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兵馬俑一号坑再次公布發掘成果,秦始皇陵為何數千年不得開啟?

作者:月清寒

日前,兵馬俑一号坑第三次發掘公布多項取得的考古成果。

秦始皇帝陵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紀考古史上最偉大的發現”之一。

可是秦始皇兵馬俑隻是秦始皇陵的一個陪葬坑!!!!

博物院最核心的是秦始皇陵,秦始皇陵是一座令人望而生畏的宏偉工程。據《史記》記載,秦始皇陵動用民工超過70萬人,曆時39年才完工。

然而,這座具有重大曆史價值的古墓直到現在仍未被完全開啟。

這座陵墓不僅規模龐大,而且防盜機制奇妙,曆史上多次有盜墓者試圖開啟陵墓,但都以失敗告終。現代科技雖然已經相當發達,但仍無法解開其中的密碼和圖騰,是以要想打開秦始皇陵的大門,依舊是一個難以逾越的技術難題。

如今,随着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探索始皇陵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兵馬俑一号坑再次公布發掘成果,秦始皇陵為何數千年不得開啟?

然而,秦始皇陵的挖掘難度相當大,主要原因有三點:

1、首先,水銀含量嚴重超标。

上世紀80年代初,考古學家們對始皇陵進行過大規模的汞含量檢測,結果顯示在封土中水銀含量異常高,據專家估計,整個秦始皇陵的水銀超過100噸。這正是《史記》中“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這句話的真實寫照。雖然秦始皇使用水銀的初衷并非為了防盜,而是為了創造自然景觀和證明高貴身份,但這也為後人的探索帶來了很大的挑戰。

其次,挖掘難度極大。始皇陵規模巨大,總占地面積相當于約78個故宮大小。陵墓内的設施和結構也極其複雜,如何在保護文物的前提下進行有效的挖掘和探索,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是以,對于想要挖掘始皇陵的人來說,水銀含量和挖掘難度都是不容忽視的問題。探索始皇陵不僅需要技術和裝置的支援,更需要科學的規劃和嚴格的保護措施。畢竟,我們繼承了這份曆史遺産,也應該盡最大努力去保護它。

兵馬俑一号坑再次公布發掘成果,秦始皇陵為何數千年不得開啟?

2、始皇陵中的機關設施防不勝防。

文獻中有這樣一句話:“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描述的就是陵墓内處處都設有機關。雖然已經過去了兩千年,但這些機關是否仍在運轉,無人知曉。有了這樣高強度的安全措施,誰敢輕易去盜墓呢?

是以,從這點可以看出,想要探索秦始皇陵,難度可謂是天文數字。當然,除了秦始皇陵之外,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合葬的乾陵也是一座無法探索的神秘皇陵。為什麼呢?因為乾陵的墓道口根本無法找到。

兵馬俑一号坑再次公布發掘成果,秦始皇陵為何數千年不得開啟?

3、有關部門不讓挖掘!這裡就不得不提到一個曆史事件:定陵考古。

定陵是明朝萬曆皇帝朱翊鈞的陵墓,而考古隊選擇開挖定陵的理由非常簡單,想通過對定陵的挖掘,積攢經驗,以便在挖掘其他明朝皇陵時更加得心應手。但是在挖掘過程中,考古隊遇到了很多問題,比如人員傷亡、盜墓賊的出現、文物被毀等等。最終,考古隊隻挖掘了定陵的一小部分,并且在挖掘過程中造成了巨大的破壞。

這次考古事件引起了廣泛的争議和批評,甚至有學者認為這是中國考古史上的一次“恥辱”。是以,為了避免再次發生類似的事情,國家不願意讓考古隊繼續挖掘古墓葬,特别是像乾陵這樣重要的墓葬。盡管乾陵的入口已經被發現,但是為了保護這個珍貴的文化遺産,國家依然決定禁止挖掘。

兵馬俑一号坑再次公布發掘成果,秦始皇陵為何數千年不得開啟?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及一個古代文物保護的悲劇人物——郭沫若。

他是一位富有和權力的收藏家,熱衷于購買和收藏各種古董和文物,同時也極力主張對古墓進行挖掘和發掘。他以自己的财力和權勢,多次強行挖掘古墓,并将挖掘出來的文物據為己有,完全不考慮文物本身的價值和曆史意義,更不顧及保護和儲存的問題。

然而,類似于定陵的遭遇,郭沫若挖掘的很多墓葬都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和文物流失。這些墓葬本應是曆史的見證,是我們對古代文明的認識和了解,但卻因為郭沫若的行為而失去了這個機會。

這種私人行為不僅影響了文物保護,更是對曆史和文化的一種破壞。是以,對于古墓和文物的保護和發掘,必須遵循科學和倫理的原則,尊重曆史和文化,不得采取損害文物和曆史的行為。

兵馬俑一号坑再次公布發掘成果,秦始皇陵為何數千年不得開啟?

最後想說的是,秦始皇陵墓至今仍未開挖,這主要是因為定陵事件給我們的經驗教訓,即使現在有能力開挖古代陵墓,也沒有足夠的技術來保護文物。

當然,也許還有另一個方面的考慮,開挖陵墓會給人帶來太多的期望和希望,但是當你真正打開一個墓葬時,是否有勇氣面對其中所包含的曆史和文化遺産呢?

是以,對陵墓的開挖需要仔細權衡各種因素,確定文物得到妥善保護的同時,也需要尊重曆史文化的價值和意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