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LED燈籃闆:時間到籃闆随着發光
LED燈籃闆,這個發源于NBA的“高科技”早已是全世界職業聯賽的标配;除此之外,可以追蹤場上球員一舉一動的攝像頭追蹤系統,神乎其技的轉播回放中心,360度3D影像回放技術;以及未來會被應用的壓力感應、Beacon和虛拟現實技術,NBA球館一直是高科技的先鋒實驗田,也總是在為籃球這項運動樹立新标杆。
◆ ◆ ◆
回放中心:94個高清屏監視賽場的每一個角落
2016年2月27日,NBA正常賽,猛龍主場對陣騎士,比賽隻剩3.8秒,騎士隊落後2分但握有球權。凱文·樂福場邊發球,卻被面前防守的猛龍中鋒俾斯麥·比永博一掌打飛,球看起來貼着樂福的身體出了邊線。雙方陷争執,都說是對方把球碰出邊線,比賽被迫中斷了2分多鐘。在這2分多鐘時間裡,裁判分别通過背面、球場另一邊、籃闆一側等多個角度的攝像頭觀看了回放,同時,回放鏡頭一遍遍地在現場大螢幕和轉播畫面上實時播出。“球沒有碰到樂福,騎士隊球權!”裁判最後的決定說服了兩支球隊,也包括觀衆。
雖然最後騎士隊沒有把握住機會,但這場比賽顯示了NBA的回放中心(Reply Center)的威力。更早一天,在中國的CBA賽場上,廣東隊和遼甯隊遇到了幾乎一模一樣的情形,但比賽中斷了10分鐘之久,裁判反複調看回放,還是做出了一個充滿争議的判罰。
回放中心是怎麼運作的?相比CBA的回放系統,它有什麼高明之處?
在有回放中心前,出現争議球時,NBA和CBA的裁判一樣,依賴轉播車來觀看回放。
就是這種大家夥。裁判會在場内戴上耳機,一邊看顯示器上的回放一邊跟轉播車溝通,讓對方播放更多角度的畫面。
這樣做的劣勢是,可觀看的角度比較少,而且需要轉播車内的從業人員分出精力制作回放視訊,這一般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是以,CBA對裁判觀看回放的情況有諸多限制。
為了改進這種情況,讓判罰更加準确,2014年,NBA新任總裁亞當·蕭華牽頭建立了全新的回放中心。回放中心位于紐澤西州Secaucus,接入了NBA全部29個球館的所有轉播攝像頭。轉播中心内有多達94個監視屏,有20位專職從業人員同時盯着賽場的每一個角落。
每一位從業人員的工作台上都有3個觸摸屏:最左邊的顯示賽場每個角度可用攝像頭的名字,從業人員可以通過觸屏的方式選擇一個或者多個角度的視訊進行編輯;中間的觸摸屏用來顯示被選中的視訊,從業人員可以對視訊進行剪切、放大,還可以快速地将多個角度的視訊拼接在一起;最右邊的螢幕顯示裁判看到的最終畫面。
和傳統的轉播車相比,回放中心就是一群更專業的人在專職做比賽回放的事。在裁判走向場邊時,好幾個角度的回放視訊已經在飛速制作中。我們上面提到回放中心位于紐澤西州,是以保證視訊快速傳輸到球館也是一個大問題。回放中心使用了10GB帶寬的光纖網絡,可以随時傳輸廣播級的高清視訊。NBA介紹,一個比賽日,回放中心和球館之間的資料傳輸可達30TB。回放中心在2014-2015賽季正式啟用,根據NBA的統計,正常賽裁判們總共依靠回放中心做出了2162次裁決,每次用時42.1秒,用時比前一個賽季減少了50%。
◆ ◆ ◆
運動員追蹤系統:讓球員的一舉一動變成資料
現在的騰訊NBA直播中,你經常能看到轉播鏡頭中附上一張以圓點代表球員的統計表,球員的投球點,是否進球一目了然。這都是球員追蹤系統的功勞。
當然,這個系統更大的意義是将球員的表現資料化。除了傳統的得分、籃闆、助攻、蓋帽這些資料,追蹤系統可以提供球員跑動範圍、觸球點、投籃點等更加詳細的資料。
不過,前NBA球星“大嘴”巴克利不太喜歡這個系統,他覺得太依賴資料,是“把人變成機器人”。
◆ ◆ ◆
360度3D回放:前所未有的回放體驗
今年的NBA全明星賽上,出現了這樣的黑科技:扣籃王拉文高高躍起時,時間仿佛停滞,錄影機帶我們“轉了一圈”:
這是全新的freeD的攝像回放系統,技術來自加州Replay Technologies公司。它利用獨特的算法在三維空間内定位錄影機捕捉到的像素,然後還原成3D視訊。
達拉斯小牛隊最早采用了這種技術。在今年的全明星賽上,NBA官方在全場放置了28個超清錄影機,最終呈現出了這樣的畫面。
◆ ◆ ◆
未來科技:壓力感應地闆、VR
Steve Hellmuth是負責營運和技術的NBA副總裁,回放中心和球員追蹤系統就是在他的主導下應用的。而他并不滿足于此,為了讓判罰更加準确,尤其是在面對3分還是2分的争執時,Hellmuth還計劃引入壓力感應技術。球員踩沒踩線,讓技術說話。
VR是一個更熱的話題,NBA官方包括一些球星自己都嘗試過和虛拟現實有一些合作。
不過,NBA總裁蕭華很清醒,“我們的比賽持續2個半小時,這個過程中觀衆會一直帶着頭盔嗎?不,現在還不會。”但是,他同時也堅信VR會成為改變遊戲規則的東西。是以,NBA官方和Facebook建立了長久的合作。
作者:厍興國 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