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諸葛亮去世前,阿鬥提了一個問題,他冷汗直冒:原來你一直在裝傻

作者:大哈哈帶你笑

諸葛亮臨死前,劉禅提了一個問題,諸葛亮恍然大悟:原來你在裝傻!

諸葛亮去世前,阿鬥提了一個問題,他冷汗直冒:原來你一直在裝傻

有一句俗話叫扶不起的阿鬥,用以形容劉禅是個昏君。尤其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大家更覺得劉禅是一個無能之人,全靠諸葛亮才幫助他把蜀國儲存了下來。然而,等到諸葛亮臨終之前,劉禅托人向他問了一句話,瞬間把諸葛亮驚醒:原來你一直都在裝傻!

劉禅到底向諸葛亮問了句什麼話?

1、劉禅昏庸名場面:樂不思蜀、陛下何故先降

劉禅之是以被大家看作昏君,是曆史和曆史演義共同形成的印象。提到曆史,我們就想到三國志當中,劉禅有一句出了名的“名言”,即他所謂的“此間樂,不思蜀”。

當時是蜀國已經滅亡了,他被司馬家“請”到北方去。這司馬昭故意逗劉禅,在宴請劉禅的時候故意放蜀國的音樂。此時不僅僅有劉禅在這裡參加宴會,還有大量的蜀國舊臣一起參與。本來他們都是“亡國之臣”,此時聽到故國音樂,頓時一個個悲從心起、掩面而泣。

諸葛亮去世前,阿鬥提了一個問題,他冷汗直冒:原來你一直在裝傻

然而,司馬昭一看劉禅,發現劉禅還盯着翩翩起舞的歌女們入神,似乎根本就沒有一點兒悲傷的心思。是以他專門問劉禅:你想不想蜀國啊?劉禅卻告訴他:我在這裡很快樂,并不想蜀國。

這話就成了劉禅一生最大的人生污點,也被世代人傳為劉禅“樂不思蜀”的一個經典。

而三國演義又加劇了劉禅的這種昏君形象,因為三國演義當中的他總是很負面的。他的前期出場就特别的尴尬,當時劉備被曹軍所包圍,劉備自己逃了出去,劉禅卻被人包圍。趙雲為了救劉禅沖了進去,帶着劉禅在數十萬大軍當中沖殺出來。

氣得劉備把孩子奪過來仍在地上說:“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将!”在這裡劉禅扮演的是一個拖累。在三國演義當中劉禅投降後,姜維還說了一句名言,更是把劉禅給貶得沒法說了——“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

諸葛亮去世前,阿鬥提了一個問題,他冷汗直冒:原來你一直在裝傻

臨終問計,劉禅一句話吓壞諸葛亮

更不用說,正史當中劉禅還壞過諸葛亮的大事。當時諸葛亮帶軍北伐曹操,由後方官員供應糧草。而這個時候劉禅聽了身邊人的話,居然讓諸葛亮從前線不得不回來穩定後方,導緻諸葛亮的這次北伐失敗。

是以,許多人都覺得:劉禅真的是個昏君,要不是諸葛亮扶持他,恐怕劉禅的蜀國早就被曹魏打沒了。然而,等到諸葛亮臨終前的時候,劉禅托人問他的一句話,卻讓諸葛亮驚出一身冷汗。

得知北伐的諸葛亮身體已經不太行了,劉禅特意托人前來撫慰諸葛亮,并且詢問許多蜀國的國家大事。三國演義當中也有這樣的描述,劉禅問了諸葛亮之後蜀國怎麼走,還有諸葛亮建議用哪些人的問題。

但是,這些問題都沒有引起諸葛亮的警覺。因為他作為蜀國實際上的上司者,劉禅這個時候問這些問題,屬于正常的後事安排。然而,這個時候劉禅卻托人問諸葛亮:丞相去世後,你的子嗣們該怎麼安排?

諸葛亮去世前,阿鬥提了一個問題,他冷汗直冒:原來你一直在裝傻

事出反常,老老實實問計的劉禅,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奪權了

這個問題讓諸葛亮驚出一身冷汗,因為理論上這個問題劉禅根本不需要問。一方面,若是單純論諸葛亮後人的安生立命之道,這事兒顯然是不用劉禅來操心的。諸葛亮做了那麼久的丞相,他的子孫肯定有些财産,養活自己肯定沒問題。

另一方面,若是要問對諸葛亮後代的優待,這個難道不應該是劉禅自己安排的嗎?正常情況對于前丞相的後代,皇帝不都是大加封賞嗎?這難道還需要諸葛亮教他?正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妖。劉禅這麼問,諸葛亮想到了幾個問題:

第一,劉禅想要知道如何與諸葛亮權力對接。之前雖然劉禅是蜀國的皇帝,但實際上一直都是諸葛亮當權,劉禅主要是當一個“人形印章”。現在諸葛亮終于死了,劉禅自然要準備接管蜀國的大權。那麼,首先他就需要得到諸葛亮團隊的認可。

雖然諸葛亮可能很快就死了,但是諸葛亮的舊部、諸葛亮的後人,依然實質上掌握着蜀國的大部分權力,劉禅必須要安安穩穩的把這些權力拿回來。那麼,如何才能安穩的把權力拿回來呢?

最關鍵的就是要諸葛亮自己松口。如果諸葛亮不想放權的話,那麼劉禅就得另想辦法;如果諸葛亮自己松口,劉禅就可以以諸葛亮遺言的名義,輕而易舉的把權力給奪回來。

第二,諸葛亮想到了另一個問題——劉禅也在對他進行試探。這像極了白帝城托孤,白帝城托孤的時候劉備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

4、卑微的諸葛亮:原來,你一直都在裝傻

意思是如果劉禅實在是不堪重用,劉備認為諸葛亮可以取代劉禅做皇帝。但是,劉備真的是這麼想的嗎?如果諸葛亮真的說:好,那我到時候看。估計劉備隐藏在背後的刀斧手,就得直接把諸葛亮給拖走了。

是以聽了劉備的話後,諸葛亮是一邊哭一邊對劉備磕頭,連稱自己一定要輔佐劉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現在,劉備的兒子劉禅的手腕,簡直與他的父親一模一樣。于是諸葛亮嚴肅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