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書感悟##曆史開講#“自是上每視事,則後垂簾于後,政無大小,皆與聞之。天下大權,悉歸中宮,黜陟殺生,決于其口,天子拱

作者:飛魚講書

#讀書感悟# #曆史開講#“自是上每視事,則後垂簾于後,政無大小,皆與聞之。天下大權,悉歸中宮,黜陟殺生 ,決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謂之二聖。”

這段話記載于《資治通鑒》卷二0一,其中的後指皇後武則天。後宮女子垂簾聽政在曆史上并非個例,但都有一個必要條件——皇帝年邁或者年幼,沒有能力處理繁重的政務工作。

可武則天不同,她垂簾聽政時李治正當壯年,意氣風發,正欲親手開拓一片新天地呢。

那麼,當時的武則天已經是後宮之主了,為什麼還要把手伸向朝堂呢?李治又為何會同意武則天的“無理要求”呢?

事情還得從顯慶五年李治染上風疾說起。當時,飽受病痛折磨的李治沒有精力處理政務,就委派武則天照管。

風疾也不是什麼絕症,總有好的時候。皇帝病好了,皇後就得歸政了呀。可這時候武則天做上手了,無法揮揮衣袖走人,時不時就向李治提提建議。

每當李治想要有所作為的時候,武則天就提出反對之聲。李治感覺自己受到了掣肘,很憋屈,怎麼辦呢?

這時候出事了,有人告發武則天和道士郭行真在宮裡行厭勝(詛咒)之事。厭的是誰呢?曆史上有三種說法:一說武則天害死王皇後和蕭淑妃後,她們陰魂不散,厭勝是驅鬼;一說武則天的外甥女争寵,武則天咒她死;還有說武則天厭的是李治。

雖然這三種說法都是有鼻子有眼,但這件事多半不是武則天做的。為什麼呢?

因為早在武則天對付王皇後、蕭淑妃的時候,就在宮裡建立起了龐大的情報網。厭勝這樣嚴重違反宮規的事情,如果真的是她做的,不可能那麼輕易被發現。

既然不是武則天自己做的,那就隻有一種可能,是有人陷害。問題的誰敢陷害皇後呢?恐怕隻有身為皇帝的李治了。

李治可能也隻是一時氣急,才親手炮制了這麼一件冤假錯案,并沒有想撕破臉,是以事情一出,他反而不知道如何定性了。

于是,李治便去找宰相上官儀商量。

上官儀何許人?他是上官婉兒的爺爺,是個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文人,文人習氣很重,恃才傲物,對女人參政很抵觸,是以提議廢後。

經上官儀這麼一撺綴,李治心頭那把火燒得更旺了,當即就令上官儀草拟廢後文書。

廢後的文書一經公布便是闆上釘釘,誰也改變不了。生死關頭,武則天的情報網絡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武則天一聽到消息立刻風風火火趕來面見唐高宗李治,而那時上官儀也剛剛寫好诏書,墨迹還未幹呢。

武則天先是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訴自己和唐高宗多年的感情,曆數自己為家庭做出的貢獻,然後厲聲質問唐高宗:“我到底犯了什麼罪?”

唐高宗本就是一個多情又懦弱的人,就連他父親李世民都說他“仁懦”,是以當他面對怨婦一樣的武則天時,又産生了不忍之情,廢後之事就此作罷。

險遭被廢,武則天後背發涼,心想:自己雖然貴為皇後,但是命運仍然握在皇帝的手裡。她不甘心,她要從幕後走到前台來,時刻掌握朝廷動态,以防皇帝再與大臣聯合對付她。

于是,就在上官儀事件後,武則天立馬找到李治,再次打起了感情牌。先是溜須拍馬,說李治是一個好皇帝,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然後說李治耳軟心活,容易聽别人撺綴;順勢提出自己與他一同上朝,作他的參謀。

而李治呢?他正為惹武則天生氣而悔恨和不安,想着如何彌補呢?既然武則天提出要臨朝聽政,那就滿足她呗。

就這樣,武則天從此就與李治一同上下朝了。因為當時唐朝受鮮卑等北方少數民族的影響,家庭主婦的地位空前高漲,常常是内外兼顧,是以武則天臨朝聽政并沒有引起唐朝人的強烈不滿。

武則天與李治兩人的性格一剛一柔,剛好互補。如果她們是一對普通的平民夫妻,或許會幸福地攜手終老吧。

(注:圖檔來自網絡,如侵必删!)

#讀書感悟##曆史開講#“自是上每視事,則後垂簾于後,政無大小,皆與聞之。天下大權,悉歸中宮,黜陟殺生,決于其口,天子拱
#讀書感悟##曆史開講#“自是上每視事,則後垂簾于後,政無大小,皆與聞之。天下大權,悉歸中宮,黜陟殺生,決于其口,天子拱
#讀書感悟##曆史開講#“自是上每視事,則後垂簾于後,政無大小,皆與聞之。天下大權,悉歸中宮,黜陟殺生,決于其口,天子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