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州金槐茶制作技藝:傳統技藝帶“金米”對話大市場

作者:桂林生活網

全州縣位于廣西東北部,素有“魚米之鄉”“桂北糧倉”之美譽。因其氣候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對金槐的種植與發展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全州種植金槐已有300多年曆史,當地人一直保留着用金槐米制茶的習慣。

全州金槐茶是摘取當地金槐所結槐花花蕾,經晾曬、炒制後所制成的一種茶。因制成後的花蕾形如米粒,故被稱作槐米茶。金槐茶茶湯香氣濃郁,色澤金黃,頗受人喜愛。

近日,記者走進“金槐之鄉”全州,聽傳承人講述全州金槐茶的故事。

■速覽

非遺簡介:全州金槐茶,是由夏季槐樹花未開放時采收的花蕾所制成。得益于優質的土壤與氣候條件,在全州長出的槐花顔色金黃,不僅制成茶後的花蕾呈現金色,連沖泡出來的茶湯也金黃透亮,故得名“金槐茶”。

金槐茶摘取槐樹花蕾,經過浸泡清洗、殺青、晾曬、炒制等工序制成。2020年全州金槐茶制作技藝進入“廣西第八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探“店”位址:全州金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主講人:全州金槐茶制作技藝傳承人蔣權

■傳承

回鄉遊子想帶金槐“走出去”

3月24日,記者來到位于全州縣兩河鎮的金槐産業核心示範區,這是自治區三星級現代農業核心示範區。站在園區高處向四周眺望,種植區域十分廣闊,大塊的土地被小路分開,整整齊齊地排列着兩人高的槐樹。春分節氣剛過不久,這些槐樹長出了一茬新芽,整個示範區都是一片新綠。

在全州培育的槐苗,長出的槐花顔色金黃,常被稱為金槐。而金色的花蕾在晾曬或烘幹後會呈米粒狀,是以叫做金槐米。每年的7月前後,加工企業除了采摘園區内種植的金槐米之外,也會收購周邊村民從山間地頭采來的野生金槐米。

全州金槐茶制作技藝傳承人蔣權告訴記者,他的加工廠會将收到的金槐米晾幹入庫,日後分批取出進行深加工。“金槐茶的制作與茶葉有些類似,原材料選用全州各地金槐米,經過清洗、殺青之後,再送到陽光下進行晾曬,等徹底幹透再進行炒制。其中的火候、時間等細節的掌握非常需要經驗。”

蔣權的金槐茶産品銷售門店開在全州縣城的鳳凰中路上。走進店鋪大門,記者的目光就被幾個貨架吸引,每一個隔間中都滿滿當當地擺放着金槐産品,不僅有金槐茶,還有以金槐米為原料制作的面條、糕點等。蔣權說,雖然制作金槐茶的手藝已經在他的家族裡傳了五代,但是将金槐茶加工成商品推向社會還是近幾年的事。

據記載,1883年,全州龍水人唐宗俌采當地金槐米蒸煮、炒制用作藥引,這便是金槐茶的雛形。後來,經過潛心研究,唐宗俌的孫女唐應和改進了長輩傳下來的炒制技術,讓金槐米在煮食的時候具備茶的口感,金槐茶算是正式誕生。這一制茶技藝也由唐應和傳授給兒子蔣延吉,再經蔣延吉之手教給了他的兒子蔣權,至今已曆五代。

雖然從父親的手裡接過了金槐茶的制作技藝,但是蔣權早年選擇成為一名生意人到廣州打拼。後來,蔣權的妻子突發疾病,雖然經過治療渡過危險,但是身體卻十分虛弱。為了照顧家庭,蔣權從廣州回到了故鄉。

“槐花在中藥裡是有降壓功效的,醫生說也可以作為我妻子恢複調養的輔助用品。我奶奶知道以後,每天都親自炒金槐茶給孫媳婦調養身體。即使現在我妻子已經痊愈,但喝金槐茶的習慣一直保留了下來。是以,我重新認識了金槐茶,自己的家鄉原來有這樣閃光的寶物。”

2018年,蔣權決心結束漂泊之旅,紮根家鄉,建立全州金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專門從事全州金槐茶與其他金槐米産品的生産加工。他希望通過自己早年在外經商的經驗,把金槐茶帶出全州。2020年,全州金槐茶制作技藝進入“廣西第八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蔣權成為傳承人。

地理優勢孕育金色“招牌”

“全州金槐茶是名副其實的‘金茶’。”蔣權打開一袋金槐茶,取出一寸見方的茶包放入茶壺。幾分鐘後,一壺金槐茶沏好了,淡淡的草木香氣随着蒸汽升騰,茶湯是透亮的金黃色,微微清涼的回甘口感令人倍感清新。“不僅茶的顔色是金色,它的品質也是經得起檢測的‘金牌’。”

蔣權說,金槐的經濟價值決定于槐米中蘆丁的含量。經桂林市食品藥品檢驗所檢驗,全州金槐蘆丁含量高達41%,是《中國藥典》标準限度(15.0%)的兩倍以上,也明顯高于國内其他産區類似作物的蘆丁含量,居全國之首。“這都是全州獨特的環境所帶來的優勢。”

記者從全州縣林業局了解到,全州縣可供金槐種植面積60.95萬畝。相關科研機構和高校對金槐開展了種植資源綜合評價及金槐米有效含量測定,得出的結論是,得益于優質的土壤與氣候條件,全州所産的金槐米富含蘆丁、黃酮、硒、氨基酸、蛋白質等營養元素。

品質好,易種植,金槐融入了全州群衆的生活。

據《全州縣志》記載,1942年全州設立了農林場專門種植金槐(當時稱作刺槐)。1954年,全州開始建造育苗場,培育包括金槐在内的樹苗。另據全州檔案館内的資料記載,因全州金槐品質上乘,市場交易活躍,從上世紀50年代起,廣西貿易公司曾長期委托全州縣貿易公司大量收購全州金槐,用以出口到東南亞及歐洲國家。全州金槐自此享譽海内外,并在全州部分鄉鎮開始大量種植。

在全州廟頭、東山、白寶、鳳凰、紹水、才灣等多個鄉鎮,都有不少樹齡超過300年的古槐樹,它們有的至今仍身姿挺拔、枝繁葉茂,而村民也在保護古槐的歲月裡,與槐樹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很多村民家都種有金槐,并留有獨特的技法将金槐米制作成茶供日常飲用。

在蔣權看來,雖然不同村寨制作金槐茶的技法各有千秋,但是那一碗金色的茶湯是很多全州人不變的回憶,這是家鄉賦予大家的财富。

小小“金槐米”對話“大市場”

在2018年中國國際秋季茶産業博覽會上,蔣權第一次帶着全州金槐茶參展。産自全州山林間的金槐茶成了當次博覽會上不含茶堿的茶産品新秀,站在國際性的交流平台上展示自己,吸引了不少國際茶商的關注。

雖然初戰告捷,但是全州金槐茶的推廣之路還是任重道遠。

蔣權告訴記者,全國種植、加工金槐米的地區并不少,但鮮有品質與營養價值同全州金槐一樣高的産品。2017年,全州金槐米入選“廣西首批十珍十寶品牌産品”;2021年,全州金槐被中國有機食品發展中心正式納入《全國地域特色農産品普查備案名錄》;2022年,全州金槐被選入了農業農村部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名錄。有這些榮譽加持的金槐茶似乎“名聲大噪”了,但即使到今天,來蔣權這裡的顧客也有很多人對它“仿若初見”。

“全州金槐茶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隻是全州人自制自食的‘土産品’,即便品質過硬,市場上的認知度卻不高。”蔣權說,為了讓金槐茶推廣出去,他在宣傳上花費了不少心思,除了參加業内茶文化展會,還自己開設網店和直播間,通過網際網路平台嘗試與“大市場”接軌。

實際上,全州縣政府近年來也通過建立“全州縣金槐茶制作技藝”非遺檔案,建立全州金槐茶展示中心等方式鼓勵當地居民發展全州金槐茶産業。不少跟蔣權一樣的有志青年加入了創業隊伍,各式的金槐茶加工工廠、作坊紛紛成立。他們在立志讓家鄉金槐茶走向市場的同時,也開始嘗試對金槐米進行其他方式的深加工,打造一條集研發、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全産業鍊。

■發展

全州縣金槐茶制作技藝影響分布區域為全州縣及周邊區域,目前得到良好傳承的制茶技藝為清朝年間全州龍水人唐宗俌所傳下,經其後人不斷集合其他民間優秀技藝改進完善,至今已曆五代。

由于制茶步驟繁瑣,許多老藝人年事已高,全州縣政府通過設立金槐茶制作技藝保護基金,制定全州縣金槐茶制作技藝保護與傳承實施辦法等手段,吸引大量年輕群體加入,確定金槐茶制作技藝得到全面系統傳承。目前,全州縣已有大量金槐茶制作企業與作坊興起,形成了一定産業規模。

來源:桂林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