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想到岐山臊子面啊,我就流口水😀

作者:靜淵談

心中的牽挂

鳳兮鳳兮,栖我岐山,凰兮凰兮,鳴我岐山。巍巍華夏,五千年的曆史長河流過周原大地,他賦予岐山這塊沃土說不完的故事,道不盡的情懷……

行走在曆史的長河中,如沙的時光一路将它掩埋,卻被風又不經意間吹起,想要訴說那些塵封的傳說。當我們認真聆聽記憶之聲時,會有不同的故事在天宇間回響……岐山,這塊周文化的發源地,經曆了戰火、動亂的年代,那些深埋地下的甲骨文一片片重見天日,青銅器上的鏽斑一塊塊再見光明,莊嚴肅穆的古墓在低聲訴說那段不為人知的史事。在這塊風水寶地上,鐘靈毓秀,人傑地靈,美食諸多,無數人為之傾倒,千裡迢迢奔赴而來。

一想到岐山臊子面啊,我就流口水😀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作為岐山的遊子,我最為牽挂的美食就屬岐山臊子面,伴随着我從小到大的佳肴。每逢紅白喜事,主事人家都會放置兩口大鍋在門前,一鍋用來煮面,一鍋作為湯底。臊子面湯裡有5樣配菜必不可少,紅蘿蔔、雞蛋餅、黑木耳、白豆腐、綠蒜苗。一紅一黃,寓意紅紅火火,一黑一白,寓意黑白分明,綠色寓意生機勃發。濃湯在鍋裡翻滾,紅油浮面,加入紅辣椒、臊子油、老陳醋、黃花菜等,色香味俱佳的湯底就做好了。挑一筷子面條在白瓷碗裡顯得晶瑩剔透,澆一勺湯汁在面條上,韌性十足的面條在湯汁的滋潤下散發出獨特的香味,展現出“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的特色,在村民爽朗的笑聲中,臊子面就這樣一碗碗盛滿,一碗碗撤下,村民們大快朵頤,都會毫不吝啬的誇贊一番。在傳統的習俗中,吃飯前,先端一碗湯去門前撒一些以祭奠先人和土地爺、倉神、竈神等,再将端上桌的第一碗面給最尊貴的客人,比如年長的前輩,或者遠方而來的客人,這也便是孔聖人所說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岐山人民這般熱情謙讓,尊老好客,亦是文化的熏陶與沉澱。一碗碗臊子面,養育無數的西岐人民,一根根面條,牽動無數思鄉遊子的心。忘不了家鄉的味道,忘不了自己成長的故鄉,這味道,是一份寄托,更是一份質樸的思念。

一想到岐山臊子面啊,我就流口水😀

尤記得我媽媽做的臊子面,面條由手工擀制而成,需要經過和面,揉面,擀面,切面等各種複雜的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決定了面條的口感。媽媽說,面條的厚薄主要在于擀面的技巧,也在于長久的經驗,更在于用心去做。媽媽做出的面條細長,厚薄均勻,吃起來筋道爽口,再配上提前準備的臊子,那滋味讓我無法忘懷,我一般要吃十多碗才能知足。因為碗小,也因太香,一筷子挑起一碗面,隻吃面不喝湯,我滋溜滋溜吃地停不下來,嘴角經常還留着飯渣,被媽媽着急喊着讓我吃慢點。那些由臊子面勾起的回憶讓人忍俊不禁,成長以後每次的遠行,永遠也忘不了那些清晨或午後,媽媽在廚房忙碌的身影。那難以割舍的親情,在每一碗熱氣騰騰的臊子面裡,讓我回味。

一想到岐山臊子面啊,我就流口水😀

鳳兮鳳兮,栖我岐山,凰兮凰兮,鳴我岐山。流光容易把人抛,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荏苒的時光就這樣悄悄溜走。那些最美妙的回憶,依舊在流逝的歲月裡等我發掘,而擁有着獨特魅力的故鄉-岐山,正等待我的再次歸來!

(此處已添加書籍卡片,請到今日頭條用戶端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