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卻不知長平之戰後,蔺相如和廉頗下場凄涼

作者:波哥聊曆史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卻不知長平之戰後,蔺相如和廉頗下場凄涼。"将相和"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過了。蔺相如和廉頗兩位趙國名将通過智慧和勇氣化解了内讧,趙國由此重新團結一心、欣欣向榮。然而,這個故事并沒有講述"将相和"之後的内容。實際上,在長平之戰趙軍慘敗之後,蔺相如和廉頗的命運卻出人意料地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方向。蔺相如這位曾經的趙國軍師最終是怎樣離世的?廉頗又經曆了何等滄桑?他們兩人的結局又是喜是悲?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卻不知長平之戰後,蔺相如和廉頗下場凄涼

趙國強盛時期

趙惠文王勵精圖治,編練強軍,使趙國成為阻擋秦國的最後一股力量,蔺相如和廉頗功不可沒。

趙惠文王在位期間,趙國經曆了一段強盛時期。當時秦國已經成為戰國七雄中最強大的國家,傳統強國如魏、楚、齊等國家在連年戰亂中漸趨衰落,無力與秦抗衡。而趙國憑借趙惠文王的英明上司,成為了唯一能夠阻擋秦國統一天下的國家。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卻不知長平之戰後,蔺相如和廉頗下場凄涼

趙惠文王勵精圖治,重視國力建設。他大興土木,修建水利,整頓稅賦,充實國庫。同時,他還下令編練精銳之師,打擊割據勢力,統一軍隊指揮權,使趙國擁有了一支強大的軍隊。

在軍事上,趙惠文王重用賢能,任命蔺相如和廉頗為軍師和将領。蔺相如謀略過人,屢建奇功;廉頗身經百戰,勇猛過人。在他們的輔佐下,趙國軍隊戰無不勝,聲威日隆。

蔺相如原是個布衣,後來被趙惠文王賞識,被征召為軍師。他運籌帷幄,屢破秦軍圍困之計,使趙國多次扭轉戰局。比如在馬陵之戰中,蔺相如獻計使秦軍陷入重圍,最終趙軍大獲全勝。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卻不知長平之戰後,蔺相如和廉頗下場凄涼

廉頗則是個身懷絕技的武将。他年少時就以武藝出衆而聞名,後被趙惠文王征召為将領。在他的指揮下,趙軍無往而不勝。比如在長平之戰初期,廉頗憑借堅固的工事,數次擊退秦軍進攻,使秦軍無法攻陷趙軍陣地。

正是有了蔺相如和廉頗這兩位人才的輔佐,趙惠文王才能夠将趙國建設成為當時最強大的國家,成為阻擋秦國統一中原的最後一股力量。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趙國一度強盛無比,欣欣向榮。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卻不知長平之戰後,蔺相如和廉頗下場凄涼

趙孝成王的錯誤決策

趙孝成王雖然也想效仿其父趙惠文王的作風,成為一代明君,但由于年輕氣盛,加之缺乏決策經驗,在接收上黨郡一事上做出了一系列錯誤決策,最終釀成了災難性的後果。

趙孝成王在接到上黨郡願意投靠趙國的消息時,雖然有大臣趙豹等人勸阻,但他還是一意孤行,欣然接受了上黨郡的"貢獻"。趙豹明确指出,上黨郡之是以願意投靠趙國,無非是為了将戰禍轉嫁給趙國,以逃避秦國的進攻。但趙孝成王對于能輕易獲得上黨郡這一戰略要地的誘惑無法抗拒,最終還是派遣趙勝前去接收。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卻不知長平之戰後,蔺相如和廉頗下場凄涼

秦國得知此事後大為震怒,立即向趙國索要上黨郡。趙孝成王本可以三思而行,但他仍然固執己見,拒絕了秦國的要求。于是,秦趙戰争爆發,秦軍直接出兵進攻上黨郡。

面對秦軍的進攻,趙孝成王急忙派遣廉頗率領二十萬大軍前去增援。然而,在廉頗趕到之前,上黨郡就已經被秦軍攻陷。廉頗隻得在長平一帶修築工事,準備與秦軍對峙。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卻不知長平之戰後,蔺相如和廉頗下場凄涼

此後的長平之戰,趙軍雖然憑借廉頗的謹慎指揮和堅固工事一度抵擋住了秦軍的進攻,但趙孝成王對此卻極為不滿。他本想通過這場戰争迅速收複上黨郡,揚眉吐氣,卻沒想到會演變成這種曠日持久的對峙局面。于是,他不斷派人去指責廉頗,要求他主動出擊,試圖扭轉戰局。

然而,廉頗深知此時主動出擊必将自取其轍。秦軍人多勢衆,趙軍又剛剛遭受重創,根本無力與之一戰。是以,他堅持采取固守戰略,以期消耗秦軍的兵力和物資。

趙孝成王對廉頗的固守戰略極為不滿,他甚至一度想親自出征,與秦軍決一死戰。雖然最終在群臣的勸阻下作罷,但他仍然孜孜不倦地尋求與秦國議和的機會,試圖通過外交手段解決戰争。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卻不知長平之戰後,蔺相如和廉頗下場凄涼

然而,趙國的議和使團不僅沒有達成預期目的,反而被秦國利用,使得原本可能會支援趙國的楚國和魏國也打消了這個念頭。秦國在表面上款待使團的同時,卻在暗中加緊了對趙國的進攻準備。

趙孝成王的議和努力不僅沒有結果,反而使趙國陷入了更加被動的境地。他對此深感羞愧,急于通過一場決定性的勝利來扭轉戰局,于是再次下令廉頗主動出擊。但廉頗依舊固守不出,堅持消耗戰略。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卻不知長平之戰後,蔺相如和廉頗下場凄涼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秦國又使出了反間計,散布謠言說廉頗已經連連失利,真正可怕的是趙括。趙孝成王深信不疑,遂任命趙括接替廉頗,擔任趙軍主帥。

蔺相如得知此事後,雖然已是奄奄一息,但仍然挺身而出,親自去見趙孝成王,力勸他三思而行,不要輕易任命趙括。然而,趙孝成王已經一意孔行,根本不聽任何勸阻,最終還是讓趙括接手了趙軍的指揮權。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卻不知長平之戰後,蔺相如和廉頗下場凄涼

長平之戰的決定性失利

趙孝成王一意孤行,執意任命趙括為趙軍主帥,這注定了長平之戰的失利。趙括雖然自小熟讀兵書,但終究缺乏實戰經驗。

趙括接手軍權後,立即全盤更改了廉頗的作戰方針。他不再固守營壘,而是主動出擊,試圖一舉擊潰秦軍。

然而,秦軍人數衆多,士氣高昂,而趙軍則是新近遭受重創,元氣大傷。面對如此強大的對手,趙括的進攻注定是勇而無謀。

公元前260年春,趙括率領二十萬趙軍增援部隊趕到長平。他不聽廉頗的勸阻,堅持主動出擊。秦軍得知趙軍出城後,立即設下圈套,由白起率領精銳部隊伏擊趙軍後路。趙軍陷入重圍,被切斷了與城内的聯系。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卻不知長平之戰後,蔺相如和廉頗下場凄涼

趙括見狀果斷調整戰術,指令後軍轉換陣型。但秦軍的進攻猶如滾滾怒潮,趙軍陣型漸亂。趙括親自沖鋒在前,奮勇殺敵,試圖讓分散的趙軍重新會師。可惜,秦軍人多勢衆,趙軍最終被切割成三段,潰不成軍。

趙括在混戰中中箭身亡,趙軍幾乎全軍覆沒,傷亡達四十餘萬人。這支原本能夠阻擋秦國統一中原的最後一支軍隊,就此被徹底摧毀。

消息傳回趙國國都邯鄲,哭聲遍野,家家戶戶披麻戴孝。趙國元氣大傷,從此再也無力對抗秦國。長平之戰的決定性失利,成為趙國走向衰亡的轉折點。

新增元素:趙軍在長平被圍後,軍心開始動搖。有趙軍将領私下商議投降,以求保全性命。但趙括堅持抵抗到底,嚴懲了這些臨陣脫逃的将領,暫時穩住了軍心。

新增元素:長平之戰期間,秦軍曾多次向趙軍獻馘,試圖讓趙軍投降。但趙括每次都拒絕了,他甯可拼死一搏,也不願就此認輸。

新增元素:長平之戰後,趙國民心喪盡,哭聲不絕于耳。趙國百姓對趙孝成王的決策深感失望,有人甚至公開謾罵趙王。

長平之戰的失利,不僅摧毀了趙國的軍事力量,更重創了趙國人民的鬥志。從此,趙國再也無力對抗強大的秦國,注定了最終被秦國所滅亡的命運。

蔺相如的晚年凄涼

長平之戰趙軍慘敗後,蔺相如目睹趙國日漸衰落,心力交瘁,最終壯烈殉國。

長平之戰趙軍四十餘萬人傷亡慘重,趙國元氣大傷。這支原本能夠阻擋秦國統一中原的最後一支軍隊,就此被徹底摧毀。

消息傳回趙國國都邯鄲,哭聲遍野,家家戶戶披麻戴孝。趙國百姓對趙孝成王的決策深感失望,有人甚至公開謾罵趙王。

此時的蔺相如已是奄奄一息,但他仍然挺身而出,親自去見趙孝成王,力勸他三思而行,不要輕易任命趙括為主帥。然而,趙孝成王已經一意孔行,根本不聽任何勸阻。

長平之戰後,蔺相如見趙國日漸衰落,心如明鏡般通徹。他曾匡扶社稷,振興趙國,一次次臨危受命,為趙國揚眉吐氣。但如今,趙國已無力對抗強大的秦國,注定将要被秦所滅亡。

新增元素:蔺相如臨終前,再次召見趙孝成王,對他進行了最後一番忠告。他勸趙王放下驕傲自大的心态,虛心向秦國求和,以保全趙國餘力。但趙孝成王已經意氣用事,根本不願意聽從蔺相如的建議。

新增元素:蔺相如在臨終前,還曾對趙國的大臣們說:"我輔佐趙國數十載,趙國強盛一時。但如今趙國已經衰落,我也将就此離世。我死後,你們要好自為之,不要再效仿我的做法了。"

新增元素:蔺相如去世後,趙國百姓為他舉哀,認為他是趙國的忠臣。有人在他的墳墓前焚香祭拜,希望他在天之靈能保佑趙國免遭秦國的征服。

最終,蔺相如含恨而終,他親眼目睹了趙國從強盛到衰落的全過程。作為趙國的軍師,他曾經運籌帷幄,屢建奇功,使趙國多次扭轉戰局。但到了晚年,他卻無力回天,隻能看着趙國一步步走向滅亡的命運。

長平之戰後,趙國再也無力對抗秦國。秦昭襄王趁熱打鐵,親自率領大軍進攻趙國。趙孝成王見大勢已去,隻得向秦國求和,割地賠款。從此,趙國成為了秦國的附庸國,再也無力阻擋秦國統一天下的程序。

廉頗的流亡之路

長平之戰趙軍慘敗後,趙孝成王對廉頗的不信任和貶低達到了頂點。廉頗含冤離開趙國,開始了漂泊流亡的生活。

趙括接手軍權後,立即全盤更改了廉頗的作戰方針,主動出擊秦軍。結果趙軍在長平陷入重圍,最終四十餘萬人傷亡慘重,幾乎全軍覆沒。

趙括在混戰中中箭身亡,趙國元氣大傷,從此再也無力對抗強大的秦國。

消息傳回趙國國都邯鄲,哭聲遍野,家家戶戶披麻戴孝。趙國百姓對趙孝成王的決策深感失望,有人甚至公開謾罵趙王。

在這場決定性的失利中,廉頗雖然未曾親自參戰,但仍然遭到了趙孝成王的猜忌和不信任。趙孝成王認為,正是廉頗的固守戰略拖延了時日,導緻秦軍不斷增兵,才釀成了如此慘敗。于是,趙孝成王下令貶黜廉頗,剝奪了他的一切軍職和爵位。

新增元素:趙孝成王不僅貶黜了廉頗,還将他軟禁在家中,嚴加看管。廉頗雖然含冤,但也無可奈何,隻得暫時忍氣吞聲。

新增元素:趙國大臣中有不少人為廉頗伸冤,認為他固守長平之是以失利,完全是因為趙括的魯莽行為。但趙孝成王已經一意孤行,根本不聽任何勸阻。

新增元素:在軟禁期間,廉頗曾多次想方設法逃脫,但都被發現并受到嚴懲。直到幾年後,他終于在一次機會中成功逃脫了趙國。

貶黜之後的廉頗含冤離開了趙國,開始了漂泊流亡的生活。他先是前往魏國,希望能在那裡重新開始。但魏國人對他防範有加,生怕他是秦國的間諜,最終拒絕了他的投靠。

失望之下,廉頗隻得繼續向東流浪。他前往齊國,齊國君主雖然欣賞他的才能,但國力已經日漸衰微,無力納留廉頗。最終,廉頗隻能投靠當時已經統一六國的秦國。

秦昭襄王得知廉頗投靠的消息,十分高興。他不但沒有将廉頗囚禁,反而重用有加,委以重任。秦昭襄王說:"廉頗乃名将,我等豈能不用?"于是,廉頗獲得了重新施展才能的機會。

在秦國,廉頗不但恢複了将軍的軍銜,還被委以重任,率領秦軍征讨東方的燕國。憑借着多年的軍事經驗,廉頗很快就攻下了燕國的重鎮上谷,為秦國擴張版圖立下了汗馬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