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探索絲綢之路——外國人眼中的絲綢之路

作者:阿龍奇聞趣事

“絲綢之路”指的是跨越非洲-歐亞大陸的人、物和思想網絡,尤其是在公元第一個千年期間。中亞和中國的西北邊疆 處于這個網絡的核心。

19世紀,英國和俄羅斯争奪該地區的控制權并尋求開發其領土,而中國則面臨來自内外壓力的政治動蕩。

尋找古老的文化

從 19 世紀末開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以及後來的美國考古隊在聽說當地人發現了文物和手稿後,紛紛前往中國西北沙漠中的古城遺址。這些探險隊的探險家、學者和考古學家經常在惡劣的條件下旅行,他們試圖發現曾經在該地區繁榮的古代語言和文化,并為他們所代表的帝國收集藏品。其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 馬克·奧雷爾·斯坦因( Marc Aurel Stein,1862-1943 年)。

奧雷爾·斯坦爵士 (1862–1943)

斯坦因出生于布達佩斯,在大學學習梵語和比較語言學,并繼續完成古伊朗語和印度學的博士學位。他在英國繼續他的博士後研究,并在匈牙利服兵役期間接受了地理和測量方面的教育訓練。

1887年,斯坦因前往印度,擔任拉合爾東方學院校長和旁遮普大學教務長。從他在克什米爾的基地出發,他帶着一小隊受雇人員​四次遠征中國西北部(1900-1;1906-8;1913-16 和 1930-1),并進一步遠征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和約旦。他對亞曆山大大帝(公元前 336-323 年)的征戰以及高僧玄奘 (公元 602-664 年)和馬可波羅(1254-1324 年)的遊記着迷,并試圖追溯他們的足迹。

斯坦因于 1904 年成為入籍英國公民,并出版了他的旅程的詳細記錄,包括他制作的地圖和照片。由于他一生的工作,他獲得了許多榮譽,包括爵士頭銜,但他也因其收藏活動而受到批評。1943年在阿富汗喀布爾逝世。直到今天,他仍然是一個有争議的人物。

探索絲綢之路——外國人眼中的絲綢之路

奧雷爾斯坦爵士。格羅夫納工作室 J. Thomson 攝,1909 年。

斯坦因探險的發現被運往倫敦。這些最初記錄在大英博物館的場地内,随後在英國和印度的機構之間配置設定。大英博物館收購的藏品現在屬于亞洲、中東、錢币和獎章部,而他的論文和信件則在中央檔案館。亞洲部的物品包括來自新疆的考古發現,以及來自敦煌藏經洞(第 17 窟)的繪畫、版畫和紡織品。這些已經在梅隆基金會的資助下進行了數字化處理,并且可以在Collection online上進行搜尋。

敦煌藏經洞

斯坦因最著名和最具争議的探險是敦煌莫高窟。這是一座巨大的佛教石窟寺廟群,内有主要可追溯至 4 世紀至 14 世紀的宏偉壁畫和泥塑。斯坦因于 1907 年在他的第二次中國探險中抵達那裡,這次探險由印度政府 (60%) 和大英博物館 (40%) 資助。

1900 年,時任該遺址管理者的道士王元祿(1849-1931 年)在一個約 2.9 平方米、高 2.7 米的隐蔽洞穴中發現了一個藏有手稿、檔案、繪畫、紡織品和版畫的儲藏室。從書面日期來看,洞穴在 11 世紀初的某個時候被封閉,可能是為了應對對該地區的潛在威脅。據估計,洞穴中有多達50,000件物品,主要是手稿。這個洞穴通常被稱為“圖書館洞穴”。

自從它被發現後,王元祿( 就開始贈送或出售庫中的物品,以提高知名度和資金來修複莫高窟。在他的中國助手姜小宛(1858-1922 年)的幫助下,斯坦因說服王向他出售了倉庫中的物品。最後,斯坦因用四塊銀錠換來了五十捆漢文和五捆藏文手稿,以及一組繪畫、紡織品、版畫和一些手工藝品。1914 年,斯坦因通過江離開敦煌,并在他的下一次探險中再次從王那裡購買了額外的手稿。

探索絲綢之路——外國人眼中的絲綢之路

指路菩薩 畫像 。發現于中國甘肅省敦煌市莫高窟圖書館洞(第 17 窟),約 851-900 年

絲綢之路的手工藝品

斯坦因從圖書館洞穴獲得的物品現在儲存在大英博物館、大英圖書館、V&A 和新德裡國家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的藏品包括大約 500 幅繪畫、紙制品和紡織品(完整的物品和碎片)、30 幅木版畫和兩個小木偶。最壯觀的物品之一是一件 8 世紀的刺繡品,高度将近兩米半。該視訊講述了紡織品保護員莫尼克·普倫 (Monique Pullen) 和漢娜·維克斯 (Hannah Vickers) 對這件紀念性刺繡的複雜保護工作。

絲綢之路的手工藝品

斯坦因總共四次到中國西北探險。他主要在塔裡木盆地南部邊緣度過他的時光,在那裡他探索了于阗綠洲、尼雅、米蘭和樓蘭的遺址。除了在莫高窟逗留之外,他還對敦煌鎮附近的軍事防禦工事進行了挖掘。在塔裡木盆地北部,他從紹爾丘克和吐魯番阿斯塔納等地收集了物品。

探索絲綢之路——外國人眼中的絲綢之路

與紡織品保護者莫妮克·普倫和漢娜·維克斯 一起,他們開始對圖書館洞穴(第 17 洞)進行複雜的保護。

随着時間的推移,人們對斯坦因在中國的活動的态度發生了變化。當他聽說計劃取消他的護照并且中國當局沒收了他為數不多的發現時,他的第四次探險被縮短了。

斯坦因有興趣在早期文本和圖像中尋找文化相遇的證據。他還關注記錄日常生活的手工藝品和古代垃圾。在亞洲部,大約有 1500 件來自斯坦因探險的考古發現。其中包括小型灰泥浮雕、陶瓷和玻璃碎片、壁畫和紡織品碎片、彩繪木闆以及日常用具。

在這些人工制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由有機材料制成的物品,這些物品因幹旱的沙漠條件而得以儲存。這雙繡花精美的鞋子出土于吐魯番附近的喀拉霍紮(高昌)。它的曆史可追溯至 6 至 7 世紀,由多層羊毛和大麻織物用絲綢縫制而成,并配有皮革鞋底。這雙鞋在33 号房間展出。

探索絲綢之路——外國人眼中的絲綢之路

帶刺繡的鞋子,Karakhoja,6 至 7 世紀。

斯坦因藏品展示

斯坦因探險的一系列考古發現在33 号房間永久陳列,而敦煌藏書洞的少量物品出于保護原因,每六個月輪流陳列一次。1990 年在大英博物館(千佛洞:絲綢之路的中國藝術)和 2004 年在大英圖書館(絲綢之路:貿易、旅行、戰争和信仰)舉辦了專門針對這種材料的特别展覽。作品亦曾借展于特展,如2016年敦煌石窟:中國絲綢之路上的佛教藝術(美國蓋蒂中心), 2018年《虔誠之絲》(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以及高麗:南韓的榮耀(南韓國家博物館),2018 年。

20 世紀初,斯坦因與其他探險家和考古學家的探險導緻大量文物從絲綢之路東部散落開來。其結果之一是國際學術領域的發展以及對該地區文化的重要性和豐富性的認可。

大英博物館與敦煌研究院簽署了諒解備忘錄,以鼓勵兩個機構之間加強交流。博物館也是國際敦煌計劃的合作機構,一項涉及包括中國在内的許多國家的合作,旨在線上提供有關敦煌和其他相關網站的手工藝品的資料和資訊。

博物館自習室目前關閉。當他們重新開放時,可以通過部門自習室預約檢視斯坦因收藏的物品 。由于許多例子的脆弱性,通路亞洲部門的斯坦因收藏需要策展人的準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