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俗稱風團,臨床上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類型。急性荨麻疹發病迅速,會導緻皮膚出現瘙癢、水腫以及風團等症狀,這些症狀都是陣發性的。慢性荨麻疹則是一種病情較長的皮膚病,會導緻皮膚瘙癢以及局部皮膚出現風團、紅斑等症狀。
中醫認為荨麻疹是由于感受外邪、飲食不節、情志不暢等原因引起的。治療時可辨證論治,以“标本兼顧”為原則。中醫對荨麻疹的治療以祛風除濕、養血疏風、滋陰養血為基礎,多用解毒止癢和涼血祛風等方法。
血熱風盛型
血熱風盛型,主要表現為荨麻疹反複發作,伴有發熱、煩躁等症狀,局部皮膚出現紅斑、風團,部分患者伴有皮膚瘙癢的症狀。在治療方面應清熱涼血解毒。方用荊芥加味涼血湯:荊芥、生地、白茅根、淡竹葉、連翹、馬齒苋等。
此外,血熱型還可以用牛膝、黃柏、紫草、赤芍。同時對于血熱型的患者,治療時還可以使用苦參湯:苦參、白鮮皮,煎湯濃縮至100毫升後加入蜂蜜至200毫升制成,每日1劑。
風寒束表型
此型多由感受風寒之邪,複感風熱而緻。臨床表現為風團色白,瘙癢劇烈,遇冷或遇熱後病情加重,部分患者有發熱惡寒,頭痛等症狀。舌脈多正常。
治療時應以散寒除濕、疏風止癢為主。常用方為銀翹散合葛根東加減。藥物組成:防風、羌活、川芎、蟬蛻,白芥子、桂枝、細辛、白術,生甘草等。
肺胃郁熱型
此型多見于慢性荨麻疹的後期,患者症狀表現為全身皮膚瘙癢,伴随着全身乏力、倦怠、食欲不振以及腹脹等現象。
此外,患者會出現胸肋悶脹、胃脹嗳氣、大便幹結和舌紅苔黃等症狀。治療上可選用清胃瀉火,調和營衛的方法進行治療。
風濕熱型
該型患者主要表現為風團反複發作,皮膚瘙癢,遇風加重。患者多有發熱、口渴、關節酸痛等症狀。主要采用清熱利濕涼血的辦法來治療。可以選用銀花、連翹、牛蒡子、青蒿、生甘草、丹皮、芍藥等。
需要注意的是,治療荨麻疹時需将患者的症狀分為急性期和慢性期兩個時期進行治療。因為荨麻疹是一種急性疾病,患者往往會出現風團、瘙癢、皮疹等症狀,是以在治療上應先治療急性疾病,再針對慢性疾病進行調理。
另外,由于荨麻疹的病因複雜多樣,在治療時還應注意是否合并其他疾病進行同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