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韓企集體“反水”!美晶片法“護欄”條款公布,拜登捅了大簍子!
在華為5nm麒麟晶片誕生之後,美企在半導體領域的地位遭受挑戰,老美試圖通過“打壓”挽回劣勢,假借着“重塑本土晶片産業”的幌子,拜登團隊推行了一系列“迷幻”操作。
以520億美元為誘餌,邀請國際廠商赴美建廠,在被限制和中企合作之後,台積電、三星等等企業,隻能将希望寄托在美國市場,妥協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條款,之後便被老美拿捏的死死的。
近日老美更新了《晶片與科學法案》,所謂“護欄”條款細則也正式公布,這在南韓引起了軒然大波,直接引發了韓企的集體“反水”,拜登團隊這一次算是把“簍子”捅大了,對中國半導體是否會造成影響呢?
老美公布晶片法“護欄”條款
自去年年底開始,拜登團隊就不斷的更新“晶片規則”,在亞洲設定“晶片四方聯盟”,試圖全面限制中國半導體持續更新,但因為韓方的猶豫,最終所達成的效果并不好,随後又聯合日本、荷蘭達成三方協定,中斷DUV光刻機的供應,目的是鎖死中企的14nm工藝。
顯然晶片作為高度依賴全球化的産業,老美想憑借一己之力,全面封鎖一個國家的半導體運轉體系,顯然是不大可能的,“晶片規則”的強行實施,已經讓老美喪失了國際商業信譽,美企随之承受了巨額的經濟損失,隻能依靠裁員、減産維持正常經營。
老美打着“重塑本土産業鍊”的幌子,拿出了所謂的520億美元補貼,的确吸引到了台積電、三星赴美建廠,但後續拜登團隊的一系列操作,足夠讓這些企業“寒心”了。
台積電确定了400億美元投資、三星則為170億美元,按照此前公布的補貼條約,建廠規模越大申請的補貼也就越多,但令人意料不到的是,磨蹭了兩年才放開的申請,卻有着諸多的附加條款,并且隻要申請超過1.5億美元,将會被收回超額預期利潤的75%。
然而這都還不算什麼,近日《晶片與科學法案》所謂的“護欄”條款細則正式公布,其中規定申請補貼的企業,需要送出不同晶圓種類、預期的收益率、以及生産第一年的銷售價額、後續年産量、銷售價格的增減等資訊,并且關乎生産的詳細資料也要公開。
針對于台積電而言,對于美企訂單的依賴占比高達72%,交出這些資料是遲早的事,但對于還存在些許自主化的韓企來說,自然是不願意了,一旦這些資訊全部公開了,企業将會直接變得透明化,對于南韓整個半導體産業都會帶來緻命的打擊。
根據海外傳來的消息,如果老美最新的規則正式實施,三星、SK海力士等等企業,将會直接放棄申請補貼,這意味着後續再美的建廠計劃也将受到影響,一次又一次挑戰國際企業的底線,顯然拜登團隊這一次是把“簍子”給捅大了。
之前在被要求交出核心客戶資料時,三星、台積電等等企業就已經不情願了,如果這一次将這些資料都交出去了,這就相當于完全被“掏空”了,韓企自然是要“硬剛”到底的,即便最終的結果不是很樂觀,也要為自己保留最大的優勢。
對中國半導體的影響
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曾多次表态:“赴美建廠必敗!”但在接受美國人采訪的過程中,有宣稱支援“限制中國半導體發展”的做法,顯然他已經被老美整成“老糊塗”了,也證明台積電是想要回歸大陸市場的。
正如央媒多次呼籲的“放棄一切幻想”,無論對于韓企還是台積電,我們都不能抱有太大的幻想,就算晶片規則能夠解除,但高度依賴于歐美技術的處境,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決,注定會重蹈覆轍。
而老美釋出所謂的“護欄”細則,顯然是有點“狗急跳牆”了,雖然台積電、三星等等企業答應赴美建廠,但都是心不甘情不願的,想要穩住這些廠商,自然是要發揮“卑鄙無恥”的傳統。
而這隻是開始,後續更為過分的要求,将會陸續的被采用,這對中國半導體産業而言,可能算是好消息,老美越是步步緊逼,這些韓企越是要尋找“新靠山”,而中國擁有全球最龐大的消耗市場,自然是最理想的選擇。
目前老美扶持英特爾的目的明确,此前更是直接公布了2024年量産20A工藝,這多少有點猝不及防,台積電、三星等巨頭自然是要考慮清楚的,交出這些資料就意味着失去技術優勢,對此你們是怎麼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