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楊慎:和學生嘉靖皇帝鬥了一輩子,大明三大才子唯一善終

作者:第一戰場拆解官

大明三大才子,分别是解缙、楊慎和徐渭。三人以在整個明朝時期,博覽群書、才華橫溢、學識淵博聞名,他們是公認的文學大師、其文學作品碩果累累。其中以楊慎學問排名第一。

但他們的人生卻不順,解缙被埋進雪中裡凍死,徐渭自殺過九次,晚年窮困潦倒抱憤而卒。隻有楊慎相對來說,可謂是善終。楊慎号稱大明三大才子之首,但是他卻和嘉靖皇帝鬥了一輩子,也被記恨了一輩子。

他性格耿直,敢于直谏,他遭過皇帝的仇視,他也受到多次殘酷的廷杖刑罰。但最後他是如何做到從政壇全身而退,晚年寄情山水得以善終呢?

楊慎:和學生嘉靖皇帝鬥了一輩子,大明三大才子唯一善終

一、善始:出身與仕途

楊慎不同于解缙和徐渭這兩位才子,楊慎的家世顯貴,其父楊廷和為大明四朝老臣,位高權重。

其父楊廷和僅在十二歲時便中舉成為舉人,可對比範進五十四歲才中舉,可以說天資聰慧。十九歲時考中進士,之後一飛沖天成為了明孝宗弘治年間朱厚照太子的老師,曆仕四朝,擔任兩朝的首輔。

明弘治元年(1488年)楊慎出生,其父楊廷和雖官居高位,但家風門規森嚴,對子女教育嚴厲,且家中藏書典籍衆多。楊慎以父親作為榜樣,從小就聰慧過人,出身于書香門第且勤奮好學。

楊慎:和學生嘉靖皇帝鬥了一輩子,大明三大才子唯一善終

1、書香門第

楊慎七歲時能在母親的教育下背誦唐代絕句;十一歲時,已能寫詩;十三歲時,寫出《霜葉賦》、《黃葉詩》等作品轟動一時。連當時的内閣首輔李東陽非常欣賞楊慎,于是将楊慎收入門下,細心教導。

在明朝科舉制度下,考生先進行州縣一級的“院試”,通過後成為“秀才”;再以秀才身份進行省一級的“鄉試”,通過後成為“舉人”;再以舉人的身份進行國家級的“會試”,通過後成為“貢生”;最後在“殿試”中獲得“進士”身份,進士前三名分别是狀元、榜眼、探花。

在科考上,楊慎可謂是一帆風順,13歲中秀才,19歲中解元,23歲中狀元。這時候的他,父親是朝堂高官,老師是大學士李東陽,自己則是新中狀元,可以說這段人生一帆順風。

楊慎:和學生嘉靖皇帝鬥了一輩子,大明三大才子唯一善終

之後,楊慎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職位,從此正式登上政治舞台,開始明朝官場政治生涯。

2、初登仕途

21歲的楊慎以狀元身份授予翰林院修撰職位,已成為朝堂上一顆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正值明武宗正德時期,皇帝朱厚照天性貪玩,加上宦官的有意迎合,喜歡到各地巡遊,不理朝政,鬧出了很多荒唐事。

作為臣子,楊慎在1517年呈上《丁醜封事》,指出正德皇帝“輕舉妄動,非事而遊”,勸谏皇帝應改正陋習,專心治理政務。正德皇帝根本不予理睬,依然放縱。楊慎為盡到人臣的職責,告病請辭,傳回故裡。

楊慎:和學生嘉靖皇帝鬥了一輩子,大明三大才子唯一善終

正德皇帝死後身無子嗣,張太後與文人首輔楊廷和商讨後,決定立正德皇帝的堂弟朱厚熜為帝,即嘉靖皇帝。新帝即位後,釋出“天子第一诏”,楊慎才被召回朝堂。重新擔任翰林修撰,擔任嘉靖皇帝經筵講師,為其授課。自此,楊慎已為帝師。

3、擔任帝師

楊慎在擔任帝師期間,經常在經筵講學過程中結合當時實際情況教育嘉靖皇帝。當時佞宦張銳、于經等人被判死刑,是以進行行賄,嘉靖赦免了他們,楊慎在講學時特意引用《舜典》進行勸谏,嘉靖皇帝聽後很不高興。

由于楊慎性格耿直,為皇帝講學時,時常引用曆史典故教學,引發了嘉靖皇帝不滿,經常借故停止聽學。

楊慎:和學生嘉靖皇帝鬥了一輩子,大明三大才子唯一善終

二、大禮議事件

大禮議事件,是以禮儀定制為名,引發群臣和皇帝的沖突,名義上是“禮制與人倫”的對立,誰對誰錯,至今也沒答案。但之後這一沖突開始演化為嘉靖皇帝和文臣官員之間公權力的較量。

具體情況是,群臣要求嘉靖皇帝遵循皇統繼承規則,以明武宗之父明孝宗朱佑樘為皇考(父親),配享太廟,不承認親生父親,改稱為“本生父”或“皇叔父”。

但嘉靖皇帝即位後第六天就下诏,将自己的生父興獻王定為“皇考”,按照皇帝的身份和禮儀進行祭祀,是以特意提拔張璁、桂萼等人與群臣對抗。朝廷官員認為這一行為有違禮制,尤其以首輔楊廷和、楊慎父子為首,表現的最為堅決,強烈反對。

楊慎:和學生嘉靖皇帝鬥了一輩子,大明三大才子唯一善終

這場“認父”争議持續了三年,六十五歲的首輔楊廷和終于心力交瘁,申請辭官。嘉靖皇帝立即通過,準其告老還鄉。楊廷和之子楊慎正值青年,血氣方剛,加上性格耿直,決定要争取“大禮議之争”撥亂反正般的勝利,他帶領文官集團展開了一系列的行動。

1、行動一:教訓“小人”

在朝堂上支援嘉靖皇帝的官員以張璁、桂萼二人為代表,與群臣針鋒相對。楊慎認為即使在廷議上駁倒他們,但最終拍闆人嘉靖也不會同意。不如直接教訓他們,将他們痛毆一頓。

大明律法規定,殺人必須償命。在有一個例外,就是明皇宮的左順門。這就有故事了,在明英宗朱祁鎮時期,太監王振專權,結果導緻土木堡之變,朱祁鎮被俘,王振被殺。之後王振的三個餘黨被一群禦史言官赤手空拳在左順門活活打死,所有出手的官員全部無罪釋放。從此,左順門就成了消滅奸臣的“聖地”,在這裡将人打傷打死,都依照前例,不予追究。

楊慎:和學生嘉靖皇帝鬥了一輩子,大明三大才子唯一善終

楊慎提出方案,當張璁、桂萼從左順門入宮時,官員一擁而上将他們打傷或者打死,獲得了朝官了支援。

在張璁、桂萼分别進宮時,楊慎帶領衆多官員就埋伏在左順門兩側。張璁直覺敏感,發現左順門非常安靜,一個進出的人都沒,察覺到危險後就繞過左順門從小門進宮。

桂萼就沒有那麼敏感,直接走左順門。剛進門,就被埋伏的一個官員踹了到地上,然後被幾位官員又踹又打。桂萼趴在地上看到另一邊又沖出一群人,為了活命,桂萼爆發出洪荒之力,跳起來推開衆人一溜煙跑了,隻剩下楊慎一衆官員在後面氣喘籲籲的追不上。與在京的高官出門坐馬乘轎相比,桂萼從南京小官做起,體力更好,這樣逃過了一劫。

楊慎:和學生嘉靖皇帝鬥了一輩子,大明三大才子唯一善終

2、行動二:上表辭職

楊慎是前首輔之後,狀元出身(與唐伯虎同科),又是翰林院學士,與在朝官員大多有師生同窗之誼。是以計劃與官員聯名上書,遞交辭呈奏疏,使嘉靖皇帝迫于壓力,将張璁、桂萼二人貶官出京。

楊慎聯合三十六名官員上表《乞賜罷歸疏》:

“臣等與萼輩學術不同,議論亦異。臣等所執者,程頤、朱熹之說也。萼等所執者,冷褒、段猶之餘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輩,不以臣等言為是,臣等不能與同列,願賜罷斥。”

意思是,張桂二人為奸臣,我們與他們學說不同,不能同朝為官,請求辭官。

楊慎:和學生嘉靖皇帝鬥了一輩子,大明三大才子唯一善終

嘉靖皇帝雖然年幼,比楊慎要小二十歲,但應對方法極為妥當。下旨抓捕領頭的人,對三十餘本奏章不回應,就當不知道。楊慎一衆人也毫無辦法。

3、行動三:勸谏

楊慎屢次上書無用,用盡儒生方法,最後隻能放手一搏。

嘉靖三年七月十五日

朝會時,張璁斥責群臣欺君,吏部尚書何孟春指責張璁小人。罷朝後,群情激憤,楊慎激動地喊出口号:“國家養士百五十年,仗義死節,正在今日!”和檢讨王元正、給事中張翀等人在金水橋南約定共同力争。

楊慎:和學生嘉靖皇帝鬥了一輩子,大明三大才子唯一善終

在何孟春、金獻民等人互相通知轉告後,在京近兩百位官居聚在一起,包括九卿二十三人,翰林二十人,給事中二十一人,禦使三十人等。決定仿效先輩,集體進宮,準備用哭和鬧迫使嘉靖皇帝妥協,獲得“大禮議之争”的勝利。

在楊慎的帶領下,兩百多名官員穿過金水橋,到左順門外集體跪下,大呼太祖高皇帝、孝宗皇帝,哭喊聲震天。

年僅十七歲的嘉靖皇帝正在文華殿齋戒,聽到左順門外有騷動,第一次遇到這樣的情況不知道該怎麼應對。但這麼大場面,嘉靖明白,這是君與臣直接的對抗,是擷取“大禮議”勝利的最好機會。

楊慎:和學生嘉靖皇帝鬥了一輩子,大明三大才子唯一善終

先派出幾個太監讓群臣散去,但群臣回複沒有诏書拒絕離開。嘉靖随即下達诏書,但群臣仍然拒絕離開,堅持要求嘉靖認伯伯為皇考。

這使得嘉靖帝怒火中燒,與宋朝皇帝“刑不上大夫”理念相比,明朝皇帝對待群臣會使出“廷杖”的刑罰——用大棍子打屁股。前一次刑罰記錄是正德皇帝廷杖一百零七名官員,這次嘉靖皇帝要創記錄了。

首先嘉靖皇帝下令記下在場所有官員的姓名,然後全部關入監獄。到了第二天,在皇極殿下,明朝最高廷杖人數記錄中,有一百三十四位官員被按在地上,扒下褲子露出屁股,被錦衣衛使用大棍用力痛打。頓時大臣們哭喊聲震天,血肉橫飛,當場就有十六人因體弱而被杖斃。

楊慎:和學生嘉靖皇帝鬥了一輩子,大明三大才子唯一善終

在挨打的人中就有楊慎,這位神童天才,身體受到了有史以來最為劇烈的痛楚,被打的奄奄一息。

耿直的楊慎在受此折磨後,并沒有屈服,将文人傲骨發揮的淋漓盡緻。

十天後,楊慎與當日抗議群臣中的王元正、張翰卿等共七人再次進行了哭谏,在皇宮内當衆伏地哭谏嘉靖,繼續進行大禮議之争。嘉靖皇帝怒不可遏,很快楊慎就迎來了第二頓廷杖。這一次,楊慎被打的暈死休克了過去。

等到楊慎再次醒來,接到了嘉靖的旨意:流放雲南永昌衛,終生不得返。于是楊慎帶着傷痕累累的病體,告别在京師友同僚,走上了終生流放之路。

楊慎以三十七歲為分界線,下半生成為了一名流放者。

楊慎:和學生嘉靖皇帝鬥了一輩子,大明三大才子唯一善終

4、絕不低頭

楊慎被流放後不久,嘉靖皇帝也冷靜下來,覺得對老師楊慎的處罰太重,是以多次規勸楊慎回京。但楊慎此時仍然展現出文人傲骨,認為自己并沒有錯,堅決不向嘉靖低頭。甚至說,隻有嘉靖将伯伯明孝宗朱佑樘為皇考(父親),他才會回京。

自此,嘉靖皇帝終身記恨楊慎。

嘉靖十七年(1538年),有大臣上疏,請求救免楊慎等因議禮事件中被貶官外放的臣子。結果嘉靖皇帝收到奏疏後,下令将其廷杖六十,貶為庶民。為楊慎求情都被處罰這麼嚴厲,可知嘉靖對楊慎的态度。

楊慎:和學生嘉靖皇帝鬥了一輩子,大明三大才子唯一善終

嘉靖皇帝時常會詢問老師楊慎的情況,這時候大臣會回複楊慎每天以淚洗面、生活困苦,希望皇帝能原諒他。嘉靖皇帝聽到後會感覺滿意高興。嘉靖一朝共有六次大赦,但每次大赦名單上都沒有楊慎。直到楊慎六十歲時,按明律流放之人年滿六十便可贖身回家,但楊慎不準。

三、身退而善終

楊慎在雲南三十多年的流放中,并沒有因環境變化而而消極頹廢,仍然奮發向上。

流放地永昌衛位于雲南南部,環境惡劣,土地蠻荒。楊慎在雲南流放中住過永昌、安甯、大理、昆明、高峣、臨安等地,在雲南各地遊曆。期間他為百姓做主,曾要求雲南巡撫趙劍門調查私占民田的情況。安铨和武定地區的鳳朝文發動了叛亂,為保國安民,楊慎帶領自己的家奴和士兵進行平叛。

楊慎:和學生嘉靖皇帝鬥了一輩子,大明三大才子唯一善終

流放期間,他讀書著書終日不停,可以做到“平居口不絕吟,手不釋卷”。楊慎常年出遊雲南各地,領略雲南獨特的風土人情和壯美的自然風景,結合自己大起大落的人生經曆。楊慎在文學上的成就取得了一個高峰,文學才華在此地此時盡情釋放。

楊慎的衆多文學著作都是在這一時期完成,如《雲南山川志》、《南诏野史》、《六書博證》等。其中最出名的還是《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1559年8月楊慎病逝于永昌佛寺,享年72歲。之後,楊慎葬于父親楊廷和墓旁。

七年後,明穆宗隆慶皇帝即位,下诏為“大禮議”諸位大臣平反,将楊慎追贈為光祿寺少卿 。到了明熹宗時期,追谥為“文憲”。

楊慎:和學生嘉靖皇帝鬥了一輩子,大明三大才子唯一善終

總結

縱觀楊慎這一生,以“大禮議”分為前後兩段人生。

前半生楊慎春風得意,一帆風順;後半生流放滇南,嘉靖記恨。嘉靖皇帝是影響他人生最大的人,可以說和嘉靖皇帝鬥了一輩子。楊慎經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但他依然個性耿直、才壓群雄。

大禮議事件後貶谪雲南也可以說是成就了他,在困境中使他的人生境界和文學作品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做到了成就了他在大明三才子中排名第一的地位。最後在政壇上全身而退、寄情山水,寫下了《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傳唱千古的名篇。

資料來源

1、《明史》

2、《乞賜罷歸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