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台灣樂壇,你到底在高貴什麼

文|令狐伯光

這段時間,某台的音樂綜藝《聲生不息.寶島季》播出,目前已經播出兩期,但是準确來說并沒有成為爆款。觀衆要麼吐槽來的重要寶島音樂人太少了,壓不住場。要麼抱怨節目本身表現一般,沒有太多的看點。

如果要問我的評價,我個人的觀點一直是這種懷舊類節目倒也不是沒有意義,它有觀衆看就有它的意義。但是對于華語樂壇發展來講,還真沒有什麼意義。哪怕真請來羅大佑,周傑倫和李宗盛,瘋狂懷舊一波然後呢?

這些音樂還能創造出優秀的音樂,再引領華語樂壇一波不成?

肯定沒有什麼用,這時肯定有不少人評論還說内地有這種音樂人嗎?現在内地樂壇多麼垃圾如何?我個人就很不了解了,這種炒情懷的情況還有去年周傑倫多次擺爛,再到王心淩爆紅等等現象。

内地觀衆對于内地以外的明星似乎特别的寬容,哪怕這些明星新作品很拉胯,态度十分敷衍,擺明就是借着情懷賺錢,資本和平台擺明借他們情懷賺錢,但觀衆不但很買賬,還百般維護。

這不止是華語音樂、電視劇、電影等都是如此,有用沒?沒用。

華語音樂問題在哪裡?我們看港台樂壇就知道了

華語樂壇的問題我個人之前都是從産業角度上講的,從産業角度就是内地經濟發展迅速,但是卻沒有建立完善的音樂産業鍊,而内地群眾因為發展關系音樂藝術教育審美偏低。這些在音樂唱片時代崩盤,數字音樂和短視訊崛起過後。資本,音樂人和觀衆結合,最終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港台樂壇強就強在5060年經濟發展起來,在70年代好歹趕上了全世界近代流行音樂産業巅峰的唱片工業。

港台流行音樂雖然是華語音樂最繁榮的,但實際上遠不能和西方,日本比較。那就得提到一個重要問題,流行音樂到底什麼才叫繁榮?大家可能要列知名音樂人的名字,還有好聽的歌曲了?

我認為近現代流行音樂繁榮的标志就是經濟發展起來,聽衆有較高音樂審美教育,同時音樂工業産業鍊完善等,這些支撐音樂人在音樂風格上進行的探索、奠定、然後引領全世界這個行業。

華語流行音樂基本上就是港台樂壇,但港台樂壇在唱片工業巅峰時期,藝術音樂+多樣性音樂風格就相當落後,市場上最熱門的就是類似商業大片的流行音樂:POP。

近現代流行音樂源頭的西方,音樂風格有嘻哈(Hippop),說唱(Rap),新世紀(Newage),巴薩諾瓦(Bossanova),雷鬼(Reggae),節奏布魯斯(R&B),搖滾(Rock),鄉村音樂(Country Music),電子音樂(Electronic Music),放克(Funk)、爵士、民謠、迪斯科等等。

我們都知道每一種風格都可以細分到更細,甚至可以互相融合,西方音樂強在就強在這裡。日本音樂至今都是世界前三,甚至某些領域可以争二争一,主要就是學習西方音樂體系,融合本土化,最後建立了别具一格的日本近現代音樂體系。

哪怕單純在流行POP上面,日本音樂也是亞洲第一,世界前三。

這裡就要舉個經常引起争議的例子,那就是玉置浩二,中島美雪,近藤真彥等等。這些音樂人嚴格說來就是日本流行歌手,但是影響港台樂壇非常深遠,可以說是哺育的程度了。

繁榮,高度商業化,港台樂壇到底有沒有被高估

我了解華語音樂發展後認為港台樂壇是被高估了的,高估的原因就是剛開放時期内地經濟發展太差,彼時沒見過世面的内地觀衆對于成熟的港台商業流行文化無條件接受,特殊年份又形成深刻記憶,于是到現在無限的懷念。

這倒也不是刻意貶低,最簡單的道理就是華語音樂對于世界流行音樂的影響,很低。

比如上面說的音樂風格多樣性這點,當然台灣樂壇比香港樂壇好點。

香港商業化早、地方小、人口少、于是高度的市場化和工業化流水線的。香港音樂風格隻有對于民族音樂融合的粵劇歌曲,黃梅調也寫過,和金庸掀起的武俠文化結合的武俠歌曲,台灣武俠歌曲類似。

是以,香港音樂風格隻有武俠中國風、以及粵語中國風等。

其它像什麼香港民謠、香港搖滾,香港R&B、香港說唱、香港電子樂、香港爵士樂、香港朋克樂等等。我猜多數人除了知道搖滾有個黃家駒,beyond和零星樂隊,其它音樂風格出名嗎?影響力又如何?

粵語民謠,粵語地方歌曲,我認為似乎不如2000年後的廣東音樂人。比如像五條人,九連真人這種樂隊。粵語R&B,粵語說唱,粵語電子等也是一樣的。

香港樂壇過于的商業化,多樣性的音樂風格通常是作為一種音樂元素填補在流行POP裡。是以在音樂風格探索,奠定和引領上面大大不足,導緻隻有POP積累得太淺。

這也是香港樂壇為何比台灣樂壇衰落得更快的原因,你會感覺2000年過後瞬間就不行了,通俗流行真的像沒有營養的娛樂大片一樣,觀衆聽個樂子過後,很快就過時了。

台灣樂壇的音樂風格就多一些,除了同樣的武俠風,本土閩南語民謠、地方音樂等等。

6070年代台灣經曆過“民歌運動”有過音樂革新,于是有鄧麗君,齊豫等代表的台灣新民歌,新民謠。劉文正、羅大佑代表的台灣流行民謠、流行搖滾(包括伍佰),齊秦的抒情搖滾,以及李宗盛、張雨生、姜育恒、王傑、童安格等流行POP。

90年代末,陶喆革建立立華語R&B,周傑倫、王力宏等又革建立立華語說唱、華語R&B、新中國風等。林俊傑,阿杜等就是流行POP,但也把這個音樂風格做到新高,一直引領華語樂壇20年。

2020年後又一個新的十年開始,我們才發現周傑倫時代音樂風格真的要過去了。

那大家轉個念頭想一下,2010年後随着經濟衰落,唱片工業崩盤。香港别提了,是不是台灣樂壇也沒有革新過華語音樂風格了,也就是沒有出周王喆這樣的音樂人了。

唱跳愛豆,短視訊神曲,現在又有網紅樂隊?華語樂壇“沒救了”

内地因為城市,多民族,人口和經濟發展,其實在音樂這塊就跟其它文化産業一樣,雖然問題不少,但也比港台強得多,内地音樂和港台從來不是一個路子。

50、60和70這30年大家都知道音樂主流是革命歌曲,“文藝三改”後的傳統戲曲,民族歌曲,各地方民歌,再到高雅方面的歌劇,美聲等等那些東西。

78年開放,80,90年代前30年的紅歌和民歌迎來過爆發,但在市場化下面開始衰退,到2000年後WTO後進一步衰落,2010年後衰落得不成樣子,現在就已經很少有脍炙人口的同類紅歌,民歌了對吧。

内地市場真正的流行音樂就兩支,崔健開啟的搖滾樂,再到校園民謠(下面再講)

我們熟知的内地流行音樂人,如果不是上面兩支出來的人,像早期王菲那英,後來超女快男,再到2010年後華晨宇一代,背後都是港台唱片時代音樂制作在撐,後來港台樂壇都不行了,内地主流樂壇自然也不大行了。

這又和唱片時代崩盤,數字音樂和短視訊神曲泛濫結合在一起,導緻現在全世界的流行音樂都很爛。

香港音樂方方面面已經不行,難不成還要靠姜濤和男團Mirror?

台灣音樂主流流行樂壇也不行了,但獨立音樂孕育出草東、告五人、椅子樂隊、康姆士、deca joins、落日飛車、I mean us、茄子蛋、溫蒂漫步、黑色收音機派對、康土坦的變化球、原子邦尼、Hello Nico等樂隊。

因為台灣樂壇的慣性,這波台式新浪漫除了草東等個别,主流也還是結合各種音樂風格元素的流行樂隊。這本質上也沒問題,但你看告五人就是明顯撐得不久的,三張專輯就拉了,流行樂就容易犯這個問題。

内地獨立音樂就豐富多了,特别是上面反複說的音樂風格開拓這點,主要就是獨立樂壇。

内地獨立樂壇和樂隊來源于崔健開創搖滾,魔岩三傑,唐朝樂隊,黑豹樂隊創造的輝煌。

20001簽署WTO過後,港台成熟的商業音樂進入内地,加上環境原因内地搖滾進入地下十年時代,搖滾和樂隊進入猥瑣發育的階段,這時就出了一票探索華語音樂風格,水準很高的音樂人和樂隊。

像大陸新民謠周雲鵬、張尕慫、野孩子、宋胖子、李b、陳粒、萬曉利、張玮玮、堯十三、馬頔、趙雷等等。

像搖滾有謝天笑、二手玫瑰、新褲子、痛仰、刺猬、腰樂隊、低苦艾、聲音碎片、聲音玩具、島嶼心情等等(這個還能列幾十支),這個時期對于華語音樂風格的探索的内地樂隊很多,而且發展下來是一脈相承的。

比如華語後朋樂隊港台就很少,内地有P.K.14、重塑雕像的權利、秘密行動、梅卡德爾、孤獨的利裡、法茲、瘋醫、柏林護士、白皮書、智齒等等。

比如後搖樂隊有惘聞、花倫、時過夏末、沼澤、發光曲線、In it、Miss Woman、文雀、oNEwAY、琥珀等等。

還有不同地域城市,不同民族玩搖滾、民謠和流行的。其它音樂風格像死亡、金屬、電子、新浪潮、藝術搖滾、前衛搖滾、流行搖滾、雷鬼、藍調、Grunge、迷幻、爵士、英倫搖滾等等。

大衆最熟知的隻有2010年左右,華語獨立樂隊代表的萬能青年旅店。

其實内地獨立樂隊,内地獨立音樂人比以前港台樂壇時豐富了十倍不止,如果你懂得找歌非但不會覺得華語樂壇不行了,相反比以前有意思得多。各種音樂風格都有人在玩,而且玩得水準還不差。

華語樂壇還有救嗎?是時候,我們該抛棄港台情懷濾鏡了

2020年前10年,内地音樂綜藝捧紅的除了華晨宇,毛不易和周深那代新生代流行音樂人,以及流量愛豆和短視訊神曲歌手。實際上,撐起那十年華語音樂風格的就已經是内地獨立音樂,而不是港台音樂人。

宋胖子、馬頔、趙雷和陳粒等大陸新民謠,然後就是嘻哈說唱;《樂夏》過後又捧紅了中國搖滾樂隊一波;其它像古風樂、電子樂、二次元音樂也算都火了一波。相反,這十年港台有貢獻什麼音樂風格嗎?

那十年港台流行樂除了零星歌手如鄧紫棋,大家仔細回憶一下,當時是不是就已經在炒情懷冷飯了,港台流行樂早成昨日黃花。為何我們感覺這些音樂風格沒有後續,主要就是内地音樂資本和平台跟搞唱跳偶像一樣,都是竭澤而漁賺錢沒有想過搭建完善産業鍊,最後搞得一塌糊塗。

華語樂壇,大家再怎麼懷念港台樂壇,都沒有用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