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5個鏡頭解析湖人:更好的輪換,三後衛的消失和精益求精

賽季臨近尾聲,又到了小雞為各位球迷朋友們做比賽複盤的時間啦。

本篇文章将帶來湖人對陣森林狼比賽的解析。我們會從哈姆本場更好的輪換方式(相較于對陣公牛),下半場三後衛的消失和潛在的精益求精方案,3個方面來探讨。

話不多說,我們直接上解析!

15個鏡頭解析湖人:更好的輪換,三後衛的消失和精益求精

對于本場比賽攻防兩端實際采用政策變招的内容,筆者将不過多講解,在這裡稍微聊一下湖人防守的主體思路。

核心的要點分為防守康利和愛德華茲的不同方式:

面對愛德華茲,首發中裡夫斯對位,輪換時範德比爾特對位;遇上線他和戈貝爾的擋拆就堅決夾擊或者大延誤。由此導緻濃眉更多得出現在了高位,防守面積擴大。

目的在于迫使愛德華茲出球,遠離主要進攻區域,大量消耗;并且捕捉目前愛德華茲在遇擋拆出球時還不能精準傳給遠端底角的能力缺陷。

這就帶來了由于戈貝爾個人進攻能力不強,防守方隻需要用小體型球員在順下路徑中做輕微幹擾;不讓其直接攻框,就可以拆掉大量的順下威脅。由此露出的弱側協防球員,愛德華茲目前的能力還不能球球找到。

15個鏡頭解析湖人:更好的輪換,三後衛的消失和精益求精

而在防守康利的擋拆時,就采用了傳統的原始對位球員拼命搶;濃眉處在既可以幹擾戈貝爾順下接球,又可以正面輕微幹擾康利抛投的位置。

很顯然,湖人散發的信号就是康利可以随便打,我盡量不失位和防強側手;但是愛德華茲“必須死”。并且,康利在遇到夾擊的時候出球能力更好,無論是順下還是遠端底角都能給到,湖人的政策也就禁止讓其調動其他球員。

是以,本場兩人的資料展現得很鮮明:

康利11投7中拿到25分7助攻,将自己的工作完成得非常好;愛德華茲16投4中得到11分3助攻,這就是他未來可以提高的地方。

我們來主要聊一下湖人本場的輪換方式,和上一戰的差別以及一些瑕疵:

15個鏡頭解析湖人:更好的輪換,三後衛的消失和精益求精

這是本場湖人第一次人員輪轉,發生在首節的6:30;詹姆斯和裡夫斯下場,比斯利和布朗登場。由此,場上為濃眉+比斯利+布朗+範德比爾特+拉塞爾。

這個陣容整體沒什麼問題,相當于2/3号位上的對位調整。而從打法上來說,首發陣容主打詹姆斯和濃眉之間的二人轉;各種上線擋拆和低位位置的交叉。以兩人為中心再發散到2個投籃點和一個跟進點。

但這就帶來一個問題,裡夫斯在首發中的進攻角色被弱化,不僅不用扮演一點處理,很多二點處理也不用承擔;也就變相産生了首發的進攻溢出。裡夫斯在場上更像一個外線的防守箭頭。(我們會在後文再詳解)

輪換陣容則變為主打拉塞爾和濃眉擋拆,并且附加一些比斯利的外圍跑動。其實此時場上的5人組,就是詹姆斯缺席後的早期首發陣容(裡夫斯未上首發版)。

15個鏡頭解析湖人:更好的輪換,三後衛的消失和精益求精

比斯利進入輪換之後,會有一些屬于他的專屬戰術。

來看上圖,例如這類将比斯利加進上線的擋拆二人轉中,并通過濃眉的連續掩護牆來為其專門創造機會。當然,戰術是好戰術,但是投不投得進,就是另一回事了......

整體來說,該陣容在進攻端會将拉塞爾和濃眉之間的二人轉通過一牛角落位後銜接一個手遞手,再拉到側翼去進行;能夠一定程度緩解上期文章中所說的濃眉内線進攻環境。

又會在想要找比斯利,或者是利用比斯利的外線威脅時,再将擋拆位置放到弧頂;進而進行一些3人之間的小配合。這就是進攻區域不同的情況下的側重點不同。

而從防守端來說,球隊前場的防守品質過關(即使八村壘替換範德彪後,由于森林狼有對應慢速球員,依舊能保證品質);後場防守不強,但由于本場的政策導緻一線領防壓力不大,也就沒有暴露出過多問題(尤其是森林狼并沒有用很多1對1的強過)。

15個鏡頭解析湖人:更好的輪換,三後衛的消失和精益求精

我們再來看濃眉下場後的陣容,為詹姆斯+加布+比斯利+施羅德+八村壘。

從進攻來看,這個陣容有兩條思路:

第一條為加布裡埃爾給出高品質的上線擋拆,持球者施羅德或者詹姆斯借助掩護後做突破處理。前者主要服務于個人的終結;後者的話進攻選擇就很多,可突可傳。

第二條思路則為上圖中,依舊是在比斯利的銜接段,湖人會有這類專門為他布置的牛角戰術後,詹姆斯給背擋,比斯利外彈三分的鏡頭。甚至于在上圖中,加布裡埃爾成為發牌者,這就提供了一些是否加布牛角發牌,詹姆斯和射手打交叉後卷切的思路。

這是詹姆斯的無球形态的可能解鎖。

是以,很顯然。這個銜接段,場上有兩名持球點減少了比斯利親自拿球的回合。可能的困擾就是該陣容的三分投射能力不強,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要布置那麼多比斯利的專屬戰術。

比斯利承擔了很重要的進攻空間解放。但是,如果這個比斯利本場是“鬼狀态”,那麼隻能寄希望于加布的擋拆品質,以及詹姆斯的強行開發(中距離);和一些八村壘的硬解。

是以,這是一個潛在的優化點,那麼該如何優化?

筆者個人感覺有兩條優化思路。

第一條思路比較簡單粗暴,在不打亂整體輪換次序的情況下,加入某名球員或者增加某名球員的出場時間。例如将施羅德替換成裡夫斯,二者三分有5個百分點的差距,進而将裡夫斯的時間再提升4分鐘(本場30分鐘);由此改善後場投射環境。

或者是在班巴的回歸之後,将陣容改為加布+班巴的組合,将班巴擺在4号位上;并且讓其放在更多能夠協防掃蕩的位置,避免其直面1/5号位擋拆時糟糕的選位。由此,詹姆斯可以既打和比斯利的牛角,也可以打和班巴的閃擋外彈,選擇就會變多。

而班巴與詹姆斯之間的空間三分戰術,也是大交易之後湖人頭幾場的一個主要磨練内容。

第二條思路就比較複雜,在打亂整體輪換的情況下,如何将每個陣容的投射能力變得更加平均一點。

首發:詹姆斯+濃眉+比斯利+拉塞爾+範德比爾特(裡夫斯的拿下,個人更偏向于在沒有外線強點,或者防守政策弱化外線強點時使用);

首節6分鐘的樣子,拉塞爾和詹姆斯率先換下,上裡夫斯和布朗的陣容(保證場上能一直有一個持球點),随後再是範德比爾特進入輪換的正常時間段,上八村壘;

首節3分鐘,也就是上圖的陣容。此時詹姆斯和拉塞爾再上,前場陣容為詹姆斯+加布裡埃爾+八村壘,後場為拉塞爾+裡夫斯/施羅德(這就取決于是否要給裡夫斯更多時間)。而這樣做的核心在于能把拉塞爾和詹姆斯放在同一個銜接段中,大大增強持球點和定點投籃點。

這個陣容可以一直維持到次節的7/8分鐘樣子,也就是濃眉的再上場。而在整個過程中,保持詹姆斯+拉塞爾不變的情況下,調整另一名後衛。可以是比斯利,可以是朗尼-沃克,或者施羅德;換句話說,弱化施羅德的時間後,将其出場時間給3名後衛共同競争。

如果要更加細緻一點,比斯利+拉塞爾+詹姆斯的時候,筆者更加建議範德比爾特提前輪換,前場變為範德彪+加布裡埃爾,保證強點。朗尼-沃克或者施羅德時,其能保證積極性的話,就能夠繼續延續八村壘的時間。

當然,目前來說,八村壘和範德比爾特是對調關系,二者幾乎撐滿了48分鐘。那麼其實這一對位的彈性通常比較大。簡單來說,要進攻,上八村;補防守,上彪哥。

是以,以拉塞爾為例,首節6-3分鐘休息;次節7-4分鐘休息,維持了上半場出戰18分鐘的時間。而在他和詹姆斯共同休息的時間段,就是裡夫斯+濃眉+範德比爾特為主體的架構。

是以,這第二條思路的出發點,是将裡夫斯拿下首發之後;通過将濃眉和裡夫斯兩兩搭配;詹姆斯+拉塞爾兩兩搭配,來既保證投射點,又保證持球點。

15個鏡頭解析湖人:更好的輪換,三後衛的消失和精益求精

我們回到比賽中,繼續來看本場湖人的輪換方式。

上圖發生在次節的初段,此時場上為詹姆斯+裡夫斯+範德比爾特+加布裡埃爾+施羅德。

相較于上一個陣容,這個陣容的空間變化并不明顯,但防守端有更好的加強;顯然,這是一個以守帶攻的搭配。并且由于場上有3名進攻發起者,潛在的進攻邏輯應該為防守造成失誤和誤攻,進而大量推轉換和快攻。

以此來達到一個防守更加紮實的“僞3後衛效果”。

而在詹姆斯下場之後,湖人再變為八村壘+戴維斯+裡夫斯+拉塞爾+布朗的配置。這個我們就不多說了,基本都是對應位置的調換,且攻守平衡,有投籃點有持球點。

如果說上半場是對于上一場比賽糟糕輪換的糾錯;下半場湖人的輪換則變得更有想象力,也是一些哈姆臨場應變有意思的内容。

當然,無論是上半場還是下半場,3後衛的陣容都沒有出現過。

15個鏡頭解析湖人:更好的輪換,三後衛的消失和精益求精

這是下半場8:30,哈姆進行了第一次的人員調整。

和上半場詹姆斯+裡夫斯下,替換比斯利+布朗不同的是;此時加布裡埃爾提前替換了并沒有犯規麻煩的範德比爾特;由此湖人變成為此前對陣獨行俠采用過的加布+濃眉的雙塔陣容。

這是一個很好的臨場換人調整。

在下半場開局,森林狼的整體進攻政策有了個巨大的調整,改用唐斯連續進攻内線和低位要球,戈貝爾沖搶二次籃闆,以此來在内線發難。而範德比爾特此時在身高和體型上,對位唐斯的劣勢就被展現出來。

由此,這一換人,是一個很明顯的加強内線品質的調整。

15個鏡頭解析湖人:更好的輪換,三後衛的消失和精益求精

在第三節3分鐘,則再變為濃眉+八村壘+裡夫斯+施羅德+詹姆斯,加布和拉塞爾被換下。

原因正是在于由于裡德的受傷和戈貝爾的下場,此時森林狼再次變為唐斯的單内線陣容。由此,施羅德對位麥克勞林,裡夫斯延續對位+上線夾擊,濃眉守唐斯,依舊可以保持着很好的防守效果。

這也就是為什麼說,“哈姆的輪換在上半場為上一場糾錯,而在下半場更多取決于對手場上對位來搭配”。湖人也是以制造了兩次森林狼的得分荒。

15個鏡頭解析湖人:更好的輪換,三後衛的消失和精益求精

包括在第三節5:28,湖人還采用了此前沒有過的濃眉+範德比爾特+八村壘的前場搭配。後場拉塞爾+施羅德,雖然這個陣容空間有些問題,但是将體型維持得非常好;同一直以尺寸占有的森林狼中取得優勢。

同時,這也像我們釋放了一個信号,目前湖人的前場:濃眉,詹姆斯,加布裡埃爾,範德比爾特,八村壘,布朗和缺陣的班巴。可用的球員非常多;并且在實際的效果中,各個前場的搭配似乎都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而如果單從防守來說,加布裡埃爾,範德比爾特和濃眉算3個強點;甚至從效果來看,範德比爾特算1.5個(單防+少量協防+前場闆),濃眉算2個(内線誇張的影響力),布朗算0.5個,主要取決于防誰。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湖人就可以任意将其與防守偏弱球員組合在一起;以及後場如果有裡夫斯(目前湖人主要的外線箭頭,不包括範德比爾特的話),前場就可以稍微釋放一些強點。

15個鏡頭解析湖人:更好的輪換,三後衛的消失和精益求精

包括末節,湖人采用的是裡夫斯+八村壘+濃眉+加布裡埃爾+拉塞爾的陣容。

又是一個内線雙塔,外線配合裡夫斯的強防守陣容。我們必須再強調一遍,至此3後衛的陣容,依舊沒有出現過。

并不是說3後衛的陣容有問題,湖人此前也有過很精彩的靠着3後衛推反擊奠定勝勢的案例。但是,在對陣森林狼這種雙塔+麥克丹尼爾斯等,體型偏大的球隊時,湖人選擇的不是打快,而是防守。

換言之,目前從人員的富足程度來講,湖人可以自由搭配究竟是堆前場,還是堆後場。

從堆前場的角度來說,目前已經證明過可以采用的是濃眉+加布裡埃爾的雙塔;是詹姆斯打4+濃眉打5的進攻陣容;是八村壘可以3/4搖擺,加布裡埃爾可以4/5搖擺,詹姆斯可以3/4搖擺,班巴可以4/5搖擺(這點還需驗證)。

也就是說,從前場能用7名,除掉班巴也能用6名球員的情況下,從輪換的角度,3個後衛已經足夠了。這也就是3後衛不再成為必需品的一個原因。也是為什麼下半場比斯利的時間直接被前場球員吃掉的原因。

那麼,現在對于湖人來說,輪換上主要要解決的,就是如何攻守平衡,或者說進攻端空間如何能更好。雖然前場球員很多,但是能扔三分的,僅有布朗和班巴,以及少量的詹姆斯(命中率不高)和少量的範德比爾特(隻有右底角)。

也就是以,該如何靈活穿插裡夫斯和拉塞爾,以及激活比斯利,就是陣容的另一個關鍵。

文章的最後,筆者再想聊聊湖人潛在的兩套輪換搭配,如何打快和打慢:

打快和打慢并不絕對。

在面對大體型球隊時,陣容也可以求快,但前提時能否用聯防和體系将内線保護幹淨;在面對小體型球隊時,陣容也可以變慢,但前提是能否減少失誤,磨陣地,做好退守。這些都沒有絕對的是非對錯之分,無非是在使用時懂得“揚長避短”。

是以,我們在這并不指明明确的對手,而是提供大緻思路。

若要求快:

有3種最基礎的搭配。有拉塞爾的3後衛陣容,拉塞爾+裡夫斯(扮演防守強點)+施羅德/比斯利(個人更加推薦施羅德,其防守積極性和反擊中扮演持球點的能力更強);

詹姆斯打3後搭配雙後衛,詹姆斯+拉塞爾+裡夫斯;用僞3後衛陣容,但由于該陣容持球點多,後場空間好,又搭配了詹姆斯這類反擊利器,可以達到求快效果。那麼前場用加布+範德比爾特/濃眉+八村壘,均可。

稍微次一些,不在後場打最高配置的話,個人覺得施羅德或者比斯利均可以替換後場任何一人。但如果替換的是裡夫斯,那麼就需要在前場放雙強點,或者是用聯防來保護禁區(需要濃眉);

而如果詹姆斯打4呢?

我們需要從防守更好的角度來反推,濃眉+詹姆斯+布朗+裡夫斯+拉塞爾,或許就是目前湖人能夠擺出來的最強進攻配置;且仍舊符合了外線一個相對防守強點+内線防守大閘+次一級前場防守強點的配置。

對于這個陣容,其實筆者認為可以在例如上半場最後2分鐘的收官階段采用一下。

當然這些都是打快的極限思路,我們都知道以現在湖人的配置,他不用一味打快;隻需要在階段性打快的時候,調整2-3名球員的輪換時間即可。

至于如何打慢,筆者認為哈姆本場上下半場的輪換,以及筆者上文中的補充已經說的非常詳細。

做個小的總結:

對于哈姆來說,目前其實是最考驗他執教能力的時候(場上水準和賽前布置水準)。因為現在顯然是配置足夠,人員拉滿的階段,唯一的弊端就是少了一個投手和潛在的傷病。是以,如何在賽前分析對手,摸清對手輪換和打法;來決定本場自己是否階段性打快或者雙塔,是非常關鍵的。

十人輪換,6前場+4後場;顯然是過于富足的。當然,能不能用得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隔壁的洛杉矶兄弟甚至能達到11人輪換,但最終是科溫頓遭到了DNP。

人員搭配這件事,用得好就是靈活應變,十八般武藝樣樣都會;用不好,就是“依托答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