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德勤:2008年科技産業發展趨勢預測

 ● 從産品和服務的綠色程度到生産過程的可持續能力,環境對于科技企業的全部活動變得日益重要。在科技行業的所有組成部分之中,使用者界面已占據中心地位

  ● 随着研究表明年内創造的資料量将接近總的可利用存儲容量,存儲以及其成本成為一個敏感的問題。生物統計技術繼續取得進步,涵蓋的産品系列不斷擴大,從筆記本電腦到微型電話

  ● 科技部門中的免費産品繼續代表着一柄“雙刃劍”,在有些市場,例如VoIP之類的免費服務開始艱難度日

  ● 現有技術的新組合表現強勁。社交網絡繼續提供強勁的增長,科技企業在努力貨币化此類服務的過程中發揮了它們的作用

  從虛拟化中擷取價值

  虛拟化第一次使用于1960年代的一種軟體形式,如今卻是人們談論最多的技術之一。它已被稱贊為能夠提供一系列令人驚歎的優勢的技術。據稱,虛拟化可以帶來成本節省、更好的安全性、更有效的資源利用 、更好的災難恢複以及更低的能耗。

  截至2008年初,全部《财富》100強企業和80%的《财富》1000強企業均已在其業務中部署了虛拟化。2008年,考慮規範配置或擴充虛拟化的企業可以就其局限性及其潛力提出更多的試探性問題,企業和供應商都将從中受益。虛拟化前景看起來也非常良好,一位業界分析人士預測,到2010年,所有伺服器中将有50%是虛拟的。

  IT部門也許會問的一個主要問題涉及時機選擇。盡管2007年掀起了評估或配置虛拟化的熱潮,然而2008年企業可能會更加謹慎。它們也許會進行更大的努力以決定其IT環境的哪些方面應該進行虛拟化以及何時進行。有些企業也許會發現虛拟化并不适合所有應用。

  企業今年一個可能重點關注的關鍵方面是虛拟化的安全可靠性。人們也許會提出有關軟體内在安全性方面的問題。人們也許還關注:傳統的安全方法,例如基于IP協定的安全工具,可能會無效,這是因為伺服器内的虛拟機器通信系統可能無法進入實體網絡。

  企業會更加仔細地考察虛拟化營運的實際成本。盡管該技術在某些領域可以帶來成本節省,但它卻可以導緻其他成本提高,例如軟體許可成本和新的基礎架構管理軟體。另外,不論在何處以特定的方式進行虛拟化配置,企業可能都會很難準确地記錄它們擁有多少台伺服器。由于虛拟伺服器到實體伺服器的“多對一(many-to-one)”比率,試圖審計虛拟和安全伺服器資産變得更為複雜。

  是以在2008年,盡管虛拟化仍可能是企業IT環境許多組成部分的未來方向,但謹慎的、更加長遠的觀點也許會取代過去的倉促之舉。

  虛拟化仍然是一項重要的技術,它在2008年将為企業帶來一系列的優勢。然而其影響(既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卻可能因公司不同而不同。

  需要把握的底線是每一家企業都必須追問自己一些重要的問題,例如:它會如何影響成本,它會如何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我們将如何管理它,虛拟化會實作哪些商業目标,以及它會解決哪些問題?企業應避免進入僅僅為了随大流而部署技術的圈套。

  成本評估中應該包括總擁有成本估計,包括支援成本以及新流程的開發與實施成本,并且應該特别重視諸如軟體許可之類的問題。雖然虛拟化通常被期望用來降低成本,但對目前軟體供應商的許可在虛拟背景下如何運作缺乏了解,可能會導緻料想不到的高額賬單,進而引起巨大的震驚。IT部門需考慮自己的企業“正好”需要多大規模的部署。

  企業也應考慮虛拟化如何可以改進内部流程。例如,該技術也許能夠促成内部的交叉管理,它也可以使得成本管理變得更加容易、更加清晰。企業應該確定,在部署該技術之前,管理虛拟機執行的系統和流程全部到位。

  企業應該考察該技術所帶來的全部可能的利益。這甚至會包括考察某些具體領域,例如虛拟化如何可以有助于稅務規劃。一個可能的領域是在稅收管轄地之間更加快速轉移知識産權以得到更低稅率的能力。

  最後,企業應具有長遠的觀點。雖然虛拟化是一項經過數十年發展的技術,但它仍缺少一定的成熟度。随着過去一年重要廠商開始收購擁有配套技術的企業,該行業可能進行進一步的兼并。這一活動以及技術的不斷成熟應會導緻虛拟化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取得重大的進步。

  當過去成為未來時,如何管理人才

  僅僅10年以前,人們普遍認為大型主機注定要消亡,為客戶伺服器和分布式計算模型的日益流行所替代——“大鐵塊”時代眼看就要結束了。

  然而,過去幾年裡,大型主機變得越來越強大。2008年這一趨勢似乎肯定會繼續下去。大型主機安裝基數每年以大約5%的速度增長。另外,同任何其他類型的伺服器相比,大型主機的能耗更低(按瓦特/處理次數計算),這使其既對環境友好也具有成本效益。通過比較,伺服器能耗——按每1000美元的購置成本計算——在2000年與2006年之間由8瓦特上升至109瓦特。這一能耗預計到2009年将上升至417瓦特。

主機預計每天處理300億次交易,這占全世界商業資料的70%。對于最大的大型主機廠商IBM 來說,大型主機容量已由2000年的低于350萬MIPS穩定增長至2007年初的1100萬MIPS。

  并不是隻有傳統行業在加強其大型主機資産。在亞洲和南美,越來越多的大型主機被作為大型多媒體線上遊戲的基礎。大型主機的優點之一似乎是其可靠性。根據廠商的說法,普通的大型主機每38年或456個月出現一次故障。這同競争性技術僅18月的時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盡管大型主機已經證明在出現反彈,然而相應的技術人員數量似乎并不如此。2008年,雖然大型主機的重要性也許會提高,但在維護和開發方面擁有熟練技術的員工數量也許會下降。

  一項同大型主機相關的重要技能是使用COBOL語言(發明于1950年代,當時許多COBOL程式員開始接受教育訓練)進行工作的能力。過去幾年裡,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年輕程式員更有可能隻進行過JAVA或.net語言的教育訓練。2008年,預計會有半數以上的擁有大型主機經驗的IT員工超過50歲。

  與此同時,随着COBOL程式員群體的減小,COBOL代碼的數量卻已開始增長。對IT經理們的調查發現,接近3/5的被調查者正在開發具有戰略意義的、基于COBOL的新應用程式,重點在于至關重要的後端财務系統。

  判斷一項技術的壽命可能是很困難的。正如大型主機所經曆的一樣,過去通常被認為将被遺棄的東西也許又會轉而被看作是未來的方向。企業,還有為它們提供供應的行業,應該定期評估其長期人才需求。

  有幾種潛在的思路可以解決人才匮乏。第一種思路是對應用程式從技術人才庫看來比較缺乏的平台上轉移出去。然而這并不總是行得通。對于大型主機來說,遷移可能費時且昂貴。這樣的工程可能要求重新招聘高薪的程式員團隊,他們既要懂得COBOL也要熟悉目前的程式設計語言。此外,如此遷移所擁有的全部利益也許隻有在中期以後才得以實作,這使得很難對于這一舉措給出充分的商業理由。

  第二種思路是教育訓練員工。COBOL的情況現在正是如此。有些公司正在把新員工和有經驗的COBOL程式員搭配在一起以加速知識的傳遞。有些公司甚至會以兼職性質的短期合同的形式招聘退休人員以協助教育訓練。IBM就正實施一項為期5年的教育訓練計劃,旨在教育訓練超過2萬名大型主機管理方面的人員。

  第三種思路是讓基本技術變得更加容易利用。一家廠商正投資1億美元用于使得大型主機管理變得更加容易。

  從默默無聞到環保英雄:納米技術的綠色複興

  納米技術(原子或分子尺度水準的物質操縱)的公共形象最近受到了損害,盡管大衆市場早已廣泛應用納米技術産品,從更加光滑的防曬霜到便攜式MP3播放器以及速度更快的處理器。

  納米技術對新的或改進的産品和服務的影響已經非常巨大,并且其潛力仍舊相當大。物質在微毫米尺度水準上的表現方式會完全不同: 先前的惰性物質可以被轉化成催化劑; 固體可以變成液體,即便在室溫下;絕緣體可以變成導體。該技術的鼓吹者認為,納米技術甚至可以成為下一次工業革命的基礎。

  盡管納米技術具有這種潛力,或者是正由于它具有這種潛力,它已讓公衆感到恐懼而不是激動。人們擔心改性納米粒子釋放到環境中所帶來的不利後果。他們也不确定納米粒子的“宿命”與毒性以及它們的行為如何。保險行業已經展開争論:由于目前并不是所有潛在的負面影響都是已知的或是可以量化的,某些納米技術風險是否可以給予保險難于确定。

  一位有影響力的評論家把納米技術稱作為“灰色黏質”(gray goo);有人還指出,它可能比核力量更有威脅。在個人層面,人們一直關注基于納米技術的抗皺霜的長期影響。此外,有些納米粒子已被發現具有緻癌性。

  伴随着對納米技術的日益不信任,人們對環境的關注也在穩步提高。好消息是,納米技術可以在拯救而不是傷害地球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是以在2008年,公衆對納米技術的敵視态度可能會發生轉變;該技術頭上的綠色光環可能會取代其不足之處。

  納米技術正被用于解決衆多環境問題:産生清潔的能源,降低能源消耗,提供可飲用水,淨化被污染的土地,減少有害的排放以及獲得較長壽命的便攜式電源。

  全球人口和經濟的增長相結合會導緻對能源需要日益提高。基于碳元素的燃料儲量可能不足以滿足需求,并且更讓人擔心的是也許會對全球氣候産生太大的負面影響。是以,需要更加清潔的能源,這類能源中最有吸引力之一的是太陽能。然而,太陽能同石油、天然氣及核能相比還不具有價格優勢,價格達到每瓦特5 美元。納米技術可以讓太陽能電池闆制造采用塑膠材料替代矽元素。這可以降低生産成本,使太陽能成本降低到每瓦特隻有2美元,已經與源自化石燃料的電力價格接近了很多。

  納米技術也可以用來節約能量。照明在家庭内的耗電中占據了很大的份額。傳統的白熾燈泡的效率非常低,多數電都被轉換成為熱,而不是光。納米技術可以幫助實作一種替代光源——LED。目前,多數LED都是以晶體為基礎,納米技術可以允許使用一層很薄的聚合體或者有機分子,将發光效率提高到原來的4倍。

  世界上另一個最嚴重的擔憂是水資源供應。這一問題的解決方案之一是将鹽水轉化為可飲用水。以碳納米管為基礎的納米尺度的滲透膜,與目前最普遍的脫鹽方式反向滲透相比,可以顯著地提高生産率。納米技術方法需要較少的能量和較少的過濾器清潔劑,對于同樣體積的飲用水來說,成本與目前采用的方法相比更低。

  同樣的,機動車尾氣是一個重要的污染排放源。納米技術催化轉換器可以降低制造标準三向轉換器所需要的稀有金屬用量,提高轉換器的使用壽命,提高其效率,并顯著降低其成本。

  改性納米粒子作為一種清理受到污染的土地和地下水的方法,顯示出頗為可觀的前途。各種各樣的工業流程和殺蟲劑制造了一類被稱作綠色碳氫化合物的污染物,其中有些已知會抑制人類的免疫系統,并與癌症有關。美國、加拿大和德國進行的試驗已表明:納米粒子能夠很有效率地粘附這種污染物,進而能夠安全地收集與分離。由于世界上1/3的人口從含水土層中獲得所需要的飲用水,而大部分的含水土層都受到了污染,是以納米技術對于挽救生命會有很大的影響。

  世界上每年制造出數十億隻的電池,用來為從玩具到電動工具的各種東西提供電力。這些電池在用盡之後就被抛棄了,導緻有毒殘留物質的洩漏。納米技術被用來開發一種壽命超長的電池替代品,其基礎是電容器這種沿用了幾個世紀的技術的革新。電容器比傳統電池充電更快,并且持續時間更長,基于納米技術的超級電容器可以在數秒鐘之内重新充電,并可供電數小時。

  像許多先進的科學技術一樣,納米技術的主要優點同時也是弱點。盡管納米技術具有巨大的潛力,公衆對于該技術的了解實際上與該技術所操控的原子一樣微小。企業、研究機構和行業團體應該做出重大的持續努力,以便讓外行更加容易地了解納米技術。這樣做應該有助于公衆感覺到該技術的威脅不那麼大。對話中的一部分應該包括對有關納米技術的擔憂的直接而公開的回應。

  全世界的納米行業應該解釋納米技術在哪些方面帶來了積極影響,同時也應該警惕不要陷入誇大其詞和過度承諾。任何新興的部門都容易出現誇張而為時過早的主張。他們還應該始終牢記:正如任何新興的技術一樣,是否采用總是一個經濟方面的決定,不論對于消費者或是對企業來說都是如此。隻有成本與現有方法相比具有競争力的時候,納米技術才會成為大衆市場。

  從匿名到身份認證

  經常有人認為,網絡最大的好處之一是匿名性。以部落格、産品評論、視訊上傳及聊天室會話形式進行的網絡參與以及對線上維基百科全書的參與均可以化名的形式進行。在某些方面,這可以被看作是一種言論自由的擴充。使用者不僅可以說他們想說的話,上載他們想上載的内容,而且還可以無需顯示他們是誰。

  這種自由可以被視為一種向善的力量。但不幸的是,它們也會導緻種類越來越多、數量令人擔憂的濫用。2008年,監管部門、使用者和線上交易者可能會加大呼籲人們進行每次交易時網絡都要要求人們提供身份認證。

  匿名也為針對個人和企業的诽謗提供了更廣泛的可能性。網際網路上發表的诽謗性言論有可能在數小時之内到達全球的閱聽人。目前全球線上拍賣的使用者達2 億人以上,也會容易遭到利用,部分原因是由于某些網站上允許匿名。日本警事廳發現線上拍賣和其他網絡犯罪涉及到網吧中的計算機,而網吧的使用者不必提供身份。警方不得不要求所有的網吧使用者都進行登記并送出詳情以便驗證,這一做法在2008年可能會被全世界的同行加以借鑒。在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向線上拍賣使用者提出一項建議,希望不要與任何無法識别的賣家進行交易。

  進行線上身份認證可能最終對于商業和使用者來說都有好處,盡管最初這被有些人看作是對自由的侵犯。例如,增強消費者對電子商務、線上拍賣、網絡聊天室及其他交易網站的信心應該有助于維持增長,減少人們對于日益蔓延的網絡欺騙和其他不軌行為的擔心。聊天室或者社交網站中的使用者身份驗證可能會越來越多地被視為一種值得付費的功能,尤其是那些憂心忡忡的父母更是願意為此而付費。是以對有些網站來說,使用經過驗證的身份可能會改善其業務模式。

  全世界的監管部門都應該建立應對匿名的陰暗面的共同方法,與隐私保護團體一道,共同確定實作身份驗證與表達自由之間适當的平衡。立法部門應該同意那些既保護服務提供商又保護客戶的規定。責任界定可能是個關鍵的問題,比如現在還不清楚究竟誰應該為在網上貼出的诽謗性材料負責——是貼出該材料的個人還是網站的所有者。很重要的一點将是界定清楚各方的責任的起點和終點。

  該行業還應該牢記,在網際網路上,永遠不太可能實作完全的确證。正如在現實世界中一樣,那些真正希望保持匿名的人有可能能夠做到。進行驗證的行動對于消除偶爾為之的違法者會最為有效。

  最終,解決網上的匿名問題的最佳工具還是常識。網絡空間裡的免費午餐就像實體世界中一樣虛無缥缈。來自匿名的陌生人給你數百萬美元隻是為了換取你的銀行細節和家庭位址的電子郵件,就像提出同樣主張的信件或電話一樣都是陰謀。

  保持隐私

  人們通常認為供應商非常了解客戶是好事。如果餐廳領班能夠把我們領到我們常用的餐桌、店主知道我們孩子的名字或者酒吧招待在我們坐下之前就準備好我們最喜愛的飲料,我們一般會對這種事持肯定态度。

  對于成功的商人來說,良好的記憶是一種有用的技能。為線上提供服務的電腦具有更為出色的記憶。他們不僅知道人們上周購買了什麼東西,還能夠記得他們曾經購買過的任何東西、他們購買時花了多少錢甚至他們在進行交易的時候是在什麼地方。

  但是,人們對于網站能夠擷取關于消費者線上行為的資訊(不論是在資訊的數量還是深度方面)的抵制也許會開始加劇。許多網際網路使用者可能會知道cookie(電腦中的離散資訊儲存庫)可以保留所通路過的每個站點的記錄。每通路一個網站時,浏覽器就利用Cookie來發送一系列的資訊,比如使用者的IP位址、請求的日期和時間、浏覽器類型以及語言等。但是可能幾乎沒有網上沖浪者知道:公司可以保留此類消費者資料達數十年。

  這類資訊通常被用來發送預定的廣告和營銷材料。在某個社交網絡站點,從一家合作網站購買電影票的行為就會被傳送給購買者的朋友,這位朋友可能随後也會前往去看同一個電影。盡管大多數類似的行為資料利用可能不會帶來傷害,然而這種認識并不總是符合事實。幾條有關濫用個人資料的重大新聞,也許就足以讓網絡使用者要求記錄應該适度或完全停止。

  某些此類的抵制可能以有組織的遊說的形式出現。2007年,隐私保護團體對某些保留資訊的做法提出了質疑。

  如果消費者資料搜集深度這個問題被更嚴重的看待,有些網站也許會由于隐私保護而做到與衆不同。有個搜尋引擎已經推出了不追蹤的版本。網站也可能會越來越多地由各個群體根據他們的隐私保護做法進行排名。但獲得恰當的平衡也許會被證明是困難的,相當重要的原因是在有些地區的政府管制部門會強迫某些網站朝着相反的方向發展。

  也許對于線上公司來說最重要是對使用者進行線上隐私教育,這種教育對資料的使用方式既不要繁瑣化也不要加以誇大。網上沖浪則應給予使用者權利根據當地的法規自主選擇他們偏愛的隐私水準。然而,使用者也應知道損失一定程度的匿名權的好處之一是低價或者甚至免費的網絡服務。此外,如果不允許某些方面的追蹤,也會帶來一些缺點和不友善,比如可能需要重新輸入偏好以及其他個人資訊。

  有關網絡隐私的法律應該進行更新,理想的情況是各個地區——如果無法在全球範圍内進行的話——進行标準化。在某些情況下,意味着要修改線上以及現實領域中含糊不清的法規。例如,大街上拍攝的照片的版權被授予拍攝者。但是這可能違反有關資料保護、人權和保密的多種法律。

  水資源短缺的挑戰與機遇

  人類似乎擁有奇特的天賦能夠讓以前豐富的資源變得稀缺,對于水資源而言尤其如此。2008年,據估計将有10億人缺乏清潔水。超過兩倍這一數字的人将缺乏衛生設施。水供應和需求之間的平衡在2008年會繼續惡化。

  水需求受到經濟增長和人口增加的驅動,這種趨勢普遍的存在于新興經濟體中。例如,印度擁有世界人口的16%,然而卻僅擁有5%的水資源。印度的水需求預計到2020年超過供應。

  氣候變化不僅改變了降雨模式而且還縮小了冰川規模,進而導緻了淡水儲量的下降,使得匮乏變得更加嚴重。水短缺速度要比幾年前預計的情況更快。科學家在2000年曾經預測,1/3的世界人口到2025年将面臨水短缺。然而這種情況在2006年就已經成為現實。

  對于消費者而言,積極的水管理在2008年也許會變得同其他環境措施(例如減少碳排放)一樣重要。有些大企業由于其浪費水資源的生産已經受到了人們指責。

  世界缺乏最為重要的形式的液體,這是以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并且也是一個科技行業可以在2008年及以後時間發揮重要作用的問題,它會帶來價值同樣巨大的潛在機會。在未來20年,全球水資源行業的投資缺口也許會超過1萬億美元。中國計劃僅在城市地區就花費1250億美元用于水項目建設。雖然一些公司與基金組織已開始投資于水技術,但還有空間進行更多的投資。

  2008年,科技企業應考慮其産品和解決方案如何可以增加現有的水供應量以及降低目前的使用量。這種做法在商業上很有意義,而且同樣具有深刻的社會重要性。世界上每分鐘有4名兒童死于由缺乏飲水所引起的疾病。

  一個提高供應的方法是脫鹽——把大量鹽水(主要來自大海)轉化成可飲用水的過程。有兩種進行海水脫鹽的方法:反向滲透和熱法脫鹽。然而,兩種方法都是能源密集型。前者需要在高壓下使海水通過一種過濾網,這要求大量的能源消耗。熱法脫鹽是一種相對簡單的方法,要求把水加熱直至其蒸發以去除鹽分。

  海水脫鹽的采用已為許多國家提供了大量的飲用水,在2008年還會提高。目前,世界上脫鹽水量不足淡水需求的1%。某些國家已經采用此方式獲得了所需的大多數用水。2008年,在世界範圍内,包括從中國的沿海城市到阿爾及利亞等地區,新的脫鹽工廠預計将會投産或竣工。

  雖然脫鹽解決了一個問題,然而它産生出另一個問題:對電力的極大需求。這一過程需要高達10兆瓦特的電量以生産出100噸的可飲用水,這使得經過脫鹽處理的水要比收集的雨水昂貴10倍之多。是以,将來會需要更加有效的脫鹽技術和更為便宜的能源。

  科技還可以以其他方式改善現有水供應的管理。最大的挑戰和機會之一是降低水滲漏。在英國這一損失據估計已達到每天45億升,相當于該國6000萬公民每人洗一次澡的用量。科技也應參與開發浪費程度更低的作物灌溉方法。有些科學家認為,用于種植糧食的水量可以降低一半。人們還可以利用科技來開發并種植可以用來替代基于化石的燃料卻又幾乎不消耗水的植物。

  可能最為重要的問題是商業模式。在許多方面,科技已經達到能夠提供充足的安全飲用水供應的水準,然而成本卻并不切實際。尋求可以負擔得起的水供應方法将是所有挑戰中最大的一個。   

轉自 融周刊 http://www.rong-weekly.com/publication_datail.aspx?artid=4753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