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尋迹:世襲制強調父位子承,淺析世襲制的出現和發展

作者:古史迹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在中國古代,父位子承并不是一個新的概念,不過,直到周朝時才形成了正式的制度。

曆史尋迹:世襲制強調父位子承,淺析世襲制的出現和發展

在此之前,父位子承的觀念并沒有在中國古代社會中得到很好的發展。

“父位子承”這項制度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在父親去世之後,兒子可以繼承父親的家業。

皇位的繼承,貴族皇權爵位、官職、土地繼承都符合父位子承的原則,這樣可以保證權力的集中,保證子子孫孫,世世代代相傳,使得宗族的權利不斷延續。

曆史尋迹:世襲制強調父位子承,淺析世襲制的出現和發展

官爵、土地、财富在本宗族中世代相傳,也促進了私有制的演變與發展。

世襲制度的萌芽與發展。

1.世襲制度萌芽

在中國曆史上,世襲制是一個貫穿始終的存在,而世襲制度的根源則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實行氏族制度是原始社會時期最突出的一個特點。

曆史尋迹:世襲制強調父位子承,淺析世襲制的出現和發展

中國的氏族制度是由母系社會過渡到父系社會。

有血緣關系的男性成員和女性成員産生了沖突,這就使得原本作為血親關系紐帶的男性和女性群體在氏族内部開始劃分群體。

在母系氏族社會時期,部落首領由民主選舉産生,财産所有權在女系氏族手中。

父系氏族社會,為了保證部落内部的穩定,隻有在最上層有實力、有威望的男性才能擔任首領。

曆史尋迹:世襲制強調父位子承,淺析世襲制的出現和發展

該時期出現了私有财産,但公共财富仍是全氏族都能享用的。

原始社會時期氏族内部,不論貧富,享有平等的權利,這種社會架構決定了嚴明的世襲制度不能生根發展。

直到夏朝時期,世襲制度才開始嶄露頭角。

2. 商朝時期确立的世襲制度

曆史尋迹:世襲制強調父位子承,淺析世襲制的出現和發展

根據史料記載,父位子承最早确立于商朝,最早的記載在《尚書》當中。

《尚書》是大陸曆史上第一部由國家官方編撰的著作,也是中國現存的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它記載了夏商周三個朝代的事情,對曆史有很大的借鑒作用。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随着封建制度的不斷發展和完善,貴族們之間的争奪也日益激烈。

因為在那個時候,各諸侯國之間會為了争奪土地和資源而爆發戰争,而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就出現了王位世襲制。

曆史尋迹:世襲制強調父位子承,淺析世襲制的出現和發展

3. 西周的世襲制

西周時期,世襲制度體系較為完備。财富爵位以嫡長子繼承制為原則世襲流傳。

世襲制度與宗法制、分封制相伴相生,相輔相成。

西周時期的世襲制度,注入了中國古代宗法制度的源源血脈。

曆史尋迹:世襲制強調父位子承,淺析世襲制的出現和發展

在天星燦爛、風調雨順的社會形态裡,古代帝王以始祖統治為準,将極其神聖的權力壓印在家族之間。

實行世襲制度,後裔繼承祖先的政治特權,以集體特權開啟發展曆程。

中國古代社會組織形式上最具代表性的宗法制度,為當時社會發展打下了基礎,也奠定了中國古代國家政治體制的架構。

宗法制度的确切意義,是通過對社會結構的有效管理和正規的控制,使得政權在更長的時期能夠保持穩定。

在西周時期,這一制度發展比較完善,推動了古代的社會經濟的長足發展。

宗法制度承襲着西周時期的韌性和彈性,煥發出當下中國古代宗法制度的活力與生機。

沉浸在古代宗法制度的氣息中,我們能驚歎于它獨特的傳承方式——以分級和關系為基礎、以王室為中心、以倫理道德為支撐、以禮儀禮制為重要特征。

曆史尋迹:世襲制強調父位子承,淺析世襲制的出現和發展

它不僅深植于中國文化底蘊中,而且是古老實用的政治體系。

古代宗法制度不僅是一個宏大的曆史實踐,更是一種傳承和創新的連續性,它凝聚了古往今來的智慧精華,令人歎為觀止。

周王朝在建國之初就确定了宗法制度,也就是嫡長子繼承制。正是由于這樣的繼承制度,是以周天子成為了天下之主。

在西周建立之初,周公旦曾經主持制定過一部法典叫《周禮》。由于這部法典主要是為了确立宗法制度,是以說它實際上也是一部典型的宗法性質的法典。

曆史尋迹:世襲制強調父位子承,淺析世襲制的出現和發展

《周禮》在建立之初并沒有明确規定嫡長子繼承制,而是在後來的不斷完善過程中,逐漸确立了嫡長子繼承制。

西周建立以後,周公旦的兒子,繼了父親的封地和官職,分封的諸侯國中,除了周王室之外還有許多是姬姓家族,是以當時周王室和姬姓家族的血緣關系是非常密切的。

4.封建朝代的世襲制度概覽

曆史尋迹:世襲制強調父位子承,淺析世襲制的出現和發展

秦朝建立以後,分封制被取代,國土不在貴族之間世襲,秦始皇在全國範圍内實行郡縣制,是以隻有皇位采用世襲制。

漢代漢高祖劉邦建立國家之後,世襲制的範圍有所擴大。漢初實行郡國并行制度,是以西漢年間,王、侯均采用世襲制度,王侯享有土地的世襲特權。

到了兩晉時期,公、侯、伯、子等各級諸侯王享有爵位的世襲權,但土地不能世襲。

曆史尋迹:世襲制強調父位子承,淺析世襲制的出現和發展

隋唐時期延續了世襲制度,但由于貴族可以獲得幾千戶封地,中央權利逐漸不穩固,地方勢力擴大,安史之亂、藩鎮割據嚴重威脅中央集權統治。

宋朝吸取了曆史教訓,在唐朝實行的貴族世襲制度上進行演變和發展。

皇子可以世襲爵位,但不再世襲土地封國,子孫則降級世襲官爵,最高至郡王。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位時期,藩王既能世襲土地,亦能世襲軍隊,同時還擁有地方的行政實權。結果導緻了藩王權力過大,威脅了中央統治。

曆史尋迹:世襲制強調父位子承,淺析世襲制的出現和發展

其中最著名的執行個體是朱元璋第四子朱棣發動“靖難”,搶了建文帝朱允炆的皇帝之位。

清朝時期,世襲制度相比于明代,又有所擴大,少數民族在中原建立王權,便大力扶植蒙古、滿族等少數民族勢力。實行嫡長子繼承制,宗室可以世襲十級爵位,其他貴族則可以世襲六級爵位。

世襲制度的優勢

曆史尋迹:世襲制強調父位子承,淺析世襲制的出現和發展

父位子承,世襲制在中國古代的出現和發展,實際上是一種社會進步,因為它不僅适應了當時的社會發展要求,還極大地提高了人們對于人倫道德的重視程度。

既可以讓群眾專心于國家的建設,又可以讓整個社會朝着更加健康、文明的方向發展。

人們對于人倫道德以及家族利益看得更加重要。

正是因為父位承制的存在,才讓很多家族不會将繼承人當成家族财産,而會把他當成是家族未來發展的希望和未來。

曆史尋迹:世襲制強調父位子承,淺析世襲制的出現和發展

這就使得這些家庭更加重視子弟的培養和教育了。正是因為有了這種社會思想上的進步和改變,才使得整個國家真正走向文明、富強。

世襲制度的弊端

然而在大陸古代時期,這種世襲制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進步和發展,但是也極大地促進了社會沖突和沖突的加劇。

在中國古代的封建時代,父位繼承制度也産生了非常嚴重的弊端,這是因為這種制度對于社會發展和穩定有着極大的影響。

曆史尋迹:世襲制強調父位子承,淺析世襲制的出現和發展

首先,權力的過度集中,導緻了皇權獨大,對統治者的自身的素質産生了極大的考驗。明君造治世,昏君造亂世。

王位世襲制度無法對權力進行限制,也不無杜絕統治者的堕落腐敗。

曆史上的夏桀、商纣王、周厲王等是有名的暴君,剛愎自用、驕奢淫逸、奢侈無度。

他們給百姓帶來了沉重的壓力與負擔,不利于社會的穩定與發展,人民怨聲載道,最終導緻了王朝的衰敗與滅亡。

曆史尋迹:世襲制強調父位子承,淺析世襲制的出現和發展

其次,在世襲制度下,整個家族裡的人都會因為自己的利益而去争奪皇位或者是遺産。

這就導緻了家族内部關系非常緊張,争奪繼承權以及政權的混亂局面在曆史上頻頻上演。

曆史上的王權争奪數不勝數。

西晉時期爆發的“八王之亂”,持續了十六年,使得朝政紊亂,社會動蕩不安,人民深陷水深火熱的生活之中。

曆史尋迹:世襲制強調父位子承,淺析世襲制的出現和發展

因為權力由子孫後代來繼承, 曆史上許多皇位的繼承者僅是個少不更事的孩童。

繼位時年紀最小的皇帝,東漢殇帝僅僅出生一百多天,還是個嗷嗷待哺的嬰兒。

北魏孝文帝繼位時年紀隻有三歲。

光緒皇帝即位時也不過才四歲。

因為皇帝少不得更事,沒有形成自身的價值觀和判斷能力,這就容易導緻外戚幹政或者宦官掌權的現象發生。導緻權力被操縱。

曆史尋迹:世襲制強調父位子承,淺析世襲制的出現和發展

此外,随着世襲制度在中國的發展,權利、地位、财富在單一宗族之間的流傳,使得權力集中化,私有财産固化,這這勢必會侵犯其他貴族的權益,破壞一些流傳下來的宗族民主傳統。

而且,權力傳給子孫後代而非賢能之士,加劇了階層的固化,不利于人才的任用,無助于形成選賢任能的社會風氣,從長遠來看,有損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總結

曆史尋迹:世襲制強調父位子承,淺析世襲制的出現和發展

大陸曆史上的世襲制度産生于經濟發展、社會變革和國家治理的需要,世襲制度對維護社會秩序和穩定産生了巨大影響。

世襲制度雖然有其曆史的合理性,但也有其不可忽視的弊端。

随着社會生産力的進一步發展,世襲制度的消失是必然之事。

#曆史開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