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的今天(4月5日):麥克阿瑟,老兵不死

作者:漫話曆史君

想真正了解麥克阿瑟,你可以恨他,也可以愛他,但絕不能簡單的喜歡他。

曆史上的今天(4月5日):麥克阿瑟,老兵不死

1964年4月5日,美國五星上将麥克阿瑟在國家軍事醫療中心逝世。

在美國為數不多的五星上将中,麥克阿瑟或許不是軍事天賦最高的,但他一定是最有名的。

麥克阿瑟退伍時發表了題為《老兵不死》的演講,俘獲了所有美國軍人的心。他的落幕,一如他初出茅廬時那麼奪人眼球。

他曾創造了西點軍校有史以來最好的入學成績,憑借兩次大戰的突出表現成為美國最年輕的少将,甚至因為主導日本重建而受到廣泛歡迎。

但讨厭麥克阿瑟的人跟喜歡他的一樣多。因為他性格霸道,虛榮心強,還有一堆私生活問題,另外他在菲律賓戰場和北韓戰場的指揮,也确實讓人難以恭維。

因為功績與缺陷并存,評價兩極分化的曆史人物比比皆是。

有人認為秦始皇是開創中國曆史的千古一帝,也有人認為他是殘害人民的暴君 ;有人認為亞曆山大是不敗的戰神,也有人說他是極度自戀的戰争狂。 ( 此處可至公元前323年6月10日的巴比倫 )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麥克阿瑟何以成為麥克阿瑟。

第一,他是高調又浮誇的戰場明星。

一戰時,麥克阿瑟率領他親自組建的彩虹師(由14州軍人混編而得名)進行了多次危險度極高的突襲任務,這些功勳讓他由少校晉升為準将。

但讓他聲名遠揚的不止是指揮上的天賦,還有他浮誇的戰場造型。

曆史上的今天(4月5日):麥克阿瑟,老兵不死

即便是深入戰場第一線,麥克阿瑟也堅決不戴笨重的鋼盔,與之相反的是他的墨鏡從不離身。為了耍酷,他甚至用馬鞭代替了自動武器,并拒絕佩戴防毒面罩。

為此,麥克阿瑟被毒氣悶倒過兩次。但他這種怪異風格卻感召了一大批士兵,人們認為他無所畏懼,是“最嗜血的戰士”。

二戰前後,麥克阿瑟在菲律賓擔任最高司令官,過上了懶散的戰後生活。珍珠港事件( 此處可穿越 至1941年12月7日的珍珠港)的爆發,也沒能讓他積極對待慘不忍睹的軍備情況。這導緻菲律賓美軍被日軍偷襲後狼狽撤退,并痛失大批物資。(此處可穿越 至1941年12月26日的馬尼拉。

麥克阿瑟當即放出狠話說“我一定會回來的”,這句略顯自負的話頗受其他陸軍長官的微詞。而因為珍珠港和菲律賓的大潰敗令美軍士氣低落,本土卻配合地為麥克阿瑟營造輿論。

在他重整軍備,以牙還牙地以奇襲戰術反攻日本後,麥克阿瑟終于成了美國人心中的神話。

第二,他是桀骜又鑽營的官二代。

麥克阿瑟的父親是陸軍中将,擔任過菲律賓總督。祖父曾任州長和法官,母親也出自名門,家族勢力軍政通吃,并以追名逐利為榮。

他在一戰中服役時,母親找到美國唯一的特級上将潘興,直截了當地給兒子讨要功勞,熱衷鑽營的特點也很好地被麥克阿瑟所繼承。

曆史上的今天(4月5日):麥克阿瑟,老兵不死

為了順利升任陸軍總參謀長,他先是對國務卿逢風拍馬,說他幾乎就是下一任總統。後來又谄媚地奉承戰争部長,稱他是“幾十年來最有政治才能的人”。不久,部長将他舉薦給胡佛總統( 此處可穿越至1874年8月10日的艾奧瓦西布蘭奇 ),麥克阿瑟如願以償。

但他又不總是對上司卑躬屈膝。剛畢業時,他曾被上級派去管理一個沒有升遷機會的工程項目,由于他心不在焉被上級舉報做了“豆腐渣工程”。麥克阿瑟知道後暴跳如雷,随即越級申訴,結果給自己招來一頓更嚴厲的申斥。

其實,麥克阿瑟的骨子裡還是桀骜不馴的。他做了西點的校長後就開始大搞改革,宣揚“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給予學生更多的零花錢和假期,并大大減少了自己當年不擅長的地圖測繪等考試科目。

第三,他是獨斷又溫和的現代日本締造者。

麥克阿瑟是出了名的剛慎自用。當年美國爆發了老兵集體遊行,要求國家支付退伍補償金。然而他武斷地認為這些都是冒充軍人的罪犯,不聽意見地征調了坦克、步兵,并親自到現場鎮壓。輿論一片嘩然,羅斯福 ( 此處可 @穿越 至1937年1月20日的華盛頓 ) 評價他是個極其糟糕的政客。

後來,麥克阿瑟奉命擔任盟軍駐日指揮官,管理日本重建事宜。作為日本實際上的上司人,隻要他願意,随時可以趕走天皇,解散國會,把日本變成美國的一部分。

曆史上的今天(4月5日):麥克阿瑟,老兵不死

麥克阿瑟一如既往,拒絕了所有來自下屬、同僚甚至上級的建議,但這一次,他并沒有采用大棒政策。

美國财政部長為日本制定了一個類似對德國實行的經濟制裁哈爾西上将則禁止日本漁民下海,防止他們布置魚雷。在這個民族遭緻所有人敵視和鄙夷的時候,麥克阿瑟站了出來,阻止了這些幹涉人們正常生活的行為,并痛斥這是無理取鬧。

為了保證日本的精神信仰不至崩塌,他保護裕仁天皇 免于被軍事法庭起訴,讓東條英機 承擔了全部責任。同時,他也大力宣傳日本在二戰中的暴行,讓人們從心理上厭惡戰争。此外他釋放了日本共産黨人,協助日本重建内閣 ; 甚至還直接引入了民主憲法和美國流行文化。

最終,日本的妥善重建避免使亞洲陷入進一步戰亂。

但另一方面,這也導緻現在年輕人對二戰日本的了解産生了持久而深刻的扭曲。

麥克阿瑟在美軍士氣最低迷時擔綱全面反攻的領袖角色,為了重燃士兵和人民的勇氣,他被媒體吹捧為一位英雄式的人物也成了美國現代最受歡迎的将軍。曆史再次驗證的強者崇拜的規律。

曆代評價

他浮誇、專橫、決絕,如同羽翼鮮亮的火烈鳥一般頑固不化還試圖用詭谲而幼稚的把戲來掩蓋自己的錯誤。然而,他超凡的個人魅力、鋼鐵般的意志和過人的智慧,無疑成就了這個國家最具天賦的軍人。

-- 威廉·曼徹斯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