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0000小時準則

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Outlier》《Blink》《Tipping point》的作者)有個“10000小時标準”:任何人,無論天才與否,在某方面成為卓越者都必須經曆10000小時以上的練習時間10000小時是什麼概念?相當于每天練習3個小時,或者一周練習20個小時,總共10年的練習時間。天賦隻是其中一部分,天賦可以讓你提早進入10000個小時的練習,決定練習的有效性,關鍵還是時間。你得不斷投入時間。讓時間來孕育你,讓你的天賦得以順産。

幾乎每個時代的心理學家都在不斷探索你我多年來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便是:是不是真有先天的才能?答案很顯然:有。不是所有出生在1月的人,最終都在職業聯賽打球。隻有一些人能走到這一步?他們擁有這方面的天賦。成就是天賦與後天儲備結合後的産物。然而,這種觀點存在的問題是,心理學家越是深入考察天才們的人生經曆,越是發現天賦的作用越來越小,而後天儲備的作用卻越來越明顯。

      首先對天才展開争論的案例,是在20世紀90年代,心理學家K·安德斯·埃裡克森(K. Anders Ericsson)和他的兩個同僚在柏林的頂級音樂學院做的一個試驗。在學院一些教授的幫助下,他們把學院學習小提琴演奏的學生分成三個組。第一組是學生中的明星人物,具有成為世界級小提琴演奏家的潛力;第二組的學生隻被大家認為“比較優秀”;第三組學生的小提琴演奏水準被認為永遠不可能達到專業水準,他們将來的目标隻是成為一名公立學校的音樂教師。然後,所有學習小提琴的學生都被問及一個問題:在你的一生中,從拿起小提琴開始,你練習過多少個小時?

      所有的人,三個組所有的學生,都開始回放已經過往的時間,差不多都是從5歲的時候開始。在開始學習小提琴的幾年裡,每個人練習的時間幾乎都是一樣,每周大約2~3個小時。但是到8歲左右,差别開始顯現出來。一個班級最為出色的學生練習的時間開始多于其他學生:9歲的時候每周6小時,12歲的時候每周8小時,14歲的時候每周16小時,這樣一步一步增加練習時間,一直到20歲的時候,他們還在不斷練習,他們的練習具有明确的目的和個人的思想,進而表演得更為出色!這樣的練習每周超過30個小時。實際上,到20歲的時候,這些卓越的演奏者已經在他的生命中練習了10 000個小時。與這些卓越者相比,那些比較優秀的學生練習的時間是8 000個小時,而那些未來的音樂教師,他們的練習時間隻有4 000個小時。

  随後,埃裡克森和他的同僚又在鋼琴業餘演奏者和專業演奏家之間做了比較,得到的情形一模一樣。鋼琴業餘演奏者在童年時期,每周練習的時間從來沒有超出過3個小時,到20歲左右,他們練習的全部時間大約是2 000個小時;與他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那些專業演奏家,他們每年都會有計劃地逐漸增加自己每周的練習時間,在他們20歲左右,練習鋼琴的全部時間達到了10 000個小時。

  埃裡克森和他同僚的研究,讓人們驚訝地發現,在卓越者中并沒有“與生俱來的天才”?如果和其他人一樣僅練習很少的時間,任何一位音樂工作者都不可能成為佼佼者。他們也發現很少有“勞而不獲者”,一個比他人更勤勉工作的人,不會僅停留在一個較高的水準,而會尋求更大的突破。埃裡克森和他同僚的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擁有進入頂級音樂學校的實力,那麼,看他是否比其他人更勤勉,就能斷定他是否能從學生中脫穎而出。那些最為卓越的人,不僅比他人勤勉,而且,他們非常非常地勤奮刻苦,這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

  也就是說,一定程度的緊張練習對那些能夠肩負重要使命的卓越者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他們需要一遍一遍研習專業技能。事實上,研究者們都認為,卓有成效的練習時間必須達到10 000個小時,這真是不可思議!

  “這項研究的結果表明,一個人的技能要達到世界水準,他的練習時間就必須超過10 000個小時。任何行業都不例外,”神經學專家丹尼爾·利瓦廷(Daniel Levitin)寫道,“無論是作曲家、籃球運動員、作家、滑冰運動員、鋼琴演奏家、棋手,還是作案屢屢得手的慣犯,對他們的練習時間進行統計的結果,一次次毫不例外地都得到10 000這同一個數字。10 000個小時相當于每天練習3個小時,或者一周練習20個小時,或者是10年的練習時間。當然,這并不能解釋為什麼有些人的練習時間遠遠超過其他人。然而,不需要花費多少時間練習,一個人的技能就達到世界水準,目前還沒有這樣的案例。可以看出,長時間的練習能讓人腦吸取各種技能資訊,保證一個人成為專家。”

  即使我們眼中的天才,他們的成功也是如此。莫紮特,例如,這位著名的音樂家6歲就開始作曲。但是,心理學家邁克爾·豪(Michael Howe)在他的著作《解讀天才》(Genius Explained)裡面卻說道:

  在成長為作曲家之前,早期莫紮特并不讓人覺得超凡脫俗。他早期的作品都是在父親的幫助下完成,在父親的指導下取得進步。沃爾夫岡小時候的許多作品,例如鋼琴和管弦第七協奏曲,幾乎都是在其他作曲家幫助下完成的。當然這些協奏曲隻是莫紮特音樂生涯的起點,直到21歲之前,莫紮特才創作了被世人公認為傑作(莫紮特第9、17号鋼琴協奏曲)的作品:從這時開始,莫紮特開始了十來年的協奏曲作曲家生涯。

  另一位音樂評論家哈諾德·勳博格甚至認為,莫紮特的音樂生涯實際上“發展遲緩”,在經過了20多年的作曲鍛煉之後,才創作了他最偉大的作品。

  象棋大師的成長也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隻有國際象棋的傳奇大師鮑比·菲舍爾例外,他隻用了9年時間,就進入了頂尖棋手的行列)。10年意味着什麼?它是10 000個小時的艱苦訓練。對那些取得偉大成就的人來說,10 000個小時是個魔幻般的數字。

  捷克和加拿大這些國家的球隊隊員名單中顯現出來的令人迷惑的現象,也可以用上面的觀點來解釋。在這些名單中,幾乎沒有人出生在9月1日之後,這看起來或許并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你也許會認為,在捷克曲棍球和足球運動員中,那些能力超凡的運動員憑借自己的努力,即便在下半年出生,即便他們出生較晚,他們依舊可以在很年輕的時候就進入頂尖行列。

  但是對埃裡克森和其他反對把天賦放在首位的人來說,是不大可能出現這種意外驚喜的。那些雖然滿了8歲,但出生較晚的天才,之是以沒能選進明星球隊,是因為他們年齡偏小了。由于年齡偏小,他們失去了一些額外的練習時間。結果便是,在曲棍球職業聯賽考察球員的時候,他們沒有機會沖擊10 000小時的練習紀錄?在他們的運動生涯中,由于練習時間低于10 000個小時,他們的技能便無法達到頂尖競技水準的要求。即便是莫紮特——曆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天才,也不能跨過10 000小時這項練習紀錄。練習不是讓你一次就把事情做好,而是幫助你做得越來越好。

  有意思的是,10 000個小時會是一段非常漫長的時間。如果不是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如果你不堅持,就不可能達到10 000個小時的訓練标準。你需要有好的父母,他們能鼓勵你支援你;你不能太貧窮,因為如果你為了達到目标,不得不分出一部分時間去做兼職,那麼一天之中剩下的時間就會很少。事實上,大部分能夠達到這個标準的人,他們都需要一些特别的安排。例如進入曲棍球聯賽的全明星球隊,或者是有某種特别的機遇,使得他們能達到10 000個小時的訓練标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