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強,但也很貴
2016年,石頭聯合小米推出了米家掃地機器人,首次将路徑算法應用到了掃地機器人上,憑借一己之力,将掃地機器人帶入了智能化時代。
爆紅之後的石頭一路高歌猛進,陸續推出了T6、T7等經典機型,均獲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響。進入全能基站時代後,石頭又釋出G10系列多款機型,不管是銷量還是口碑,都穩居行業第一梯隊。
如今提起石頭掃地機,大家聯想到的标簽基本都是“優秀的算法”和“穩定的品質”——當然,和品質一起“扶搖直上”的,還有它的售價。
它很強,但它也很貴。
石頭“殺”瘋了
自左至右:石頭G10S Pure、石頭G20、石頭P10
按照慣例,每年春季是各大掃地機品牌瘋狂“厮殺”的時節。
2023年 2月,石頭先是釋出了石頭G10S的優化機型石頭G10S Pure;接着 3月石頭繼續發力,推出了 G系列新品——石頭G20。
如果說這兩款産品的推出均在消費者預期之内,那石頭P10的釋出絕對算得上“驚喜”。
功能方面,自動集塵、自動洗拖布、自動上下水、旋轉拖布自動擡升、機身水箱、主動避障等全能機型該有的功能它全部都有;售價方面,竟然将首發價格控制在了三千出頭(水箱版3299元,上下水版3899元),不得不說真的誠意十足。
另外,此前石頭的 G系列因為堅持采用震動拖布而被部分使用者诟病,這次石頭推出的P10首次采用旋轉拖布,算是補齊了石頭最後的“短闆”,徹底覆寫了不同使用者的所有需求。
那麼石頭P10到底是一台什麼樣的機器,它到底值不值得入手呢?
石頭P10到底是一台什麼樣的機器?
這部分内容我會從外觀及功能和使用體驗兩個方面展開。使用體驗部分又分為硬體體驗和軟體體驗,其中硬體體驗再次細分為掃拖清潔力、拖布自動升降及主動避障這三個闆塊。
外觀及基站
外觀方面,P10對比石頭此前的 G系列算是煥然一新:白色基站+白色機身,基站邊角位置都有圓潤的倒角處理,家居感瞬間拉滿。
機器支援自動上下水功能,我手裡的這台就是上下水版本,是以俯視角度下,頂部看不到水箱——取而代之的是自動上下水子產品 ▲
自動上下水子產品頂部有清潔液加注口,原理類似洗衣機的自動投放功能,使用者可以一次性注入整瓶清潔液,機器會自動完成添加工作 ▲
如果選擇水箱版本,清水箱和污水箱的容量分别為 5L和 4.2L,比G系列要大出不少(G10S水箱容量為 3+2.5L),對比其它競品也稱得上“給力”——即使是沒有上下水安裝條件,也足夠大戶型家庭使用。
比較值得一提的是,石頭的自動上下水元件內建度要高于其它品牌,安裝後不會有外露的排水泵。
安裝時,使用者隻需要像上圖一樣,用一個三通把溢流管和排水管連接配接起來,然後分别用 2分管和 3分管連接配接進水和排水即可,非常簡單 ▲
PS:自己不需要額外準備任何配件,原裝還提供一個進水三通。
集塵袋位于基站下半部分,塵袋容量 2.7L,可以實作兩個月不倒垃圾 ▲
清潔盤采用可拆卸設計,可以整個抽出清潔,非常友善。而且上面還裝有一個霍爾傳感器,當污水吸入口堵塞時,可以有效防止污水溢出 ▲
這兩個細節優化在日常使用中都很實用。
機身自帶水箱,每次拖地任務執行前,基站會自動通過補水口給機身水箱加滿水,使拖布保持勻濕,彌補了大部分旋轉拖布機型的不足 ▲
另外作為全能基站,拖布自清潔、熱風烘幹功能也一應俱全。
主機采用經典的雷射SLAM方案,頂部有一個凸起的雷射雷達傳感器;主動避障方案上,出于成本控制考慮,這台石頭P10采用單結構光方案(下文實測) ▲
主刷依舊采用石頭招牌的純膠刷設計,兩端可以自由拆卸,清理纏繞的長發非常友善;底部共四顆懸崖傳感器,滿足日常綽綽有餘;地毯傳感器位于萬向輪旁邊 ▲
拖布支架和主機之間采用磁吸固定,拖布與拖布支架之間用魔術貼連接配接,拆卸和更換都很友善 ▲
使用體驗
①掃拖清潔力
這台石頭P10是石頭旗下首款采用旋轉拖布的掃地機器人,不過200轉/分鐘的轉速在衆多競品中顯得非常搶眼(競品多是180轉/分鐘)。
在體驗部分,首先要來測試一下它的拖地清潔能力:
其實拖地測試是我個人非常不願意展示的。掃地機的拖地功能,應該是用來保持地面整潔的,而不是用來清潔肉眼可見地污漬的。
實測過程中,我在地面随機塗抹了一些番茄醬。這台P10不負所托,出色地完成了清潔任務 ▲
除了拖地性能優異之外,石頭P10在吸力參數方面也是給足了誠意,提供了 5500Pa的超強吸力, 在同級競品中小幅領先。這裡順便也給出實測示範:
測試過程相當解壓。得益于其優秀的算法,石頭P10面對滿地的瓜子殼,沒有打飛任何一顆,“照單全收” ▲
②拖布自動升降
旋轉拖布自動升降的實作原理并不複雜:在行進過程中,當機器底部地毯傳感器檢測到地毯時,拖布旋轉擡升,避免污染。反之亦然。
這項技術的難點在于,如何控制好拖布擡升/下降的時機——既要保證機器在上地毯時能及時将拖布擡起,避免污染地毯;又要保證機器在下地毯後立馬将拖布放下,防止出現漏拖。
但是通過觀察石頭P10的拖布擡升和放下時間會發現:機器人剛檢測到地毯,就早早完成了拖布擡升;下地毯時,則遲遲不肯将拖布放下 ▲
在這種政策下,石頭P10隻能保證地毯不被污染,但瓷磚部分則存在大量漏拖區域。但這顯然不是以算法見長的石頭會幹的事兒。
那麼石頭是如何保證地毯邊緣的瓷磚部分不會漏拖的呢?
答案還是算法。
石頭P10改變了傳統的“遇到地毯就擡升”的思路,隻在沿邊“丈量”的時候會跨越地毯和瓷磚。在具體的清潔過程中,先完成地毯部分的清潔,然後再清潔剩餘的瓷磚部分的清潔 ▲
這樣一來,就巧妙地解決了拖布擡升時機把握不當而可能導緻的問題。
③主動避障
結構光避障是掃地機器人行業内非常成熟的主動避障技術。
其優勢是避障精度高,能檢測到較低矮障礙物。但結構光隻能判斷“有沒有障礙物”,無法确認“是什麼障礙物”。于是,高精度避障就帶來了一個弊端——掃地機的避障算法過于保守,(相較于視覺方案)容易出現漏掃。
那麼采用結構光的石頭P10在主動避障方面的表現究竟如何呢?我們也來實測一下:
可以看到,這台石頭P10在面對鞋子、礦泉水瓶等生活中常見的障礙物時,基本都順利完成了主動避障 ▲
通過上面的實測我們也看到,單結構光避障在大部分情況下滿足日常使用綽綽有餘。另外對于一部分排斥攝像頭,擔心攝像頭洩露使用者隐私的朋友來說,采用單結構光方案的石頭P10可能反而更加友好。
④軟體更新
石頭從誕生之日起,就以優秀的算法被使用者所推崇。這次石頭P10在軟體方面也給消費者帶來了不少新鮮體驗。
首先在建圖方面,除了傳統的 2D地圖和 3D地圖之外,石頭引入了 Matrix地圖功能 ▲
建圖時,APP需要調取使用者攝像頭對全屋環境進行掃描,其後便可以生成一幅全屋的立體模型。接着系統便會自動将掃描得到的 Matrix地圖與此前建立的 3D地圖進行配對。
目前 Matrix地圖更多的帶來的是一種新鮮的體驗,暫時還沒有特别巧妙的應用。期待石頭後面的更新動作。大家也可以發揮腦洞,想想 Matrix地圖可以如何“大展拳腳”。
另外,石頭在“地圖編輯”-“地闆瓷磚編輯”選項下,加入了地闆方向選項 ▲
當使用者選擇正确的地闆方向之後,掃地機在工作時會順着地闆方向進行,可以更好地清潔地闆縫隙 ▲
“優秀的算法”還展現在清潔順序的設定上。
使用者可以在“地圖編輯”-“清潔順序”選項下,點選“智能推薦”,機器就會根據不同功能區域的髒污程度自動對清潔順序進行排序。基本邏輯就是優先打掃較為幹淨的卧室,最後打掃相對較髒的廚房和衛生間 ▲
除了清潔順序之外,清潔模式也可以進行優化,并且同樣可以讓系統“智能推薦” ▲
優化後,卧室掃拖均在最低檔,客廳均在次低檔,衛生間則會加大拖地水量,相當合理 ▲
最後,為了友善使用者日常操作,在APP中的裝置主界面,還提供了兩個快捷指令按鍵。進入編輯界面之後,可以看到系統提供了“飯後清潔”和“先掃後拖”這樣兩個實用的推薦指令 ▲
很多人看到這裡可能會擔心續航問題——畢竟“先掃後拖”模式下,相當于機器人連續工作了兩遍。為此我也進行了實測。
我家建築面積139平米,實得面積約 110平米,前後陽台不掃,實際每次清潔面積在 57平米左右。在這種情況下,實測連續完成“先掃後拖”之後,大約還有 35%電量剩餘 ▲
另外石頭在詳情頁還放出了一個小“彩蛋”,後續會通過 OTA更新的方式,将扭動沿邊拖地功能加入到算法之中。該功能預計5月上線,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
至此,關于石頭P10的各方面性能都介紹的差不多了。下面的内容我們再來看一下石頭今年釋出的另外兩款産品石頭G10S Pure和石頭G20到底是什麼定位,又有哪些亮點。
G10S Pure優化了什麼?
在參數方面,G10S Pure的變化主要展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①原本選配的熱風烘幹元件變成了标配,基站更加簡潔;
- ②G10S Pure的自動上下水模組附帶“自動添加清潔液”功能,使用更友善;
- ③掃地吸力從5100Pa更新到了5500Pa;
- ④塵盒容量稍有下降,從400mL下降到了 350mL;
- ⑤避障技術從結構光+視覺,換成了結構光。
另外在參數無法展現的部分,G10S Pure還有以下幾點優化:
- ⑥解決了G10S基站右側積水問題;
- ⑦優化了基站的自清潔效果;
- ⑧優化了銷售政策,直接提供“标準版本”和“智能上下水套裝”,不再單獨銷售上下水元件。
石頭G10S Pure的定位有點類似于汽車行業中的“中期改款”,主要是優化了G10S上被人诟病的幾個小問題,并且通過縮減主動避障方面的成本,實作了降低整機售價的目的。對于家中沒有寵物,對遠端視訊功能沒有剛醒需求的使用者來說,明顯成本效益更高。
G20帶來了哪些更新?
依舊是“看圖說話”,石頭G20在硬體及參數方面的更新主要有5點:
- ①第一次采用了螺旋雙膠刷結構,進一步優化了主刷纏繞頭發的問題;
- ②新增了主刷擡升功能,掃/拖功能徹底獨立,這也是行業内首次嘗試;
- ③标配了自動添加清潔液功能,無需再借助自動上下水子產品就能實作;
④吸力參數進一步提升,高達 6000Pa,
- 擦地模組更新為四區雙震擦地,并保持高達3000次/min的震動頻率;
- ⑤水箱容量擴容,清水+污水更新到了 3.5L+2.9L。
另外在銷售政策方面,石頭G20同樣直接提供“标準版本”和“智能上下水套裝”,自動上下水模組不再單獨售賣。
石頭G20的定位非常清晰:不搞花裡花哨的無用功能,就專注于掃拖這一件事。我們可以實實在在地看到,G20的所有更新,都是為了讓使用者獲得更好的日常使用體驗。
選購建議
石頭這次一口氣推出三款“新品”,對于有選擇困難症的朋友來說,可能反而要糾結了。是以在文章的最後,我來談談我個人對于這幾款機器的了解,給大家的選購提供一點參考。
先說石頭P10。
石頭P10是石頭第一次嘗試做旋轉拖布形式的掃拖一體機器人。基站功能方面,自動集塵、自動洗拖布、熱風烘幹、自動上下水,甚至是清潔液自動添加(限自動上下水版本)等功能一應俱全。另外主機支援拖布自動擡升,搭載主動避障技術,還擁有機身水箱,同樣毫無短闆。再配合三千出頭的首發售價,成本效益溢出螢幕,你甚至不敢相信它是一台石頭。
它依舊很強,但一點不貴。
左:石頭G10S Pure;右:石頭G20
石頭G10S Pure屬于石頭G10S的優化機型,主要①在基站上內建了熱風烘幹子產品②優化了基站的自清潔效果,并且解決了基站積水問題,避免了發臭的可能性。另外塵盒容量及吸力有小幅調整,但不影響機器性能。但從 G10S到G10S Pure也不全是更新,後者減配了主動避障方案,去掉了攝像頭,并降低了售價。
如果家裡沒有寵物,對攝像頭功能沒有剛需,G10S Pure成本效益更高。
左:石頭G10S Pure;右:石頭G20
至于石頭G20,主要是針對掃拖體驗進行了更新。其中最搶眼的變化是①首次應用了螺旋雙膠刷設計,而且②加入了主刷的升降功能,并且③标配了自動添加清潔液子產品,還小幅④更新了吸力參數及水箱容量,是當之無愧的行業旗艦級産品。
最後依舊是一張圖表來簡單對比這幾台機器的各項參數,其中石頭P10中标紅部分代表其與其它幾款機器的不同之處 ▲
以下是我個人總結得關于這幾款産品的定位:
- ①石頭G10S屬于上一代旗艦,性能放在今天看依舊“能打”,但經過市場考驗之後,也暴露出幾個小問題;
- ②石頭G10S Pure則屬于G10S的“改良款”,優化了基站積水等細節,同時還小幅下調了售價,整體性能變得更加均衡;
- ③石頭G20是當之無愧的全新旗艦,無論是硬體配置還是性能參數,全都是行業頂配;
- ④至于石頭P10,它是石頭單獨開創的全新系列,主打高成本效益,用來填補石頭産品在旋轉拖布領域的空白,在3K價位段極有競争力。
堅持做有态度的評測,生産有溫度的内容。我是番茄,我們下一篇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