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晉祠,無時無刻不在訴說無與倫比的珍貴丨程朝晖

作者:聚焦湖北行攝楚天

#原創散文#

作者:程朝晖(湖北武漢)

晉祠,無時無刻不在訴說無與倫比的珍貴丨程朝晖

3年前,我因為參加工作會,匆匆路過太原。回漢的時候,山西籍的同僚說,到太原不去晉祠,枉到太原。

今年清明節前,終于有機會再訪太原,我十分珍惜這次機會,專門抽出半個周六的時間探訪晉祠,不枉此行也。

從太原五一廣場乘坐公交汽車,向太原西南前行約莫1小時光景,便到達懸翁山腳下。《太原縣志》稱:“山腹有巨石如甕形,因以為名。”這便是懸翁山得名的由來了。我駐足舉目,看到的卻是另外一種風景,懸翁山巨影蒼茫,山頂上挂着幾片白雲,如黛如墨的山腰上赫然聳立着幾座古式建築,綠瓦飛檐、古樸典雅、高低錯落、煞是壯觀,卻未見甕形巨石。向當地人打聽,答複是宋代時候發生過一次地震,把石頭拆了。

我所到之處,就是晉祠了。

晉祠依山而建,是大陸古代園林、雕塑、壁畫、碑刻藝術的集大成者,是集儒釋道于一體的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為紀念西周晉國首任諸侯唐叔虞而建。其建立年代不詳,最早記載源于北魏時期的《水經注》:“沼西際山枕水,有唐叔虞祠......”

跨過高大的牌坊,地勢變得相對平坦,先前的崇山峻嶺已然不見蹤影,目之所及,古木參天,古木以松和槐居多,樹齡多在1300年以上,我用手撫摸着疙疙瘩瘩的樹皮,仿佛握住了唐朝園林藝人粗壯的大手,曆史在此刻停住了腳步。曲徑通幽,穿行其中,仿佛置身遠古,森然寂寂焉。忽見萬千蒼綠之間裹挾着一大片紅紅的雲朵,定眼一看,原來是一片盛開的桃花。春天被挂滿枝頭,襲襲白裙在花風中蕩漾弄姿,數不清的蜜蜂在花瓣上起起落落,我剛要舉起相機,蜜蜂振了下翅膀,沒入綠葉中。這真是一種難得的風景,遠古與現代在這裡融為一體。

古老當中不乏春意盎然,這是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的顯著特征。

晉祠,無時無刻不在訴說無與倫比的珍貴丨程朝晖

移步換景,泉水叮咚,溪水潺潺,亭與廊相望,樓與閣相倚,花與台相擁,洞與山相接,完全是一幅江南水鄉的風景。說是江南水鄉,又與江南水鄉不同,這裡除了擁有花鳥蟲魚之外,每一座樓閣都有一副楹聯和一副匾額,哪一處不是文化大家的真迹?它們時刻在訴說着無與倫比的珍貴和古色古香的藝術價值。随便登上一處樓閣,似乎都能從光陰的灰塵裡聞到遠古的墨香。

自水鏡台起,依次經會仙橋、金人台、對越坊,就到了晉祠的主體部分,也就是獻殿、魚沼飛梁和聖母殿,它們被尊稱為晉祠三寶。

獻殿始建于公元1168年,是用來陳列祭祀供品的場所,殿頂布青瓦,黃綠色琉璃鑲邊,鬥拱簡潔,出檐深遠。相比大型宮殿,獻殿的梁架簡單輕巧,故能經久不壞。因為行程安排得很滿,我一路背着行李,身上不免有些發熱發汗,但是進得獻殿,倍感清涼,古時沒有防腐劑,食品在高溫下容易變質變味,這也是獻殿可以存放供品的原因了。

穿過獻殿,迎面是一座石橋,橋下泉水粼粼,錦鯉泛波。石柱托起橋面,東西接獻殿與聖母殿,南北各有台階跨過水面,向下展開,宛如騰飛的雙翼,這就是飛梁魚沼,它建于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可謂是世界最早的立交橋了。梁思成曾點評說:“此式石柱橋,在古畫中偶見,實物則僅此一孤例,洵為可貴。”所謂“孤例”自然就是獨此一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沿着中軸線繼續前行至中軸線末端,一座莊嚴肅穆、古色古香、金碧輝煌的建築映入眼簾,這就是聖母殿了,聖母殿建立于北宋太平興國年間,是晉祠内最早的建築,也是宋代建築藝術的代表作,對研究大陸建築發展史有着重要意義。

對名垂青史偉大曆史女性,為表達愛戴和崇敬,世人通常尊其為聖母,并供奉于殿堂廟宇,供後人朝拜瞻仰。在黃岡黃梅五祖寺的聖母殿裡,就供奉着五代祖師弘忍母親周氏。晉祠聖母殿是為奉祀姜子牙的女兒,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的母親邑姜所建。晉祠聖母殿是晉祠的主殿,坐西向東,殿前廊柱上有木雕盤龍八條,傳說為宋代遺物。

或許,攝客對藝術價值愛不釋手,卻也無法将殿堂随身攜帶,隻好頻頻亮起閃光燈,但年代久遠,文物在閃爍的閃光的作用下,有可能發生化學反應的。當年,梁思成先生為保護古城牆而奔走呼号:“拆掉一座城樓像挖去我一塊肉;剝去了外城的城磚像剝去我一層皮。”倘若梁先生看到遊客如此這般,不知該有多心痛。

除了三寶,晉祠還有三絕:一是周柏,二是宋代彩塑,三是難老泉。

在聖母殿的北側,有一棵向南橫卧的柏樹,樹幹腰圍5.6米,為西周所植,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曆史,曆經滄桑,依然疏影濃蔭,難怪歐陽修發出“地靈草木得餘潤,郁郁古柏含蒼煙”的感歎。都說萬物有靈,此刻,不知這形似卧龍的世紀古柏在想什麼,看什麼,我想,它肯定是累了,如果把它身上承載的厚重的曆史卸下來,它一定會輕松很多。

晉祠,無時無刻不在訴說無與倫比的珍貴丨程朝晖

聖母殿内的彩色泥塑是大陸雕塑藝術寶庫中的珍品,尤其是其中的33尊侍女像,或豐腴,或俊俏,栩栩如生,有情有神,呈現出侍女們豐富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

“懸甕之山,晉水出焉”,在聖母殿的南側,有一口泉水井,井中心不斷翻湧的水花如千朵萬朵花苞聚集一起争奇鬥豔,有一種向上的力量澎湧而出又擴向四周,在井周圍泛起一道道漣漪,這便是晉水的起源之處了,泉水從井中流出,清澈見底,長流不息,這就是“難老泉”了。難老泉意思是不老的泉水,寄托着老百姓對風調雨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訴求。早春時節,晉祠桃紅柳綠,草長莺飛,晉水一路歌謠,大詩人李白曾經在此觸景生情,落筆生花,“晉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龍鱗莎草綠”的佳句躍然紙上。

轉眼已到中午,我才把晉祠看了三分之一,因為要趕車,我不得不草草結束此次晉祠觀訪。

往外走的時候,來自太原市第十六中學的學生志願者們聚集在飛梁魚沼上面,他們正在跟着老師學習給遊客解說這個景點。獻殿中央,一位女學生正在向遊客講解獻殿獨特的構造工藝。他們解說的是晉祠,傳承的卻是精神,精神是永恒的,必将引領中華名族走向強大,走向偉大複興。

(寫于2023年清明節)

#湖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