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碟接口分類
linux裡面硬碟根據硬碟接口的不同來命名:
IDE:舊電腦一般都為IDE接口,該接口傳輸速度較慢,不支援熱插拔,目前已被淘汰。 接口一般用hd(a-d)來定義
SATA/SCSI :現在電腦一般都會采用SATA接口,SATA接口分為SATA2.0和SATA3.0兩種,傳輸速率高、讀寫性能好、可連接配接多個裝置、可支援熱插拔。理論SATA2.0接口速率是150MB/s ,而SATA3.0的接口速率:300MB/s 。接口一般用sd(a-z)來定義。
硬碟使用前要進行分區,格式化,挂載
分區:
分區是将一個硬碟驅動器分成若幹個邏輯驅動器,把硬碟連續的區塊當做一個獨立的磁硬使用。
它可以分3種不同類型
主分區(Primary Partition)、
擴充分區(ExtensionPartition)
邏輯分區(Logical Partition)
一塊硬碟最多可以有4個主分區,其中一個主分區的位置可以用一個擴充分區替換,且一塊硬碟隻能有一個擴充分區,在擴充分區上可建立多個邏輯分區。
擴充分區本身不能儲存任何東西,也不能格式化成某種檔案系統,隻能用于區分邏輯分區。
挂載:
就是把目錄和分區連接配接起來
因為分區在Linux系統中被當作一個檔案。要使用一個分區必須把它加載到檔案系統中。也就是将分區跟某個目錄映射起來
這個目錄可以為/目錄也可以為/home或者其他建立的目錄/home/xixi/haha
但/lib,/dev, /etc, /usr這些存放着系統需要的檔案的目錄都不能挂載其他分區,一旦被挂載,那麼作業系統無法找到所需的檔案,系統就會崩潰。
df 指令可以檢視分區挂載情況,
df -h檢視磁盤分區情況 可看出挂載的地方

建立分區指令:
fdisk 指令可以檢視系統分區情況
fdisk -l檢視分區清單
fdisk指令參數介紹
p、列印分區表。
n、建立一個新分區。
d、删除一個分區。
q、退出不儲存。
w、把分區寫進分區表,儲存并退出
格式化指令:
mkfs -t 檔案系統 儲存設備
mkfs本身并不執行建立檔案系統的工作,而是去調用相關的程式來執行。例如,若在"-t" 參數中指定ext2,則
mkfs會調用mke2fs來建立檔案系統.
作用 :将分區格式化成ext3 、ext2、reiserfs、fat32、msdos 等檔案系統
挂載指令: mount /dev/sda1
mount 檢視所有挂載的資訊
mount -a 更新挂載資訊
解除安裝:umount /dev/sda5 或 umount 挂載點目錄
建立分區
[[email protected] ~]# fdisk /dev/sda 對sda盤進行分區按回車進入後
按"n"鍵建立一個分區。
出現兩個菜單e表示擴充分區,p表示主分區
選擇主分區号1-4
輸入+(空間大小)M
按"p"檢視一下分區
使用分區
在使用硬碟之前必須對其分區進行格式化,并挂載。
[[email protected] ~]#mkfs -t ext4 /dev/sda1 格式化分區
[[email protected] ~]#mkdir /sda1 建立挂載目錄
[[email protected] ~]#mount /dev/sda1 /sda1 将/dev/sda1 挂載到/sda1
[[email protected] ~]#df -h 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