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院士吳建平:網際網路應用≠網際網路,IPv6是網際網路的未來

作者:南方都市報
院士吳建平:網際網路應用≠網際網路,IPv6是網際網路的未來

3月30日,2023年博鳌亞洲論壇第三天如期到來。當天下午,多名專家就“下一代網際網路”這一主題進行了讨論。

分論壇上,中國網際網路主要創始者和開拓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建平表示,“下一代網際網路”的答案是IPv6(網際網路協定第6版),它除了解決網絡IP位址枯竭的問題,也對大陸的科技創新、網絡安全、網絡主權和話語權有着十分深遠的意義。

院士吳建平:網際網路應用≠網際網路,IPv6是網際網路的未來

2023年博鳌亞洲論壇“下一代網際網路”分論壇現場 攝影:南都記者黃莉玲

···

近期,愈發激烈的技術競争将一個又一個或令人驚喜、或令人焦慮的前景捧到了人類眼前,是以,“下一代網際網路”到底什麼樣,自然也就成為了話題讨論的中心。

對于這一問題,吳建平在論壇上表示,首先,我們現在常說的所謂“網際網路”并非其真正的學術意義,現在大家所看到的,或者所使用的也大多都是“網際網路應用”,而真正的網際網路則是構成這些應用的基石,是用各種通信手段将資訊空間裡的所有計算機連接配接起來的一種技術,現在火熱的人工智能、雲計算、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區塊鍊等概念其實都是運作在基石上的通用技術或應用。

而在吳建平看來,“下一代網際網路”的答案是IPv6,即網際網路協定第6版(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衆所周知,網際網路本身是基于TCP/IP協定簇(一種傳輸機制,提供一種可靠的位元組流以保證資料完整、無損并且按順序到達)組成的,而IP則是這一協定簇中的核心組成——網絡層協定,負責源主機和目的主機的位址,進行資料的傳送。

事實上,我們現在常說的IP位址就是IP協定中的概念之一。如果将網際網路看作一個城市,IP位址就是其門牌号,但是,計算機和智能手機的迅速普及使得這座城市中的使用者急劇增多,舊版本的門牌号數量已經接近枯竭,這時,就需要更大數量的門牌号。

IPv6就是這個新版本的“門牌号”。早在1998年,IETF(網際網路工程任務小組,全球網際網路最具權威的技術标準化組織)就已正式推出IPv6,它的前代版本IPv4的位址池約有42.9億,即2的32次方,而IPv6的位址池容量能達到2的128次方,其容量甚至能給地球上的每一粒沙子都配置設定一個IP位址。

自然,解決位址枯竭就是IPv6的最大功能,但除此之外,吳建平認為,IPv6顯然還有更深層次的意義。

他提到,新老協定的替換從1996年就開始了,但全球遷移的仍比較緩慢。這是因為從虛拟網絡角度來看,IPv6與IPv4的協定差别太大,而IP層作為網際網路中多層之間唯一的“通道”,一旦更換就會影響很多其他層,在技術上本身就并非易事。同時,大陸的骨幹網除了三大通信巨頭,還包括鐵路、銀行等等,其網絡改造都需要巨大的經濟成本。

“其實中國在協定更換上走得比較早,2000年左右就開始啟動相關項目,到了2008年奧運期間已經初具規模,利用IPv6終端向奧運會客戶提供網際網路服務。2017年,國家又發起了IPv6規模部署行動計劃,要求全國營運商、裝置制造商、網際網路應用公司等全面支援IPv6。現在,大陸十億網民中已有一半使用者使用IPv6。而就在3月29日,中國移動宣布,國内IPv6的移動流量第一次超過IPv4——事實就是,中國超過,全球就超過,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消息。”吳建平表示。

在他看來,IPv6首先會為中國帶來很多創新空間——2的128次方的位址空間如何找到?如何提高效率?如何應對複雜路徑?這些都是理論和工廠上值得攻克的問題,也是科技創新的熱點;其次,在2005年時,在全球三千多個網際網路标準中,中國牽頭的标準隻有一個,是以在相關領域沒有發言權,而在下一代網際網路來臨之際,國内在IPv6的貢獻已逐漸展現出來;最後,全球25台IPv6根伺服器架設中,大陸部署了其中的4台,這也打破了在過去的IPv4體系内大陸沒有根伺服器的困境,可以說,其在國家的網絡主權和網絡安全層面也有着重要意義。

吳建平在最後表示,他所說的下一代網際網路與目前很多前沿科技的概念是底層支撐的關系,如果基礎發生問題,大廈會瞬間坍塌,是以,也希望大家以後除了那些令人眼花缭亂的應用之外,也要關心網際網路核心技術,這對我們的生存至關重要。

···

騰訊公司進階副總裁,騰訊雲總裁湯道生也從企業視角表示,繼續發展物聯網生态的過程确實需要IPv6的位址空間的支援,因為IPv4位址已經快用完了,是以近幾年成本價飙升,而推動IPv6在國内的普及确實能實打實地降低企業成本。

此外,他也認為,像IPv6這樣的底層技術毫無疑問是大廈的根基,而大廈其他層的晶片、作業系統、平台、AI服務等最終給到大衆的價值都一樣重要。事實上,很多時候底層技術的演進也是通過新應用對于基礎服務的不斷需求所帶動的。

“比如,追求更炫的圖形渲染,就會誕生出對GPU的需求;追求遊戲更驚喜的畫面,更符合實體規律的引擎,就會推動底層系統的進步;追求遊戲更低的延時,就倒逼我們建構更快的網絡,甚至涉及到晶片和部分邊緣計算技術。”湯道生說。

是以,他認為,技術發展是互動式的,多層的技術并不是隻有某些地方特别重要,而是需要不同的社會分工均衡發展,投資,才能讓這個生态更好地發展。

而在談到大模型,基礎模型,AI生成,ChatGPT等新技術對新一代網際網路的影響時,湯道生也認為,這些技術毫無疑問會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比如,一個覆寫25平方公裡,包括4000多個建築物的3D場景,過去一個團隊可能需要超過一年的時間建構,但現在AIGC産業或許幾周就能生産出來。這對于網際網路行業來說是一個挑戰,因為未來可能很多應用都會依賴像ChatGPT這樣的基礎模型去建構,這對于雲廠商是一個很大的機會。

此外,湯道生也表示,下一代網際網路對于計算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一個超大模型就需要幾萬張的GPU卡構成計算叢集需要訓練,同時也需要更高速的網絡。

而吳建平則談到目前人工智能技術及其迅猛的發展趨勢,他提到,人工智能伴随着計算機誕生就開始發展,已有幾十年曆史,之是以近些年給人以“突飛猛進”的感覺,與兩個重要因素有關:

第一,計算機能力大幅提高。這也是因為著名的“摩爾定律”一直在生效。這是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摩爾的經驗之談,即處理器的性能大約每兩年翻一倍,同時價格下降為之前的一半。而近些年依照摩爾定律,計算機的價格在不斷降低,性能上升也十分之快。

第二,網際網路的誕生。這使得大範圍的計算被連接配接起來,進而可以推動現在的大模型和各種硬體的發力。吳建平認為,即使在下一代的網際網路中,人工智能也将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應用。

采寫:南都記者楊博雯 黃莉玲 蔣小天 發自海南博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