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網絡指令的使用
一、實驗目的
1.了解常用網絡指令的基本功能
2.掌握常用網絡指令的使用方法
3.熟悉和掌握網絡管理、網絡維護的基本内容,掌握使用網絡指令觀察網絡狀态的方法
二、實驗原理
1.Ping指令
ping [-t] [-a] [-n count] [-l length] [-f] [-i ttl] [-v tos] [-r count] [-s count] [[-j computer-list] | [-k computer-list]] [-w timeout] destination-list
2.ipconfig指令
該指令顯示所有目前的 TCP/IP 網絡配置值。一般用來檢驗人工配置的TCP/IP設定是否正确。
3.Arp指令
該指令顯示和修改“位址解析協定 (ARP)”緩存中的項目。ARP 緩存中包含一個或多個表,它們用于存儲 IP 位址及其經過解析的以太網或令牌環實體位址。計算機上安裝的每一個以太網或令牌環網絡擴充卡都有自己單獨的表。如果在沒有參數的情況下使用,則 arp 指令将顯示幫助資訊。
4.Netstat指令
該指令用于顯示網絡的整體使用情況,它可以顯示目前計算機中正在活動的網絡連接配接的詳細資訊,如采用的協定類型、目前主機于遠端相連主機的IP位址以及它們的連接配接狀态等。
5.Tracert指令
這個指令可以判斷資料包到達目的主機所經過的路徑,顯示資料包經過的中繼節點清單和到達時間。
6.nslookup指令
查詢任何一台機器的IP位址和其對應的域名。它通常需要一台域名伺服器來提供域名。如果使用者已經設定好域名伺服器,就可以用這個指令檢視不同主機的IP位址對應的域名。
三、實驗儀器裝置
Windows環境下常用的網絡指令的使用。
其中有:ping 、ipconfig、 arp、tracert、 Netstat、nslookup、whois等指令,計算機
四、實驗内容與步驟
1.Ping 指令
(1)Ping指令的格式如下:
ping [-t] [-a] [-n count] [-l length] [-f] [-i ttl] [-v tos] [-r count] [-s count] [[-j computer-list] | [-k computer-list]] [-w timeout] destination-list
(2)主要參數含義:
-t Ping 指定的計算機直到中斷。連續對IP位址執行Ping指令
-a 将位址解析為計算機名。
-n count 發送 count 指定的 ECHO 資料包數。預設值為 4。
-l length 發送包含由 length 指定的資料量的 ECHO 資料包。預設為 32 位元組;最大值是 65,527。
-f 在資料包中發送“不要分段”标志。資料包就不會被路由上的網關分段
-i ttl将“生存時間”字段設定為 ttl 指定的值。
-v tos 将“服務類型”字段設定為 tos 指定的值。
-r count 在“記錄路由”字段中記錄傳出和傳回資料包的路由。count 可以指定最少 1 台,最多 9 台計算機。
-s count 指定 count 指定的躍點數的時間戳。
-j computer-list 利用 computer-list 指定的計算機清單路由資料包。連續計算機可以被中間網關分隔(路由稀疏源)IP 允許的最大數量為 9。
-k computer-list 利用 computer-list 指定的計算機清單路由資料包。連續計算機不能被中間網關分隔(路由嚴格源)IP 允許的最大數量為 9。
-w timeout 指定逾時間隔,機關為毫秒。
destination-list 指定要 ping 的遠端計算機。
(3)通常用ping指令來測試某兩台計算機之間是否連通:
ping 目的主機的IP
如果ping指令的結果是“Reply from …:bytes=… time<… TTL=…”則表示目前主機與目的主機之間是連通的;
如果結果是“Request timed out”,則表示發送的資料包沒有到達目的地。
此時,可能存在兩種情況:一種是網絡不連通;另一種是網絡連通狀況不好。
(4)利用ping指令測試網絡狀況的主要步驟如下:
1)ping 127.0.0.1。該指令利用環回位址驗證本次計算機上安裝的TCP/IP協定以及配置是否正确。如果沒有回應,則說明本地TCP/IP的安裝和運作不正常。
2)ping localhost。Localhost是作業系統保留名,也是127.0.0.1的别名。每台計算機應該都能将該名字轉換為位址,作用同1)。
3)ping 本機IP位址。本地計算機始終都會對該指令作出回應。
4)ping 區域網路内其他機器IP。用于驗證本地網絡的網卡和線路是否正确。
5)ping 預設網關IP位址。驗證本地主機是否與預設網關連通。
6)ping 遠端主機IP。驗證本地主機與遠端主機的連通性。
(5)其他帶參數的常用的ping指令
ping IP -t
ping IP -l 2000
ping IP -n
2.ipconfig指令
該指令顯示所有目前的 TCP/IP 網絡配置值。一般用來檢驗人工配置的TCP/IP設定是否正确。
(1)ipconfig指令格式如下:
ipconfig [/? | /all | /release [adapter] | /renew [adapter]
**(2)主要參數含義:**
/all 顯示所有網絡擴充卡(網卡、撥接上網等)的完整TCP/IP配置資訊。與不帶參數的用法相比,它的資訊更全更多,如IP是否動态配置設定、顯示網卡的實體位址等。
/release_all和/release N 釋放全部(或指定)擴充卡的由 DHCP配置設定的動态IP 位址。此參數适用于IP位址非靜态配置設定的網卡,通常和下文的renew參數結合使用。
/renew_all或ipconfig /renew N 為全部(或指定)擴充卡重新配置設定IP位址。此參數同樣僅适用于IP位址非靜态配置設定的網卡,通常和上文的release參數結合使用。
(3)基本用法
C:>ipconfig
不帶任何參數的ipconfig指令,隻顯示IP位址、子網路遮罩和預設網關,如下:
Windows 2000 IP Configuration
Ethernet adapter 本地連接配接:
Connection-specific DNS Suffix . :
IP Address. . . . . . . . . . . . : 10.111.142.71 //IP位址
Subnet Mask . . . . . . . . . . . : 255.255.255.0 //子網路遮罩
Default Gateway . . . . . . . . . : 10.111.142.1 //預設網關
C:>ipconfig /all
使用/all參數時,除了顯示已配置的TCP/IP資訊外,還顯示内置于本地網卡中的實體位址以及主機名等資訊。
3.Arp指令
該指令顯示和修改“位址解析協定 (ARP)”緩存中的項目。ARP 緩存中包含一個或多個表,它們用于存儲 IP 位址及其經過解析的以太網或令牌環實體位址。計算機上安裝的每一個以太網或令牌環網絡擴充卡都有自己單獨的表。如果在沒有參數的情況下使用,則 arp 指令将顯示幫助資訊。
(1)該指令格式如下:
arp[-a [InetAddr] [-N IfaceAddr]] [-g [InetAddr] [-N IfaceAddr]] [-d InetAddr [IfaceAddr]] [-s InetAddr EtherAddr [IfaceAddr]]
(2)主要參數含義:
InetAddr 和 IfaceAddr 點分十進制表示的IP 位址。
EtherAddr 十六進制記數法表示的實體位址,用連字元隔開(比如,00-AA-00-4F-2A-9C)。
-a[ InetAddr] [ -N IfaceAddr] -g[ InetAddr] 顯示所有接口的目前 ARP 緩存表。要顯示特定 IP 位址的 ARP 緩存項,請使用帶有 InetAddr 參數的 arp -a,此處的 InetAddr 代表 IP 位址。如果未指定 InetAddr,則使用第一個适用的接口。要顯示特定接口的 ARP 緩存表,請将 -N IfaceAddr 參數與 -a 參數一起使用,此處的 IfaceAddr 代表指派給該接口的 IP 位址。-N 參數區分大小寫。
-d InetAddr [IfaceAddr] 删除指定的 IP 位址項,此處的 InetAddr 代表 IP 位址。對于指定的接口,要删除表中的某項,請使用 IfaceAddr 參數,此處的 IfaceAddr 代表指派給該接口的 IP 位址。要删除所有項,請使用星号 (*) 通配符代替 InetAddr。
-s InetAddr EtherAddr [IfaceAddr] 向 ARP 緩存添加可将 IP 位址 InetAddr 解析成實體位址 EtherAddr 的靜态項。要向指定接口的表添加靜态 ARP 緩存項,請使用 IfaceAddr 參數,此處的 IfaceAddr 代表指派給該接口的 IP 位址。
注意:通過 -s 參數添加的項屬于靜态項,它們不會 ARP 緩存逾時。如果終止 TCP/IP 協定後再啟動,這些項會被删除。要建立永久的靜态 ARP 緩存項,需要請将适當的 arp 指令置于批處理檔案中,并使用“任務計劃”在啟動時運作該批處理檔案。
(3)基本使用
arp –a 顯示所有接口的 ARP 緩存表。
arp -a -N 10.0.0.99 對于指派的 IP 位址為 10.0.0.99 的接口,顯示其 ARP 緩存表。
arp -s 10.0.0.80 00-AA-00-4F-2A-9C 添加将 IP 位址 10.0.0.80 解析成實體位址 00-AA-00-4F-2A-9C 的靜态 ARP 緩存項。
4.Netstat指令
該指令用于顯示網絡的整體使用情況,它可以顯示目前計算機中正在活動的網絡連接配接的詳細資訊,如采用的協定類型、目前主機于遠端相連主機的IP位址以及它們的連接配接狀态等。
(netstat指令能夠顯示活動的TCP連接配接、計算機偵聽的端口、以太網統計資訊、IP路由表、IPv4統計資訊(對于IP、ICMP、TCP和UDP協定)以及IPv6統計資訊(對于IPv6、ICMPv6、通過IPv6的TCP以及UDP協定)。
1.指令格式如下:
Netstat[-a][-e][-n][-s][-p proto][-r][interval]
2.主要參數含義:
-a 顯示所有主機連接配接和監聽的端口号。
-e 顯示以太網統計一資訊。
-n 以數字表格形式顯示位址和端口
-s 顯示每個協定的使用狀态,這些協定主要有TCP、UDP、ICMP和IP等。
-p proto 顯示特定協定的具體使用資訊。
-r 顯示路由資訊。
3.基本使用
Netstat -an
常用該指令來顯示目前主機的網絡連接配接狀态,可以看到有哪些端口處于打開狀态,有哪些遠端主機連接配接到本機。
例如:Netstat -an

5.Tracert指令
這個指令可以判斷資料包到達目的主機所經過的路徑,顯示資料包經過的中繼節點清單和到達時間。
(1)指令格式如下:
tracert [-d] [-h maximum_hops] [-j host-list] [-w timeout] target_name
(2)主要參數含義:
-d:不解析主機名。
-h maximum_hops:指定搜尋到目的位址的最大跳數。
-j host-list:沿着主機表釋放源路由。
-w timeout:指定逾時時間間隔,機關為毫秒。
target_name:目标主機。
(3)基本使用
Tracert 某遠端主機的IP位址或者域名。該指令常用來跟蹤到達這台主機的路由。
例如: Tracert www.baidu.com
6.nslookup指令
查詢任何一台機器的IP位址和其對應的域名。它通常需要一台域名伺服器來提供域名。如果使用者已經設定好域名伺服器,就可以用這個指令檢視不同主機的IP位址對應的域名。
例如:檢視www.qau.edu.cn的IP。在提示符後輸入要查詢的IP位址或域名并回車即可。
7.Whois資料庫
Whois是查詢Internet注冊資訊的标準協定、服務,它可提供:網絡注冊機構、網絡域名、主機資訊、網絡IP位址配置設定、網絡管理人員資訊,如電子郵件、電話号碼等。
Whois查詢方式
Unix系統中可使用whois指令
通過提供whois服務的網站
站長工具:http://tool.chinaz.com/
http://www.internic.net/whois.html
http://www.whois.net
http://www.allwho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