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代散文|春日一遊

作者:當代散文

文/張天科

當代散文|春日一遊

陽春三月,春暖花開,正是外出踏青和遊玩的好時節。3月19日一大早,乘大巴車随優生活組織的一日遊外出遊覽。

第一站安排的景點是興平馬嵬驿。據說這個馬嵬驿站在唐代到清代是朝廷傳遞宮廷文書和軍事情報的人或來往官員途中食宿、換馬的場所。擔負着各種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的資訊傳遞任務,是長安到蜀地,長安到吐蕃的首個驿站,是古絲綢之路、唐墓古道、秦蜀古道的重要驿站。

九點半來到馬嵬驿景點。隻見馬嵬驿的兵站樓門采用青磚灰瓦構造,城樓腳跟和頂端都有青銅雕塑的古代士兵将軍戎裝像,城牆樓上彩旗飄飛、空氣鮮美、視野開闊。站在上面可以俯瞰遠眺馬嵬坡驿站、街巷、石階甬道、花園及内部青草綠樹黃花;仰觀斜望湛藍如洗的天空。

馬嵬驿即馬嵬坡,因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亂、馬嵬坡之變,楊貴妃石塑等而特顯聲名。現在馬嵬驿是一個八九十年代依托楊貴妃墓,黃山宮為背景建起來的農家樂驿站,以旅遊觀光為主。

站在坡頂臨高遠望,隻見四周的黃土地圍攏着這座驿站,這裡地勢溝壑縱橫,驿站依高坡深溝而建。遠遠地看到仿古城牆上旌旗獵獵,青磚灰瓦的建築古色古香、氣勢恢宏,還有高高的摩天輪和長龍般的過山車道。

我們進了城門,順坡而下,跟着人群向左拐進一個走道,看到一座高大的城樓,樓上圍廊裡挂着串串彩帶繡球,許多紅的綠的綢帶從城樓上斜挂下來,一端挂在廊柱上,另一端挂在地面的木樁上,城樓正中的牌匾上有大大“繡樓”二字。在特定的時段這裡會有抛繡球表演,可惜當時我們沒有趕上時間。繡樓前的開闊的場地上,幾棵大樹的枝桠上也挂滿五顔六色的彩帶繡球,平添了許多歡樂喜慶的氛圍。這裡的地面、道路上鋪滿了大大小小的磨盤和碾盤,圍牆上也嵌着磨盤,鄉村氣息濃厚。與繡樓正對的是擂台,屏風正中刻着大大的“擂”字,兩側兵器架上擺着刀槍劍戟等各種兵器,猶如比武招親的現場。

繼續前行,可以看到一座橫跨深溝的天橋,我們走上天橋。在欄杆邊俯首鳥瞰,下面是一條繁華街市,酒肆茶坊鱗次栉比,店門前挂着串串紅燈籠,招幌迎風招展。

走過天橋,可以看到幾家手工藝品商店。我們走進去,貨架上的傳統手工藝品有各式香囊挂串、虎頭鞋、泥塑、中國結、皮影畫等等琳琅滿目,品類繁多。

我們沿着台階繼續向下走,就轉到小吃飲食街。原來這馬嵬驿有三條溝,分别是東溝、中溝和西溝,小吃一條街位于東溝。這裡彙聚了關中地區的幾乎所有的小吃,除了常見的涼皮、鍋盔、豆腐花、肉夾馍、臊子面、羊肉泡馍,還有攪團、烙面、醪糟、貴妃糕、雲團馍等等。

之後我們又拾級而上,又回到了天橋,然後經過繡樓,來到了民俗文化飯館。這裡向我們展示的是關中地區民間的婚慶風俗。這裡布置的是傳統的婚慶場面,貼着大紅喜字的窯洞前,幾個人吹打着各種樂器,這裡有花轎馬車、祭祀的犧牲、華麗多彩的布匹和禮品、大鍋土竈等等。

出了民俗館,然後順斜坡而下。遠遠看見有個城門,上面旌旗飄飄,城門兩側和門樓上各有身着盔甲的衛士雕塑巍然屹立。城門上牌匾上寫着“馬嵬驿”,兩側一副對聯,内容是:“唐将兵變有虎膽,玄宗割愛不誠心。”

原來我們是從後面一路走到前門的。門樓正對着的是中溝,這邊主要是民間作坊,什麼油坊、醋坊、酸奶坊都有,物品貨真價實。再往西邊,穿過一個大的飲食廣場,就看見有個古戲台。戲台上幾位民間藝人吹拉彈唱,一人操着渾厚的嗓音,吼着秦腔。伴着這戲曲的音樂,我經過戲台繼續往西,就到了西溝。西溝主要展示的民俗文化,有窯洞民居、博物館、泥塑展館、皮影戲等等都有着濃郁的地域傳統特色。我們參觀了泥塑展館,這裡通過泥塑人物造型展示當地的古今民俗風情。

我們來此心裡最想的還是能看到楊玉環墓位。于是我們向西沿着用磨盤鋪就的坡道拾級而上,去看看在高處的“香消玉殒”。哦,看到了,所謂的“香消玉殒”,是據《長恨歌》叙事内容情節複原模拟的一組群塑。這些泥塑向人們講述了發生在唐朝著名的馬嵬驿兵變故事。當年唐玄宗聽聞安祿山叛軍攻破潼關直逼長安後,倉皇出逃,經過馬嵬驿時,兵士們發生嘩變,殺死宰相楊國忠,逼迫唐玄宗缢死楊貴妃。“蟬鬓不随銮駕去,至今空感往來人”,美人從此香消玉殒,是是非非留給世人評說。藝人們以黃泥作材料,捏出城牆、大殿、手持兵器的将士及各色人等。人物容貌刻畫得惟妙惟肖,神态栩栩如生。你看那,兵士刺死楊國忠,貴妃懸吊梨樹上的畫面,将故事情節表現的淋漓盡緻,着實令人贊歎唏噓。

從這組塑像中的各人面部表情來看,最為悲憤之人是“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顔色。”而終至“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顔空死處”的癡情女楊玉環啊!獻完青春獻生命!無疑,楊玉環是最為令古今前賢高士讴歌,後愚吾輩在下慨歎之人。

在馬嵬民居遺址中,還儲存着原汁原味的老窯洞和老民居。織布坊、舊時農具、家具等展廳開設在老民居裡。在老窯洞中,通過那醒目的文字和鮮活的泥塑群,我了解了“馬嵬的由來”、“馬嵬的曆史名人”以及“關中八大怪”、“關中婚俗”等陝西民俗。

在這裡,關中特色的建築依山勢而建,錯落有緻、古樸素雅;民俗作坊街、民俗小吃街、民俗文化展示街、大唐文化街等4條民居古街分布在天然形成的溝壑之中;山水瀑布、雕塑獨幕喜劇、亭台樓閣、石雕碑刻等景觀分布其間,掩映在綠樹花叢之中。

大紅燈籠高高挂,黑亮的酒壇、金黃的玉米棒子、火紅火紅的 中國結,成串的紅辣椒點綴在黃土高坡、灰色民居、作坊、綠樹之間煞是好看,給人帶來了紅紅火火,熱辣無比的感覺。

不知不覺,已到了中午11點。雖然累些但快樂依然。按時間計劃,我們折返岐山,停留在民俗村吃過午飯,稍事休息,又趕往第二站——風翔東湖。

不到二點到達目的地,這時天下起了小雨,我們從南大門進入園内,忽然感覺到一股清新的空氣迎面撲來,頓時清爽涼快。路旁綠油油的草地和一片片綠樹,生機勃勃,是那麼惹人喜愛。

湖岸上有一排排柳樹,柳樹垂着枝條,随着微風輕輕飄蕩,似那美麗的少女長發辮子垂落下來。柳枝纖細,婀娜多姿也是東湖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我們沿着石闆鋪成的大路,走過一座高高的石拱橋,放眼四望,東湖水面似一面鏡子,映出了藍天、白雲,半圓的橋洞和水裡的倒影連在一起,好似一個大月亮。湖水是那樣綠,綠得像被綠染料染過一樣;湖水是那樣平靜,平靜得像一面鏡子;湖水是那樣清,清得能看見周圍景色的倒影,有綠樹,有紅花,還有亭台樓閣。時值春花爛漫,園内到處彌漫着清香,讓人沉靜在這美景之中。

春風吹來,細雨蒙蒙,微波粼粼。低頭一看,隻見湖中有許多錦鯉在自由自在地遊來遊去,三條一群、五條一隊在慢慢“散步”,多悠閑自在啊!有的嬉戲玩耍,多快活啊!隻要有遊人把魚料灑到水面,魚兒就争先恐後地去搶吃魚料,湖面就頓時熱鬧起來了。

繼續往下走,下來就屬蘇公祠、喜雨亭和一覽亭值得一遊了。登上高高的一覽亭,整個東湖的美景盡收眼底,讓人目不暇接、浮想聯翩。走進東湖的民間藝術會,讓我大飽眼福,各種民間藝術品勝似繁星,尤其是泥塑,令無數遊人贊歎不絕。走進碑林,就像走進了書法藝術的園林與寶庫。北宋大書法家蘇轼以及文人墨客詠頌蘇公與東湖的運筆挺拔、構思超俗的石刻書法作品,無不令人稱贊叫好,無不令遊人絡繹不絕、流連忘返。

東湖公園還有許多讓人流連忘返的景點,如壯觀的淩虛眺遠、岸柳飛雪、石螭吐甘、滄浪瀑布、斷橋叙史、牡丹争豔、白鵝戲水等,有空您一定要來遊覽。

當天遊覽的最後一站為鳳翔一座始建于明朝末年,至今有300多年曆史的西府——周家大院,是一座明清風格的老宅,坐北朝南,有三座相連的四合院子,磚木結構,是北方典型的民宅古建,相傳早在西府民間就有“鳳翔周鄧家,岐山郭宋家”,“周鄧郭宋”是當年鳳翔岐山兩地頗有名望的四大家族。

周家大院位于風翔縣城城關鎮通文巷,是明末清初一周姓商戶人家的宅院。大院建築整體陳列分“兩版塊,一大廳”。府城人家(中院)、通衢市井(東院)為兩版塊,反映市民世俗生活、市井風貌;“非物質文化遺産展廳”為一大廳,展示了西府地區民間非物質文化作品。

入大門為大院右側,映入眼簾的是“府城人家”版塊,四合院結構,右邊設有主人房間、婚房、服飾,左邊是書房、閨房、私塾。婚房的布置可看得出周家重視婚姻、擇偶重德,善于創造美滿幸福生活;“閨房”是舊時女子居住的地方,可能當年周家女子就在此處讀蒙學、學女工、習禮儀;“私塾”屬于舊時的“私學”,是大戶人家設立的家塾,也可以想到周家重視子女教育。再向後走,兩旁是馬車、奏樂團、肥狗、石磨等。接着,來到了“通衢市井”版塊的後面,設有豆腐房,整齊的豆腐塊擺放在案闆上,豆腐房旁邊是馬房,馬夫正在認真地給馬釘掌。

朝回走,經過通道,進入了“通衢市井”,也呈四合院結構,北設平昇舞,兩旁設鐵匠鋪、花炮坊、酒坊、織布坊、油坊、造紙坊、醫館、藥鋪、當鋪雜貨鋪等10個部坊,雖然面積都不大,但能看出周家豐衣足食的富裕生活,也反應出當時的手工百業,商貿流通等生産活動。“通衢市井”南邊是“非物質文化遺産展廳”,裡面擺設着鳳翔非物質文化作品,陳列着鳳翔泥塑、木版年畫、草編刺繡、臉譜皮影等,這些傳統藝術是西府大地勞動人們的智慧結晶。

據史載,周家資本雄厚,以經商藥材發家。在這僅存隻有十分之一的古宅院裡,足以顯現周家昔日裡富甲一方的生活以及良好的家風家訓。現場觀賞到的周家大院建築工藝精湛,磚雕精美,造型意趣,風格獨特,特别是各類花卉鳥獸、人物故事、文字等雕琢精美,堪稱一絕。不僅反映了周氏家族耕讀傳家的文化氛圍,也讓人憶起當年西府人的生産勞動和社會生活。

周家大院是我省境内為數不多,建築時間較久,儲存較為完好的民居之一,堪稱關中民居的典範。這寶貴的古建古物是留給後人參觀及值得深究的傳統文化。

 就這樣,美滿而快樂的一天春遊結束了,賞心悅目,幸福滿滿。在這春光明媚的大好時光裡,讓我們走出戶外,親近自然,感悟生活,以積極陽光的心境,去迎接嶄新的一天!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