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實驗環境安裝及配置(五)——通過OpenFiler自制NAS存儲

要架設合理而穩定的vSphere環境,存儲網絡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不具備那些存儲廠商的儲存設備的情況下,還要部署給ESXI主機用的NAS存儲,從硬體角度着手到也可以,弄一個機箱,準備幾塊硬碟,再買一個RAID卡,也可以實作RAID,再通過網絡設定為NAS存儲。但是,本着投資小,效率高的想法,我還是選擇了通過軟體來實作,當然很多高手前輩都已經推薦過了,老牌而且免費的OpenFiler。我記得看過幾個教程,還有部落格,都說要使用經典版本2.3,最新的版本有BUG,容易斷開與ESXI主機的連接配接,原來也是這麼想的,但在用過2.3之後,覺得并沒有前輩們說的那麼好,是以本着探索的心去嘗試最新版(現在是2.9),發現2.9也是挺好用的,是以說個人偏好不同,不必非要處處跟随别人的腳步,那什麼時候才能超越前人(前頭的人)呢?廢話不說,開始安裝OpenFiler 2.9.

安裝OpenFlier 2.9

我仍然是在VMware Workstation 中建立虛拟機,選擇系統為Linux 2.6 x64版本,其他設定都大同小異,硬碟先給8G,因為這8G隻是用來安裝OpenFiler的,等安裝完了之後再添加硬碟(虛拟硬碟),組成RAID,并在網絡上Map出來,并讓ESXI主機連接配接。

實驗環境安裝及配置(五)——通過OpenFiler自制NAS存儲

插入OpenFiler的CD光牒(虛拟機裡隻需挂載ISO檔案即可),看到安裝前的boot畫面,圖像界面比2.3好多了(2.3是個藍色的),雖然是Linux,已經很不錯了,按Enter安裝啟動

實驗環境安裝及配置(五)——通過OpenFiler自制NAS存儲

歡迎界面,畢竟是Linux,還是沒有Windows的圖形界面好看,下一步,

實驗環境安裝及配置(五)——通過OpenFiler自制NAS存儲

選擇Next,下一步,

實驗環境安裝及配置(五)——通過OpenFiler自制NAS存儲

選擇系統語言,不用說,當然是English,下一步,

實驗環境安裝及配置(五)——通過OpenFiler自制NAS存儲

裝置上的分區不可讀,建立新的分區會是所有資料丢失,是否删除所有資料并進行安裝,當然Yes,下一步,

實驗環境安裝及配置(五)——通過OpenFiler自制NAS存儲

移除所有分區并在所選裝置上建立新的分區,必須選擇這個選項,下面選擇硬碟裝置,并指定要将openfiler安裝的裝置,選擇好之後,下一步,

實驗環境安裝及配置(五)——通過OpenFiler自制NAS存儲

彈出警告,是否要移除所選裝置上的所有分區,确定Yes,下一步,

實驗環境安裝及配置(五)——通過OpenFiler自制NAS存儲

配置網絡裝置,這裡一定要用靜态IP,不能使用DHCP,因為後面要通過IP位址挂載OpenFiler上的LUN,正确的輸入IP位址,子網路遮罩和DNS,hostname最好也手工設定一下,這裡我就設定為openfiler.vsphere.net,下面的網關填一下(感覺作用不大,不過還是填正确的好),下一步,

實驗環境安裝及配置(五)——通過OpenFiler自制NAS存儲

選擇地區,不得不說Linux設計的太不人性化了,這麼一個世界地圖,雖然知道亞洲的位置,可是你真的能準确選中哪個是重慶上海麼,反正我是不能,不過那些Linux大師指不定可以呢,如果不能,還是跟我一樣在下面的單選框裡慢慢找吧,唉,選好之後,會提示輸入root使用者的密碼,設定好密碼(這裡就不截圖了),下一步,

實驗環境安裝及配置(五)——通過OpenFiler自制NAS存儲

OK,已經開始安裝了,我們就等待吧,安裝過程比較快,不像Redhat Linux一樣,因為是精簡的Linux系統,

實驗環境安裝及配置(五)——通過OpenFiler自制NAS存儲

安裝完成,提示重新開機,我們重新開機,之後對OpenFiler進行配置,

實驗環境安裝及配置(五)——通過OpenFiler自制NAS存儲

這就是重新開機之後的開機畫面,熟悉而親切的Linux系統界面,不過我們并不需要進去操作,這上面有一個Web administrator GUI,也就是Web管理圖形界面,我們用同一網段的電腦(要能ping到OpenFiler的IP位址),打開浏覽器,輸入上面的連結進行管理,

實驗環境安裝及配置(五)——通過OpenFiler自制NAS存儲

打開之後,我們看到登入界面,這裡的使用者名和密碼是内置的,不是我們設定的root使用者,使用者名是openfiler,密碼是password,輸入,登入,

實驗環境安裝及配置(五)——通過OpenFiler自制NAS存儲

當然,這裡面現在什麼卷都還沒有,我們隻是安裝成功後,檢查一下安裝的成果而已,下面開始組RAID.

為OpenFiler虛拟機添加硬碟

實驗環境安裝及配置(五)——通過OpenFiler自制NAS存儲

到虛拟機設定界面,選擇添加按鈕,打開新增硬體向導,

實驗環境安裝及配置(五)——通過OpenFiler自制NAS存儲

選擇添加硬碟,下一步,

實驗環境安裝及配置(五)——通過OpenFiler自制NAS存儲

選擇建立一個新的虛拟磁盤,下一步,

實驗環境安裝及配置(五)——通過OpenFiler自制NAS存儲

選擇磁盤類型為SCSI,下一步,

實驗環境安裝及配置(五)——通過OpenFiler自制NAS存儲

設定磁盤的大小,這個從一開始就要考慮好,是要做RAID0或者RAID1或者RAID5,RAID6,RAID10,具體由個人決定,我的打算是用三個同樣大小的磁盤做RAID5,,設定磁盤大小,選擇單個檔案存儲虛拟磁盤,關于虛拟磁盤的大小,還真的是有點要注意的,在下面解說,下一步,

實驗環境安裝及配置(五)——通過OpenFiler自制NAS存儲

選擇存放虛拟磁盤檔案的路徑,完成,

實驗環境安裝及配置(五)——通過OpenFiler自制NAS存儲

用同樣的設定添加三塊硬碟,這是添加之後的效果。

在這裡着重說一下,上面我不是添加過3塊硬碟麼,由于是虛拟磁盤,很多人可能使用過虛拟機,知道虛拟磁盤并不是一次性配置設定,是以我們可以将虛拟磁盤設定的比較大,甚至是超過實體路徑所在的磁盤的大小,隻要用不到那麼多就沒有問題,由此很多人都想說那就在這裡設定的大點兒好,到時候ESXI上建立虛拟機就可以有更多的空間了,我一開始也是這樣的想法。上面三塊磁盤所在的是實體主機的F盤,F盤實際上是我加的一塊250G的西數硬碟,我本來設定的三塊都是100G,那麼總共就是300G,組RAID5就會剩下200G可用,但是由于三塊100G的硬碟超過了實體磁盤的大小,是以組成的RAID5挂載ESXI主機上之後十分慢,資料通路要等一兩分鐘才有反應,基本建立虛拟機都不切實際了。也查了很多網站和部落格,但是沒有對此的解釋,是以我想可能是虛拟硬碟的大小超出了實際實體磁盤的大小,又将這三塊磁盤移除,改為三塊70G的磁盤,這樣總共才隻有210G,不超過我的實體磁盤的大小,挂上之後,ESXI主機通路很快,上傳ISO,建立虛拟機都沒有問題,而網卡我沒有動過,是以我覺得這是虛拟磁盤大小引起的。在此提醒一下各位,如果要用這種方法做RAID的話,虛拟磁盤的大小最好不要超出實體磁盤的大小,雖然你不會占用那麼多空間,但是會大大的降低ISCSI的讀寫速度,還是合理的設定比較好,盡量要比實體磁盤空間小。

在OpenFiler上組建軟RAID

在浏覽器中輸入openfiler的Web管理位址,進入管理界面,

實驗環境安裝及配置(五)——通過OpenFiler自制NAS存儲

首先看到的是系統狀态界面,

實驗環境安裝及配置(五)——通過OpenFiler自制NAS存儲

這是Volume下的設定,現在什麼都沒有,

實驗環境安裝及配置(五)——通過OpenFiler自制NAS存儲

單擊右側的Block Devices,選擇添加的三塊硬碟,例如/dev/sdb,單擊,

實驗環境安裝及配置(五)——通過OpenFiler自制NAS存儲

在彈出的頁面中選擇在這塊硬碟上建立一個分區,

實驗環境安裝及配置(五)——通過OpenFiler自制NAS存儲

Mode選擇是主分區,分區類型一定要選擇RAID array member,因為後面要組RAID,大小就直接全部大小,最後選擇建立,

實驗環境安裝及配置(五)——通過OpenFiler自制NAS存儲

建立之後,會給出建立後的效果圖,

實驗環境安裝及配置(五)——通過OpenFiler自制NAS存儲

同樣的對sdc和sdd這兩塊硬碟進行建立,

實驗環境安裝及配置(五)——通過OpenFiler自制NAS存儲

這是最後的效果圖,

實驗環境安裝及配置(五)——通過OpenFiler自制NAS存儲

選擇右側的Software RAID,在彈出的頁面中,select RAID array type,選擇RAID類型,這裡選擇RAID5,并在下面顯示的3塊硬碟選擇RAID的成員,因為RAID5最少需要3塊硬碟,是以三塊都要勾選,最後點選Add array,

實驗環境安裝及配置(五)——通過OpenFiler自制NAS存儲

選擇右側的Volume Groups選項,建立一個新的卷組,輸入卷組的名稱,并選擇剛才做的RAID卷添加實體卷組成員,

實驗環境安裝及配置(五)——通過OpenFiler自制NAS存儲

選擇右側的添加卷,這裡指的卷是我們下面要在RAID5的實體卷上建立的卷,

實驗環境安裝及配置(五)——通過OpenFiler自制NAS存儲

在VG1這個新建立的卷組上建立一個新的卷,輸入卷的名稱,描述,卷的大小,最後要緻命卷的類型,選擇iSCSI(選項比openfiler 2.3豐富了點兒)

實驗環境安裝及配置(五)——通過OpenFiler自制NAS存儲

同理,再建立一個卷,這裡是建立完卷之後的概略圖,

實驗環境安裝及配置(五)——通過OpenFiler自制NAS存儲

選擇系統菜單,檢視openfiler的網絡配置,如果那裡不對可以進行修改,

實驗環境安裝及配置(五)——通過OpenFiler自制NAS存儲

在下面的網絡通路中添加要通路該iSCSI裝置的ESXI主機,并輸入ESXI主機的IP位址,選擇子網路遮罩(這裡是我第一次配置的截圖,并不建議直接輸入兩台ESXI主機的IP,最好是輸入整個IP段,例如66.66.1.1,這樣的話隻要是這個網段的主機都可以通路了,這點請注意),最後要把share選上,選擇Update,

實驗環境安裝及配置(五)——通過OpenFiler自制NAS存儲

配置結果,還是說一句,這個盡量不要按照我的截圖,最好是整個網段,而不是具體的那幾台ESXI主機,

實驗環境安裝及配置(五)——通過OpenFiler自制NAS存儲

選擇Service菜單,将iSCSI Target這個服務enabled并且Start,

實驗環境安裝及配置(五)——通過OpenFiler自制NAS存儲

這是啟動之後的畫面,

實驗環境安裝及配置(五)——通過OpenFiler自制NAS存儲

選擇Volumes菜單,單擊右側的iSCSI Targets,在彈出的頁面中,選擇Target Configuration,添加新的iSCSI Target,這個IQN碼是系統自動生成的,隻需點選add即可,

實驗環境安裝及配置(五)——通過OpenFiler自制NAS存儲

這是添加上之後的頁面,顯示已經添加了,

實驗環境安裝及配置(五)——通過OpenFiler自制NAS存儲

選擇LUN Mapping菜單,看到添加的iSCSI Target中的兩個卷,我們需要将它們挂載到網絡上才能讓ESXI主機發現并使用,是以選擇後面的map按鈕,将它們挂載上去(截圖是已經挂載之後的畫面)

實驗環境安裝及配置(五)——通過OpenFiler自制NAS存儲

選擇Network ACL,選擇能通過網絡通路的ESXI主機對iSCSI Target的通路,選擇Allow,允許ESXI主機對Target的通路,

實驗環境安裝及配置(五)——通過OpenFiler自制NAS存儲

最後一項是CHAP通路 驗證,這裡我添加了CHAP驗證賬号和密碼,但是實際操作的時候建議不設定這一個,因為容易出錯,而且ESXI主機也不容易通過驗證,我試過好幾次,反而是不設定這個,ESXI也不适用CHAP驗證的時候,很容易便通過HBA卡發現這個存儲了,

實驗環境安裝及配置(五)——通過OpenFiler自制NAS存儲

這裡是CHAP發現的使用者,我第一次添加了,但是還是不建議添加,最好這兩項都不用CHAP驗證,因為正的是麻煩而且沒有用(貌似這個也不會有黑客什麼的來攻擊你吧,也沒有誰閑的沒事兒連你的NAS存儲吧),而不設定也不使用CHAP驗證反而快速的掃描并連接配接上iSCSI Target,是以強烈建議不要添加CHAP設定,

實驗環境安裝及配置(五)——通過OpenFiler自制NAS存儲

最後,為了使後來做的一些設定生效,需要重新開機iSCSI Target服務,還是在Services菜單下,先stop然後在start即可。至此,OpenFiler的配置完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