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網際網路上沒有隐私?記住這9條保護你和家人的個人資訊!

你有沒有接到過這樣的電話?對方一上來就報出你的姓名、工作位址、住址……明明是初次通話,可對方已經對你的個人資訊“如數家珍”。

網際網路上沒有隐私?記住這9條保護你和家人的個人資訊!

圖庫版權圖檔,不授權轉載

如果你頻繁接到這種電話,那麼你的個人資訊可能已經遭受了嚴重洩露。我們的個人資訊是怎麼樣在不經意間洩露的?怎麼樣有效保護個人的資訊資料安全呢?

01

個人資訊資料有哪些?

資料作為新生産要素,其價值與資本、技術、生産力等同,但長期以來很多人都低估了資料的價值,忽視了對個人資訊資料的保護。在人民網開展的 2023 年兩會調查中,68.7% 的網民投票給“App 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資訊”。個人敏感資訊一旦洩露,可能會危害到人身财産安全,影響個人名譽和身心健康。

網際網路上沒有隐私?記住這9條保護你和家人的個人資訊!

圖庫版權圖檔,不授權轉載

從 2020 年 3 月釋出的《資訊安全技術個人資訊安全規範》中能看出,個人資訊分為 13 個類别,包括:個人基本資料、個人身份資訊、個人生物識别資訊、網絡身份識别資訊、個人健康生理資訊、個人教育工作資訊、個人财産資訊、個人通信資訊、聯系人資訊、個人網上記錄、個人常用裝置資訊、個人位置資訊和其他資訊。

從分類中不難看出個人資訊不僅包括姓名、聯系方式、财産資訊、身份證号、住址、人生物識别資訊等個人基本資訊,還包括行動軌迹、賬号密碼、網頁浏覽記錄、交易資訊等裝置資訊,幾乎涵蓋了個人從工作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這些個人資訊,是我們隐私的很大一部分,然而我們往往會在不經意間暴露這些資料,讓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機。

02

這些情況

也會洩露個人資料!

個人資訊的洩露一般分為被動洩露和主動洩露兩種。

其中被動洩露可能是個人被黑客攻擊造成存儲資訊發生洩露,這種情況在我們的生活中比較少見。

生活中更多遇到的,是我們在不經意間把個人資訊主動洩露出去。比如在網際網路上分享出行的火車票、身份證照片;在沒有辨識出來的釣魚網站、惡意應用中填寫個人身份資訊、銀行賬戶資訊;甚至有些時候,在連接配接某些不安全的 WiFi 時,也會導緻我們的個人資訊被竊取。

網際網路上沒有隐私?記住這9條保護你和家人的個人資訊!

圖庫版權圖檔,不授權轉載

案例一:在釣魚網站填寫個人資訊

支付平台因其金融屬性更是個人資訊保護的重點。在 2023 年 3·15 晚會上就曝光了不法分子通過“ETC 卡禁用”“快遞丢失理賠”等騙局,誘導消費者登入釣魚網站實施詐騙。消費者在釣魚網站上填寫的姓名、身份證号、手機号、銀行賬戶等資訊,都被系統自動記錄,為不法分子所用。

網際網路上沒有隐私?記住這9條保護你和家人的個人資訊!

圖庫版權圖檔,不授權轉載

案例二:部分App暴露個人聯系方式

2021 年 6 月,某出行 App 因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資訊問題,被國家網際網路資訊辦通知下架相關 App,并處罰金 80.26 億。出行、外賣類軟體因為使用頻次高,成為個人資訊洩露的重災區。此前部分出行、外賣類軟體違規搜集個人資訊,部分司機和外賣員會利用顧客在平台上預留的電話進行電話騷擾。

網際網路上沒有隐私?記住這9條保護你和家人的個人資訊!

圖庫版權圖檔,不授權轉載

不過,随着大部分平台實行虛拟号碼代替真實号碼,這類問題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然而,還是存在一些來源未知的 App,盜用個人聯系方式的情況。是以在遇到來源未知的手機 App 時,請慎重選擇是否填寫個人資訊。

案例三:曬網購包裹、網約車行程等個人資訊

網購因便利、實惠等原因正逐漸改變人們的購物方式,但記載着消費者姓名、電話、住址等個人資訊的快遞包裹如果缺少注意,很容易成為消費者個人資訊洩露的源頭。購物詐騙分子以快遞退貨退款、取消退還押金等名義,假冒客服緻電或向使用者發送虛假短信,誘導客戶提供銀行卡、手機号等重要個人資訊,進而盜取卡内資金。

網際網路上沒有隐私?記住這9條保護你和家人的個人資訊!

圖庫版權圖檔,不授權轉載

案例四:購物、購房時候的面部識别認證

之前一則“戴頭盔買房”的新聞引發熱議,之是以戴着頭盔的原因就是要保護自己的個人資訊。因目前較多賣房銷售部門都安裝了人臉識别系統,某樓盤項目更推出了首次到訪購房可享受折扣優惠,故某些消費者為避免被人臉識别系統拍到而選擇戴頭盔看房。最近在很多超市裡流行的刷臉支付,會讓客戶毫無防備地暴露在人臉識别裝置下,可能會侵害客戶的個人生物資訊安全。

03

個人資訊洩露後的危害

個人資訊遭到洩露後,可能就會被不法分子利用,使個人遭受侵害。

1. 人格尊嚴受到侵害

比如洩露個人的種族、民族、政治觀點、性取向、疾病等個人資訊,或者非法使用這些個人資訊,會使個人遭受歧視或受到不公正的對待。

2. 自然人的人身、财産安全受到危害

洩露了個人的行蹤軌迹,被不法分子知悉而導緻受害人被殺害;洩露銀行賬戶資訊導緻銀行的資金被竊取等。

網際網路上沒有隐私?記住這9條保護你和家人的個人資訊!

圖庫版權圖檔,不授權轉載

04

國家加大力度

保護個人資訊安全

其實國家一直都緻力于保障個人資訊安全。中央網信辦在 2019 年要求 App 營運者在使用個人資訊時,不得收集與所提供服務無關的個人資訊;應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示資訊收集使用規則,并經個人資訊主體自主選擇同意;App 在收集使用個人資訊時,被要求采用更新隐私政策等收集使用規則并以推送消息、郵件、彈窗、紅點提示等方式提醒使用者閱讀發生變化的條款,并需再次征得使用者同意。

網際網路上沒有隐私?記住這9條保護你和家人的個人資訊!

圖庫版權圖檔,不授權轉載

2021 年 11 月實施的《個人資訊保護法》明确了個人資訊的定義,對個人資訊的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删除等處理活動進行了全流程規範,對大型網際網路平台設定了特别的個人資訊保護義務。《個人資訊保護法》與《國家安全法》《網絡安全法》《民法典》和《資料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共同建構起個人資訊保護的法治堤壩。

05

個人資訊資料安全防範措施

作為個人,我們是自己資訊安全的第一責任人,我們要學會為自己的資訊安全“上把鎖”。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保障我們的個人資訊資料安全:

1. 提高防範意識,學會自我保護個人資訊,多知道、多了解一些防範知識。

2. 網購最好去大型購物網站,來路不明的軟體不要随便安裝,App 應選擇官方管道下載下傳,不輕易接收和安裝不明軟體,不随便點選聊天中對方所發來的連結。

3. 不要随便參加注冊資訊獲贈品的網絡活動,避免在網上或者街頭參加一些需要填寫真實身份、手機号碼等個人資訊的抽獎、競猜、促銷送禮品等活動。

4. 應盡量設定高保密強度支付密碼,進行網上支付時,要慎重填寫銀行賬戶和密碼,謹防釣魚網站。

網際網路上沒有隐私?記住這9條保護你和家人的個人資訊!

圖庫版權圖檔,不授權轉載

5. 注冊時個人資訊盡量不要寫的太過詳細,妥善保管、處理好包含個人資訊的票據,如快遞單、火車票、飛機票、保險單等。

6. 盡量不要在網絡上通過視訊、照片、文字等形式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家庭住處、機關位址、子女情況等資訊,不添加不明身份的好友。

7. 公共場所盡量不使用不需要密碼的免費無線網,關閉網絡設定中 WiFi 自動連接配接功能,盡量使用流量以確定網絡安全。

8. 不要随意扔棄或出售未經處理包含個人資訊的手機。更換手機号碼之前應記得清除卡上的聯系人資訊,并對綁定的銀行卡進行解綁。

9. 如果因個人資訊洩露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後果,應注意保留相關證據,及時去公安機關報警。

注意個人資訊保護,加強防範意識,才是對自己和家庭最負責的态度。

來源:科普中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