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道編碼的作用,形象的說就是給信号穿上防護服,也就是說信道編碼能提高系統傳輸的可靠性,降低資料通信的誤比特率。
如何進行信道編碼呢?先不着急,看看幾種差錯控制方式吧。
在通信系統中,差錯控制方法有自動重發請求法(ARQ)(Automatic Repeat-reQuest,ARQ)、前向糾錯法(FEC),還有混合檢錯方式——信頭差錯校驗法(HEC),它們和信道編碼之間有什麼關系?
自動重發請求法(ARQ)這種方式是發送端發送能夠檢錯的碼,接收端收到通過信道傳來的碼後,在譯碼器根據該碼的編碼規則,判決收到的碼序列中有無錯誤,并通過回報信道把判決結果用判決信号告訴發送端,發送端根據這些判決信号,把接收端認為有錯的消息再次發送,直到接收端認為正确為止。
這種方式需要具備雙向信道。

前向糾錯法(FEC)則是發送端發送能夠被糾錯的碼,接收端收到這些碼後,通過糾錯譯碼器不僅能自動發現錯誤,而且能夠自動糾正接收碼字傳輸中的錯誤。
比如cdma2000中使用的Turbo碼,卷積碼就是這一類糾錯方式。可以看出這種方法是不需要反向信道來傳遞重發指令的,也不存在由于反複重發而帶來的時延,實時性好。
糾錯裝置要比檢錯裝置複雜,糾錯能力越強,編譯碼裝置就越複雜。同時所選用的碼字必須與信道的幹擾情況相比對,為了獲得較低的誤碼率,往往必須以最壞的信道條件來設計糾錯碼,所需的備援碼元就比檢錯碼多,進而使編碼效率降低。
HEC是ARQ和FEC的結合體。HEC是發送端發送的碼不僅能夠檢測出錯誤,而且還具有一定的糾錯能力,接收端收到碼序列後,首先檢測錯誤情況,如果在糾錯碼的糾錯能力内,則自動進行糾錯。
如果錯誤很多,超出了碼的糾錯能力,但能檢測出來,則接收端通過回報信道,要求發送端重新傳送有錯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