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BSD小技巧

1、在 unix-like 中檔案結構是滿重要的,那麼要如何去看相關檔案目錄結構的說明呢?

難道是 cd 到每個目錄下嗎?其實有更好的方法..

那就是用好男人 man 來看:

# man hier

2、在 console 下操作時,由于螢幕顯示有限,有時需看前面顯示的資料,這時你可:

. 按一下 Pause or Scroll Lock鍵後,則可利用 PageUp PageDown Up Down Home End 等鍵來看前後顯示的資料

. 再按一下 Pause or Scroll Lock則可回複等待輸入畫面.

3、 使用 pw 來管理你的帳号

在 FreeBSD 下使用 adduser 來新增帳号,有些時會滿煩的,可用以下方式:

pw useradd -n <username> -g <group> -m -s /bin/csh

=> -m 代表建立使用者目錄

●同時設密碼

echo <password> | pw useradd -n <username> -g <group> -m -s /bin/csh -h 0

● 删除帳号

pw userdel -n <username> -r

=> -r 代表同時删除其 home 目錄等相關資料

● 修改帳号

pw usermod -g <group> -s /bin/csh

PS:無法修改帳号名稱

● lock 及 unlock 使用者帳号

pw lock <username>

pw unlock <username>

4、 激活你的 screensaver

由于 FreeBSD 大多當為主機使用,都是常期不關機的,是以可将螢幕關掉,或使用 ScreenSaver 功能..

使用 ScreenSaver 請在 /etc/rc.conf 這個檔加入以下兩行:

blanktime="900"

=> 以秒數為機關,如以上為 15 分鐘

saver="logo"

=> logo 是 FreeBSD 的吉祥物(圖型接口),另也可使用 "daemon",這是文字型式

5、 檢查你的某一個 ports 版本及更新

如果要更新所有的 port 隻需在 /etc/ports/ 下執行以下指令:

# make update

有時我們可能要檢查某一個 ports 的版本,在每個 ports 中的 Makefile 都有這一行

PORTVERSION= x.x.x

如此就可看到這個 ports 的版本了,另外也可使用以下方式(用 grep),比如我們想看 mod_php4 的版本

# grep PORTVERSION= /usr/ports/www/mod_php4/Makefile

PORTVERSION=   1.4.1 -> 版本訊息

如果版本太舊了,則可利用以下方法來更新單一 ports

a. 使用 portupgrade 或 portinstall,請用 man 檢視用法

b. 到 FreeBSD 網站查詢最新的 ports 資訊,并抓 ports 回來更新

網址: http://www.freebsd.org/cgi/cvsweb.cgi/ports/

抓回來後在相關目錄更新,例如我們抓回的是 mod_php4.tar.gz,存在 /usr/tmp/ 目錄下,則解壓縮的方式如下:

# cd /usr/ports/www/mod_php4

# tar xzvf /usr/tmp/mod_php4.tar.gz

如此就 ok 了..

6、 加速你的按鍵速度..

相信使用 FreeBSD 的人很多都是在 console 下操作吧,有些時,要重複某一按鍵速度實在很慢..

另一個問題就是 cusror 的位置有些時不太明顯..

可用以下方法來改善:

在 /etc/rc.conf 中加入以下資料..

keyrate="fast"

cursor="blink" 或 "destructive"

7、 設定開機畫面

使用 windows 的人,都知道所謂的開機畫面,在 FreeBSD 下是否也有此功能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設定更為簡便,請照以下 steps:

一. 首先制作一個圖型檔案,檔案格式為 logo.pcx 或 logo.bmp,需注意的是 .bmp 的檔案存盤時不用壓縮,分辨率需為 640 X 480 以内(含),色階為 256 色..

二. 将此檔案 copy 到 /boot/ 這個目錄下

三. 設定 /boot/loader.conf,加入以下資料

splash_bmp_load="YES" -> 如果使用 .bmp 格式,此項需設為 YES

splash_pcx_load="YES" -> 使用 .pcx,請将此項設為 YES

vera_load="YES"

bitmap_load="YES"

bitmap_name="/boot/logo.pcx" -> 請依你的檔案格式更改

bitmap_type="splash_image_data"

四. 重新激活

ps: 請檢查你的 kernel 中是否有設定以下資料,一般在 4.x 中都是内定值..,至于 3.x 版,沒用過..^.^

preudo-device splash

如果沒有,則需将此行加入并重新編繹核心.

8、 一些 console 下使用的快速鍵..

相信大多使用 unix-like 的使用者,還是在 console 下執行你的日常維護工作吧,那有那些按鍵組合可幫我們提高效率呢..

以下按鍵皆适用于 tcsh 及 bash..

1. 快速移動光标

ctrl+a -> 到最前面

ctrl+e -> 到最後面

2. 編輯方面

ctrl+d -> 删除光标所在字元

ctrl+w -> 删除光标所在字前面的字元

ctrl+u -> bash:将光标前所有的字及字元删掉,tcsh:删除所有字

ctrl+k -> 将光标後所有字元删掉

ctrl+b -> 下個字元

ctrl+f -> 前一個字元

ctrl+m -> 和按下 enter 的結果一樣

ctrl+h -> 和按下 del 或 backspace 鍵一樣

del 或 backspace -> 删除前一個字元

如果對按鍵有研究興趣者,不彷參考 /usr/share/syscons/keymaps/ 這個目錄,其中 us.iso.kbd 是一般我們使用的按鍵..

9、 快速切換目錄

在 FreeBSD 中常常需要切換目錄,有時目錄名稱較長、或是有大小寫、或是隻記得前面幾個字,怎麼辦..

其實隻要輸入部份字再加上 * 這個符号就可以了..

如我們要切換到 /usr/local/ 這個目錄,隻需輸入 cd /usr/lo* 就可以了..

如果輸入 cd /usr/l* 會如何呢?則會進到 /usr/lib/ 這個目錄,這是因為 shell 找到第一個符合的條件便停止了..

10、 有關時間及時區的?#123;校

使用 FreeBSD 大多是拿來當做主機使用,那時間及時區的正确與否就非常重要了,以下介紹如何?#123;整時間及時區

● 時間?#123;整椒?br />

1. 使用 date 指令

格式 date [yymmdd]HHMM

說明:

yy 年數,如 02 代表 2002 年

mm 月份 01-12

dd 日數 01-31

HH 時數 01-59

MM 分鐘 01-59

yy mm dd 皆可省略

例:

?#123;整日期為 2002-03-25

# date 022325

?#123;整時間為 14:20

# date 1420

2. 使用對時主機

# ntpdate clock.stdtime.gov.tw

這項需能連上網絡,其中 clock.stdtime.gov.tw 是一标準時間的主機

● 時區的設定

1. 使用 tzsetup

2. 在 /etc/ 下有個檔案 localtime,這個就是本機的時區設定檔案,是以我們可用個取巧方式(不經由 tzsetup),如以下:

# cp /usr/share/zoneinfo/Asia/Taipei /etc/localtime

這樣是不是比較快呢..

11、 如何清空檔案内容..

有時我們需将一個檔案内容清空,但需保留這個檔案..

一般常見的用法是用文字編輯器,如 vi 将這個檔案叫出來,再将其内容全部删掉,再存盤..

這樣是不是有些煩呢?

有一個更好的方法,使用 true 指令..

如我們要将 /var/log/httpd-access.log 清空,則下以下指令..

# cd /var/log/

# true > httpd-access.log

12、 顯示目錄及檔案 => tree

有時需顯示某個目錄下所有的目錄及檔案,雖使用 ls 可達到部份功能,但并不是很友善..

在 dos 中,有個 tree 指令,是不是滿好用的..

其實在 FreeBSD 中也有類似的指令 => tree..

以下我們就透過 ports 來安裝 tree

# cd /usr/ports/sysutils ; make install

如此會将 tree 這個指令安裝在 /usr/local/bin/ 這個目錄下..

使用例子:

1. 顯示 /usr/ 下的目錄及檔案

# tree /usr

2. 隻顯示 /usr 下的目錄

# tree -d /usr

詳細用法請參考 man tree

PS:可透過管道 | 及 more 來顯示

如 tree /usr | more..

13、 如何檢視檔案類型

由于 FreeBSD 并沒有像 dos 或 windows 般有擴充名的觀念,是以要如何檢查一個檔案的類型呢?

用 file 吧..

文法: file <file_name>

詳細用法請參考 man file

14、 重複使用先前使用過的指令

你可以使用以下的方法來重複使用先前使用過的指令:

例如,我們先用 history 顯示先前輸入的指令:

# history

.

..

...

10 clear

11 cd /usr/local

12 ls

13 ls etc

14 cd ~

15 clear

1. 用 up down 可用上下一個指令,或是 ctrl+p ctrl+n 亦然

2. 配合 ! 的用法,例如以下(ps: 在<...>内代表要輸入的東東)

!!

# !! => 重複執行上個一個指令

!<編号>

# !11 => 執行 cd /usr/local

!<指令> 可輸入部份字,但前面部份需符合

# !cl

執行 15 clear 指令

!<?指令?> 輸入部份字元,部份吻合

# !?etc?

執行 13 ls etc

以上指令在 tcsh 及 bash 下皆可使用,如此是不是可幫你省下許多時間..

15、 如何将 man 的檔案印出來..

man 是大家學習 FreeBSD 的最佳資料參考來源,但在顯示器上看到底不是很友善,有沒有方法轉成一般的檔案檔案呢?

使用 col 這個指令吧..

例我們要将 ssh2 轉成 ssh2.txt,則使用以下文法:

# man ssh2 | col -b > ssh2.txt

16、 為何查不到正确的 ports 資料..

在 /usr/ports/ 下有着幾千個 ports 的安裝資料,有時我們可使用以下方式來查相關的 ports..

以下都是在 /usr/ports/ 這個目錄下執行..

1. 先将 ports 資料轉換成一個文字檔案,如 index.txt

# make print-index > index.txt

2. 使用 make search key="...." 來查

3. 将 ports 内容轉換成 README.html

# make readmes

用以上方法,可很容易的查到相關的 ports 資料,但很奇怪的是,為何我更新一個 ports 的資料後(或 ports tree),為何會查不到,查到的仍然是舊的資料..

原來,在 /usr/ports/ 中有一個 INDEX 檔,以上的查詢方式都是在這個 INDEX 檔中查詢,當你更新 ports 資料時,這個 INDEX 檔并不會随之更新..

是以為了查詢友善,我們需以手動的方式來做..

# make index

做完後,再更新 index.txt 及 README.html..

不過更新 INDEX 檔需要一些時間,大約 12-30 分鐘..(視計算機等級而定).

17、 用 dig 及 host 來取代 nslookup

一般我們用來檢查網絡是否有問題,大多是用以下三個指令..

nslookup

ping

traceroute

其中 nsllokup 是用來檢查 dns 的相關設定, ping 用來檢查自己和對方網絡是否通順,而 traceroute 則是用來檢查從自己的計算機到對方的計算機所經過的線路狀況..

不過以 nslookup 而言,個人覺得不是很實用,有時我們隻是想單純的查一下某台主機或是 MX 記錄,那使用 nslookup 就有點噜嗦了..

在此介紹二個好用的指令 host 及 dig,這二個指令很類似,不過效率較 nslookup 高

# host -a <主機名稱> 或 <ip>

=> 輸入主機名稱顯示 dns 正向解析的部份,輸入 ip 則是顯示反向(ptr)

# dig <主機名稱或ip> <any a mx soa txt.. 任選一項>

如要顯示 MX 記錄

# dig 主機名稱 mx

個人是覺得比 nslookup 友善多了,你覺得呢.. ^.^

當然功能不隻這些,詳情請 man dig 或 host..

18、 加快你的開機速度..

嚴格說起來,FreeBSD 的開機速度算滿快的,不過中間會有個 10 秒的延遲時間(以便讓你進入 boot 的 command prompt mode),如果你嫌這10秒還是太慢了,那你可将時間?#123;短一些..

FreeBSD 激活時會先去參考 /boot/defaults/loader.conf 檔的設定,然後再參考 /boot/loader.conf,一般我們都不去?#123;整 /boot/defaults/loader.conf 這個檔,而直接?#123;整 /boot/loader.conf..

隻要在 /boot/loader.conf 中加上以下這一行即可

autoboot_delay="秒數" 即可,如

autoboot_delay="7" 代表7秒

這樣開機是不是更快了..

另外建議,有時間可參考一下 /boot/defaults/loader.conf 這個檔案的設定,其中有許多實用的設定哦..

19、 忘了 root 密碼

如果你忘了 root 的密碼怎麼辦,這在 FreeBSD 中滿好解決的,請照以下 steps 來處理..

1. 進入單人模式

開機後,當出現

Hit [Enter] to boot immediately, or any other key for command prompt.

Booting [kernel] in 10 seconds...

按 space(或除了 enter 以外的鍵) 鍵則會進入 command prompt mode,同時出現一個 ok ..

這時請輸入 boot -s 以進入單人模式

2. 選擇 sh

進入單人模式後,系統會詢問你要使用那個 sh,内定是 /bin/sh ,就使用這個吧,直接按 enter 跳過

3. 将所有的硬碟分割架起來

# mount -a

4. 更改密碼

# passwd

長度要在 6 個以上,輸入二次

5. 重新激活

# reboot

20、 有關 kernel 的激活..

kernel 對 unix-like 系統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如果 kernel 損壞或編譯出了問題,可能會導緻嚴重的後果..

FreeBSD 一向以安全著稱,在這方面有什麼防護的措施呢?

FreeBSD 的 kernel 是放在 / 目錄下,一般會有二個

kernel

kernel.GENERIC

如果你有編譯過核心(kernel)的話,則原先的 kernel 會轉換成 kernel.old,新的核心會變成 kernel,也就是在 / 下的 kernel 檔案如下:

kernel => 新編譯過的核心

kernel.GENERIC

kernel.old => 原先的核心

那 kernel.GENERIC 是什麼呢,這個是系統安裝時所裝好的,一般都不會變動,即使編譯過核心亦然,這個檔案可說是救命核心,最好不要亂動,理由如下所言..

FreeBSD 激活時,會使用 kernel 這個核心,如果這個檔案不存在,則會抓 kernel.old 這個檔案..

如果這二個檔案不幸都不在,那怎麼辦..這時則會進入 command prompt mode,你必需自行輸入 kernel 的名稱,如

boot <kernel 名稱> 如

boot kernel.GENERIC

了解以上之後,在編譯核心無法正常執行時,相信各位知道如何處理了..

21、 FreeBSD 在那激活程式..

一般 FreeBSD 激活後會依序執行以下位置的程式..

1. /etc/rc.conf 這個檔案内的程式,如 sendmail、sshd .. 都是在此執行,另外要注意的是,在執行這個檔案之前,會先參考 /etc/defaults/rc.conf 的設定

2. /usr/local/etc/rc.d 下的一些 .sh 檔,這些檔案的權限都是被設定成 x ,如 apache samba .. 都是在此設定

3. /etc/rc.local 這裡也可設定,如我要把 postfix 設定在此,隻需在這個檔案内加一行,如下

/use/local/sbin/postfix start &

加上 & ,就不會顯示出訊息

4. 由 cron 所控制的一些檔案,當時間到了,便會自動執行..

那心細的人可能會問, /etc/inetd.conf 内設定的呢?這些在第 1 項就執行了..

了解以上并時時注意是否有不明的程式在執行(可能是被人植入木馬程式),也是日常檢視系統的重要工作..

22、 加快你的主機名稱查詢速度..

unix-like 系統,初期都是使用 hosts 這個設定檔案來做主機的查詢,是以有些程式在查主機名稱時,都會參照這個設定檔,像 sendmail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系統内定第一個是會查 /etc/hosts 這個檔案,是以如果裡面設定有問題,則會影響到某些程式的執行..

典型的 hosts 檔設定如下..以我本身的主機來說

127.0.0.1 localhost.cmlab.idv.tw localhost

61.219.230.5 cmlab.idv.tw cmlab

61.219.230.5 cmlab.idv.tw.

其中第一及第二行最後一個項目是 aliases 名稱(主機名稱),比如我們在主機

ping cmlab.idv.tw

ping cmlab

是同樣的結果..

你可把一些常用的主機加到這個項目内,如有一台 mail.cmlab.idv.tw ,假設 IP 為 61.219.230.8

則在這個 hosts 中加入以下

61.219.230.8 mail.cmlab.idv.tw mail

61.219.230.8 mail.cmlab.idv.tw.

這樣就行了..

另外如果有自行架設 dns server,請注意在 /etc/host.conf 這個檔案,典型的檔案如下:

# $FreeBSD: src/etc/host.conf,v 1.6 1999/08/27 23:23:41 peter Exp $

# First try the /etc/hosts file

hosts

# Now try the nameserver next.

bind

# If you have YP/NIS configured, uncomment the next line

# nis

由以上可以看得出來,在查詢主機名稱時的順序,是先查 hosts 再查 bind 也就是 dns,你可視你的需要修改其順序..

另外要注意的就是 /etc/resolv.conf 檔案,這個是有關 dns 主機 search 的順序,如以我的設定如下:

domain cmlab.idv.tw

nameserver 61.219.230.5

nameserver 168.95.1.1

nameserver 168.95.192.1

其中第一行是設定我的網域名稱,第 2-4 行則是 dns 主機的設定,建議至少設二個以上,以免一個挂了,還有個備用的..

第2行是我的 dns 主機,3-4 行是 hinet 的 dns 主機..

了解以上并有正确的設定,是有助于主機的查詢的及速度的提升..

23、 我要如何分割硬碟..

檔案目錄對于 FreeBSD (或者是所有 unix-like 系統),都是相當重要的,如開始時,分割的不是很恰當,日後就會遇到一些麻煩,如空間不夠..等問題..

那麼,我們要如何分割比較恰當呢..

這就有關于你的用途及 FreeBSD 的目錄架構了..

一般個人是建議你如此分割:

1. / 根目錄,一般在 250 ~ 500 MB 絕對夠用,以我的根目錄來說,使用一年多了,也才用了 66 MB 多。因為這個目錄隻是一些 kernel modules sbin bin etc .. 等目錄

2. swap 檔,一般人都不知道如何設較恰檔,這也沒一個标準,最主要是要看你的 ram 及硬碟而言,一般設成 1-2.5 倍(相對于你的 ram)。如你的 ram 在 256 mb 以上(含),設成一倍;如在 64 - 128 mb,則建議設成 2 倍

如要檢查你的 swap 使用狀況,可用以下指令來看..

# pstat -T

44/4044 files

0M/127M swap space

由以上可看出目前使用的 swap 為 0 ,設定的大小為 128 M

3. /var 目錄 及 /usr 目錄

這二個目錄一般都會占比較大的空間,/var 的變動較小,以我個人來說,一年前設為 8 GB ,在目前隻使用了不到 2GB。

但要注意的是一般的 mail 軟體,都是将信件存在 /var/mail/ 中,如果你的信件很多或很大,這個部份不妨加大一些..

而 /usr 這個目錄能大就給它大一點的空間,因為所安裝的程式,或是 hone 都是在這個目錄下(如果你沒将 home 目錄設成一個分割) ..

那這兩個要如何配置設定呢,我的建議是 usr 和 var 的比例為 3:1,或是 2:1

4. 有些主機使用者較多,如學校機關。如果你沒将 home 設成一個 partition,則 FreeBSD 會将 home 安裝在 /usr 目錄下,如果為了管理及安全問題,則不妨将 home 分割為單一目錄..

至于大小,我想應該 3-5 GB 左右,就絕對夠用了

我們來舉個實際例子,假設你有一顆 40 GB 的硬碟,使用記憶體為 128 MB RAM,那我建議你的硬碟如此分割..

1. / => 250 MB

2. swap => 取 2 倍,即 256 MB

3. /home 如要獨立出來,給它 3-5 GB

4. 剩下來的以 3:1 或 2:1 的比例設給 /usr 及 /var

以上隻是一般建議,最重要的是必需了解各目錄的性質及實際使用情況而予以适當的配置設定,有關這方面的資訊,不妨參考 man hier ..

25、 簡單編輯你的檔案檔..

在 unix-like 中,标準的文字編輯器是 vi,不過 vi 對于初學者而言,并不是很容易上手..

而在 FreeBSD 中使用的是 ee ,這個文字編輯器,雖功能沒 vi 這麼強大,但使用簡便..新手不妨初期時使用個編輯器..

其使用方式很簡單,隻要在 command line 下 ee 即可

# ee <要編輯的檔案>

進入 ee 畫面後,最上方是一些按鍵說明,如要取得相關的 ee 說明,可先按 ctrl+c 鍵,再輸入 help,則會顯示詳細說明

有時可能隻想在一個檔案内加入一小部份的資料,那使用文字編輯器來處理,就顯得沒效率,其實我們可以利用 cat > [檔名]和 cat >> [檔名] 來做..

那這二個方式有何差異呢..

cat > [檔名] 時,如果檔案不存在,則會自動産生一個檔案;如檔案存在則會将檔案清空..

cat >> [檔名],檔案不存在則自動建立此檔,如存在則将所編輯的資料加在檔案的最後..

舉個例子,如我們要編輯 /etc/mail/access 這個是 sendmail 的 relay 設定檔..

想在這個檔案中加入 192.168.88.5 relay

則可用此方法(假設 access 檔案已存在,故使用 cat >> .. 的方法) ..

# cat >> /etc/mail/access

192.168.88.5 RELAY

按 ctrl+d 存盤

如此則可将 192.168.88.5 relay 加到 access 的最後一行..

不過,建議大家,unix-like 的共通文字編輯器是 vi,有時間不妨好好的學一下 vi..

26、 FreeBSD 帳号及密碼的注意事項

在架完 FreeBSD 後,再來就是新增人員(使用者)的資料了..

在設定帳号時,請注意以下事項:

1.其長度需在 1-16 個字元

2.使用英文小寫字母、數字及 - _ 符号

在設定密碼時,請注意以下事項

1. 密碼可設可不設,但建議你一定要設

2. 長度最好在 6 個字以上,你知道據安全專家的說法,破解一個長度6及長度4密碼,至少要多花 10 倍的時間

3. 請勿用你的生日、相關證照号碼、電話..等資料,而使用大小寫英文字母及混合特殊符号,如 ct!Home-12 就是一個相當不容易破解的密碼

4. 長度最長我曾設到 16 位數(最大長度多少,有興趣者可自行試試)

27、 有關系統的一些激活問題..

有時,會修改 FreeBSD 的一些設定,如一些網絡參數、軟體的 .conf 設定,或是 /etc/r.conf 檔,那麼如何讓設定值生效,是否一定要重新開機呢?

這可分為三方面來說..

1. 網絡相關設定,如網絡适配卡、hostname .. 等,隻要執行以下指令就可以重新加載你的網絡設定..

# sh /etc/netstart

netstart 是一個 script 檔案,執行時會去參考 /etc/rc.network。是以隻要執行這個指令就能夠重新激活網絡設定..

有興趣者可參考一下 netstart 及 rc.network 這二個檔的内容,研究看看到底做了些什麼東東..

2. 修改了 rc.conf 中其它的設定

可參考以下三個 step 來做..

. 進入單人模式

# shutdown now

. 選擇 sh,造内定值即可,即 /bin/sh

. 離開單人模式

# exit

這樣就會重新激活系統了..

3. 軟體的設定,如一些 *.conf 檔,像是修正了 apache sendmail .. 等

通常在 /etc/local/rc.d/ 這個目錄中會有相關的 .sh 檔,直接執行就可以了,注意的是一般要加上參數,一般的參數有以下(視軟體而定會有不同)..

start 激活

stop 停止

reload 或 restart 重新激活

第二種方法就是直接使用 killall,如我們要重新激活 inetd,可用以下方法:

# killall -1 inetd

或是

# killall -HUP inetd

這樣就可以重新激活這個 daemon 了

28、 保護你的檔案

在系統中,有許多檔案或一些設定檔是非常重要的,加上 FreeBSD (或是一般 unix-like)系統都沒有類似 ms 的垃圾回收桶的功能,萬一不幸删掉(或修改)某個重要的檔案,可能會造成不小的困擾..

雖然,FreeBSD 對于檔案的權限設定的非常嚴密,但有些時候,我們以 root 身份工作,仍會有此風險..

那要如何避免這種情形發生或是保護某些重要的檔案呢?

我們可以用 chflags 來達成這個目的,顧名思義, chflags 是由二個字所組成,即 change 和 flags(檔案的旗标)..

例如我們要保護 /etc/inetd.conf 這個檔案,以免誤删或被修改,則指令如下:

# chflags schg /etc/inetd.conf

這樣就可以保護這些檔案,如要顯示這些檔案的旗标(flag),可用 ls 來看..

# ls -lo /etc/inetd.conf => l 是小寫的 L

-rw------- 1 root wheel schg 47 Mar 28 21:29 inetd.conf

要解除旗标設定,可用 unschg,也就是在 schg 前加 un ,如:

# chflags unschg /etc/inetd.conf

大部份我們進入主機都是以 root 身份執行,是以稍不小心,可能就..是以建議将一些重要的檔案及設定檔設定為 schg flags,以保護檔案..

如 /bin、 /sbin、 /etc/.conf、 /usr/lcaol/etc/*.conf .. 這些檔案最好都是定成 schg 旗标..

chflags 詳細用法請參考 man chflags..

29、 談談軟體的安裝路徑..

FreeBSD 對于檔案目錄的觀念非常重,什麼樣的檔案要放在那個目錄都有規定,這也是有别于其它 unix-like 系統..

一般我們将軟體安裝分成二個部份,在這裡來探讨一下軟體到底都安裝到那去了..

在安裝軟體時,通常會安裝諸如 執行檔、設定檔、man file、doc 檔案..

1. 安裝系統時所安裝的軟體

執行檔通常裝在 /bin、/sbin、/usr/bin、/usr/sbin、/usr/libexec 下

設定檔案通在在 /etc 目錄下

man file 通常在 /usr/man 或 /usr/share/man

doc 檔案通常在 /usr/share/doc 下

2. 經由 package 或 port 安裝的軟體

執行檔通常裝在 /usr/local/bin、/usr/local/sbin、/usr/local/libexec 下

設定檔案通在在 /use/local/etc 目錄下

man file 通常在 /usr/local/man ..

doc 檔案通常在 /usr/share/doc 下

以上并不是絕對的(是以我用通常..^.^),因為有些特殊情況需視軟體而定..

如此有時可能會造成些許困擾,因為如 ssh 、 bind .. 大多是在系統安統時就安裝的,那如果更新新版時怎麼辦..

由于 FreeBSD 找尋執行檔時會依照 $PATH 這個環境變量找尋,因為 /bin、/sbin、/usr/bin、/usr/sbin 比 /usr/local/bin 或 /usr/local/sbin 先,是以會先執行..也就是先抓到舊版的執行檔..

是以在更新時要注意這種情況,以免更新了還是執行舊的程式..

那麼如何看安時程式時的相關檔案的安裝路徑呢?通常有以下方法

1. 看 port 的 pkg-plist 檔

2. 有時用 man [執行檔名稱] 可看到一些重要檔案的位置

3. 看說明檔案,通常在 /usr/local/share/doc 目錄下

30、 如何在 FreeBSD 同一片網硌卡加一個 ip 位址

有的時候,需要在同一片網絡卡上加 ip 以達到一些特殊的要求..

在 FreeBSD 這是非常簡單的,假設原先網絡卡的 ip 是 211.211.211.211,想加一個 211.211.211.212,使用的是 rl0 這片網絡卡,則做法如下..

1. 在 /etc/rc.conf 加上這一行

ifconfig_rl0_alias0="inet 211.211.211.212 netmask 255.255.255.255"

其中的 alias0 就是加裝的第一個 ip,如要設定多個可在此修正,如 alias1、alias2.. aliasN

2. 重新激活網絡卡,執行 /etc/netstart

# /etc/netstart

31、 簡單的加密你的資料

在實務上我們常需要将某些敏感的資料加密,一般我們可使用 pgp 或在這裡所介紹的 crypt 來達到這個功能..

crypt 是透過 | 這個管道轉換功能及密碼設定來達成加密的功能,也就是說将你所設的密碼當做加密産生的種子随機數..

先說明一下 crypt 的使用方法:

crypt [-s] [-k] [password]

一般 -s 及 -k 參數可不予理會,password 是加密或解密的密碼

在這裡假設我們先産生一個 test.txt 檔,内容為 test,然後用 1234 這個密碼加密

# cat > test.txt

test

按 ctrl+d 存盤

先看看 test.txt 内容

# more test.txt

test

将 test.txt 這個檔案用 1234 這個密碼加密,需配合管道 | 及轉向符号使用,加密後的檔案名稱為 test2.txt

# cat test.txt | crypt 1234 > test2.txt

如此則會産生一個加密後的檔案 test2.txt,另外密碼可先不輸入,按 enter 鍵後會顯示 enter key: 讓你輸入密碼

我們來看看加密後的檔案内容,原先是 test 結果變成了:

# more test2.txt

e<A8>&<A7>h => 已經不是原來的 test

接着來将 test2.txt 解開,如下,假設解開後的檔名為 test3.txt:

# cyrpt 1234 < test2.txt > test3.txt

以上的意思是

1234 加密時的密碼

< test2.txt 将加密的檔案轉給 crypt 處理

> test3.txt 解密後的資料轉向到 test3.txt

再顯示 test3.txt 的内容是否和原來一樣,即 test

# more test3.txt

test

PS:

1. 加密或解密時檔名如和源檔案一樣,則會将原來的檔案取代

2. 另有一個指令 enigma 和 crypt 用法完全一樣

參考資料 man crypt

32、用 telnet 簡測你的伺服器(Server)有無在跑

有時你可以用 telnet 測試你的 Server 有無正常的 run

例如:我要檢視 ftpd 有無在跑

可下指令:# telnet localhost 21

若跑出類似以下的訊息, 表示有在跑

--------------------------------

Trying 127.0.0.1...

Connected to localhost.ahkun.

Escape character is '^]'.

220-=(<*> )=-.:. (( Welcome to PureFTPd 1.0.11 )) .:.-=(<*> )=-

220-You are user number 1 of 50 allowed

220-Local time is now 18:52 and the load is 0.06. Server port: 21.

220 You will be disconnected after 15 minutes of inactivity.

若跑出以下的訊息, 表示沒在跑

------------------------------------------------

Trying 127.0.0.1...

telnet: connect to address 127.0.0.1: Connection refused

telnet: Unable to connect to remote host

同理你也可以用:

telnet localhost 25 測 stmpd

telnet localhost 110 測 pop3d

結論:

正确來講是用 telnet 測 port 啦~

33、 如何防止别人登入到你的計算機

有時,我們并不想讓别人直接登入到我們的主機或是隻想限定某些人可使用,如 telnet、ssh..

或者是開放了些服務,如 ftp、smtpd ..等,由于這些都必需在主機端建有帳号,是以防止不相幹的人登入到你的主機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個安全上的考量..

但一般限定的方式都是使用 ip 或是 domain 的方式,那麼有無方法可解決這個問題呢?

答案是可從 /etc/login.access 來着手,這個檔案就是限定 login 的..

一個典型的設定如下,例如我們想限定隻有 root 及 使用者 john 可登入到主機(含local 及 remote):

-:ALL EXCEPT root john:ALL

可分為三個項目,每個項目間以 : 分隔,說明如下:

1. + 或 - 代表允許或禁止

2. 設定的使用者或群組,可用 ALL EXCEPT 來強化限定的範圍

3. 限定的來源,如 ALL 代表全部、61.219.230. 、LOCAL、console、.bad.com ..等

适當的設定,可讓你的系統更加的安全..

詳細用法可 man login.access..

34、 一個 ./ 的技巧

衆所周知,在 nix-like 中執行目前目錄中的可執行檔案時,必需加上 ./ 這二個符号,很多 unix-like 的初學者都會感覺較不習慣,因為在 dos 或 windows 的 dos 視窗中并不是如此..

其實在 unix-like 中如此設定是有其安全考量的,在使用指令或執行檔案時,一般是建議使用完整的目錄,例如要使用 ls,則如下:

# /bin/ls

當然,你直接輸入 ls 亦可正确的執行,這是因為你所使用的 shell 中環境變量 $PATH 的因素..

你可鍵入 echo $PATH,來看目前 $PATH 的設定,當我們執行一個指令時,系統會依照這個環境變量來搜尋這個執行檔并加以執行..

内定 shell 不會将目前目錄 . 加到 $PATH 中,是以如果你想在目前目錄執行這個目錄下的執行檔案而不想加上 ./ 時,可在你的 shell 中将 . 加入..

如一般在 FreeBSD 都是使用 tcsh,你可編輯個人 home 目錄下的 .cshrc 檔 set path = ( ........ ,在此加入 . 即可..

記得重新退出 shell 再登入,以便讓你的新設定生效.

35、在提示列秀出 [使用者]目前工作目錄 (可以少打很多次pwd)

# cd /root

編輯 .cshrc

# set prompt="'hostname -s'# " ### 找到這一行并 mark 起來

set prompt = "[%n]%/# " ### 新增此行并存盤離開

# logout

login: root ....重新登入

ps.其它user id 是否可照辦? 我還沒試過哩..剛裝freebsd而已

36、rm 是 DEL 一個檔案

rm -r 是 DEL 整個目錄

37、介紹一些一些有用的參數(注意大小寫)..

%B 代表高亮度

%n 代表用者名稱

%m 主機名稱

%/ 目前的目錄

一般我們可能比較在意以上幾點,如我要管理好幾台 FreeBSD 主機,那麼以上幾個參數就很重要了..

舉個執行個體來說,如我想把我的 prompt 改成這樣,而且要高亮度顯示:

使用者名稱@主機名稱[目錄名稱]>

則 prompt 的設定應該是這樣的..

set prompt = "%B%[email protected]%m[%/]> "

注意 = 左右都要有一個空白,否則會出錯,導緻無法登入,另外如果要統一所有使用者的 prompt 的話,除了更改 /home/使用者/.cshrc 外,最好也在 /etc/csh.cshrc 中設定這一行,另外如要新增新用者也用這種提示,則請在 /usr/share/skel/dot.cshrc 中也加上(或改成)這一行,這是因為:

tcsh 在使用時會先參考 /etc/csh.cshrc 這個檔案,再依 user 去抓其 home 目錄下的 .cshrc,而設定 /usr/share/skel/dot.cshrc 是讓你新使用者時,自動将其 prompt 設定成 set prompt = "%B%[email protected]%m[%/]> "

這種設法,當你在管理多台主機及切換目錄時,就不易搞錯而發生一些慘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