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業财一體化系統建設思路

一、業财一體化的定義

業财一體化,即業财融合。業财一體化改善的是财務資料的狀況,把财務資料與業務資料融合在一起。目前企業的财務資料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資料不及時。每個月結完賬後,才能把這個月的财務資料給到管理層。一般次月月初結賬,是以管理層要想看本月的财務狀況,隻能等到次月的上旬;效率差一點的企業可能要等到中旬。資料不及時,可能會錯失最佳的決策時機。

2、資料不連貫。财務資料與業務資料是割裂的,即資料統計口徑不一緻。比如收入,财務所講的“收入”是含稅的,但業務所講的收入是含稅的。财務确認收入用“權責發生制”,業務喜歡“收付實作制”。

3、資料不準确。财務是資料的接收部門,業務給什麼資料,财務就呈現什麼結果。如果業務給的資料是錯的,财務做的賬也就是錯的。

業财一體化就是要解決上面這些問題,實作業務資料和财務資料同步、同源、統一。業務資料生成的同時,産生相對應的财務資料。管理層可以随時檢視業務和财務資料,提升決策效率。

二、業财一體化實施的思路

1、統一業務處理流程:财務部門與業務部門協商,在滿足雙方需求的基礎上,把業務處理流程規範化、标準化,将原來線下處理的流程搬到線上。線上處理的好處是,可以把涉及到的業務資料都儲存在系統中,以後想看什麼資料,直接在資料庫中檢視。前提是要跟IT人員說一下,讓他們儲存這些資料。很多IT不懂業務或财務的需求,你不跟他們說,他們不會想的這麼周到。

2、建立會計總賬與業務明細賬之間的勾稽關系;總賬等于明細賬之和。同一個業務會重複發生,比如電商平台,一天可能賣出去很多商品,如果每賣出去一次,會計系統就要做一筆分錄的話,這樣很麻煩。會計系統可以把這一天交易額彙總,做一筆收入總賬,業務系統儲存賣出商品的明細賬。如果審計要看這個收入的構成,從業務系統把明細拉出來給他們看。

3、明确會計科目取數規則;即明确會計科目的資料取自哪個業務資料;比如“應收賬款”科目資料取自業務系統中賣出商品的金額。會計科目與業務系統中的“字段”要建立一種關聯。關聯好以後,系統可以自動擷取“字段”的資料,将其生成會計憑證,實作記賬自動化。

4、與業務部門明确資料的統計口徑,在系統中定義好每個字段的含義。财務人員要從财務角度告訴IT人員和業務人員,業務系統要記錄哪些資料,這些資料對應的字段名稱是什麼,這些字段對應哪些會計科目。比如收入,事先明确收入的确認規則,即系統在滿足什麼條件下可以确認為收入,把資料推送給會計系統做賬。會計做賬所需要的資料可能就那麼幾個,但是業務系統要自己記錄與收入相關的其他明細資訊,包括客戶明細、産品分類等,這些資訊也很重要。

三、财務部門組織架構的變革

業财一體化,不僅僅是做IT系統的建設,最主要的是把傳統财務提升到業務前端,與業務并駕齊驅,甚至走到業務的前面,把财務管控的價值展現出來。是以,管理會計應運而生。

财務部門至少應當分成兩部分,即管理會計和核算會計。

管理會計的定位:财務管控,支援業務。管理會計部門根據業務/産品條線的不同,設立财務BP崗位,每個BP對接一個業務條線或産品線。财務BP的職責是深入業務流程,實行“嵌入式”财務管理,進而實作财務對業務全過程、全要素、全範圍的管理。全過程是指财務BP參與到業務運轉的整個過程;全要素是指從财務要素/名額角度,審視評價業務發展的好壞,給出發展建議,提升資源投入産出能力;全範圍是指财務BP站在公司整體角度對業務進行管理,關注企業整體效益。

核算會計的定位:專注資訊處理和生成、會計核算、交易處理、資金支付,面向管理會計和資料需求部門做好資訊提供和服務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