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誰是“恐怖分子”?反恐是誰的責任?……他們這樣談“反恐”

誰是“恐怖分子”?反恐是誰的責任?……他們這樣談“反恐”

9月16日,一名女孩抱着她的兄弟在阿富汗馬紮裡沙裡夫的一個無家可歸者營地。(新華社,卡瓦·巴沙拉特/Instagram)

在過去的20年裡,美國以"反恐"的名義發動了幾場戰争,耗資8萬億美元,造成90萬人死亡。但是,恐怖主義的幽靈仍然揮之不去,恐怖主義目前構成的全球挑戰處于前所未有的程度。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恐怖主義沒有被消滅,而是蔓延開來。

面對新形勢下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的真正威脅,2021年10月13日,70多位國内外專家學者在第四屆反恐、去極端化和人權保護國際研讨會上就"反恐"主題發表了意見。

<h3>什麼是"反恐"?誰是恐怖分子?</h3>

雖然沒有發生過9月11日規模的恐怖襲擊,但恐怖事件仍不時發生,反恐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同共識。什麼是反恐?誰是真正的恐怖分子?如何定義不同階段的恐怖分子?

馬克斯·艾布拉姆斯(Max Abrams)(東北大學政治學副教授,反恐專家):"反恐"和"恐怖主義"不是100%客觀和清晰的概念。然而,用三個标準來确定:"恐怖組織"是非國家主體,其暴力行動以平民為目标,其行動表達某種政治訴求。

有些組織是由國家資助、武裝或推動的,還是"軍事力量"或"恐怖組織"?由于許多恐怖行為的肇事者不具名,是以不可能查明他們到底是誰,也不可能知道他們的政治願望。

政府間對"恐怖主義"的判斷是不可調和的沖突,可能彼此不一緻,甚至可能在一個國家内部分裂。事實上,更關鍵的問題不是如何定義"恐怖主義",而是誰被貼上了這個标簽。被認定為"恐怖分子"或"恐怖組織"更有可能感受到政府或國際社會的憤怒。

一般而言,學術界對何為"恐怖主義"和誰是"恐怖分子"存在争議,但在政府間甚至國家内部存在更大的分歧。

<h3>反恐隻是政府的責任嗎?</h3>

長期以來,盡管人們一直在談論反恐,但這一問題并不是一個全國性的問題。随着資訊技術的不斷發展,恐怖組織越來越多地利用網際網路,特别是社交媒體作為宣傳工具,滲透到公衆中。反恐是否完全是政府機構的責任?

趙永華(中國民大學生新聞學院教授):2021年5月2日,英國外交大臣宣布,針對俄羅斯的謠言,他已撥出BBC800萬英鎊用于"散布虛假資訊"。俄羅斯外交部後來反駁說,美國和英國通過制造假新聞來幹涉其他國家有很長的路要走。

許多國家正在利用社交媒體将假新聞放大為資訊戰和輿論戰的新趨勢:美國大選、英國脫歐公投、叙利亞沖突、巴西大選、墨西哥大選、烏克蘭危機等諸多政治事件都發現了精心策劃的宣傳痕迹。

冷戰期間,雖然蘇美之間沒有直接的軍事沖突,但雙方在技術領域展開了大規模的太空競賽和核武器競賽,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網際網路被打造為美國軍事戰争的武器。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再次經曆了技術領域不斷更新的競争,美軍甚至将網絡空間視為超越陸、海、空、空的第五維戰場。

2016年以來,"黑天鵝"事件、"後真相"成為時代新特征,思想沖突加劇,國際形勢這些變化,導緻國際新聞制作規則發生了變化,假新聞制作的複雜性、制作規模和傳播速度及效果也相應發生了變化。算法輔助、誤導性資訊和謠言比真相傳播得更快、更廣泛,各種假新聞、誤導性資訊和宣傳内容,讓公衆無法分辨真假。

從宏觀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目前以計算宣傳為特征的新資訊戰正在影響全球地緣政治中的話語配置設定,甚至可能對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産生影響。研究發現,在與中國政治有關的推文中,有很多關于中國的計算宣傳。

可以看出,中國正面臨着更加複雜的國際輿論環境和國際競争格局。解決這一局勢需要建立一個全球施政架構,這需要國家行為者和國際組織之間的廣泛合作。

<h3>"恐怖分子"可以改變嗎?</h3>

反恐的終點是什麼?當恐怖分子入獄時,一切都結束了嗎?當煙霧消失時,和平會自然而然地到來嗎?

阿迪·普拉塞特(印度尼西亞國家反恐局專家):去極端化和反極端主義是打擊極端主義的兩大支柱。"去極端化"側重于對恐怖分子的特别預防,是對那些已經接受極端主義思想的人采取的治療措施,具體手段涵蓋宗教、心理、教育等方面,追求"個性化",幫助他們徹底摒棄極端主義思想和恐怖行為。《反極端主義》側重于一般防範社會危險分子,通過運用法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手段,在公衆(特别容易受到極端思想"腐蝕"的群體和個人)和極端主義思想之間建立"防火牆"和"隔離區",趨于"概括",更注重訴求。

印度尼西亞國家反恐局對監獄去極端化的步驟大緻分為四個步驟:

第一是身份識别,主要依靠資料收集進行分析;第二是将他們的心态從激進化調整為更具包容性和和平性,并在監獄中組織專業的個人和群體治療;第二,對獲釋囚犯進行再教育,以確定他們不從事恐怖活動,最後, 通過提供生活技能教育訓練等方式重新融入社會。

當我們在分裂的人之間架起橋梁時,和平是可能的。我們緻力于可持續發展教育,旨在彌合全球公民建設和國家建設,以實作有彈性和平衡的社會。

<h3>"金融"如何打擊恐怖主義</h3>

當"恐怖組織"造成的死傷引起大多關注時,沿着恐怖組織資金的來源和方向,發現和追蹤恐怖組織,切斷其金融鍊條,已成為金融反恐的重要話題。中國的金融反恐努力繼續取得進展,但問題出在哪裡呢?

李翔(山東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副主任):金融行動特别工作組是當今世界反洗錢和金融反恐領域最具影響力的政府間國際組織。中國自2007年加入FATF以來,盡管金融反恐工作取得了穩步進展,但仍然存在許多問題。

例如,中國在金融反恐立法方面的國際合作在适用上受到限制,對司法協助和引渡請求的響應時間較慢。與此同時,在調查資助恐怖主義行為方面,獲得國際合作和法律援助的機會較少。此外,由于監管機構在資助恐怖主義方面缺乏專門的國際合作,往往為資助恐怖主義提供了機會。

今後,為繼續推動金融反恐國際合作,以下領域值得特别注意:

第一,中國應加強洗錢和資助恐怖主義案件的資訊交流,同時增加向外國同行主動要求提供資訊和合作的次數;還向所有從事司法協助和國際合作的人員提供系統教育訓練,最後,中國的司法協助請求應符合資助恐怖主義風險的地域配置設定,同時確定及時、充分地提供受益所有權資訊。

<h3>世界如何有效打擊恐怖主義</h3>

恐怖主義能否根除?世界如何才能有效地打擊恐怖主義?

胡長明(西班牙國籍,人民網進階撰稿人):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對和平與發展構成嚴重威脅,危害人的生命财産安全。大力打擊恐怖主義,推動去極端化程序,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也是保護人權的根本。

恐怖主義不能根植于貧窮和不平等,關鍵在于教育和發展。在一個發展的世界中沒有恐怖的餘地,在一個恐怖的世界中沒有發展的餘地。這是我從中國打擊恐怖主義的方法和實踐中得到的經驗。

2019年,我去了新疆吐魯番,不僅了解了當地人如何擁抱和保護他們美麗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還有機會直接與他們交流,參觀當地的學校,房屋,甚至參加玉山縣的傳統維吾爾族婚禮。

當我參觀陸急鎮的一所國小時,我看到年輕學生通過參加當地音樂和語言課程來學習和學習傳統文化。所有人都在吸收教育,新疆不僅更安全,而且更快樂。自2017年以來,由于中國反恐行動的成功,沒有報告發生恐怖襲擊事件。

打擊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蔓延是世界面臨的艱巨任務。有效的反恐措施是重要的。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同時,沒有"好"或"壞"的恐怖主義,隻有"恐怖主義"作為标準。

二十一世紀将人類帶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階段,但許多人仍然生活在恐怖主義的陰影下。如果所有國家聯合起來打擊恐怖主義和實作世界和平,這是可以實作的。

南方周末記者 王玉林 南方周末實習生 孫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