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吞吐量/TPS、 QPS 、并發數、響應時間/RT概念、丢包率、PV、高并發連接配接 挂載1. 響應時間(RT)2. 吞吐量(Throughput)3. 并發使用者數4. PV : 每天的總通路量pave view,5. QPS每秒查詢率(Query Per Second)6. 丢包率7. 挂載

吞吐量/TPS、 QPS 、并發數、響應時間/RT概念、丢包率、PV、高并發連接配接 挂載

  • 1. 響應時間(RT)
  • 2. 吞吐量(Throughput)
  • 3. 并發使用者數
    • 3.1 高并發連接配接
  • 4. PV : 每天的總通路量pave view,
  • 5. QPS每秒查詢率(Query Per Second)
  • 6. 丢包率
  • 7. 挂載
    • 7.1 背景:
    • 7.2 挂載的産生
    • 7.3 挂載定義

1. 響應時間(RT)

響應時間是指系統對請求作出響應的時間。

2. 吞吐量(Throughput)

吞吐量是指系統在機關時間内處理請求的數量。

對于無并發的應用系統而言,吞吐量與響應時間成嚴格的反比關系,實際上此時吞吐量就是響應時間的倒數。

但對于并發系統,通常需要用吞吐量作為性能名額。

實際上,不同系統的平均響應時間随使用者數增加而增長的速度也不大相同,這也是采用吞吐量來度量并發系統的性能的主要原因。

3. 并發使用者數

并發使用者數是指系統可以同時承載的正常使用系統功能的使用者的數量。

3.1 高并發連接配接

高并發連接配接指的是連接配接的數量。

對服務端來說,一個套接字對就是一個連接配接,連接配接和本地 檔案描述符無關,不受本地檔案描述符限制,隻跟記憶體有關,假設一個套接字占用伺服器8k記憶體,那麼1G記憶體=1024*1024/8 = 131072。是以連接配接數跟記憶體有關。

1G = 10萬左右連接配接,當然這是理論,實際要去除核心占用,其他程序占用,和本程序其他占用。

假哪一個機器32G記憶體,那個撐個100萬個連接配接是沒有問題的。

如果是單個程序100萬連,那就更牛B了,但一般都不會這麼做,因為如果此程序宕了,那麼,所有業務都影響了。是以一般都會分布到不同程序,不同機器,一個程序出問題了,不會影響其他程序的處理。

4. PV : 每天的總通路量pave view,

PV = QPS * (24*0.2) * 3600 (二八原則)

5. QPS每秒查詢率(Query Per Second)

  1. 每秒查詢率QPS是對一個特定的查詢伺服器在規定時間内所處理流量多少的衡量标準.

    在網際網路上,作為域名系統伺服器的機器的性能經常用每秒查詢率來衡量。

  2. 例子說明:

    每秒請求量。假如每秒請求量10萬,假如機器為16核,那麼啟16個線程同時工作, 那麼每個線程同時的請求量= 10萬/ 16核 = 6250QPS。

    按照二八原則,一天24小時,忙時=24*0.2 = 4.8小時。

    則平均一天總請求量=4.8 * 3600 *10萬QPS = 172億8千萬。

    那麼每秒請求10萬并發量,每天就能達到172億的PV。

6. 丢包率

如果客端端發10萬請求,服務端隻處理了8萬,那麼就丢了2萬。丢包率=2/10 = 20%。丢包率是越小越好,最好是沒有。去除,網絡丢包,那麼就要考慮核心裡的丢包 問題,是以要考慮網卡的吞吐量,同一時間發大多請求過來,核心會不會處理不過來, 導緻丢包。

7. 挂載

7.1 背景:

前面講過,Linux 系統中“一切皆檔案”,所有檔案都放置在以根目錄為樹根的樹形目錄結構中。在 Linux 看來,任何硬體裝置也都是檔案,它們各有自己的一套檔案系統(檔案目錄結構)。

7.2 挂載的産生

是以産生的問題是,當在 Linux 系統中使用這些硬體裝置時,隻有将Linux本身的檔案目錄與硬體裝置的檔案目錄合二為一,硬體裝置才能為我們所用。合二為一的過程稱為“挂載”。

7.3 挂載定義

挂載,指的就是将裝置檔案中的頂級目錄連接配接到 Linux 根目錄下的某一目錄(最好是空目錄),通路此目錄就等同于通路裝置檔案。

如果不挂載,通過Linux系統中的圖形界面系統可以檢視找到硬體裝置,但指令行方式無法找到。

http://c.biancheng.net/view/2859.html

參考:

https://www.cnblogs.com/data2value/p/6220859.html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