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鴻章請美國賓客,情急之下發明1道名菜,如今你我都吃過

作者:無風卻起念V

每個朝代都有各自的名菜與美食文化,距離現在最近的清朝,也因為史料較豐富,讓現代人得以一窺其中的秘辛,甚至可以流傳百年至今。在這麼多經典料理之中,有一項料理你我可能都吃過,但卻不知道,背後有個奇妙的故事,那就是“大雜燴”。

李鴻章請美國賓客,情急之下發明1道名菜,如今你我都吃過

▲清朝的滿漢全席,李鴻章的一個巧思變成了經典。(示意圖/翻攝自百科詞條)

大雜燴,并沒有一個明确的做法,更直白來說,也被視為一種“清冰箱”的料理,不過這種概念與美食的形态,來源就被認為是李鴻章,且源自于李鴻章在美國宴客的情況。

李鴻章請美國賓客,情急之下發明1道名菜,如今你我都吃過

身為清朝欽差大臣的李鴻章,相傳某次前往美國宴客時,因為配料計算有誤,導緻餐點數量不足,情急之下李鴻章就想出了一道簡單卻豐盛的料理,意外成了中華料理的一道經典。

1896年,李鴻章抵達美國紐約,并在當地唐人街宴客。色香味俱全、造型獨特的中式菜點一道又一道端了上來,勾起了洋人與當地華人的興趣與食欲,預期的菜色出得差不多了,賓客們卻不願離席,現場變得十分尴尬。畢竟,以中國人傳統的習慣來說,請客最基本的原則,就是要讓大家都吃飽喝足,才能賓主盡歡。

李鴻章請美國賓客,情急之下發明1道名菜,如今你我都吃過

眼見準備的中菜快被清光,一旁的總管,急忙湊近李鴻章的耳邊問道“中堂大人,菜都吃完了,您說怎麼辦?”李鴻章思索一會說道“把已撤下去的殘菜加熱,用大盆端上來。”

舊菜色再加熱的做法,乍看之下有些失禮,但厲害的廚師,卻運用剩餘食材的特性,将其弄成了一道美食,也就被認為是大雜燴的原型,英文則是hotch-potch,如今還經常被使用。賓客嘗後連聲叫好,并問菜名,李鴻章答:“好吃多吃!”豈料“好吃多吃”與英語雜燴(hotch-potch)的發音相近,後來這道菜,便被命名為“李鴻章雜燴”。

李鴻章請美國賓客,情急之下發明1道名菜,如今你我都吃過

“李鴻章雜燴”選用雞肉為主料,佐以水發海參、油發魚肚、水發鱿魚等輔料烹制而成。此菜是将多種原料燒燴而成,故有多味,具醇香不膩鹹鮮可口的特點。2018年9月,被評為徽菜十大經典名菜之一。

李鴻章請美國賓客,情急之下發明1道名菜,如今你我都吃過

“李鴻章雜燴”這道菜很有講究,事先要做過“前期工作”。例如以雞雜、肚片、火腿、面筋、香菇、山筍、海參等墊底,用麻油酥燒,然後裝入陶盆,點以白酒、醬油等佐料,放在炭基上用溫火慢燒,直至油清菜熟方原盆上桌。

李鴻章請美國賓客,情急之下發明1道名菜,如今你我都吃過

“李鴻章雜燴”的工序看上去很簡單,但其實制作方法還是有點複雜的,它需要對各種食材進行适當的處理和烹饪。在具體的制作過程中,還需要根據不同的食材,采用不同的烹饪技巧和調味方法。是以,要想制作出一道美味的“李鴻章雜燴”,需要有一定的烹饪經驗和技巧。

當然了,随着時間的推移,不同廚師和不同地區,也可能有不同的做法和口味偏好,是以“李鴻章雜燴”的具體制作方法可能會有所不同。

李鴻章請美國賓客,情急之下發明1道名菜,如今你我都吃過

參考資料:《十大徽菜之一的李鴻章大雜燴,你吃過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