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00萬計程車司機,11年裡含淚退出,他們到底做錯了什麼?

近來,很多從業十幾二十幾年的計程車老司機,被迫無奈跟行業說了拜拜,這也怨不得他們。

從2012年網約車正式在中國的土地上誕生,到現在已經11年了。在這11年的時間裡,近300萬的計程車司機,切身感受着時代在自己身上留下烙印。

300萬計程車司機,11年裡含淚退出,他們到底做錯了什麼?

一、被迫消失的司機

計程車司機李師傅說,感覺自己好像是被時代抛棄了。20年前,自己湊錢買了個牌照,開起了計程車,憑借着跑車賺的錢,這些年買了房、買了車,供養了兩個孩子上大學。

但是現在,這些已經過去了,面對凄慘的行業環境,李師傅有些力不從心。當問及接來要打算去做什麼時,李師傅一臉茫然,說大概會去開網約車,或者是順風車。

市面上眼花缭亂的出行軟體,讓李師傅有點點心動,滴滴出行、哈羅出行、T3出行、一喂順風車,這些在十幾年裡,迅速取代了計程車的APP,讓李師傅惶恐又好奇。

計程車落到這樣的地步,怪誰呢?隻能怪計程車自己。

300萬計程車司機,11年裡含淚退出,他們到底做錯了什麼?

一、計程車積弊已久

曾幾何時,計程車是躺着都能掙錢的行業,很多小夫妻承包一輛車,分兩班跑,歇人不歇車。資料顯示,在2007年的時候,計程車的利潤率基本高達50%,然而在2012年網約車橫空出世後,直接跌到了10%。

之前靠着牌照資源的壟斷就能賺翻,讓業内人士早就盲了眼睛、傲了心智,是以當更便宜、服務更為優質的網約車出現後,完全沒有了招架之力。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也是計程車自己作孽的。從很久開始,計程車“拒載、不打表、繞行、超載”等問題頻出。尤其管理體制的落後,讓這些問題像是藏在袍子底下的虱子,等到不能遮掩才一把掀開。

300萬計程車司機,11年裡含淚退出,他們到底做錯了什麼?

二、要想生存隻能自救

現在網約車已經到了瓶頸期,計程車經過這麼多年的掙紮,依然占有一點市場的份額。

之是以如此,是因為計程車還具備網約車不存在的東西,比如勞動關系。網約車的名頭是自由職業,司機和平台之間不具備法律效力,可以說相當于灰色地帶。這也導緻了網約車司機權益的無保障。

計程車就不是如此,牌照固定、人員固定,勞資關系穩定得多,司機相對更有保障。

那麼,想要接下來能改善處境,讓計程車司機有錢賺,除了在改善服務态度、提升管理系統的同時,将自身和網約車融合發展,才是更好的出路。

300萬計程車司機,11年裡含淚退出,他們到底做錯了什麼?

很多平台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向計程車伸出了橄榄枝,将其接入自己的背景系統,幫助實作派單網絡化,大大提升計程車司機的接單效率。

從短期來看,計程車仍然有一定的生存期限,但是這個周期不會很長。現在的網約車政策一項項落地,從感官上來說,有變成更加智能化計程車的傾向。

如果再不加以改變,在不久的将來,計程車司機,真的是要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