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希臘哲學家,阿那克西美尼,對宇宙論的奠基和神學的挑戰

作者:張文舉的元宇宙
古希臘哲學家,阿那克西美尼,對宇宙論的奠基和神學的挑戰
古希臘哲學家,阿那克西美尼,對宇宙論的奠基和神學的挑戰
古希臘哲學家,阿那克西美尼,對宇宙論的奠基和神學的挑戰

寫在前面

當我對哲學有一點了解之後,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曆史上有大量重要的哲學思考,它們先後延續,是一個不斷突破上一代哲學觀點的曆程,就像肥皂泡一樣,一個接一個的被捅破。

古希臘自然哲學的米利都學派,三位哲學大賢的哲學思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這三位大賢分别是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

其中泰勒斯是阿那克西曼德的老師,阿那克西曼德是阿那克西美尼的老師。

本文共計5087字

閱讀時長約8min

古希臘哲學家,阿那克西美尼,對宇宙論的奠基和神學的挑戰
古希臘哲學家,阿那克西美尼,對宇宙論的奠基和神學的挑戰

米利都學派三賢

1.泰勒斯說,水是萬物之源(了解泰勒斯請回看:希臘自然哲學,泰勒斯憑什麼能成為西方哲學的開山鼻祖),也就是說,一切事物都是從水而來的,又複歸于水是一種肯定的表述。

2.然後阿那克西曼德反對說,水是一種有限的事物,不能作為萬物之源(了解阿那克西曼德請回看:古希臘哲學的重要裡程碑,阿那克西曼德與他的“阿派朗”)。

阿那克西曼德認為,水的背後還有一個無限的東西,是那個東西生發了水,阿那克西曼德給那個東西起了個名字“阿派朗”,這個“阿派朗”屬于一種無形的、無限的事物,但是又說不清楚這個“阿派朗”具體到底是個啥。

3.阿那克西美尼接着延續了阿那克西曼德的思路,給了“阿派朗”注入了一個确定的屬性“氣”,這個命名雖然聽着仍是很虛無,但是已經具有内涵,且相當于融合了泰勒斯和阿那克西曼德的思想。

總體來說,簡單了解就是:

泰勒斯認為:“水是萬物之源”;

阿那克西曼德認為:“阿派朗是萬物之源”;

阿那克西美尼認為:“氣才是萬物之源”。

前兩位已專門寫文描述過了,今天的主角是第三位。

古希臘哲學家,阿那克西美尼,對宇宙論的奠基和神學的挑戰

阿那克西美尼

阿那克西美尼(希臘語: Ava € lp 6 v 吠,約前585年一前525年),比阿那克西曼德小了近二十歲,是米利都學派最後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

關于他的生活和實際活動沒有留下什麼記載,隻知道他寫過一本書,後來被亞裡士多德的門人見到過,但到現在,隻剩下一點點殘篇了。

阿那克西曼德最偉大洞見就是“任何有形的東西都不可能成為萬物的本源”,因為任何有形的東西都具備了一種規定性,這種規定性注定從一個有形事物上導不出另一個有形事物,就像樹木變不成石頭一樣。

是以,阿那克西曼德說萬物的本源它一定是一種無形的、沒有規定性的、無限的事物,隻有具備這樣的屬性,它才生發出萬物,才有資格成為萬物的本源,我暫且給它命名“阿派朗”。

他的底層邏輯是世間萬物都是從“無限”事物生發出的“有限”事物,也就是“無限”生發“有限”;

再簡單一點就是“無”生發了“有”;

再簡單一點就是“無”才是萬物本源。

泰勒斯的偉大在于“擺脫了神的束縛研究存在”,把人類從神創論轉向了自然論,留下千古名言“水是萬物之源”;

阿那克西曼德的偉大在于挑戰了泰勒斯“任何有形之物都不能作為萬物的本源”,把對本源的追問從有形、有限的事物研究,下探到了對“無形、無限”的研究,奠定了哲學研究的方向和根基,留下了著名的“阿派朗”。

阿那克西美尼的哲學思想和他老師一脈相承,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給出了他對萬物本源的了解,他認為萬物的本源是“氣”。

古希臘哲學家,阿那克西美尼,對宇宙論的奠基和神學的挑戰

氣是萬物之源

從表面上看“氣是萬物之源”這句話好像比他的老師阿那克西曼德說的“阿派朗”,那種無定形的定義退步了。

但實際上阿那克西美尼是向前進了一大步,他相信老師的“任何有形事物都不能作為萬物的本源”,但它的老師并沒有說明這個“阿派朗”究竟是個什麼東西,隻是以一種否定的方式給出了這個概念。

阿那克西美尼明确的表示“世界本源是氣”,實際上這是對他老師的一種認同上的延續,是給了“阿派朗”一個明确的表态,相當于在說“氣”就是“阿派朗”。

“氣”的屬性就是看不見、摸不着、無定形,但是又有自己内在規定性的自然物質。

在我們的常識中,自然界到處充滿了“氣”,但是我們誰也看不見摸不着,也就是說我們承認有這個東西,但是無法說清楚它到底是什麼東西。

從這種意義上講,阿那克西美尼把泰勒斯和他老師阿那克西曼德的思想進行了融合,“氣”這種物質既有泰勒斯的“内在規定性”,又符合阿那克西曼德所說的“無定形、無限”。

等于既能肯定表述,又能否定表述,是一種典型的辯證思維方式,怎麼說都有理。

就像笑傲江湖裡面的華山派一樣,内部分成了兩個派别,“劍宗”和“氣宗”,前者注重練習招數,後者注重練習内功,互相不服氣,最後被令狐沖的“獨孤九劍”統一了。

阿那克西美尼的“氣”,就相當于自己在兩位前輩的基礎上獨創了一門“獨孤九劍”,把泰勒斯和阿那克西曼德的理論全部統一了。

在此之前,泰勒斯的“水”隻能肯定的表述,阿那克西曼德的“阿派朗”隻能否定的表述,而阿那克西美尼的“氣”把他們辯證的結合在一起了。

是以,“氣是萬物之源”這個理論,算是統一了泰勒斯和阿那克西曼德的理論。

古希臘哲學家,阿那克西美尼,對宇宙論的奠基和神學的挑戰

“稀散”和“凝聚”

在解釋萬物本源“氣”這個東西和萬物之間互相轉化的動力時,阿那克西美尼在他老師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兩種運動。

我們先看他老師當時怎麼解釋“阿派朗”和萬物之間互相運動的。

最初,泰勒斯除了提出“水是萬物之源”,還認為“萬物都有靈魂”,但泰勒斯所說的靈魂隻是指一種與物質相聯系的功能。

到了阿那克西曼德,他把泰勒斯靈魂與物質的互動關系,發展成了“阿派朗”和萬物之間互相轉化的重要契機--“冷熱+幹濕”。

在他的理念中,“阿派朗”自身就有兩種互相對立的力量,“冷與熱”、“幹與濕”,是這四種屬性通過不同的組合方式,讓萬物從“阿派朗”中分離出來。

比如,在他理念裡“冷”與“幹”的相結合就産生了土這種元素,“冷”與“濕”相結合就産生了水這種元素,“熱”與“幹”的結合就産生了火這種元素,“熱”與“濕”的結合就産生了氣這種元素。

然後,萬物從阿派朗中産生,最終還要複歸于阿派朗,這乃是命運規定的。

阿那克西美尼在老師“冷、熱、幹、濕”基礎上,把“幹、濕”去掉了,換成了“稀散”和“凝聚”,他覺得氣本身就具備“冷、熱”兩種性質,。

當冷發生作用時,氣就開始凝聚,形成了風和雲;

再進一步凝聚,就變成了水;

水再凝聚,就變成了土和石。

反過來,當熱發生作用時,土就稀散為水,水稀散為氣,氣則稀散為火。

他的原理是,在冷熱不同的作用下,可以讓“氣”轉變成萬物,再從萬物複歸于氣。

通過這種原理,他把水、火、土、氣這幾個最基本的元素,通過冷熱聚散的方式而聯系起來。

他的原理中包含着兩個非常重要的意義。

第一,如果說“氣”受熱和稀散之後就變成了“火”,那就意味着“火”是比“氣”更為稀薄的東西,越稀薄的東西就越具有無定形的特點,進而可以推導出“火”是比“氣”更為本源的物質元素。

之後的哲學家郝拉克利特就提出了“火是萬物本源”。

從這我們也可以看出,哲學的思脈并非是憑空臆想的假設與推理,全部都是建立在一種紮實的前人理論或者學說架構上。

泰勒斯的“水是萬物之源”,建立在神學的基礎上;

阿那克西曼德的“阿派朗”,建立在泰勒斯的“水是萬物之源”基礎上;

阿那克西美尼的“氣是萬物之源”,建立在阿那克西曼德的“阿派朗”基礎上;

郝拉克利特的“火是萬物之源”建立在阿那克西美尼的“氣是萬物之源”基礎上。

哲學總是這樣,一環扣一環,環環相扣,要想了解某位哲人的思想,首先要搞懂他在讨論、研究的是什麼;

而要想知道他所讨論和研究的是什麼,就要先了解清楚他的學問建立在什麼理論架構基礎上。

外行看熱鬧,之是以剛接觸哲學看不懂,很大程度上是沒有從頭了解。

古希臘哲學家,阿那克西美尼,對宇宙論的奠基和神學的挑戰

事物背後的“導演”

好,話說回來,再看第二個意義。

凝聚與稀散理論所包含的另一重含義,具有更加發人深省的啟示作用。

在氣與萬物的轉化過程中,凝聚(濃厚)和稀散(稀薄)的程度決定了事物的性質。

用我們今天比較熟悉的話來說,即“量的規定性”決定了“事物的性質”。

從火到氣,再到水和土的轉化,是由冷熱或者聚散的程度所決定的。

這裡面蘊含着一個非常深刻的思想,那就是在表面上互相轉化的事物背後,有一個不出場的東西在起作用,這個不出場的東西決定着那些出場的東西。

在這裡,水、火、土、氣實際上都成了演員,真正決定它們命運的是那個沒有出場的導演,這個導演就是“冷熱聚散的程度或數量”。

“它”才真正決定了整個劇情的發展。是以,“冷熱聚散的程度”、“冷熱聚散之間的數量”,才是真正的“萬物本源”,它決定了萬物之間的聚散離合和互相轉化。

正是這種洞見蘊含了另外一種關于追問本源的思維路徑,就是“尋找現象背後的形式或本質”,也就是後來的“形而上學”。

也正是在這樣的思想背景下,出現了希臘形而上學的創始人“畢達哥拉斯”。

他和阿那克西美尼是同時代的人,還曾經有一段時間求學于阿那克西美尼,隻不過後來走了一條與阿那克西美尼完全不同的哲學道路。

但在他們倆之間的理論上,仍然可以看出出于同宗的某些暗合之處。

古希臘哲學家,阿那克西美尼,對宇宙論的奠基和神學的挑戰

奠基宇宙論

實際上關于阿那克西美尼,是值得我們大書特書的。

在當時的古希臘,他用“氣”這種更具經驗實證性的物質,融合了泰勒斯具有象征性質的“水”,和阿那克西曼德過于抽象的“無定”。

這是一種在我們中國古代思想家們,同樣視為世界本源和根本構成原則的物質。可見東西方在最早期的哲學思想層面上,研究追問的思境大體是一緻的。

而且阿那克西美尼不但融合前人思想,還憑借“氣”這個本源,對世界變化的内在機理做了更為深入的研究。

他所說的“氣”的“凝聚”和“疏散”這一對概念之是以重要,還因為它深入事物變化的内在動力機制層面,從一種動力學的角度,刻畫了對立面是如何互相生成與轉化的,順勢把辯證法思維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之後的自然哲學,隻要是講事物的生成,都是在運用這一對概念,隻不過更為精緻、更為合理,人們有了更多可以驗證的方法和工具。

赫拉克利特的“火”和“邏各斯”裡面内涵的“對立與鬥争”實際上就是同阿那克西美尼的這一思想的延展。

包括以後阿那克薩戈拉和恩培多克勒的“元素理論”、“元素的結合與分離”,都是阿那克西美尼“氣的凝聚和疏散”,這一基本宇宙變化機制運用的演化展現;

原子論學派所讨論的“原子的結合和分離”也是阿那克西美尼“氣的凝聚和疏散”基本機制的進一步發展。

阿那克西美尼運用“氣”以及“氣”的“凝聚”和“疏散”機制解釋了宇宙中一切事物的生成與變化,相較于熱與冷更為基本的宇宙生成變化機制;

宇宙萬物的生成與變化正是在極富變化性的氣的基礎上、通過氣的疏散與凝聚來實作的,這當然不能不說是對早期希臘宇宙生成論思想的更進一步的深化與發展。

至此,阿那克西美尼運用“氣”以及“氣”的“凝聚”和“疏散”機制,奠定了“宇宙生成論”的理論模型,對後世自然哲學及宇宙學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當然,除了這個基本的理論模型的奠定以外,阿那克西美尼還具體運用這個理論模型對各種自然現象進行了初步的、完全可以說是“科學的”解釋。

例如,他說到了風、雨、雹、雪的原因,而顯然,用他氣的疏散和凝聚的模型是非常容易解釋這些原因的。

他這樣說:“當氣變得更加濃厚時雲就産生了,當再更多地聚集時,雨水就被擠壓出來,而一旦下降的水聚合在一起,冰雹就形成了,而當某種風樣的東西被包容進水中,雪就形成了。”

即便是在現代氣象學的水準上,這樣解釋的合理性成分也是很多的。

古希臘哲學家,阿那克西美尼,對宇宙論的奠基和神學的挑戰

挑戰神的地位

但是,現在的問題是,如果世界上的萬事萬物、一切自然現象都可以通過氣、通過氣的疏散和凝聚來加以解釋,那麼神在哪裡呢?

因為,在從前,這些東西都是神的專利,神是它們的原因。

但現在,它們卻都通過一個完全可以憑借經驗來把握的東西,到了合理的解釋,那麼人們還需要神嗎?

是以,從阿那克西美尼的這種解釋出發,人們就很容易推論出一個徹底無神論的世界,而這就是希臘理智史上的一個巨大的進步。

實際上,阿那克西美尼自己就大膽地得出了這個結論。

奧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這樣記載阿那克西美尼的思想:

“阿那克西美尼将事物的所有原因都歸于無限的氣,并且不否認有諸神,或者在沉默中忽略他們;但他不相信氣是由他們所造,而是相信他們從氣中産生。”

這樣,諸神不僅不再是萬物的原因,而且他們自己都要通過氣來得到解釋。

阿那克西美尼甚至斷言,“氣就是神”。

看着這個理論在後來的自然哲學學派那裡的進一步發展,以及它給希臘普通人的宗教信念所帶來的巨大恐慌,就明白阿那克西美尼的思想所具有的革命性意義了。

米利都學派的三位哲學家作為古希臘哲學的開端,以其對世界變化的深入研究,就奠定了希臘宇宙生成論的哲學傳統。

尤其是阿那克西美尼,對整個宇宙變化的内在機制和原則做了根本的理論闡明,以後希臘的宇宙生成論,都是借鑒了他所奠定的這樣一些基本原則和模式來展開的。

例如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薩戈拉的元素論;

留基波、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論;

隻不過由于以巴門尼德為開端的形而上學本體論思想路線逐漸形成的緣故,這些後來的理論站在了一個全新的立場上,具有了和早期的宇宙生成論完全不同的哲學視野。

這就是發生在公元前6世紀,以米利都學派為代表的希臘世界的理智革命。

古希臘哲學家,阿那克西美尼,對宇宙論的奠基和神學的挑戰
古希臘哲學家,阿那克西美尼,對宇宙論的奠基和神學的挑戰
古希臘哲學家,阿那克西美尼,對宇宙論的奠基和神學的挑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