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千多年前,佛教在中國異常興盛,唐武宗為何要下令滅佛?

作者:安然史說

文|西瓜

編輯|西瓜

前言

作為現如今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影響力毋庸置疑。而在中國,佛教則幾乎傳播到了全國各地,在諸多中國人心目當中擁有極高的地位。從一介外來宗教,發展到現如今興盛的模樣,佛教在中國足足經曆了近一千多年的時間。

一千多年前,佛教在中國異常興盛,唐武宗為何要下令滅佛?

佛像

在這一過程當中,佛教迎來過自己的輝煌時刻,但同樣,它也在不同時間段内經曆過低谷乃至被打壓,遭受到了重大打擊。其中,唐武宗所發動的會昌滅佛事件則不得不提。

經濟是引發會昌滅佛的直接原因

1、寺廟侵吞了國家的大量财産

作為專門供佛教信徒生活、修行的場所,寺廟對僧人們來說至關重要。但是,從寺廟本身來看,它卻是一個并不進行任何生産活動的機構,這就導緻政府為了保障它的存在,不僅必須對其給予豐厚的财政扶持,同時還需要給予其一系列政治以及經濟上的特權。

一千多年前,佛教在中國異常興盛,唐武宗為何要下令滅佛?

寺廟的繁榮

除此之外,來自社會各界的捐贈對寺廟來說也不可忽視,這種捐贈的主體既有着王公貴族,也有着廣大中下層的平民百姓,而這些也共同構成了寺廟的主要經濟來源。但是,随着時間的發展,寺廟的經濟卻逐漸開始往一個并不健康的方向發展,直到唐武宗時期,這種趨勢已經愈發惡劣,乃至嚴重威脅了到了唐朝政府,并最終造就了自己之後悲慘的命運。

一方面,由于本身擁有各種政治以及經濟上的特權,寺廟完全就是一隻隻進錢、不出錢的貔貅,本身就已經足以獲得完全足夠他們生活所需的财富。但也正是因為這些特權,導緻他們為了積累更多的财富,開始不擇手段了。

一千多年前,佛教在中國異常興盛,唐武宗為何要下令滅佛?

佛像

他們不僅通過各種手段巧取豪奪農民手中的土地,兼并了大量土地,同時還進行了一系列商業經營活動,從其中牟取了大量利潤。尤其是在土地兼并方面,意識到寺廟的獨特地位後,當時不少王公貴族選擇與其聯合起來共同對農民實施剝削壓迫。

在這樣的情況下,唐朝政府所能夠收受的賦稅便逐年減少,對其财政造成了巨大損失,這是每一個當朝統治者都無法忍受的事情。

另一方面,在寺廟進行土地兼并的活動過程中,不少原本的農民也被迫成為為寺廟服務的佃農,被迫接受他們的剝削和壓迫,這就使唐朝政府所能夠直接控制的人口開始減少。

錦衣玉食的僧人

同時,對于廣大農民來說,看到自己整日勞作卻依舊無法滿足生活所需,僧人們打坐念經卻吃得腦滿腸肥。

面對現實的如此不平衡,即便加入寺廟并非他們出自本心,但最後為了生存下去,也同樣會做出這樣的選擇,這就再度造成了社會可用勞動力的減少。而在古代,人口可是最為重要的資源,這就從根本上動搖了唐朝政府的統治基礎。

2、戰争使唐武宗急需大量的金錢

作為唐朝中後期較為有作為的帝王,唐武宗在位期間對唐朝進行了堪稱大刀闊斧的改革,戰争當然也包括在内。

一千多年前,佛教在中國異常興盛,唐武宗為何要下令滅佛?

節度使

自安史之亂後,藩鎮節度使就成為了唐朝中央政府的心腹大患。雖然通過一系列政治斡旋手段,唐朝依然維持着表面的統一,但不少地方節度使卻實際保持着較為獨立的姿态,尤其是河朔三鎮——盧龍,成德、魏博更是如此。

唐武宗在位時期,恰逢昭義節度使劉從谏病死,其侄子劉稹則試圖效仿河朔三鎮那般自行繼承當地的節度使職位。面對這一要求,如果唐朝政府答應,那麼必定引起其他節度使得連鎖反應;如果唐朝政府拒絕,那麼劉稹将很可能起兵舉事。

一千多年前,佛教在中國異常興盛,唐武宗為何要下令滅佛?

戰亂前的繁華景象

在這種萬難的境地之下,當時擔任宰相的劉德裕據理力争,堅持選擇對劉稹開戰。雖然這場戰争最終是以唐朝中央政府勝利而告終,有效維護了唐朝中央政府在全國範圍内的主導地位,但戰争帶來的大量損耗對其來說卻也是一個不小的壓力。

而早在平定劉稹叛亂之前,唐朝便已經與北方的回鹘進行了一次曠日持久的大規模戰争,将其幾乎徹底殲滅,這對當時的唐朝也早就是造成了巨大的打擊。

一千多年前,佛教在中國異常興盛,唐武宗為何要下令滅佛?

為錢擔憂的唐武宗

再加上其他大大小小的戰争,唐朝中央政府的财政儲備急劇下降,這對于一個龐大的帝國來說無疑極其危險。也是以,擷取更多的财富成為了唐武宗的目标,也是維護整個唐朝繼續運轉下去的必要手段。

正是在這種社會環境之下,對佛教開刀成為了唐武宗為唐朝輸血的主要手段。唐武宗在位期間先後多次下诏毀壞寺廟,勒令僧人們還俗,“敕祠部檢括天下寺廟四千六百所,蘭若四萬所,僧尼二十六萬餘人”、“敕并天下佛寺,上都各留四寺,寺僧三十人,上州各留一寺,下州寺并廢……”。

一千多年前,佛教在中國異常興盛,唐武宗為何要下令滅佛?

毀滅寺廟

在這一系列的措施之下,大量勞動力得以解放,前往地裡田間進行耕種活動,為國家的發展貢獻稅收。而拆除寺廟不僅直接為唐朝政府提供了大量的财富,也使唐朝政府供養寺廟的負擔大大下降,并最終擴大了财政稅收的來源,補足了國家财政的收入,唐王朝的中央集權力度也同時加強。

唐武宗為鞏固自身統治的措施

1、崇道抑佛有利于加強其個人威望

在中國社會,名義一事被看得極為重要,古代的封建統治者更是如此。為了表現出自身的獨特,增強自己對全天下實施統治的法理性,唐朝統治者選擇将老子追認為自己的先祖,并将其封為了太上玄元皇帝。

而出生于中國本土的宗教——道教,其教義當中的諸多理論則是直接來源于老子所創造的道家學說,老子也是以在道教當中被視為太上老君的化身,擁有極高的地位。

一千多年前,佛教在中國異常興盛,唐武宗為何要下令滅佛?

太上玄元皇帝

是以,從唐朝立國開始,道教便一直都被視為國教,受到了來自唐朝政府的推崇。雖然在唐朝發展的曆史中,偶爾會出現其他宗教短暫興盛的情況,但道教本身的地位卻始終沒有得到改變,依然深受唐朝統治者的認可。

相比之下,佛教作為一種外來宗教,自從東漢開始傳入到中國,直到唐朝時已經過了數百年的時間,但它作為外來者的事實卻依舊無法得到改變。對于需要從名義上來證明自己正統性的政權來說,佛教就又成為了一個替死鬼。

一千多年前,佛教在中國異常興盛,唐武宗為何要下令滅佛?

道教道觀

事實上,在唐武宗之前,北魏太武帝與北周武帝就已經通過打壓佛教的方式來突出自身政權的偉光正。而唐武宗雖然是漢人,唐朝也确是正經的漢人政權,但由于唐武宗并非是通過正常手段上位,這就為他的即位增添上了幾分不光彩。

在這樣的情況下,唐武宗對于突出自己統治正統性的要求也是并不低的,推崇道教、貶抑佛教便成了他實作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

另外,縱觀唐朝曆史上的諸多帝王,許多人都是道教的忠實愛好者,尤其對道教所提倡的長生不老一事更是有着堪稱狂熱的追求,甚至英明如唐太宗也不得不将自己生的希望寄托于其中,唐武宗李炎本人也并不例外。

一千多年前,佛教在中國異常興盛,唐武宗為何要下令滅佛?

扶持道教

對于道士,唐武宗給予了可以說相當優厚的對待。雖然這些道士本身毫無本事,也完全無法滿足唐武宗對于長生不老的追求,但正是憑借着唐武宗對于道教的過度偏愛和一些妖言惑衆的把戲,他們最終還是成功加官進爵,一個個享有極高的地位。

事實上,會昌滅佛一事的發生和具體操辦,也是在道士趙歸真的幫助下進行的。從這個角度來看,佛教似乎還真挺無辜的。

2、消滅政敵的重要手段

在科學技術水準并不算高的古代,當時的人們對于自然的認知處于一個相當淺陋的階段,這導緻他們對于封建迷信一事也有着更為強烈的認同和信任,谶緯之學正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之下興起。

一千多年前,佛教在中國異常興盛,唐武宗為何要下令滅佛?

谶緯之學

而在唐武宗時期,當時深受唐武宗信任的道士則想起傳遞了這樣一則谶語:“李氏十八子昌運方盡,便有黑衣天子理國。”其中,李氏十八暗指的便是唐武宗,昌運則同時暗指唐朝昌盛的國運與唐武宗的會昌年号,而黑衣在當時便是僧人們的代表性裝束之一。

在這種情況下,唐武宗對于佛教的警惕心理自然再度提高,唯恐其中出現一個取代自己的人。值得一提的是,唐宣宗在唐武宗死後即位,他在位期間大力扶持佛教的發展,與先前的滅佛行動呈現出堪稱天翻地覆般的轉變。

一千多年前,佛教在中國異常興盛,唐武宗為何要下令滅佛?

唐武宗

總結

總的來說,唐武宗之是以會發起如此大規模的滅佛事件,其中既有着基于現實的考量,唐武宗本人的心理也是促成這一活動出現的重要原因。雖然宗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維護當朝政權統治的作用,但當其勢力發展過度,反倒會為整個國家造成巨大的動亂與不穩定,唐武宗時期的佛教便是如此。再加上唐朝一直以來就有的尊崇道教傳統,貶抑佛教在這時便成為了唐武宗維護唐朝穩定的有效手段,也造就了又一個晚唐時期難得的盛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