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篇幅較長,内容比較幹。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選右上方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援和鼓勵,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适的閱讀體驗。
公元8年,漢朝長安城中舉行了一場特别的儀式。輔政大臣王莽進入了漢高祖的廟宇,拜受金匮策書,并戴上了皇冠,正式即皇帝位。至此西漢滅亡,王莽建立了新的政權。
王莽這個新政權的國号也很有意思,為了表明自己要革新朝政,幹脆就定國号為“新”,新朝就這麼建立了。
這個王朝也成為了中國曆史上最短命和最沒有名氣的一個大一統王朝,許多人甚至根本不知道這個王朝的存在。
由于王莽篡位後實行了一系列奇葩的政策,許多人戲稱他為“穿越者”,也有許多人對王莽不服,覺得這樣一個人怎麼能當皇帝。但其實,王莽能夠篡位成功,與當時的曆史形勢,儒學的發展都有莫大的關系,而更關鍵的是,王莽不是一個人在奮鬥。
實際上,他的家族在他篡位之前已經奮鬥了兩百多年了,那麼王莽家族究竟是怎麼一步步登上皇位的呢?
王莽家祖上雖然沒當過皇帝,但卻當過諸侯王,戰國七雄之一的齊國君主田氏就跟王莽家是同一家族。而齊國的最後一個諸侯王田建,也叫齊王建,正是王莽的八世祖,也就是王莽爺爺的爺爺的爺爺的爺爺。
有人可能覺得奇怪,田氏的後人怎麼會姓王呢,還成了王莽的祖先?實際上這是有複雜的曆史原因的,下面我們就來講講從田家到王家的傳承。
王莽的八世祖齊王建,作為齊國的最後一個諸侯王,能力确實不怎麼樣。在他母親君王後攝政期間,齊國尚且能安享太平,君臣和睦,并保有一支較強的軍隊。但在君王後去世後,齊國的國勢很快就急轉直下。
到了公元前237年,齊王建作為本來應該與秦王平起平坐的君主,居然都跑到秦國去朝見秦王政——也就是後來的秦始皇了。
但這終究是徒勞無功,秦王政早就下定了橫掃諸侯,統一天下的決心,齊國自然也不可能幸免。隻不過此時齊國遠在東方,和秦國并不接壤,是以秦國無法馬上消滅齊國而已。
秦王政便對齊王建許下種種承諾,聲稱自己并沒有滅齊的打算,讓齊王建放心,不要加入反秦的合縱聯盟,在其他國家被滅的時候不要出兵。
而齊王建還真信了,當然這也可能是因為他不敢和秦國對抗。于是在公元前230年,秦國開始了滅六國的程序,許多國家被滅之前都曾向齊國求援,但齊王建沒有派出一兵一卒。
當然我們都知道,秦滅六國的順序是“韓趙魏楚燕齊”,其他五國都滅亡之後,也就輪到齊國了。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進軍齊國,并騙齊王建說如果他能帶着軍隊投降秦國,那就賜給他五百裡的封地,他還是能擁有榮華富貴。齊王建聽信了,率軍投降,于是秦王政“信守承諾”,将他封在偏遠的共地。
齊王建實際上被軟禁在一片荒僻的樹林中,被迫進行荒野求生,秦國也不給他食物。而從小養尊處優的齊王建求生能力也實在不行,沒多久就活活餓死了。
對此秦始皇表示遺憾:我已經兌現承諾封給他土地了呀,但他自己生存能力不行挂了,我也實在沒辦法。
王莽的八世祖就這麼結束了自己悲催的一生,不過秦始皇還是保持了基本的仁義,沒有把老田家的人趕盡殺絕。
齊王建雖然死了,但他的兒子田升——也就是王莽的七世祖依然居住在齊國故地。不過由于缺乏記載,這位田升究竟是個什麼人我們就不太清楚了,隻知道他可能在暗中積蓄複國力量,為之後的反秦浪潮打下了基礎。
于是到了田升的兒子,也就是王莽六世祖這一代,他們終于等到了機會。陳勝吳廣起義之後,齊王建的孫子田安也起兵反秦,利用之前積蓄的力量招兵買馬,攻下了濟北地區的數座城池。
他投靠了項羽,項羽便順勢封他為濟北王,治所在泰安。而被項羽封為王的田氏後人還不止田安一個,田市被封為膠東王,田都被封為齊王,齊國故地就被這三個人瓜分了。
老田家這就算複興了,但好景不長,他們發生了内讧。一個叫田榮的人擊殺了濟北王田安,随後更是把齊國故地全都打下來了,自立為齊王。
他大肆追捕田安等人的子孫,想要斬草除根,項羽得知有人竟敢破壞自己的分封秩序,勃然大怒,當即帶兵讨伐田榮。
熟悉楚漢戰争的朋友應該知道,劉邦正是趁着項羽讨伐田榮的時候出兵北上,平定三秦的,這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楚漢戰争的開端。
劉邦項羽那邊如何暫且不談,單說田安的後人。田安的兒子田義為了躲避追殺,便改姓為王了,從此他就叫王義,他正是王莽的五世祖。田氏的後人為什麼會姓王,原因就在于此了。
還有一個原因可能是雖然田義在被追殺,但為了銘記自己家曾經的王者地位,是以改姓也要改姓為王。又因為王莽這一支是從他開始改姓為王的,是以他又被稱為王始。
不過除了改姓之外,王義究竟還做了什麼,史書上就沒有明确的記載了。在劉邦完成統一之後,天下終于得以重新安定下來,王義也不必擔驚受怕地過日子了。
但劉邦顯然也不可能再把老田家的王位還給他,他可能根本都不知道有王義這麼個人,但正是這個王義的五世孫,将在未來終結西漢的統治。
話雖如此,王義這一生估計過得也不容易,畢竟他原本是王室成員,現在卻得以平民身份重新開始。不過他确實重視教育,于是到了王義的兒子王遂,也就是王莽爺爺的爺爺這一輩,他們家又重新出人頭地了。
王遂飽讀詩書,曾擔任齊王的侍禦醫。當然這個齊王就不是田氏齊王了,而是劉邦當年分封的劉氏諸侯王。
能做到諸侯王的禦醫這個級别,說明王遂的地位已經挺高了,醫術應該也不差。但有一次王遂自己得病的時候,不知道是因為醫者不能自醫還是醫療過程中出現了失誤,他給自己開了一劑“五石”之藥,可能就是後來的五石散,居然直接把自己毒死了。
不過雖然王遂死得很莫名其妙,但他的兒子王賀确實有出息,他正是王莽的曾祖父。王賀做到了繡衣禦史的職務,這個職位類似于西漢的秘密警察,是為皇帝督查四方的。
按理說幹這行的基本都離不開心狠手辣四個字,但王賀确實與衆不同,他奉命督察的時候行事平和厚道,寬和仁慈,幾乎不殺人。
當時繡衣禦史們為了讨好漢武帝,往往行事嚴酷,沒罪也要捏造出罪行來,找出各種借口來誅殺官吏。王賀卻堅決拒絕幹這種事,反而還會盡可能庇護那些可能受牽連的人。
當然,從秘密警察的角度看,這自然是不合格的,于是不久後王賀就因為“辦事不力”被免官了。
雖然丢了官,但王賀的心态倒是很好,還自嘲說:
“我聽說讓上千人得以存活的,子孫就能有福。我讓上萬人得以存活,子孫該興旺到何種地步呢?”
這本來隻是他的自嘲,但王賀自己也想不到,這番話未來竟然成真了。
王賀有個兒子叫王禁,這就是王莽的爺爺了。他曾經學習法律,當到了廷尉史,史書記載他志向很大,但究竟做了什麼卻少有記載。
隻知道他娶了很多個老婆,生育能力也是很強,生了二女八子,其中的次子王曼正是王莽的父親。
王曼,史書記載他“家貧”,這裡也有些奇怪。明明前面王禁還家境不錯,能夠娶那麼多老婆呢,怎麼到他這裡就家貧了,可能正是因為兄弟姐妹太多,是以王曼能分到的家産很少吧。
不過王曼雖然貧窮,但卻很高潔,沒有靠依附親族而謀求富貴,而是以賣油餅為生,就這麼過了一輩子。
是以王莽能發達,其實主要靠的不是他爹王曼,而是他的姑姑,也就是王禁的次女王政君。這是一位對曆史造成了重大影響的皇後,并直接改寫了王家的命運。
當時在位的是漢宣帝劉詢,這是一位頗為作為的皇帝,但卻一直為繼承人發愁。因為他的太子劉奭曾經鐘情于一位姓司馬的姑娘,但那位司馬姑娘不幸早早去世了。
于是劉奭一直郁郁寡歡,對其他的妻妾都沒興趣了,導緻一直沒有兒子。太子沒有兒子,這可如何是好?漢宣帝急壞了,便讓皇後找了一批官家女子給劉奭挑選,其中就有王政君。
劉奭其實對她們都沒有興趣,但皇後發問,他還是指了一個坐得離自己比較近,衣服也比較獨特的姑娘:“就她吧。”這正是王政君,王政君就此入宮,王家也開始了騰飛。
王政君成為太子妃之後不久,就為劉奭生下了一個兒子,這就是劉骜。太子妃就是太子的正妻,而劉骜是太子妃所生的長子,那就是太子的嫡長子,皇帝的嫡長孫。隻要不出意外的話,這個孩子未來必定會繼承皇位,而王家的大富大貴也就在眼前了。
之後的發展正是如此,漢宣帝去世後,劉奭繼位,這就是漢元帝,王政君也就成為了皇後。漢元帝在位十多年後去世,劉骜繼位,這就是漢成帝,王政君成為了太後,得以垂簾聽政。
王政君此時手握大權,便開始提拔自己的親族,王家人一個個都獲得了高官厚祿。她又得知自己的兄弟王曼一生都過着清貧的生活,便心生憐憫,将王曼當時唯一一個還在世的兒子封為新都侯,此人正是王莽。
接下來就來到王莽本人的崛起史了。與許多人印象中的暴君不同,王莽早年的形象可以說非常正面,堪稱道德楷模。當時王家人仗着外戚身份,往往橫行霸道,魚肉百姓。而王莽卻謙恭有禮,行為檢點,作風嚴謹,對任何人都很有禮貌,而且十分孝順,名聲很好。
做官之後他辦事也非常認真,并且清廉正直——這在當時是非常難得的,因為當時西漢建立已接近兩百年,漢成帝等人又較為昏庸,是以官吏的腐敗現象已經十分普遍。
于是王莽就成了這淤泥裡的一朵白蓮花,受到世人的廣泛稱贊。盡管官位不是王家人中最大的,但卻早已名揚四海。漢哀帝繼位後在政治鬥争中打壓王家人,迫使王莽隐居。
結果從官吏到百姓竟然紛紛為王莽鳴不平,覺得漢哀帝是在打壓賢臣,最終迫使漢哀帝召回王莽。而在漢哀帝去世後,就再也沒人能壓制王莽了。
漢哀帝去世後,王家重掌大權,而王莽也擔任大司馬并執掌禁軍,權傾朝野。而更關鍵的是,即便地位已經這麼高了,但王莽依然表現得十分謙卑有禮,是以世人——尤其是儒家子弟往往将王莽當作聖人來對待。
當時儒家的影響力已十分巨大,而許多人根據谶語和陰陽八卦等學說也認為漢朝該到終結的時刻了。于是王莽就這麼一步步登上了權力的巅峰,最終就發生了開頭的一幕,正式稱帝,篡漢自立。
由此可見,王莽能夠上位,不隻有他本人努力的因素,也和王家兩百餘年的積累有關。
畢竟如果王家真就是個普通百姓的話,那王政君也不會有機會入宮,也沒有那麼多人會知道王莽了。
但之後的事情我們也都知道了,盡管王莽建立了新朝,但由于他的一系列錯誤政策,最終各地揭竿而起,新朝和王莽本人也被淹沒在了血泊之中。
新朝隻傳了一代,王莽既是開國之君,也是亡國之君,這屬實是十分罕見的。
看看王莽的所作所為以及後世對他的評價,再聯想當時人們對他如此高的評價,不由得讓人感歎。
如果王莽在篡位之前就去世的話,大概他的風評會比後來好得多,甚至可能真的會被當作後世的道德模範。這正是: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僞複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