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任正非在華為公司“難題揭榜”火花獎專家座談會上提到,華為用三年時間内完成13000+顆器件的替代開發、4000+電路闆的反複換闆開發。盡管任正非在本次講話中提及軟體僅寥寥數語,但資訊量極大,背後的大動作,直指國産替代。
華為強勢攪動ERP市場
“今年4月份我們的MetaERP将會宣誓,完全用自己的作業系統、資料庫、編譯器和語言……,做出了自己的管理系統MetaERP軟體。MetaERP已經曆了公司全球各部門的應用實戰考驗,經過了公司的總賬使用年度結算考驗,我們公司的賬是業界中很複雜的,已成功地證明MetaERP是有把握推廣的。許多設計工具也上華為雲公開給社會應用,逐漸克服了斷供的尴尬。”
近日,任正非透露,華為MetaERP将會在4月宣誓,華為完全用自己的作業系統、資料庫、編譯器和語言,做出了自己的管理系統MetaERP軟體,且有把握将MetaERP進行推廣,這意味着繼成功解決作業系統“卡脖子”問題後,華為在ERP領域也已取得突破性進展。
據了解,業界公認的三大基礎軟體包括作業系統、資料庫、中間件,但西方廠家長期處于壟斷地位,而華為在一些重要領域、關鍵事項中,誓師大會是華為常見的“官宣儀式、啟動儀式”。
這是在市場傳言已久後,華為首次官方口徑承認MetaERP存在。正如同SAP、Oracle有實施服務生态圈一樣,MetaERP推出後勢必會帶來新生态圈的崛起。而就在該消息傳出第一時間,嗅覺靈敏的資本市場也已經率先做出反應,賽意資訊、漢得資訊、法本資訊、軟通動力等華為ERP概念企業股價大幅拉,而同樣主打ERP軟體的用友網絡股價則一度跌停。
對此,用友網絡内部人士回應媒體記者表示:“華為進軍ERP對行業是有影響的,但其使用場景和重點跟第三方的ERP廠商是不一樣的。華為自研首先是為自己使用。”
ERP國産替代時代機遇
2019年,軟體被陸續斷供後,華為不得不選擇一條自主之路——采用自己研發加聯合合作夥伴一起研發的政策,來實作自給自足,保障研發工具的連續性,而這一次,除華為自身在ERP領域取得突破外,ERP行業本身也進入國産替代的黃金時代。
ERP(企業資源規劃)為一類企業軟體,用于管理企業的采購、項目管理、風險管理和合規性、供應鍊營運等等事務。
根據前瞻經濟學人資料,2021年中國ERP市場規模為385億元,我們假設其中50%為高端ERP市場,那麼國内高端ERP市場規模為193億元。考慮ERP軟體5-8年的平均替換周期,那麼存量國産高端ERP可替換市場為965-1544億元。曆史上中國高端ERP市場主要由SAP、Oracle等國外廠商占據,今年來Oracle已經逐漸退出中國市場,而在信創國産化大背景下,ERP國産替代空間廣闊。
國内高端ERP替換市場空間是千億級别的。目前國内ERP廠商均在積極打磨産品及建設生态,在國産替代的大市場中均有望分得一杯羹。尤其是在阿裡、百度等國内科技巨頭崛起後,Oracle開始走下坡路。
自2019年起,Oracle中國的中國分公司開始大量裁減中國雇員,從底層到管理層,甚至是研發部門。由于團隊大幅削減,Oracle在中國内地的業務也在逐漸萎縮,甚至是一蹶不振,而ERP作為Oracle曾經的拳頭産品,其退出後留下的市場佔有率自然成為用友、金蝶等衆多國産ERP企業們的目标。
與此同時,ERP是信創軟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支撐和運作着企業的核心資料,直接關系到國家安全和企業安全。
自2022年以來,政府明确要求央 國企要在限定時間内完成對非自主可控ERP的國産化替代。2023年3月3日,國資委再次發文《國有企業對标世界一流企業價值創造行動》,相關政策将進一步加強央國企在企業資訊化建設的力度的節奏,為國内ERP企業的成長提供良好生存環境。
而《“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也提出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占GDP比重10%的目标,與此同時全力推進ERP、會計等資訊化發展,也為ERP國産替代化加速提供了動力。事實上,經過多年的積累,國産ERP市場已經孵化出用友、金蝶、浪潮三家巨頭,其中用友網絡是全球領先的企業雲服務與軟體提供商,通過建構和運作全球領先的商業創新平台—用友BIP,服務企業數智化轉型和商業創新;
金蝶國際擁有雲蒼穹、星空、星瀚等産品,深耕中小企業市場多年,憑借其市場地位,目前金蝶生态體系已覆寫超5000家夥伴,金蝶與戰略合作夥伴在平台共研、産品內建及生态互惠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
随着國内相應供應格局的優化,部分跨界廠商産品出清的可能,有望建立起各自專業分工的第三方廠商的生态格局,高端ERP市場國産替代空間可期,而這也是MetaERP定位的ERP細分賽道。
ERP國産化的機遇與挑戰
過去30年,中國企業ERP系統依賴于國外産品是不争的事實。從國家戰略層面,加速推動資訊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加快推進國産自主可控替代計劃,建構安全可控的資訊技術體系,增強安全保障能力,将“ERP國産化”提上日程。
ERP替代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其行業技術經過數十年發展,本身就形成了規模巨大的産業鍊。
目前,ERP軟體行業産業鍊可以分為上中下遊,其中上遊包括通用軟體的開發和相關硬體的制造,軟體開發主要包括從作業系統、資料庫、中間件以及開發工具等,硬體裝置主要為伺服器、存儲系統等;ERP軟體産業鍊的中遊是ERP軟體供應商,主要提供系統咨詢及試用、軟體安裝、日常運維、售後服務等環節業務;ERP軟體産業鍊的下遊覆寫的行業涵蓋各個領域。
從下遊市場需求結構占比情況來看,目前,大陸ERP軟體的應用主要集中在制造業中,其他依次為流通行業、建築行業、電力行業、交通行業、石化行業等等。但和海外頭部廠商相比,國内的ERP廠商起步較晚,國内高端ERP軟體的技術水準和産品能力距海外巨頭還有較大差距。國内部分企業在初期會使用國産ERP軟體,但發展到一定規模後,由于國産軟體難以支撐企業的業務需求,此時國内企業會将國産ERP軟體替換成海外的軟體,而SAP、Oracle兩家一度占據大陸一半以上的ERP市場佔有率。
當然國産化并不能一蹴而就,此前中國軟體行業協會财務及企業管理軟體分會和海比研究共同推出的《大型資訊系統的國産化路徑》白皮書中就明确指出,資訊系統的徹底國産化可以分為三個階段:ERP系統、外圍應用軟體替代階段;重點業務系統、行業應用軟體、工業軟體的替代階段;資訊系統的整體國産化。
然而,核心技術封鎖、缺少自主技術和靈活高效的開發平台,系統研發涉及面廣、涉及行業多,時間緊迫,華為曾經面臨的問題,是國産軟體的一個縮影。
雖不易,卻可期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超過600家中國企業、機構等被列入美國所謂的“實體清單”。程式員用于寫代碼的軟體開發工具、用于晶片設計的EDA軟體、大學用的仿真教學軟體,都必須尋找替代品。
而從去年12月開始,華為已連續釋出了11款軟硬體開發工具和服務,華為自身的産品線研發,已經切換到自己的工具上。構築起了一套涵蓋軟體開發全流程、全環節的軟體開發生産線,并形成了一站式、全流程、安全可信的作業平台。
壓力之下,華為闖出了一條自主創新的道路,雖不易,卻可期!
部分華為已公開釋出的軟體工具
·2022年12月7日,華為雲正式釋出CodeArts Req。
·2023年1月5日,華為雲正式釋出自主研發的一站式測試管理平台CodeArts TestPlan。
·2023年1月12日,華為雲正式釋出CodeArts Check代碼檢查服務。
·2023年2月14日,華為雲釋出分布式編譯建構系統CodeArts Build。
·2023年2月16日,華為雲釋出CodeArts IDE Online服務。
·2023年2月20日,華為雲釋出代碼托管服務CodeArts Repo。
·2023年2月23日,華為雲CodeArts Artifact制品倉庫服務正式上線。
·2023年2月27日,華為雲釋出流水線服務CodeArts Pipeline。
·2023年2月27日,華為雲釋出部署服務CodeArts Depl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