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SQL Server 2012資料庫基礎

1.   資料庫系統基本概念

資料庫(DataBase,DB)是長期存儲在計算機内有組織的、大量的、可共享的資料集合,它可供各種使用者共享且具有最小備援度和較高的資料與程式獨立性。在多使用者同時使用資料庫時,能進行并發控制,及時有效地處理資料,提供安全性和完整性保護,并在發生故障後能夠對系統進行恢複。

(注意資料庫本身的并發性、對安全的要求、故障處理機制。)

2. 資料庫系統的特點

a.資料結構化;

b.資料共享性好,備援度低;

c.較高的資料與程式獨立性(當修改資料的組織方法和存儲結構時,應用程式不需或僅需少量修改);

d.統一的資料控制功能。

3. 資料庫的發展階段

a.60年代末 層次和網狀資料庫系統,如IMS系統;

b.關系資料庫,Oracle、SQL Server等

c.面向對象的資料庫系統(OODB)

4. 客觀事物之間的聯系

a.1對1(如班長對班級)

b.1對n(如班級對學生)

c.m對n(如學生對老師)

5. E-R圖

矩形框:實體;

棱形框:實體關系;

橢圓框:屬性

6. 三級結構和兩級映像

6.1 三級結構

a.模式

最進階的,定義資料庫的邏輯結構、資料之間的聯系、資料庫的安全性、完整性等功能;

b.外模式

資料庫使用者所看到的資料視圖

c.内模式

定義資料庫的實體結構和存儲結構。

6.2 兩級映像

a.外模式/模式映像

當資料庫模式改變時,通過對此映像進行修改,可以保證資料庫的某些外模式不變,基于這些外模式的應用程式也不需要改變,進而保證邏輯資料獨立性;

b.模式/内模式映像

當資料的存儲結構改變時,通過修改該映像,可以保證模式不變,模式不變,則多有外模式不變,相應的應用程式也不變。

7. 資料庫設計的步驟

需求分析、概念結構設計、邏輯設計、實體設計、資料庫實施、資料庫運作維護

8. SQL語言

8.1 建立資料庫

CREATE DATABASE 學生選課

ON PRIMARY

(

NAME=’學生選課系統_data’,

FILENAME=’D:\data\學生選課系統.mdf’,

SIZE=10MB,

FILEGROWTH=10%

)

LOG ON

(

NAME=’學生選課系統_log’,

FILENAME=’D:\data\學生選課系統.ldf’,

SIZE=10MB,

MAXSIZE=100MB,

FILEGROWTH=10%

)

8.2 建立表

CREATE TABLE 課程(課程号 CHAR(5) PRIMARY KEY,

課程名 CHAR(20));

8.3 建立視圖

CREATE VIEW 學生_計算機科學

AS SELECT 學号,姓名,年齡

    FROM 學生

     WHERE 院系=’計算機科學’

     WITH CHECK OPTION

8.4 建立索引(友善查找)

 CREATEINDEX SC_IDX ON 選課(成績 DESC)

8.5 資料操作(DML)

SELECT *

FROM 學生--SELECT語句

INSERT INTO 選課(Sno,Cno)

VALUES (‘S7’,’C2’)--INSERT語句

DELETE FROM 選課

WHERE 學号=’98070’ --DELETE語句

UPDATE 學生

SET   學号=’98070’

WHERE 學号=’98036’ --UPDATE語句

8.6T-SQL(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