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瑞士銀行業的百年信譽,是如何被自己一步步毀掉的?

作者:破乞
瑞士銀行業的百年信譽,是如何被自己一步步毀掉的?

瑞士銀行業信譽破産,本質上是西方信用破産的縮影。

提起瑞士銀行業,人們首先會想到兩個字:信譽。

但最近,瑞士信貸銀行被并購一案中,瑞士政府的操作讓人瞠目結舌,不僅全程繞開了股東,還直接玩賴賬,賴掉了170億美元的債務。

瑞士銀行業信譽,是如何一步步破産的?

瑞士銀行業的百年信譽,是如何被自己一步步毀掉的?

2023年3月14日,瑞士信貸銀行(簡稱“瑞信”)公開承認,過去兩年的财報存在“重大缺陷”,自身存在嚴重虧損,公開向瑞士政府求救。

瑞信管理的資産大約1.4萬億美元,是瑞士的第二大銀行,作為對比,雷曼兄弟公司倒下時,資産規模不過6000多億美元。

瑞信的規模比雷曼大得多,一旦倒下,金融危機爆發将是闆上釘釘。

瑞士銀行業的百年信譽,是如何被自己一步步毀掉的?

圖源:财聯社 瑞信自曝财報重大缺陷

瑞士政府不能不救,于是先提供了500億歐元的流動性,别看錢不多,已經超過了瑞士年度财政收入的20%。

正常情況下,得到瑞士政府的救助後,市場的信心應該能穩住,這件事就這麼過去了。

可是目前處于一個特殊的時期,尤其是前面矽谷銀行和紐約簽名銀行破産,所導緻的市場恐慌心理。

就算有瑞士政府救助,儲戶們不怕一萬,也怕萬一,紛紛從瑞信取款走人,緻使每天存款流失百億歐元之多,區區500億歐元的救助,連一周都撐不了。

到了3月19日,瑞信實在沒辦法了,隻能再次向政府求救,瑞士政府也沒辦法了,隻能試圖說服瑞士銀行(簡稱“瑞銀”)并購瑞信。

可是瑞銀并不想要這個燙手的山芋,于是報價10億美元,要知道瑞信市值還有70億美元,這個報價侮辱性極強。

但瑞士政府才不管你答不答應,就這一條路,由不得你。

瑞士政府直接拍闆,30億美元收購,作為補償,瑞士政府會額外給瑞銀提供140億法郎的流動性資金。

然而,收購一個公司并不是那麼容易的,起碼股東得同意吧?

大股東沙特國家銀行肯定不同意,因為這個價格收購,意味着沙特損失超過10億美元。

瑞士銀行業的百年信譽,是如何被自己一步步毀掉的?

圖源:每日經濟新聞 沙特國家銀行損失巨大

但是我們前面說過,現在市場的信心極其脆弱,沒有時間給瑞銀去說服股東。

瑞士政府幹脆就玩賴,緊急修改了法律,允許收購一家公司,不需要經過其股東的同意,隻要政府同意就可以了。

這種做法堪稱流氓,不過更流氓的在後頭。

為了給瑞銀減負,瑞士政府直接宣布登出了瑞信發行的170億債券,也就是不承認這批債券的合法性。

要知道,債權高于股權,這可是商業的準則,瑞士政府連這都敢打破,那就不光是金融業了,連瑞士整個國家的商業信譽都要崩塌。

瑞士銀行業的百年信譽,是如何被自己一步步毀掉的?

瑞士銀行業起源于16世紀,大航海時代開始後,歐洲的經濟不斷發展,不少人是以緻富,但有了錢,也是以有了麻煩。

當時的歐洲,主流社會氛圍還是以宗教觀念為主,反對商業,商人賺了那麼多錢,和社會主流觀念格格不入。

憂心忡忡的商人們,需要一個安全存放财富的地方,而環顧整個西歐,瑞士無疑是最适合的。

首先,瑞士處于西歐的中心地帶,向南可抵亞平甯,向西可到法國,北部是德意志,處于交通的十字路口,進出較為便利。

其次,瑞士的地形北部是平原,南部是山地丘陵,平原地區适合生産,讓瑞士擁有不錯的經濟實力,一旦遇到戰亂,平原守不住,随時可以退入南部山地,進可攻退可守。

瑞士銀行業的百年信譽,是如何被自己一步步毀掉的?

瑞士地形圖

瑞士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光是官方語言就有德語、法語、意大利語、雷托曼語四種,這意味着,意大利人、法國人、德意志人都能在瑞士找到自己的老鄉。

這三個優勢,讓瑞士逐漸成了歐洲商人藏匿财富的中心。

到了二戰時,又多了一個優勢。

彼時,納粹德國從歐洲掠奪了大量的财富,這些财富存放在哪裡,是個問題。

如果放在德國本土,考慮到德國處于戰争狀态,權貴們的資産随時可能被征用。

環顧德國四周,瑞士是最合适的,除了前面說的三大優勢外,瑞士還有一個優勢,它的主體民族是德意志人,74%的國民說德語,和德國人同文同種。

終歸是自己人令人放心,納粹權貴們也就把大量的财富存放在了瑞士。

後來德國戰敗,瑞士本應歸還這些财富,但詭異的是,瑞士最終隻是向美國交了6000萬美元的罰款(保護費),便不了了之。

兩國私下具體做了哪些交易,不得而知。

除了納粹權貴的财富,大量猶太人的财富也成了瑞士的囊中之物,猶太人素來善于經商,在瑞士存的錢少不了。

等到二戰爆發,猶太人大量被納粹屠殺,他們存在瑞士的錢,也就成了“無主财富”,被瑞士據為己有。

這些錢具體有多少,我們已經無法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不少受害者的家屬一直在打官司,要求瑞士把錢還給他們。

瑞士的辦法就是拖,拖到受害者的家屬全部離世,就死無對證了。

有些實在沒辦法的,也就隻能賠了,但能獲得賠償的家屬,終究是少數。

瑞士銀行業的百年信譽,是如何被自己一步步毀掉的?

圖源:中國青年報 瑞士銀行就二戰問題被判賠款

二戰後,積累了足夠資金的瑞士銀行業,開始把保密作為了自己最大的宣傳亮點。

客觀地說,其保密措施确實做得不錯,比如,有時候客戶的姓名都不用知道,直接用一串數字代替。

一系列保密措施,使其深受富人的喜愛,名氣越來越大,成為世界性的金融中心。

除了保密,瑞士的中立地位也是能夠成為金融中心的原因。

瑞士是永久中立國,可以和各國展開交往,無論何種意識形态,這就使得富豪們傾向于把錢存在瑞士。

比如俄羅斯富豪,因為俄羅斯和英國長期對立,如果把錢放在英國,很容易被沒收,如果放在瑞士就不同了,瑞士看起來不會沒收,要安全得多。

保密+中立,正是瑞士銀行業得以繁盛的根基,瑞士甚至把保密寫進了法律。

瑞士銀行業的百年信譽,是如何被自己一步步毀掉的?

但這一切,從2008年金融危機開始,逐漸變了。

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陷入财政困境,便盯上了瑞士,指責瑞士在幫助富人逃稅,要求瑞士提供具體的名單。

到了2009年,瑞士扛不住壓力,向美國财政部提供了一份有4450名美國客戶名字的名單,這些人利用瑞士銀行業進行逃稅,瑞士的銀行保密制度由此松動。

此後,瑞士又多次向西方國家的政府提供客戶名單,比如在2019年,瑞士聯合銀行向法國政府提供了一份多達4萬人的涉嫌逃稅名單。

可以說,保密制度已經名存實亡。

不過有意思的是,瑞士隻是向西方國家提供這些名單,從來沒有向非西方國家提供。

俄烏沖突後,西方各國對俄羅斯展開了極限制裁,當機了一切俄羅斯财産,不管官方的還是私人的。

看到歐美搶劫俄羅斯收獲頗豐,瑞士也撕掉了中立牌坊,當機了俄羅斯大筆财産。

瑞士銀行業的百年信譽,是如何被自己一步步毀掉的?

圖源:央視新聞用戶端 瑞士當機俄羅斯資産

瑞士合計當機了271億美元的俄羅斯資産,其中瑞士政府直接當機了81億美元,剩下的190億美元主要是被瑞信銀行當機的。

瑞信當機俄羅斯資産,有其自身的直接因素。

當時瑞信的狀況比較糟糕,早在2021年,一家名叫Greensill的供應鍊公司破産,瑞信正好是這家公司證券的主要買家,花了上百億美元,最後虧損超過30億美元。

然後是著名的Archegos事件,Archegos是一支對沖基金,老闆是個韓裔美國人,名叫比爾·黃,他在2021年重倉了中概股,但是随後中概股暴跌,單日虧損150億美元,創下了前無古人的紀錄。

比爾·黃重倉中概股的錢,大部分是找瑞信借的,Archegos暴雷,直接令瑞信損失慘重,2021年全年虧損16.26億瑞士法郎(約18億美元)。

到了2022年,情況沒有任何改觀,瑞信的虧損還在繼續,連營收都大幅度下降了,特别是第三季度,财報顯示,收入僅為38.04億瑞士法郎,同比大幅下降三分之一,虧損40億瑞士法郎。

瑞士銀行業的百年信譽,是如何被自己一步步毀掉的?

圖源:中原標準時間财經 瑞信2022三季度财報

一邊是自身的持續虧損,一邊是俄羅斯的巨額财産,就如同餓狼看到綿羊,根本忍不住。

一家銀行公然吞并客戶的财産,誰還敢相信它?

于是瑞信的存款大量流失,2022年全年高達1230億瑞士法郎,流動資金枯竭,直接令瑞信陷入了困境,這才有了後來的事情。

除了當機俄羅斯資産,瑞士官員在接受采訪時,還公開威脅中國,如果兩岸統一,将考慮遵守歐盟對中國的制裁,潛台詞就是要沒收中國資産。

瑞士銀行業的百年信譽,是如何被自己一步步毀掉的?

圖源:網絡 瑞士官員威脅當機中國資産

從以“莫須有”的借口制裁大量中國企業,到侵吞大量俄羅斯财産,還有各種橫行霸道,西方的信用肉眼可見地快速崩塌,曾經打造的“自由市場”、“私有财産神聖不可侵犯”等神話,正一個個破滅。

瑞士銀行業信譽破産,本質上是西方信用破産的縮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