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習筆記250—心理學的學習經驗

本人是心理學專業畢業的職業心理咨詢師,在國家還沒取消心理咨詢師資格證考試時還曾做過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教育訓練講師。我來說說我的看法。自2017年9月,國家取消了心理咨詢師資格證考試。接下來各種類型的考試滿天飛,其實呢大同小異,沒有誰就比誰更強,誰比誰更有含金量,大家都是半斤八兩,就連考試的内容都沒有變過。還是那幾門。

是以,我建議,您如果真的想做心理咨詢師,将來從事心理咨詢,不要急着考證。原因有以下幾點:

1.心理咨詢師考證的内容是心理學最最基礎的内容,包括基礎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變态心理學​​

,診斷、測量、咨詢技能等。這些内容特别的簡單,就是心理學入門的課程,如果隻知道這些的話,是根本做不了心理咨詢的。心理咨詢最需要的是能力,而不是資質。其他職業資質和能力呈正相關,但是心理咨詢還真不是。有資質僅僅是入門。

2.心理咨詢師資格證考試要學習的相關内容,和中國國情不符,它大多數内容是照搬西方的理論和理念,是以運用到實際咨詢中不但沒有效果,反而是錯的。

3.心理咨詢師資格證考試的報名費過高,不值。在學習前期不如省下錢提升能力。

是以我建議的學習步驟是這樣的:

1.要想做心理咨詢,必須得有證書,但是不一定現在就報名考試,應該先學習。首先,自己買一套考證教材,慢慢看,給自己充足的時間學熟練,學紮實。一套教材才幾十塊錢,報名考證需要幾千塊錢,實在不劃算。等到自己學紮實了,再報名考證,那時候不僅能逢考必過,而且心理咨詢考證門類也許就塵埃落定了。我這邊有電子版的,可以免費發給您。如果覺得電子版不好讀,自己友善的時候,可以買紙質版,或者一章一章的列印出來,都行。

2.在生活裡從身邊人和事入手,試着做咨詢,解決問題。心理咨詢的本質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以此來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且還能鑒别書上哪些是對的,哪些是不對的。

以上就是我對您考證的一點建議。下面我詳細說說,要想成為心理咨詢師的具體學習步驟:

随着中國經濟的突飛猛進,心理咨詢行業也在迅猛發展。不僅大量的來訪者需要合格的咨詢師,很多心理學愛好者或勵志要成為心理咨詢師的學生也急需一條有效的成長之路。

很多心理學的初學者,苦于沒有學習途徑,想學習卻不知道如何入手。并且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社會上就充斥着一種危言聳聽的言論:“要成為一名心理咨詢師要花費很多時間和金錢”,讓很多人望而卻步。

對此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和大家講,這是一種帶有誤導性的言論。要成為一名心理咨詢師,确實需要花時間去學習,但是并不需要太長時間。有人說至少需要10年,我隻能說,要麼學習能力太差,要麼就是學習方向錯了。心理咨詢師需要終生學習,但是終生學習不是所有職業都得需要的嗎?心理咨詢師就像醫生,但是醫生也不是需要學一輩子才坐診的。隻從書本和課堂中學習,永遠沒有出路。我寫這篇文章就是想具體的将我的學習和工作心得分享給每一位想學心理學,想學心理咨詢,卻無從下手的朋友,希望能夠讓大家有路可尋,不至于誤入歧途,更不至于被一些課程誤導,白花冤枉錢,白白浪費時間。

一、學習心理學基礎知識

任何一門學科都必須要有基礎知識,學習心理學,最基本的基礎知識是必須要具備的。如果不學習基礎知識,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入門。

那麼首先應該學習哪些基礎知識呢?又需要看什麼書呢?

我最先推薦的是這麼兩本書:第1本是《​​西方心理學曆史與體系​​

》(推薦葉浩生主編版本),第2本是《中國心理學史》(推薦燕國材主編版本)。我建議每一位想學心理學的初學者,都先去讀這兩本書。

《西方心理學曆史與體系》詳細闡述了西方心理學的發展脈絡與體系,以及對各流派的主要成員,觀念,發展等内容的介紹。将會讓初學者對心理學有一個系統的全局認識。

而《中國心理學史》則是把中國從古到今的各家心理的觀點做了系統的彙總和介紹。學習心理學,必須要建立在文化的基礎之上,脫離了文化,就如同邯鄲學步,不僅學不會有效的心理咨詢,而且自己都會忘記做一個正常人應該是什麼樣子,天天隻會想書本上的專業概念。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心理咨詢師總讓人覺得很奇怪,總與周圍人格格不入。

隻有了解了心理學的曆史,體系與脈絡,我們心中對心理學才能有一個整體的認識。才能去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那個流派,去深入研究。而不是一葉障目,就像社會上很多心理學愛好者或心理咨詢師一樣,頭腦一熱,就隻迷戀精神分析,隻迷戀家庭系統排列,隻迷戀OH卡牌,隻迷戀音樂治療,我覺得那都不是在學習,那都隻是在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而已。自己因興趣做了解可以,但是作為職業學習,這種方式十分錯誤。

當我們的認識不全面的時候,我們很難去了解心理學的博大精深。是以讀過這兩本書之後,我們能夠很清晰的知道心理學有哪些流派,各個流派的理論觀點是什麼樣的,他們的長處和弊端都有哪些?然後根據自己所需要的自己感興趣的去深入研究,這是初學者的初步學習内容。

然後再去讀以下幾本書,重要性有高到低依次是《中國文化心理學》(​​汪鳳炎​​

主編)、《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林崇德​​​主編),《變态心理學》(​​錢銘怡​​

主編),《心理咨詢與治療》等這幾本書。

在這裡,我并不太建議初學者去讀一些心理學的暢銷書。因為暢銷書的觀點一般都很狹窄,他是為了說清楚自己的某一個論點而做,這會導緻初學者思維的狹窄化。雖然說暢銷書比較好讀,但是我更建議去讀教材類的書目。

我很喜歡​​嶽曉東​​

的一句話,他說:“當今心理學界有一個怪現象,不學基本功,隻學高難度。”這話說的非常對,心理學愛好者們不潛心學習這些基礎知識,卻一門心思的花大價錢去學家庭系統排列,沙盤,OH卡牌等等,其實他們不知道,學好了基本功,這些東西很容易就能學會,萬變不離其宗。是以還是建議大家打好基礎,不要盲目跟風,否則既浪費錢,更浪費時間。

二、學習心理咨詢基本技術

當具備了相應的基礎知識之後,可以學習幾個專業技術,作為技術支撐。

第一個需要學習的技術就是催眠,這是一種在心理治療和心理咨詢中經常用到的基礎性技術,是以可以集中力量去學習這種技術。

第二個要學習的技術是​​意象對話​​

。其實大家如果學心理學有一段時間,對心理學有了比較深的了解之後,就會發現,沙盤,OH卡牌,房樹人,測畫等等各種技術,背後的原理其實是差不多的。而這些技術中,​​意象對話技術​​

是最全面,最好用的一種,比其他幾種技術都有優勢,是以大家應該集中資源去學習最好的一種,其他技術其實可以不用學。學會了意象對話,其他幾種技術其實可以無師自通。

三、以案例為導向學習,事半功倍

雖然心理咨詢師是需要經過漫長的學習過程,但也是有捷徑可循的。學習心理咨詢,切忌隻學理論和技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理論和基礎技術之後,要以案例為導向進行學習,心理咨詢師不是心理學家,心理咨詢師是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技術性人才。

在解決問題,寫解決方案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有欠缺的理論就去補理論,有欠缺的技術就去補技術,這樣的學習步驟,會很快的讓你成為一個成熟的心理咨詢師。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身邊并不缺少案例,大家不要覺得隻有走進咨詢室的來訪者才叫案例。你身邊的所有人都可以是你研究的案例,你朋友、親人的每一句話都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案例;在書本上看一些案例集,也是在積累案例。這就好比在學中醫,我們要去看一些病例及那些疑難雜症,這些疑難雜症具體是什麼問題?名醫是怎麼解決的?你需要做的就是踏踏實實的研究你生活中每一個人遇到的每一個問題,再加上專職做心理咨詢的老師的指導,這就是最快的成長之路。

我們可以先以一類問題為導向,例如在一段時間之内你隻關注婚姻情感問題,那麼就看你身邊誰的婚姻比較幸福,誰的婚姻不幸福,以他們為案例進行研究,如果不幸福的話,要怎麼讓他們才能變得幸福?在這個過程中有欠缺的理論就去補。直到所有婚姻問題你都能解決了,我們就換下一個咨詢方向,例如​​神經症​​

這種學習步驟和方法會讓你在很短的時間之内,就能成長為成熟的咨詢師。心理咨詢師是将心理學知識靈活運用于生活的人,是解決實際問題的人,不是知識的搬運工。

很多人有一種錯誤想法:我想要把各種理論都學一遍,才能做咨詢。于是你就看到一種穿梭于各種課堂的人,熱衷于各種課程。我見過有人花了20萬去學習家庭系統排列,但是還是不會做咨詢。既浪費了錢,又荒廢了時間。這種學習方法是錯的,事倍功半,甚至會起到負遷移的有害後果。

學習心理咨詢,最快的方式是以案例為導向,以解決問題為目标,咨詢師隻有在實際案例中,把自己學過的理論和技術靈活地為案例服務,才快速成長。因為心理咨詢的本質就是解決問題。是以隻去報班上課,學到的永遠都隻是課程,做不了咨詢。

學習心理咨詢一定要以案例為導向,以解決問題為目标,以治愈疾病為目标。因為心理咨詢師就是一個醫生。學習心理咨詢,一定不能隻跟着老師學,更不能隻跟着書本學,要跟着來訪者學,來訪者說你咨詢做的好,才叫真的好。

我幾乎每天都帶着我的學生研究案例,做方案,分享見聞,拓寬視野;傳授适合中國來訪者的咨詢理念,進行案例督導,手把手的教他們做咨詢,各位若有興趣可以詳談。

四、中國心理咨詢教育訓練很落後

我認為現在中國的心理咨詢師教育訓練是很落後的。中國的心理咨詢師的教育訓練存在着很大的問題。在今天,到目前為止,中國大多數心理咨詢師成長之路大緻分為兩條:

第一條是在學校裡學習心理學,大學、碩士、博士一路學過來。但是說句實話,中國學校裡的心理學教育應用性并不強,學校裡學的理論和現實有巨大的差距,甚至有些就是與現實背道而馳的。這還不算,目前中國高校的心理學教育更多的是一種應試性教育,大學階段的學習怎麼看都是一種為考研服務的教育模式,一些真正對心理咨詢有用的,但是考研不考的科目被設定為選修或者直接不教。例如《中國文化心理學》與心理咨詢關系特别密切,卻被很多學校的課程邊緣化。而研究所學生階段,主要任務又變成了翻譯和項目研究,這期間職業心理咨詢經曆少之又少。在我看來,心理學教育應該像醫學一樣,大學至少5年,學完理論,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去實習和見習,這樣,心理學學生畢業之後才能成為真正可用之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