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資料分析思維分析方法和業務知識——用資料分析解決問題用資料分析解決問題

用資料分析解決問題

明确問題

通過觀察現象把問題定義清楚,這是資料分析的第一步

常見的錯誤

  • 根據自己的經驗主觀地限定了思考的範圍——确認偏誤,尋找證據來支援自己已經相信的事情,進而抵制不同的看法;資料分析不是主觀的臆斷,是一種客觀的分析

明确問題

  • 明确資料來源和和準确性
    • 時間
    • 地點
    • 資料來源
  • 業務名額了解
    • 名額含義
    • 和誰比
      • 和自己
      • 和行業

分析原因

哪裡出了問題

  • 根據計算的平方律定律,當一個問題要考慮的因素的複雜度變為原來的2倍,那麼解決問題的時間就會變成原來的4倍;是以在分析原因的過程中,要優先分析關鍵的因素
    • 使用多元度拆解分析方法對問題進行拆解,講一個複雜問題細化成各個子問題
    • 對拆解的每個部分,使用假設檢驗分析方法找到哪裡出了問題,分析的過程可以用對比分析方法等多個分析方法來輔助完成
    • 在找到哪裡出現了問題以後,可以多問自己為什麼出現這個問題,然後使用相關分析方法進行深入分析

為什麼出現這個問題

提出建議

回歸分析

  • 根據相關系數計算出回歸方程
    • 回歸方程Y(利潤)=a(回歸系數)x(銷售收入)+b
      • 也就是數學中的直線方程,根據自變量求因變量
  • 回歸分析的前提是兩種資料之間要有相關關系
  • 應用
    • 在得到回歸方程之後,根據銷售收入(Y)計算出使用者數(X)

AARRR模型

執行個體(利潤沒有達到目标)

通過與銷售部門溝通,得到了上半年的利潤

利潤(多元度拆解分析方法)

  • 銷售收入(假設檢驗分析方法)
    • 假設銷售收入減少導緻上半年利潤落後于計劃
      • 通過資料對比發現銷售收入大幅減少
        • 說明銷售收入減少是導緻上半年利潤落後于計劃的主要原因(隻通過整體得到的結論并不可靠,還需要進行拆解,也就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下降)
    • 客單價
      • 通過和去年的資料對比發現今年的客單價是高于去年的,是以客單價并不是影響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
    • 使用者數
      • 通過對比發現使用者數大幅下降,說明使用者數減少是銷售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繼續分析使用者數為下降的原因)
        • 使用者
        • 産品
        • 競品(梳理業務流程)
          • 使用者在店鋪中選擇自己想要購買的商品
            • 供使用者選擇的商品不全,使用者找不到想購買的商品
              • 通過對比發現,本店鋪的商品種類不比競争對手少,隻是為了處理功能上相對欠缺的老産品,沒有及時展示出新的型号,導緻使用者不能及時直覺地了解産品
                • 假設不成立,但是産生新的原因,也是需要去解決的
                  • 可以快速解決
          • 使用者比較不同店鋪中商品的價格
            • 價格相對于競争對手沒有優勢
              • 通過調查發現價格定位上是一樣的,但是競争對手開展的促銷活動更多,導緻使用者流失
                • 假設成立
          • 使用者付款購買後,售後部門安排送貨上門
            • 售後服務不能讓使用者滿意
              • 如果售後服務的過程中給使用者帶來不好的體驗,會降低品牌好口碑的傳播,降低使用者的複購率
              • 通過資料發現上半年的滿意度數值有下降趨勢,可以驗證本店鋪售後服務的水準也在下降。服務品質的下降會造成使用者數下降
                • 假設成立
        • 找到原因之後解決問題
          • 原因1可以快速解決,原因2和3一個階段隻能解決一個問題
          • 通過相關分析來确定影響更大的因素(不可根據經驗做出主觀的判斷)
            • 可以分别計算商品價格、使用者滿意度和使用者數的相關系數,相關系數越高證明影響更大
              • 通過資料發現跟使用者數相關度最高的因素是使用者滿意度,是以優先提升服務滿意度
  • 銷售成本(假設檢驗分析方法)
    • 假設銷售成本提高導緻上半年利潤落後于計劃
      • 通過對比今年和去年的資料發現銷售成本比去年有增長(假設成立)
        • 隻看資料的整體,可能注意不到資料内部各個部分構成的差異,容易造成辛普森悖論
        • 通過對資料各個部分的分析,最後得出結果為假設不成立
    • 銷售費用
      • 逐年增長,但不一定是造成利潤下降的原因,因為銷售費用是用來提升銷售增長的,是以需要将銷售費用和銷售收入結合起來分析
        • 名額:費率比=投入的費用/産生的銷售收入;費率比越低,說明通過投入的費用帶動銷售增長的效果越好
          • 通過資料發現費率比越來越低,是以銷售費用的上升并不是利潤不達标的原因
    • 商品采購成本
      • 通過和去年的資料比較,發現采購成本比去年降低,是以商品采購成本也不是影響利潤不達标的主要原因
  • 營業外支出(假設檢驗分析方法)
    • 假設營業外支出增加導緻上半年利潤落後于計劃
      • 通過對比分析之前的資料發現假設不成立

措施與目标

  • 将月度銷售目标分解到個人
    • 對于完成月度目标的店長,售後服務水準達标,給與一定的分紅

小結

首先明确問題,也就是利潤下降的原因。在分析問題之前,首先要保證的是資料的準确性,如果資料有問題,那麼分析得到的結果将也是錯誤的。除了資料的準确性以外,還需要去了解業務名額,隻有前期的準備工作做充足了,後續的分析原因才能順利的進行(不要通過主觀臆斷去判斷問題的原因,這樣會導緻所做的分析隻是為了證明自己已經相信的事,會導緻思維的局限性)

然後就是分析原因;根據上一步的業務名額用多元度拆解分析方法,從多個方面進行研究;對每個次元用假設檢驗分析方法,然後再通過對比分析法去證明假設是否成立;當假設不成立時直接不用考慮;當假設成立時不代表其一定是導緻事情的原因,因為隻看資料整體,可能注意不到資料内部各個部分構成的差異,容易造成辛普森悖論。(例如本例的銷售成本的增加)

假設成立之後還需要繼續對其進行多元度的分析,一是為了避免辛普森悖論,二是為了确定具體的原因,友善之後解決措施的設定

在找到具體原因之後,可以快速解決的就快速解決,如果不能快速解決的就需要通過相關分析來找到影響更大的因素(不可主觀臆斷),找到影響最大的原因之後,可以集中資源去優先解決

找到原因之後就需要提出解決的措施了,解決的措施要根據找到的原因來制定,而且是需要有一個目标值;根據回歸方程找到利潤與原因之間的關系,也就是數學中的直線方程,然後再根據利潤的目标值得到原因的目标值,然後再将原因的目标值進行細化到最小且容易了解的機關

最後根據細化的最小機關制定個人以及團隊的目标,還可以通過一些獎勵機制去刺激員工完成名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