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笨小孩曾國藩的逆襲之路

作者:和失意擊個掌

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曾國藩以同進士的身份點翰林,這一年他28歲,用盡了他全身氣力和無數汗水,終于敲開了科舉大門,正式步入仕途。

論資質,曾國藩和曆史上的很多名人根本無法相提并論,但論成就,曾國藩決不遜色任何人。梁啟超認為:中國曆史上有兩個半聖人,兩個是孔子、王陽明,半個是曾國藩。聖人的原意是指完美的人。曾國藩做為一名政客,最終能成為晚清時期的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書法家,被認定為聖人,即使隻是半個也實屬難能可貴。而曾國藩的成功秘訣:堅持不懈,永不放棄。

1811年11月26日,曾國藩出生在湖南湘鄉白楊坪村一個普通家庭。如果用記憶力高低來評判一個人智商,那曾國藩就是個如假包換的笨小孩。曾國藩小時候,某年酷夏的一天晚上,他在家裡讀書,一篇很簡單的文章他反複背誦了一兩個時辰仍然背不下來。這可急壞了一個人,原來一個小偷鑽進了曾國藩的卧室床下,打算趁他睡覺時席卷屋裡的重要物品。奈何小偷在床下熱得幾近暈厥,曾國藩還在那裡磕磕巴巴,一篇文章還是背的缺斤短兩。小偷忍無可忍的從床下鑽出來,将文章行如流水般背誦了一遍。臨走時小偷對曾國藩說:“就你這頭腦,讀什麼書,種地吧。”說完,小偷揚長而去。曾國藩不可思議的望着小偷遠去的背影,拿起書本,搖頭晃腦地又背誦了起來。

笨小孩曾國藩的逆襲之路

曾國藩故居

在我們現代人看來,他實在不是讀書的料,早早就該學門手藝就業了。但曾國藩從未放棄,他堅信“勤能補拙”“付出必有回報”,這些至理名言最終在曾國藩身上也得到了驗證。

曾國藩16歲那年開始考秀才,前前後後考了七次。第一次,曾國藩意料之中的落榜;第二次,又落榜。他父親說,事不過三;第三次,再落榜。他父親說,咬定青山不放松;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他父親認定曾家就是個陪考的命,想要放棄了。但曾國藩不但沒因屢次落榜而灰心,反而将其作為鞭策,更加努力備考。終于在23歲那年吊尾入圍,名列倒數第二。中秀才後,曾國藩好像來了點好運氣,第二年的鄉試中又中舉人。在接下來進士的考試中,曾國藩又開始了屢敗屢戰的奮鬥曆程。在接二連三落榜之後,終于守得雲開見月明,他在殿試時被列為三等四十二名,賜同進士。“同進士”是“相當于進士”的意思,但它不是進士,就像熱狗不是狗,田雞亦非雞一樣。

笨小孩曾國藩的逆襲之路

曾國藩照片

同進士意味着他無法進入翰林院,運氣好一點,可能會在中央各部擔任個籍籍無名小官,運氣差的話會被轟出中央到各地縣城任縣令。憑他的資質能榜上有名已經是謝天謝地了,但傲氣的曾國藩認為通過殿試卻不能進入翰林院,這是他畢生的奇恥大辱。

這時候曾國藩那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勁頭又發揮作用了。曾國藩通過老鄉監察禦史勞崇光,搭上了穆彰阿這條線,并持續不斷的寫詩、寫文章已博穆彰阿青眼。但因曾國藩文采實在一般,接連十幾天穆彰阿都沒見他。在中間做“鴻雁”的勞崇光也漸漸不耐煩給他引薦了,他曾善意提醒曾藩:“其實到地方上任縣令也不錯。從地方向上升遷很快,可是進了翰林院,沒有十幾年資曆是很難升遷的。”但曾國藩仍然不肯放棄,還是堅持寫詩文。終于,穆彰阿被曾國藩這股明知不可為而一直為之的毅力打動了。從此,在穆彰阿的提攜下曾國藩波瀾壯闊的從政路正式開啟。

笨小孩曾國藩的逆襲之路

曾國藩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