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冠軍成長說·莫慧蘭:人生就是不斷挑戰自我

作者:光明網

國際線上報道(記者王卓):在1994年世界體操錦标賽高低杠比賽中,13歲的莫慧蘭以"一周半向前翻轉杠"驚豔世界。這一高難度的動作不僅讓全世界觀衆驚歎不已,還被國際體育聯合會以墨慧蘭的名字命名為"莫氏翻轉"。此外,莫慧蘭在1994年亞運會和1995年世界體操錦标賽上為中國隊赢得了幾枚金牌,并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跳台上獲得了銀牌。然而,對于莫慧蘭來說,輝煌的運動生涯隻是生活的一部分,她的人生也在不斷挑戰自己。

冠軍成長說·莫慧蘭:人生就是不斷挑戰自我

莫慧蘭為圖檔

5歲,體操親屬訓練,從逃生訓練到主動訓練

大多數體操運動員從娃娃時代就開始練習,莫慧蘭也不例外。看到李甯赢得1984年洛杉矶奧運會,五歲的莫慧蘭萌生了學習體操的想法,"我在電視上看到李甯時,感覺很英勇,然後告訴父親我想學體操。莫慧蘭回憶道。當時,正是體操的熱潮,桂林體操學校也在招收學生,招生老師誇莫慧蘭的身材和體型都适合學習體操,是以她的父親給了她一個名字。

冠軍成長說·莫慧蘭:人生就是不斷挑戰自我

莫慧蘭在體操開始 圖檔:莫慧蘭微網誌

然而,艱苦的訓練讓包括莫慧蘭在内的體操隊員感到"害怕"。當時,莫慧蘭和隊友們為了逃避訓練,從實體學校偷偷跑回家。"我當時沒有參加任何比賽,或者當我在比賽中沒有取得成績時,我沒有看到希望,我不認為這很有趣,這很無聊,是以有放棄的想法。"莫慧蘭說。體操訓練還需要高水準的整體素質,"這需要你的平衡、協調、勇氣和你的核心力量,以及你控制身體的能力。"場上一套體操動作,就是在場下無數動作的反複訓練,這個過程對孩子來說既無聊又艱辛。

逃生後,莫慧蘭總會被"抓"回來繼續訓練,無論是家長還是教練都認為莫慧蘭在體操方面很有天賦,他們鼓勵莫慧蘭堅持下去。"由于周圍人的支援和我成長的方式,我多年來一直在努力訓練,我絕對想得到一些東西,想赢得冠軍。是以,有了這個目标,我慢慢地開始更積極地訓練。"莫慧蘭告訴記者。從此,莫慧蘭不再想逃避事情,而是對自己的要求更加嚴格,努力堅持體操的練習,"慢慢體驗不放棄的運動精神"。"

颠簸和跌入每日"莫氏翻轉"首次亮相創造了曆史

在訓練的積累中,教練對莫慧蘭的體操天賦寄予厚望,讓她練出一場女子高低杠比賽前所未有的動作,"前進空了一周半的橫杠"。這一動作起源于男子體操單杠項目,但投入女子高低杠比賽難度極大。"女生在能力、體力和力量上都比男生相對較弱,當男生在單杠上翻身時,速度是無限的,但女生在高低杠上的速度是有限的,"莫慧蘭解釋道。當兩個杠杆交叉時,速度會降低,女性運動員需要依靠技術,力量和能力來克服重力障礙。

冠軍成長說·莫慧蘭:人生就是不斷挑戰自我

莫慧蘭在比賽中 圖檔:莫慧蘭微網誌

隻是練習這個動作,莫慧蘭很難保證每一次訓練都能圓滿完成,從高低杠重落到訓練的普通餐中。"為了這個動作,我的指甲被打翻了很多次,我的牙齒也被打掉了。雖然莫慧蘭在經曆上很冷靜,但對她來說卻是最痛苦的經曆。"當時教練會鼓勵我說,這個動作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人這樣做,現在如果你放棄,之前的努力就會耗盡。教練的話一直在莫慧蘭的腦海中回蕩,成為她堅持不懈的動力。

有時候,成功取決于人們能否堅持下去,而莫慧蘭做到了。在1994年世錦賽高低杠比賽中,"前鋒翻轉一周半橫杠"驚豔世界,并在随後的奧運會、亞運會上出現,莫慧蘭為中國隊赢得了多枚金牌,也有自己的名字叫"莫希空氣翻轉"。

退休後開始新生活 專注于累積增長

莫慧蘭用自己的努力換來了自己一次又一次登上領獎台的榮耀時刻,"在領獎台上,我特别高興和自信,我能多次站在領獎台上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退休後,她用自己的力量挑戰其他領域,并有不同的身份标簽。

退休後,莫慧蘭"清理"了一切,選擇到閩大學學習新聞和媒體,希望能彌補她失去的上學時光。"記者一直在與這個行業的教練和運動員打交道,我認為我可以繼續這種體育關系,是以我選擇學習新聞學。在體操隊工作多年後,莫慧蘭面臨着如何融入新環境的挑戰。"你不必過多地考慮做運動,你必須更多地關注訓練和比賽,但當你真正工作時,除了專注于你的工作之外,你還必須處理各種關系。工作,就像體育一樣,必須紮根這個行業去學習,去學習。莫慧蘭分享道。

冠軍成長說·莫慧蘭:人生就是不斷挑戰自我

莫慧蘭與兒子《小布丁》 圖檔:莫慧蘭微網誌

除了個人事業,莫慧蘭還是一個快樂的母親。成為母親後,莫慧蘭對孩子的體育啟蒙特别感興趣,她告訴記者,她會讓孩子們嘗試很多運動,"讓孩子從小就有運動意識,養成良好的習慣,一直把體育延續到自己的生活中。"讓孩子陽光快樂,擁有健康的身體是她一直希望的,雖然莫慧蘭有非凡的成就,但她很少和孩子談論自己的榮耀,而是告訴孩子要成功需要付出時間的代價。

這也是莫慧蘭在談到中國體操的發展時不斷向記者強調的,"一直以來,高低杠和平衡木是我們的強項,自由體操和跳馬稍弱,如果要趕上,需要一個時間積累的過程,從選材到訓練方法,再到對規則的了解, 将會有一些新的突破。"

來源:中央電視台國際線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