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3月,繼四平保衛戰失利敗給新1軍一年後,東北民主聯軍在著名的“三下江南四保臨江”的“二下江南”時,再次敗于新1軍駐守的德惠城下,盡管戰前林彪司令員動員部隊: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1軍!
對于東北民主聯軍“二下江南”,杜聿明、孫立人戰前通過空軍偵察已基本洞悉了林彪的作戰意圖,委員長為此還給杜聿明、孫立人親拟了一道手谕:
“德惠一戰,事關國際信譽和黨國命運,隻許勝利不許失敗!”
新1軍駐守德惠的50師師長潘裕昆少将,與林彪司令員是同窗,同為黃埔四期。
宿命的是,一年前的四平保衛戰中,新1軍50師作為進攻四平的主力部隊,潘裕昆少将是率先攻破四平大門的急先鋒!
那一次,潘裕昆同學戰勝了林彪同學!
這一次,攻防轉換,林彪親率黃克誠、劉亞樓、洪學智、梁興初四員猛将,親提6縱16師、17師、18師、獨2師,共計5萬大軍直撲德惠城下,欲以四師之衆圍攻潘裕昆一師之敵,以雪前仇!
這一次,林彪是有備而來,東北民主聯軍的各個縱隊裡,6縱是一等一的主力縱隊。6縱轄下的3個師裡,第16師、第17師又跻身全軍7個頭等主力師的行列。
并且,此次作戰林彪還調集了總部炮1團、炮2團以及2縱炮兵團,加上5師山炮營和佳木斯炮兵團兩個連,總計80門火炮,同時還投入4輛坦克進行協同作戰。
此役,是我軍東北戰場上第一次大規模使用火炮進行的奪城攻堅戰。
1947年2月28日,德惠戰役正式打響。
清晨7時,80餘門大炮進行了一個小時的炮火轟擊後,6縱17師在師長龍書金的指揮下,率先對德惠外圍陣地發起攻擊。
出乎龍書金師長的預料,在如此重火力的掩護下,戰況竟異常膠着。
潘裕昆派駐城外陣地的守軍不足一個團,依靠着堅固的野戰工事頑強抵抗,竟扛住了龍書金3個團的猛烈進攻。
17師49團突破孫家窖後,面對守軍陣前密密麻麻的布雷區域,4個小時裡進不得半步。
17師50團攻擊德惠機場,陷在機場前的一片開闊地裡,被依托永備工事的守軍打得擡不起頭來。
17師51團攻擊玄家店,與敵一個加強營在村道、民居間展開巷戰,雖兵力占優,但絲毫占不到便宜,進展緩慢。
由師長溫玉成親率的獨2師打得更是慘烈,眼見龍書金的17師陷于困境,林彪指令溫玉成的獨2師不惜一切代價,一個小時内必須殺入南門。
溫玉成組織突擊隊,成員全部是正副班長和戰鬥骨幹。溫玉成師長留下政委張池明坐鎮師指揮所,自己則親赴最前沿,指揮突擊隊與敵人殊死一搏……
戰至下午16時,獨2師突擊隊終于攻入城内,卻在六道街遭敵軍炮火覆寫,擁有上千戶房舍的六道街,瞬間就被夷為平地,突擊隊員大部犧牲,300多名英雄,身軀不全的倒卧在瓦礫之間。
跟随其後的部隊被炮火阻斷,陷入三面夾擊的困境中,溫玉成不得不指令部隊停止進攻,撤出南門。
王東保師長率領的16師,白天攻占山東屯後,被城内居高臨下的重炮一刻不停地轟擊,始終組織不起有效攻勢,隻得與敵軍形成對峙。
晚11時,王東保率16師趁着夜色迂回,終于從白天獨2師撕開的南門突入城内。敵人幾顆照明彈升空,頃刻之間如同白晝,16師随即遭遇了白天獨2師同樣的命運。
敵軍排炮轟擊地動山搖,16師被炮火阻于南門環城防禦工事前,頭上頂着飛來的炮彈,地上面對環城防禦工事裡各種輕重火力的掃射……
最終,在付出極大傷亡後,16師不得不撤出戰鬥!
王兆相師長的18師,從白天打到夜晚,雖然接連拿下敵人防守的外圍陣地商家屯、薜家屯,但始終無法突破北門外深5米、寬10米,由重火力防禦的護城壕溝,十幾次突擊都是無功而返。
戰至3月1日12時,6縱炮兵的炮彈已全部打光,雖有4輛坦克伴随步兵進攻,但未能形成有效的步坦配合,不多久,這幾輛坦克也被敵軍擊毀。
新1軍50師師長潘裕昆少将,這位林彪司令員的同窗同學,就這樣以一師之力,硬是頂住了老同學四個師的進攻。
2月28日、3月1日、3月2日,整整打了三天兩夜,潘裕昆的50師未退一步,守得可圈可點,打得非常頑強。
3月2日,杜聿明指令潘裕昆放棄德惠,率全師突圍。孫立人則電告潘裕昆死守德惠,自己親自率兵來援。
潘裕昆自己也知道:守,或許還有一線生機。退,則要面臨對手4個師的追擊,死路一條!
3月3日淩晨,孫立人親提3個團的援兵終于從長春趕到。
眼見東北民主聯軍腹背受敵,将要陷入被對手前後夾擊的惡劣态勢,林彪司令員不得不下達指令停止進攻,全員撤出戰鬥!
時隔一年之後,林彪再次敗于老同學潘裕昆之手!
唯一的不同就是,四平保衛戰,林彪沒能擋住潘裕昆的進攻。德惠攻堅戰,林彪沒能擊破潘裕昆的防守。
德惠之敗,東北民主聯軍“二下江南”的戰略意圖,也是以不得不就此結束,全軍再次北退松花江。
德惠戰役結束後,林彪總結經驗教訓,找出了自己三項指揮失誤:
1、第一次大規模使用火炮攻堅奪城,缺乏攻擊概念。沒有把火炮集中使用,而是把火炮配置設定給4個師平均使用,使得攻擊沒有重點。
2、部隊沒有步炮和步坦協同的作戰經驗,當炮火進行壓制時,步兵并不知道跟随炮火延伸進行推進。而步兵開始推進時,炮兵的炮彈不是已經打完了,就是不敢再打了,怕誤傷己方步兵。
3、4個師在4個方向上四面出擊,未能集中優勢兵力于一點,形不成合力,違背了戰術原則。
該役:
《第四野戰軍戰史》記載:東北民主聯軍傷亡9000餘人,殲滅德惠守軍4000餘人。
經過兩個月的休養生息,東北民主聯軍卷土重來。
1947年5月,為了挫敗杜聿明“南攻北守、先南後北”的戰略計劃,切斷南滿、北滿國軍之間的聯系,東北民主聯軍發起了夏季攻勢。
在不到20天的時間裡,東北民主聯軍相繼攻占了長春、吉林、四平周圍的數十座中小城鎮。6月初,林彪決定攻取四平,這場戰役史稱“三戰四平”。
四平守将是71軍中将軍長陳明仁,戰前,陳明仁擡出了為自己準備好的棺材,在71軍全體官兵面前宣讀遺囑,當衆把手槍交給副官:城若破,頂我腦袋開槍!
此舉頗有些龐德戰關羽的味道,卻也明确無誤地告訴了全軍官兵,四平陷入重圍,已是一座孤城。守住則活,守不住,大夥全都死路一條!
此刻,東北民主聯軍總計24個師近30萬人馬已把四平城圍了個水洩不通。林彪任命李天佑為攻城總指揮,但隻給了李天佑7個師作為攻城部隊。
而林彪自己,則親率其餘17個師沿途設防阻援,總共構築了5道阻擊防線。
林彪的思路很清晰,此時四平城内已是一撥殘兵敗将,拿下它僅是小菜一碟,重頭戲其實在城外。戰端一開,廖耀湘的新6軍必然來援,那才是真正難啃的一塊硬骨頭!
1946年2月,東北民主聯軍在威遠堡與新6軍初次交手。程世才的3縱以一個縱隊圍攻廖耀湘新6軍22師66團,本以為手到擒來。
不料,新6軍66團在團長李定一上校的指揮下,激戰3晝夜,以區區一個團不到2000人的兵力擋住了3縱10000餘人的圍攻。
最終,新6軍66團以傷亡624人的代價擊敗3縱。該役,3縱在傷亡2100人後,眼見新6軍22師援軍已至,己方即将陷入腹背受敵的惡劣境況,不得不主動撤出戰鬥。
這一仗,确實讓林彪司令員沒有想到,從此對廖耀湘的新6軍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加上兩個月前的德惠失利,東北民主聯軍屢次敗于國軍這種前後夾擊戰術,這使得林彪的心理上,被深深地印上了一縷揮之不去的陰影。
是以,這次圍攻陳明仁,為防再次重蹈覆徹,林彪不得不把三分之二的主力用來阻擊廖耀湘。這一部署,也就注定了這場四平攻堅戰的失敗!
戰前,林彪從擷取的情報中證明,四平守軍為71軍87師、88師、暫3師一部、13軍54師一部,均是在之前的懷德、公主嶺,以及其他戰役中被東北民主聯軍擊敗的殘部,戰鬥力虛弱不堪:
1、71軍軍部直屬隊、特務團、工兵營、炮兵營、警衛營等部隊,在懷德、公主嶺已被打殘,僅存1700人。
2、71軍88師,在此前的懷德戰役中打光了一半,暫3師也同樣如此。
3、71軍87師稍好一些,但3個團無一滿編。
4、13軍54師,經過通化、本溪兩場戰役後,3個團所剩無幾,全師僅存不到3000人。
林彪認為,拿下陳明仁困守孤城的這1.8萬人,給李天佑7個師9萬餘人,應該沒有多大問題!
但是,算來算去,林彪還是漏算了一塊:四平城中還有從懷德撤下來的5個保安團,以及原本就駐防四平城中的一個交警大隊,外加一個保安大隊。
這5個保安團在懷德戰役中并沒有投入一線作戰,建制完整。
而國軍中的交警部隊,雖名為交警,卻并非用于管理交通,同樣屬于作戰部隊。大多是由原先的忠義救國軍,以及軍統改保密局之後裁撤下來的外圍武裝組成,頗具戰鬥力。
四平城内的守軍實際上有3.2萬人,更要命的是,陳明仁随時可以呼叫空中支援。
1947年6月11日,三戰四平打響了!
攻城部隊當天就順利突破了外圍陣地,陳明仁的外圍防線全面崩潰之際,不得不收縮兵力,全員退入城中。
6月12日,李天佑對四平城發起總攻。一個小時的炮火準備,就把四平西面城牆炸出了兩個大豁口,沖鋒号一響,第一梯隊就順利地突入城内,随後的大部隊馬上跟進。
但陳明仁卻不按常理出牌,僅剩下的半個軍部直屬炮兵營,以及用各師屬炮兵營集中拼湊出來的26門大小火炮,放過了突入城内的第一梯隊不打,而是全力轟擊跟進的後續部隊。
炮火打得李天佑的後續部隊進不來,前後一脫節,攻入城内的第一梯隊隻得各自為戰,逐房逐舍地與敵人展開殘酷的巷戰。
這樣一來,敵我兩軍短兵相接,李天佑再不能向城内開炮了,生怕誤炸了自己人。
東北民主聯軍的炮火優勢一旦散失,雙方比拼的就是誰更能打,誰更拼命了。
突擊部隊攻擊四平火車站旁的天橋時,陳明仁在戰前已指令部隊在橋上橋下撒滿了黃豆,此舉有效遲滞了我軍的攻擊速度。戰士們腳下踉跄之際,遭到敵軍重火力的密集射殺,傷亡慘重。
四平城每一片街區,每一間房舍都打得異常慘烈,一旦我軍突入城内的部隊攻占了一條街區或者一棟樓房,守軍的炮火頃刻間就将這一區域化為一片瓦礫,根本不顧忌己方官兵是否完全撤出。
數架來援的敵軍飛機,則重點轟炸四平城外東北民主聯軍的集結地域,鋪天蓋地的彈雨從天上傾瀉而下,使得我軍的後續攻擊叢集不能有效展開,無法對四平守軍形成不間斷的波次攻擊。
激戰3個多小時,東北民主聯軍突入城内的部隊基本損失殆盡。
如此反複争奪一天一夜,戰況依然膠着。而此時,廖耀湘的新6軍以及新1軍一部、52軍一部已在馳援四平的路上……
6月13日,林彪把擔負阻援任務的6縱從防線上調回來,增援攻城部隊。
戰至6月15日,攻城部隊血戰三天後,四平西區已全部被東北民主聯軍攻陷,陳明仁步步為營退守東區,整個四平城内屍山血海,到處是雙方士兵倒下的身軀,到處是白刃搏殺臨死前的哀嚎。
6月20日,防守四平東區中心指揮部的71軍直屬隊特務團大部陣亡,陳明仁的親弟弟、特務團上校團長陳明信重傷被俘。傷愈後陳明信被釋放,1949年8月,随胞兄陳明仁湖南和平起義。
戰至21日,林彪眼見四平城久攻不破,再次從阻援防線調回來兩個縱隊參與攻城。此時,李天佑手中掌握的攻城兵力已達16個師,最後的決戰到來了!
陳明仁的軍部直屬隊早已打光,其它部隊也已陷入各自為戰的困境,陳明仁也戴上一頂鋼盔,手提一把湯姆森,親自帶着衛隊在做最後一搏!
但是,曆史往往都會在最後關頭出現奇迹。6月21日這一天,陳明仁竟然靠着這些殘部,在各自為戰已無法指揮的情況下,硬是擋住了東北民主聯軍的輪番猛攻,始終堅守住四平東區的最後一條防線。
就這區區一隅之地,就這可憐兮兮的最後一千多名殘兵,竟讓攻擊四平已達10天之久的東北民主聯軍功敗垂成……
就隻因為多堅持了這一天,6月22日淩晨,廖耀湘的新6軍經過連日苦戰,終于突破了由東北民主聯軍司令員林彪親自組織的防線,新6軍即将兵臨四平城下。
更要命的是,這樣一來,李天佑所部将被堵在四平城中出不來,而廖耀湘的後面還跟着孫立人的新1軍,以及不斷湧來的各路援軍。
林彪終于又再次不可避免的,重蹈覆轍地陷入了腹背受敵的困境!
此刻,攻取四平已不再是林彪考慮的問題了,怎樣率領東北民主聯軍全身而退,這才是林彪要面對的頭等大事!
當夜,李天佑部功虧一篑,退出四平。
其後數日,林彪以東北民主聯軍一部佯動,迂回廖耀湘側後攻擊,做出一副将要不惜一切代價阻敵決戰的态勢。
同時,李天佑率部在四平東面佯動,炮兵部隊繼續對四平城内施以炮擊,營造出再次攻城的浩大聲勢。
林彪的連番部署,終于迷惑了陳明仁、廖耀湘。
而東北民主聯軍則于6月30日夜全軍回撤,在新6軍、71軍的眼皮子底下,安全脫離戰場,迅速北返。
此役:
《第四野戰軍戰史》記載:東北民主聯軍傷亡13000餘人,殲滅四平守軍17000餘人。
國民黨《戡亂戰史》則記載:四平守軍傷亡23000餘人,東北民主聯軍傷亡40000餘人,被俘2121人。
陳明仁是以一戰成名,一步邁入了國軍名将行列。
戰後,東北民主聯軍師以上幹部參加的“三戰四平”戰役檢讨會上,林彪站起身來作出自我批評——
“兩個月時間兩戰兩敗,德惠沒打下來,四平也沒有打下來,部隊傷亡5萬,不是你們的原因,我負全責,不怪大家。”
本文資料引自——
1、《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戰争全戰事》,軍事科學出版社出版,1997年版。
2、《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戰史》,解放軍出版社出版,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