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事出反常必有妖!

作者:可愛的樂觀的可可
事出反常必有妖!

01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三月,董卓火燒洛陽,脅迫漢獻帝遷都長安。

随着“江東猛虎”孫堅在河南戰場上連戰連捷,董卓的勢力範圍被迫縮回了關中、河東一線。

董卓一開始并不甘心失敗,但後來他想開了:

關東各諸侯紛紛割地自雄,稱王稱霸。

既然正面打不過你們,那我就捏着皇帝,固守關中+并涼二州的基本盤,看你們狗咬狗好了。

于是他做了3件事:

1、布置兩道防線。

第一道:分派絕對親信(女婿牛輔、董越及段煨等人)率重兵屯駐華陰、安邑等地,以防孫堅等人發起沖擊;

第二道:在長安城西250裡處的郿縣,建造銅牆鐵壁般的武裝堡壘,光是糧草軍械就夠大軍30年的用度,以應對萬一第一道防線被關東諸侯突破。

2、以皇帝名義封自己為太師,加緊集權。同時把弟弟侄子全部安插進禁衛軍系統,加強對長安城内外的掌控力度。

3、殺人立威。

這招是做給長安城裡混飯吃的公卿大臣們看的,免得他們吃着碗裡的看着鍋裡的。

揮完這三闆斧,董卓開始大肆享樂,縱情聲色。

根本料不到,暗中早有一雙眼睛在死死盯着他,準備随時把他大卸八塊。

《後漢書·董卓列傳》載:

“數與百官置酒宴會,淫樂縱恣。乃結壘于長安城東以自居。又築塢于郿,高厚七丈,号曰“萬歲塢”。積谷為三十年儲。自雲:“事成,雄據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畢老。”

嘗至郿行塢,公卿已下祖道于橫門外。卓施帳幔飲設,誘降北地反者數百人,于坐中殺之。先斷其舌,次斬手足,次鑿其眼目,以镬煮之。未及得死,偃轉杯案間。會者戰栗,亡失匕箸,而卓飲食自若。諸将有言語蹉跌,便戮于前。又稍誅關中舊族,陷以叛逆。”

02

這個人是王允。

事出反常必有妖!

王允,字子師,出身于太原王氏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入京後,急需拉攏各種海内外名士給自己的草台班子背書。

大部分世家大族,紛紛跑出長安城,到外面自立門戶。

王允卻便旗幟鮮明地向董卓靠攏。

董卓自然沒有不接受的道理。

就這樣,王允猶如坐上了光速飛船:成了三公之中的司徒,名義上的外朝二把手。

老話說得好,事出反常必有妖。

王允表面上對董卓“稱兄道弟”,暗地裡結連尚書鄭泰、楊瓒、仆射士孫瑞、司隸校尉黃琬等人,密謀組織了一個除董小組。

可光是他們這些人,根本就近不了董卓的身。

因為想幹掉董卓的人不要太多。

在王允之前,董卓已經經曆了好幾撥刺殺。

最驚心動魄的,當屬越騎校尉伍孚。

伍孚對董卓也是先假意奉承,取得了他的信任。

一次兩人正在談笑間,伍孚突然抽出匕首......

幸虧董卓天天把軟甲當内衣穿,才沒有傷及要害。

自那以後,董卓無論走到哪兒,都讓幹兒子呂布帶一大幫的保镖在身後跟着。

再也不敢跟别人太過親近。

怎麼辦?

正當王允日夜苦思冥想,愁的胡子都快白了的時候,“突破口”自己送上門來了。

不是别人,正是呂布!

見呂布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王允知道,呂布這是出大事兒了。

連忙把他請入後室......

03

呂布是五原郡人,王允是太原郡人。

從大的地域方面來講,兩人是并州鄉黨。

呂布是董卓的保安隊長;王允是董卓的朝政大管家。

加上王允平時對呂布深相結納,久而久之,呂布也就把王允當成了自己人。

下了班之後,經常跟王允喝喝酒撸個串兒什麼的。

四下無人,呂布說出了自己的煩惱:

“前些日子不知道因為什麼事觸怒了太師,他竟然順手拿小戟想搞死我......”

王允聽着,沒有插話,他知道呂布肯定還有真正的大秘密。

果然,呂布繼續說:“他家有個婢女長得很不錯,那婢女對我也很有意思.....我們好上了......董卓可能知道了......”

王允一向擅長揣摩别人心理,當即鼓動呂布:“要想不死在董卓手裡,你就必須先下手為強!”

“可我是他兒子,真這麼做,别人會怎麼看我?”

王允眉開眼笑:“你姓呂,他姓董,又不是親生的。他拿小戟想戳死你的時候,他想過你是他兒子嗎?!”

......

《三國志·呂布張邈臧洪傳》載:

布便弓馬,膂力過人,号為飛将。稍遷至中郎将,封都亭侯。卓自以遇人無禮,恐人謀己,行止常以布自韂。然卓性剛而褊,忿不思難,嘗小失意,拔手戟擲布。布拳捷避之,為卓顧謝,卓意亦解。由是陰怨卓。卓常使布守中合,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不自安。

先是,司徒王允以布州裡壯健,厚接納之。後布詣允,陳卓幾見殺狀。時允與仆射士孫瑞密謀誅卓,是以告布使為内應。布曰:“奈如父子何!”允曰:“君自姓呂,本非骨肉。今憂死不暇,何謂父子?”

事出反常必有妖!

PS:

《三國演義》裡,羅貫中安排了貂蟬這個角色。

但正史中,董卓的侍婢并沒有留下名字。

貂蟬,原是大家族裡司衣帽的女官官職名。

并不是人名。

最早把貂蟬當做人物來寫的,是元代話本小說《三國志平話》。

《三國演義》大部脫胎于這本故事書。

隻是《三國志平話》目前這本書已經散佚,沒辦法知道他原來是怎麼寫的。

04

王允搞定呂布,除董小組的最佳内應和最鋒利的武器就此就位。

轉眼間,到了初平三年(192年)。

除董計劃策劃的差不多了,隻剩臨門前的最後一哆嗦。

這年四月,漢獻帝劉協病後痊愈。

按例,百官要前去探望。

王允幹掉董卓的機會,就此來臨——

董卓的護衛依舊很嚴密,可謂萬無一失。

除了一處疏漏:即将進入宮門的那檔口。

宮門門洞這個地方,是北軍五校和衛尉的權限交叉點,通常也是董卓最放松戒備的地方。

而王允他們選擇的伏擊點,就在北掖門(未央宮以北的一個道側門)的小門洞裡。

就在呂布、騎都尉李肅和十幾個親信死士(身着衛士服裝)埋伏好,守株待卓時,意外發生了。

當董卓到達宮門前時,他的馬無論怎麼都不肯往前走了。

董卓心下驚疑不定,打算原路傳回。

可呂布怎麼會放他回去?

三說兩哄,把董卓诓進了鬼門關。

董卓被死士堵在了門洞裡。

呂布掏出事先準備好的诏書:“奉诏,誅殺國賊董卓!”

事出反常必有妖!

呂布殺董卓

一矛将董卓刺死。

《後漢書·董卓列傳》載:

王允乃與士孫瑞密表其事,使瑞自書诏以授布,令騎都尉李肅與布同心勇士十餘人,僞着衛士服于北掖門内以待卓。

卓将至,馬驚不行,怪懼欲還。呂布勸令進,遂入門。

肅以戟刺之,卓衷甲不入,傷臂墯車,顧大呼曰:“呂布何在?”布曰:“有诏讨賊臣。”卓大罵曰:“庸狗敢如是邪!”布應聲持矛刺卓,趣兵斬之。

由于董卓之前的布防,他的精兵強将基本都在外地。

是以呂布隻拿着一封“隻誅首惡,餘者不問”的诏書,北軍五校及禁軍将領就都放下了武器,宣誓效忠。

長安百姓聽說董卓死了,紛紛上街通宵慶祝。

這些人大多數都是從洛陽西遷過來的。

當初董卓一把火燒了他們的家,如今他們把董卓點了天燈。

董氏全族被盡數誅滅,屍體火化後,直接挫骨揚灰。

05

誅殺董卓,王允無疑是最大功臣,“錄尚書事”,總攬朝政。

但殺完董卓後,王允的雙商似乎下降很厲害:

董卓雖然死了,但他手下十幾萬的涼州系人馬還在啊!

按呂布的意思,要趁西涼軍毫無防備的時候,把領頭的全抓起來,一刀砍了幹淨。

但王允認為,董卓死了,這些人至今沒起過反叛的心思,是以不能把他們全抓起來,不然會鬧起大亂子。

本來這個想法也不錯,于是呂布又建議把董卓府上的金銀财帛全部拿出來賞賜西涼軍将校,并給他們一道诏書,再次聲明董卓的惡行和西涼軍無關。

這樣,西涼軍也能被兵不血刃安撫下來。

哪知王允又不同意:“涼州人本來就沒罪,你偏要讓朝廷下達免罪诏書,這不是脫了褲子細放屁——多此一舉嘛?”

其實,王允并不清楚,自董卓死後,西涼軍人人自危。

李傕和郭汜等人整天坐立不安,擔心朝廷的屠刀随時會落到他們的頭上。

果然不久,涼州士兵中間傳出一個爆炸性流言:“朝廷一直不肯下達對我們的處理意見,可見還是想把我們這些人全數幹掉。”

李傕和郭汜聽到消息,用他們簡單的思維一分析:長安城裡現在最大的軍頭是呂布,呂布帶的是并州兵,跟我們涼州人早就有沖突(上次跟孫堅打仗,就是這小子在暗中使壞,才使得胡轸差點全軍覆沒)他現在發達了,能有我們的好果子吃?

他倆越想越怕,就打算連夜收拾細軟逃跑。

不料這時,帳下的一個小謀士站了出來。

06

此人是涼州武威人,名字叫賈诩。

事出反常必有妖!

賈诩

現代人給賈诩取過一個稱号,叫“三國第一毒士”。

他究竟“毒”在哪裡呢?

正是他的一句話,讓東漢朝廷徹底萬劫不複,再也爬不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