祁弘等人攻破了潼關,進入關中,司馬颙派将領抵抗司馬越的軍隊,又戰敗,他就獨自逃到太白山躲藏了起來。而後司馬越進入長安,鮮卑軍隊進入長安以後,選擇屠城,殺死2萬多人。在河橋方面的司馬穎軍,也被司馬虓的騎兵和平昌公司馬模的軍隊所擊敗。

司馬越進入長安後,封梁柳為鎮西将軍,守關中。他率領諸侯和鮮卑将領等軍隊護送晉惠帝回到洛陽,自己官升為太傅錄尚書,加下邳、濟陽兩個郡,司馬虓也被封為司空。

晉惠帝下令将士搜捕司馬穎,司馬穎隻得帶着他的兩個兒子到處逃亡,在頓丘縣被太守馮嵩所抓獲,馮嵩把他們父子三人交給在邺城的司馬虓處置,司馬虓不忍心加害,隻将他們父子囚禁。但是,一個多月後,司馬虓暴斃,他的長史劉輿認為司馬穎在邺城有聲望,會給自己帶來威脅,于是僞造诏書賜司馬穎死,兩個兒子也被殺。

公元307年,晉惠帝司馬衷突然死亡,有人懷疑是被司馬越毒死,司馬衷的弟弟司馬熾繼承皇位,是為晉懷帝,司馬熾一登基,就下诏書命司馬颙為司徒,讓他回朝廷接受任命,司馬颙想都不想,就乘車上路,到新安雍谷時,被司馬模派遣的将領梁臣殺死在車内,他的兩個兒子也被殺,八王之亂到此結束。

公元307年,晉懷帝改元永嘉,東海王司馬越輔政,掌握了朝廷大權,成了最後的勝利者。

十六年的八王之亂,西晉内耗嚴重。期間社會經濟受到嚴重破壞,被殺害者衆多,導緻州郡無兵可用,各種迅速沖突爆發,加之自然災害嚴重,官僚腐敗,動亂不斷,已經完全失去了控制,全國各地流民起義,爆發了幾次大的流民起義。這些起義更加動搖了西晉王朝的統治基礎。

魏晉統治者為了加強對各少數民族的控制,大量的遷移各少數民族到内地補充勞動力和增強軍事力量,主要的有匈奴、鮮卑、羯人、氐人、羌族,稱為五胡。但是由于魏晉統治者的歧視和壓迫,導緻了五胡等少數民族經常與西晉統治者發生鬥争,也動搖了西晉統治者的統治根基。

其中以劉淵部為主,他是匈奴五部之左部帥劉豹之子,劉豹死後,代為左部帥,晉惠帝時升為五部大都督。在八王之亂的中後期,被匈奴貴族推舉為大單于,準備反叛,召集五萬兵馬,進攻洛陽。石勒、王彌分别歸附劉淵,使劉淵實力大增,于永嘉二年稱帝,将都城南遷,進一步向洛陽逼近進。

永嘉三年,劉淵等人對洛陽形成鉗形之勢,幾次戰鬥下來,都未能攻克洛陽,劉淵的兒子劉聰在王彌的勸說下南下割據兖州和豫州,并切斷了洛陽東南部的糧道,圍困洛陽。第二年,劉淵去世,他的兒子劉聰奪得帝位,洛陽由于長期被圍困,城内饑荒嚴重,次年,劉聰再次攻打洛陽,這年,司馬越去世,西晉為司馬越舉行奔喪,石勒就趁機追擊奔喪的軍隊,殲滅了數十萬晉軍,太尉王衍等人也被殺,六月攻陷洛陽,晉懷帝也被俘,後被毒殺,司馬邺在長安即為,是為晉愍帝。八月,漢趙劉粲攻陷長安,南陽王司馬模被殺。十月,石勒消滅黃河一線的晉軍主力,永嘉之亂結束。之後,劉曜又攻破長安,晉愍帝被俘,西晉滅亡。

永嘉之亂亦稱為五胡亂華,是塞外衆多少數民族趁西晉八王之亂,國力衰弱之際,建立的數個非漢族政權,由此形成了南北長期對峙的局面,使中國分裂的時間長達270多年。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士族豪強們的門閥政治,社會越來越亂,社會病态糜爛,無道之甚,真是流水的皇帝,鐵打的豪族,皇帝隻不過是個傀儡。

八王之亂和永嘉之禍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