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法聯軍燒毀圓明園,左宗棠與曾國藩的反應完全不同,有人想洗白

作者:蕭魏講曆史

前言

說起火燒圓明園,已經成為了華夏曆史文明上揮之不去的痛。事件發生于第二次鴉片戰争期間(鹹豐十年)。

作為當時國内外極具轟動的無恥事件,全國上下名人志士都義憤填膺,甚至在歐洲各國内都有不少反對與斥責的聲音。

作為晚清重臣的左宗棠與曾國藩,雙方二人對待火燒圓明園事件的态度卻截然不同?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兒?讓我們來看向下文。

英法聯軍燒毀圓明園,左宗棠與曾國藩的反應完全不同,有人想洗白

圓明園被稱為萬園之園,東方的凡爾賽宮,他曆經康乾雍三代,被皇家不計成本的修建了150多年,就連法國大文豪雨果也稱他是締造東方藝術的仙宮幻境。可就這蘊含無數中華瑰寶的皇家園林被英法聯軍像強盜一樣劫掠,然後複之一懼。

火燒圓明園并非強搶明奪這麼簡單?讓我們先來聊聊這一把大火背後的故事。

軟蛋皇帝鹹豐引火燒圓?

讓我們先把時間撥回鹹豐八年二月,這年英法悍然向中國宣戰,第二次鴉片戰争正式打響。而英法穿過半個地球和中國幹仗的原因也很簡單,為了更好的撈錢賣鴉片,他們很快攻陷了廣州。

英法聯軍燒毀圓明園,左宗棠與曾國藩的反應完全不同,有人想洗白

當時在位的皇帝鹹豐得知後大怒,當時的鹹豐還滿腦子幻想着天朝上國,心想道着:你蠻夷入侵還如此嚣張,我大天朝還要不要臉了?于是當即出兵對抗。

那要臉的結果就是被英法聯軍按着碾壓。英法聯軍進軍上海還一路占領了大沽炮台,要知道大沽炮台在天津,離北京一步之遙。

眼看槍抵在胯下命門了,鹹豐皇帝就秒慫了,馬不停蹄地派出欽差大臣去天津談判。

他多次訓示外交大臣:你們去和英法談判,既不能與之開戰,也不能傷天朝上國的的顔面。

底下大臣傻眼了,那我們既不能打也不能割地賠款傷臉面,那英法繞大半個地球來這幹嘛呢,環球旅行嗎?

屢屢上書後鹹豐皇帝依然繼續打太極:你們不要有事就都找上司,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因地制宜創造性的解決問題懂嗎?大臣花沙納、瓜爾佳·桂良等硬着頭皮赴天津議和,簽訂了著名的《天津條約》。

英法聯軍燒毀圓明園,左宗棠與曾國藩的反應完全不同,有人想洗白

英法的要求不算太過分,也就是開放通商口岸多給點貿易優惠,睜隻眼閉隻眼就給糊弄過去了。

迫于兵臨城下的緊急行事,桂良就沒通知鹹豐皇帝把條約自個簽了,畢竟兩個強盜都到家門口了,先把人哄走之後再從長計議,結果鹹豐皇帝知道後氣炸了。

鹹豐皇帝為什麼這麼生氣呢?是因為他擅自簽了條約嗎?

不是,而是因為其中的一條規定——英法聯軍派公使進京;也就是搞個什麼大清駐京辦,友善和清朝溝通下國際貿易。

這其實算是很正常的要求,可當時的鹹豐皇帝不這麼想,他覺得這西方的蠻夷都進入京師了,不等于中國被外國占領了嗎?從古到今都沒發生過這樣的事。

英法聯軍燒毀圓明園,左宗棠與曾國藩的反應完全不同,有人想洗白

盛怒之下的鹹豐皇帝還氣勢洶洶的頒布了宣戰诏書。英法一看鹹豐簽了條約不僅反悔還宣戰?這是要搞哪出?那就如你所願就繼續打吧,非得給你打服為止,随即聯軍派出先頭部隊3,000人,自天津趕赴通州。

眼見英法聯軍來了,鹹豐又秒慫了,又又又派欽差大臣到通州議和。雖然鹹豐自己戰劾不定不守信用,但英國人法國人畢竟是來撈錢的,要了幾百千把萬白銀賠款當軍費,這個事情也就算了。

結果鹹豐才是真正的豬隊友,他幹了什麼事呢?他把英法聯軍派來議和的39名使者給抓了。連中國古代都知道兩國交戰不斬來使。不過人抓了就算了吧,可更為嚴重的是監獄私刑泛濫。

英法聯軍燒毀圓明園,左宗棠與曾國藩的反應完全不同,有人想洗白

這39人被抓進大牢受盡虐待,出來時就隻剩18個活人和21具傷痕累累的屍體了。這一下子徹底激怒了英法聯軍的統帥,不能保護外交人員怎麼向政府和公衆交代,于是聯軍立刻整軍出發進攻北京。

而鹹豐皇帝竟然揚言要禦駕親征蕩平蠻夷,大家夥以為他真的要重振大清法統,結果隻是口嗨一下見英法聯軍來了立馬跑路了。

而英法聯軍以絕對的優勢浩浩蕩蕩的占領了北京,随後,聯軍統帥決定針對虐囚事件給予清政府狠狠的報複,最終他們選擇火燒圓明園。

座被譽為東方凡爾賽宮的仙宮幻境就在兩個強盜的手中徹底淪為廢墟無數珍寶不僅毀于一旦并且流失海外。

英法聯軍燒毀圓明園,左宗棠與曾國藩的反應完全不同,有人想洗白

就這樣,圓明園火光映天色,三天三夜的大火帶走了一代名圓的輝煌。随着在針對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這場舉國唾棄的暴行中,朝廷重臣曾國藩與左宗棠卻對此保持着截然不同的态度。

兩大重臣态度可謂針鋒相對?

先看看曾國藩對此件事情的看法,不僅對火燒圓明園的暴行熟視無睹,甚至還對暴行者進行洗白?

英法聯軍燒毀圓明園,左宗棠與曾國藩的反應完全不同,有人想洗白

當時天平天國運動同樣聲勢浩大,可謂内憂外患之時。曾國藩選擇鎮壓内憂,況且當時曾國藩率兵在安慶作戰。

對戰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階段,這時候诏令下來撤兵增援,那消滅太平天國不就竹籃打水一場空?

曾國藩覺得英法聯軍的掠奪隻不過是小惡,剿匪才是重中之重。蠻夷騷擾不過是索要一些錢财和土地,簽幾個條約的事兒。

火燒圓明園是财産損失的小事,而且英法聯軍并沒有占領國都,證明人家沒有滅亡清朝的意思,也沒有侮辱清朝列祖列宗。

英法聯軍燒毀圓明園,左宗棠與曾國藩的反應完全不同,有人想洗白

但天平天國是政權性質的對戰,人家要的可是國家的統治權,放任不管大清王朝可能就會覆滅。

當天平天國被中外聯合絞殺時,曾國藩竟然還喪心病狂的表示“英法有德于我”,英法聯軍幫助清軍剿滅太平軍,算起來是有德于清朝的。

在重大民族危機面前曾國藩依舊是保持着迂腐封閉的思想,此後曾國藩在清朝官場也隻是明哲保身,并無過多抗敵的建樹。

英法聯軍燒毀圓明園,左宗棠與曾國藩的反應完全不同,有人想洗白

再來看看左宗棠這邊,正巧不巧英法入侵時左宗棠正援軍曾國藩剿滅太平天國。得知火燒圓明園的消息可沒把左宗棠氣得半死。

半夜氣的怎麼也睡不着,連夜寫了三千多字的小作文《請陛下進選經筵論外國侵華議題》加急送到京都,建議盡快抵禦列強入侵。

以後的日子裡,左宗棠将強硬抵抗的态度保持了一生。

動蕩期間,朝廷中的官員們對洋人都怕得要命,可左宗棠卻不,打心底裡抗拒這些踏入中國國土的入侵者。

英法聯軍燒毀圓明園,左宗棠與曾國藩的反應完全不同,有人想洗白

史料上記載,左宗棠擔任兩江總督期間,在英租界巡視,洋人禁止左宗棠佩刀進入,如果要進還得先和洋人走審批流程。

這左宗棠當然不幹了,這是泱泱大國中國國土,你們洋人隻是租借此地,哪裡輪到你們說了算?說罷就帶着一支護衛隊“殺進”英租界,這氣勢當場就把洋人吓住了。

當時的左宗棠又剛收複了新疆名聲大噪,英租界工部局長急忙讓部下好生招待左宗棠,告誡他們左宗棠是中國名将,不要惹怒于他——“左公乃中國名将,今以馳驅王事過此,慎勿犯其怒也。”

面對洋人,他從始至終都保持着強硬的态度,也正是這樣,黃龍旗飄揚在了英租界上空。

英法聯軍燒毀圓明園,左宗棠與曾國藩的反應完全不同,有人想洗白

在國家飽受欺淩、民族災難深重的時代,左宗棠明白誰才是中華大地上最大的敵人——“我能自強,則英俄如我何!”他堅持實業救國。且抵抗外敵的戰争中,始終堅持抗擊外侮,反對妥協、投降,以至于列強都視左宗棠為一塊“難啃的骨頭”。

老鄉見老鄉,背後來一槍?

左宗棠可以說是曾國藩最大的黑粉頭子,左宗棠與曾國藩曾被視為師徒關系,兩人其實還是老鄉,但卻沒有兩眼淚汪汪的情節。

英法聯軍燒毀圓明園,左宗棠與曾國藩的反應完全不同,有人想洗白

曾國藩雖提拔了左宗棠,兩人共事多年。但是在左宗棠眼中,他的形象仍然是一個韬略一般,打仗呆滞的土老帽,甚至左宗棠每次接見部下的時候有一個保留節目,就是罵曾國藩。

左宗棠的部下很多以前都是曾國藩的部下,但是左宗棠不管這個照罵不誤。

作為頭号黑粉,左宗棠不僅嘴上罵曾國藩,下手也非常黑。

比如在攻破南京,曾國藩立平反功勞之時,左宗棠第一時間向朝廷舉報;洪秀全的兒子并沒有像曾國藩所說的那樣自焚,而是逃到了湖州,有機率與太平軍殘部會合,這道添油加醋的奏折大大抹殺了曾國藩的功績。

英法聯軍燒毀圓明園,左宗棠與曾國藩的反應完全不同,有人想洗白

這倆人關系差到你完全可以認為左宗棠這人忘恩負義,但是倆人的關系卻不涉及争名奪利或政派鬥争,主要是倆人的處世哲學不同。

曾國藩是有些保守封建,而左宗棠則相對的愛激進。自然“老古董”跟“小年輕”在處事之上拉開的代溝越來越大。

再說回火燒圓明園一事,二者的态度或許由于對民族危機意識的認知程度不同。

英法聯軍燒毀圓明園,左宗棠與曾國藩的反應完全不同,有人想洗白

曾國藩期初秉持着攘外避嫌安内這個理論的堅定踐行着,在民族危機日漸嚴重面前,他深知外國列強的實力,不少事也便主張“退一步海闊天空”,卻也推動了洋務運動的發展,為近代化做出的貢獻功不可沒。

曾國藩作為晚清老臣在曆史面前有功有過,飽受争議,或許在争議與罵名的背後,是曆史洪流中的無奈與栖身腐敗政府下的身不由己。

英法聯軍燒毀圓明園,左宗棠與曾國藩的反應完全不同,有人想洗白

左宗棠裝着最純粹的家國情懷和愛民之心。把火燒圓明園作為引線,我們或許認為。

左宗棠已經清楚的認識到國家内亂是中國人的“家事兒”,外部幹預政權與領土問題那對整個民族來說就是“外人”來打你。

如果對外國侵略者不積極采取抵抗的手段,隻會給中華民族帶來覆滅性的危機,幾千年的文明曆史,都可能會毀滅在外國侵略者的手中。對于左宗棠的評價,真金不怕火煉,無畏艱險盡忠報國的民族英雄,曆史也給出了我們答案。

英法聯軍燒毀圓明園,左宗棠與曾國藩的反應完全不同,有人想洗白

結語

不管怎樣,不管是曾國藩還是左宗棠,都對中國曆史發展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咱們作為後世之人,其實能聊的也隻是陳年的故事。

圓明園如今雖隻剩遺址,但二者以及諸多先驅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中奮力救國、興辦實業、捍衛中華民族利益的壯闊曆史畫面卻永遠不會坍塌,故事外我們可領悟到的愛國主義精神也将不會失色。

一個強大完整統一的國家是每個國人最大的底氣,是以華夏民族将來無論面對任何災難都可以無所畏懼,可以攜手共進。

英法聯軍燒毀圓明園,左宗棠與曾國藩的反應完全不同,有人想洗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