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數字化賦能三農 農行、郵儲如何保“質”更保“智”?

數字化賦能三農 農行、郵儲如何保“質”更保“智”?

近年來,金融業服務“三農”領域效果明顯。“十三五”期間,政府引導惠普金融,激勵金融機構加大涉農信貸投放,以此支援農業發展,涉農信貸潛在需求将得到深度釋放,我國涉農信貸實作連續五年增長。銀保監會披露,截至2021年末,涉農貸款餘額43.21萬億元,普惠型涉農貸款餘額8.88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7.48%,超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6.18個百分點。

伴随着科技日新月異,“三農”金融也步入數字化轉型新階段,以提高“三農”金融服務質效,降低農村長尾客戶服務成本和業務風險。

加快推動三農業務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離不開金融力量的支援。提到三農、鄉村振興等關鍵詞,則不得不提農業銀行和郵儲銀行。

2021年5月25日,人民銀行、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财政部、銀保監會和證監會等六部門釋出《關于金融支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意見》,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助力鄉村現代化。《意見》要求郵儲銀行、農業銀行等大中型金融機構結合自身技術、業務及資源優勢,運用“三農”金融事業部、普惠金融事業部等服務“三農”内設機構,增加相應信貸投放,為新型農村經營主體提供服務。此外,需加強金融科技運用,并積極開展農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試點。

作為以涉農金融服務為特色的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農業銀行始終肩負着服務“三農”的曆史重任,成為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主力軍與領軍者。

農業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數字科技可以極大地提升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效率,也是農村金融基礎服務體系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農行大力推進線上辦貸、惠農理财、電子商務和新農合、新農保代理等移動金融服務,使農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存取款、轉賬、貸款、繳費等便利的金融服務,有效解決了農村基礎金融服務難題,打通農村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裡。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農行掌上銀行7.0版正式上線。資料顯示,農行一半以上的客戶分布在縣域鄉村。如何用數字化手段讓這部分客群充分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務,做“服務鄉村振興的領軍銀行”,對農行而言具有更加特殊的意義。農行掌銀7.0正式釋出鄉村版,緊扣縣域鄉村使用者的日常需求,以簡約的風格和通俗易懂的表述,重新組織産品和功能,量身定制了惠農專屬的理财、保險和貸款産品。

另一方面,農業銀行通過不斷探索創新,積極纾解普惠服務在縣域鄉村的民生痛點。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9月末,農行累計服務全國314萬縣域商戶,本年累計服務超100億人次,推動18.9萬“惠農通”服務點疊代更新,為127萬商戶實施了支付手續費減費讓利,832家曾經的國家扶貧重點縣電子機具建制村覆寫電子機具數量達12.9萬台……一串串數字的背後,正是農行以金融活水振興縣域經濟的真實寫照。

未來,農業銀行将繼續秉承普惠金融的發展理念,進一步下沉管道、産品和服務,讓金融服務走鄉入戶,為助力全面鄉村振興持續注入新動能,提升農民普惠金融服務的體驗感和獲得感,讓金融活水潤澤阡陌田間。

作為全國網點最多、分布最廣的銀行,郵儲銀行在全國布局的網點高達4萬餘個,其中絕大多數分布在農村地區。在聚焦鄉村振興重點領域和重點服務主體方面,郵儲銀行加大信貸支援力度,優化産品和服務模式,穩步推進協同支農生态建設,全力服務鄉村振興。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末,郵儲銀行涉農貸款餘額1.41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496.76億元。在即将披露的2021年報中,這組資料則更令人期待。

金融科技方面,郵儲銀行積極推進傳統作業模式與先進科技的融合,充分發揮前沿技術支撐作用,加快發展自主經營的網際網路貸款,積極發展與核心企業合作的産業鍊網貸。該行大力推進基于移動展業的小額貸款全流程數字化改造,以移動展業為載體,利用人臉識别、大資料分析、移動定位等技術,最終實作小額貸款申請、審批、放款、貸後及檔案管理的全流程數字化,把“視窗服務”轉變為“門口服務”,讓廣大農村客戶“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金融服務,提升了業務辦理效率,改善了客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