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割喉強奸、殺人碎屍、雨夜尾随,張譯《他是誰》也太敢拍了

2023開年,張譯打出王炸《狂飙》,熱度至今未減。

餘熱未盡,這次又帶着《他是誰》來了。

一經播出,收視率破1.1,穩占後黃金時段全國收視第一的位置,露出了不俗的爆款潛質。

除了超高的收視率,全網的熱度也持續上漲,貓眼專業版資料顯示,該劇實時直播關注度高達1.29%,市占率超過了10%,位列第一。

有意思的是,排在第2的就是《狂飙》,果然能打敗張譯的,隻能是張譯本人了。

《他是誰》好看在哪,讓觀衆如此喜歡,還引起了如此超高熱度?

今天扒姐就來聊聊它。

【一】

尺度大,改編自真實案件

一口氣刷了4集後,扒姐敢自信的說一句——

放心沖,入股不虧。

短短4集,就鋪墊了多條線索,多個案件交織在一起,環環相扣,懸疑感直接拉滿。

1988年,刑警 衛國平(張譯 飾)在行動中目睹戰友/師父 陳山河 被割喉,而兇手卻逃跑,此事也成為衛國平最放不下的心結,無法自諒,幾乎沒睡過一個好覺。

8年過去了,法醫一句“割喉”,衛國平的記憶像是被“重新開機”了,精神一晃瞬間就清醒了。

作為一部懸疑劇,扒姐很關心的就是劇情的尺度問題。倘若隻是披着懸疑的外衣,蜻蜓點水式的展露,那看點就大打折扣了。

但《他是誰》是真敢寫、也敢拍。

單單前4集内容,就借鑒了3個現實的真實案件。

其一,香港雨夜屠夫案。

《他是誰》中,兇手都是雨夜尾随受害者,然後進行犯罪,因為下雨天能把現場的犯罪痕迹基本上沖刷掉。

而現實中的兇手 林過雲,犯案前是一名夜班計程車司機,做案時多為下雨天,先後殺害四名夜歸女性,被依法判處死刑,但是由于香港自1966年後就沒有再執行過死刑,是以以慣例改判為終身監禁,讓他逃過了一死。

其二,白銀市連環殺人案。

1988年至2002年的14年間,在甘肅省白銀市有11名女性慘遭入室殺害的案件,部分受害人還遭受過性侵害。此案被列為“建國十大懸案”之一,也間接說明了此案的偵破是何等艱辛。

2016年3月,偵查工作重新開機。

2016年8月26日,辦案刑警在白銀市工業學校一小賣部内将犯罪嫌疑人 高承勇 抓獲。

2019年1月3日,高承勇被執行死刑,為這一場世紀懸案畫上了一個句号。

高承勇會将受害者頸部切開,正好對應了《他是誰》裡的兇手殺人所用的割喉手段。

此外,白銀案的受害者有一個人躲過了一劫,據說兇手當時就是那雙充滿地獄般的眼神看着她,視窗對她怪笑,這起案子有了目擊者,因而有了三張犯罪嫌疑人畫像。

《他是誰》裡就有一個被害人從窗戶向外望,看見兇手的細節,劇裡真實還原了。

其三,南大碎屍案。

案發時間為1996年1月19日,被害人是南京大學成人教育學院一年級女學生 刁愛青,在校期間被兇手殘忍殺害,此案被稱為“建國十大懸案”之首。

兇手為毀屍滅迹,将屍體加熱至熟,并切割成2000片以上。受害人遺體碎片在其失蹤9天後,被一名清潔工在南京華僑路發現。

《他是誰》中這一案的受害者叫“艾卿”,對應了現實中的受害者刁愛青,發現者也是環衛勞工。

劇中,有很多鏡頭非常具有挑戰性,畫面沖擊力極大。

在垃圾堆、垃圾場尋碎屍塊,還是小場面。

張譯在下水道撈屍塊那段,看了一度反胃到吃不下飯。

鑽到下水道的衛國平,逐漸臉色發白,臭氣熏得他趕緊沖出來,接着就是止不住的嘔吐,真實到隔着螢幕仿佛都聞到味了。

這種樸實的查案手段,太沉浸式了。

割喉強奸、殺人碎屍、雨夜尾随,張譯《他是誰》也太敢拍了

當然了,《他是誰》的大尺度,并不代表全是血腥,亦有它的進階之處。

有些大尺度場景,它用純文字表述。可即便是這樣,扒姐還是覺得心驚膽戰。

清潔工撿了一袋肉回去,解凍之後,發現了肉裡面有一塊人的牙齒。

僅僅一段文字,就将一起案件展現在觀衆面前,絲毫不比鏡頭遜色,甚至依據文字想象出來的畫面,每個人的感觸都不一樣。

這才是最膽顫的地方。

再加上适時的背景音樂,灰蒙蒙的天,陰冷的雨夜,讓整個劇情看起來,就像是一部紀實作品,有一種回到了在看《紅蜘蛛》的既視感。

【二】

節奏快,細節還原度高

《他是誰》的節奏很快,舊案未破,新案又起,高反轉、環環相扣。

前面4集内容除了主線“割喉案”和“碎屍案”外,還有不少其他要案當支線,很符合那個年代警察辦案的節奏,人員不夠,不可能專門成立某一個專案組調查某一個案件。

按照這個節奏,想必後面的案子不會少,會把許多舊案、新案緊密聯系在一起,高能場面一個接着一個。

多線并進的叙事模式一打開,緊張的懸疑氣氛,再加上龐雜的資訊量,扒姐是一幀一幀地觀看,生怕錯過什麼細節。

有時以為已經找到了真相,卻又突然出現反轉,到最後還能完整閉環,這個跟着衛國平查案的過程,過瘾又上頭。

關鍵是,該劇的細節做得也非常好。

1996年,對于現在的好多觀衆來說,可能已經記憶模糊或者說壓根兒就不知道是個什麼樣子。《他是誰》劇組就将八九十年代的街景基本複制出來了,橄榄綠色的公安警服,也讓人心生熟悉與溫暖。

有一幕商場裡買鞋的場景,還原度也挺高。

《他是誰》的好看在于,它将刑偵回歸到了“人”的視角。所有的故事都圍繞着人,人是偵破案件最重要的條件。

沒有天網系統,無法幾分鐘内就能找到對比資訊的受害人;

沒有GPS,想要找到罪犯的行進軌迹,就要逐一排查、縮小範圍;

沒有檢測DNA的輔助工具,要用手電筒打光在房間裡不斷尋找,考驗眼力與耐心。

如果說懸疑是《他是誰》的包裝,那麼刑偵就是這部劇的靈魂與魅力。該劇花費了大量的篇幅,去對刑警的破案過程進行描繪。

進下水道撈屍,嘔也絕對不能嘔在下水道裡,否則會污染現場。

找到一袋髒器,立刻進行推理嫌疑人的思考邏輯,去倒推其他屍塊的藏身之地。

現場盤查的情節處,有兩次重要資訊,都是依靠多年的偵辦經驗和對人性的判斷完成的。

一次是對保潔阿姨。

發現其神色有異,一頓安撫後要求她說出正确資訊。

另一次是對男上司。

去派出所排查時,發現男上司渾水摸魚,沒有輕信。

這些細節有如此細緻的描繪,就說明了導演/編劇/演員都對刑偵有大量的了解,絕不是敷衍就能表現出來的。

【三】

演員陣容豪華,幕後團隊頂配

《他是誰》演員選角的眼光,也非常準。

張譯,一張留住觀衆的“萬能卡”。

這次在劇中,他又一次飾演警察,但他不是簡單地重複,而是賦予了獨特的核心。

就拿《狂飙》來對比,安欣是溫柔細膩的,衛國平則更果敢,又酷又拽。

張譯在演安欣與衛國平的走路姿勢,是完全不同的,尤其是背影。

安欣是步伐比較沉重,雖然瘦,但是感覺身子很難擡,有一種被壓垮了的感覺,肩膀都是塌着的。

衛國平不一樣,他大多數時候都提着肩膀,硬漢,氣場很強。

以上是兩部劇中的兩個角色對比。回到《他是誰》的衛國平一角,8年前與8年後的他,又不是一個樣。

比如,從前的青澀熱血一掃而光,轉而變得沉穩内斂,隊長的氣質瞬間貼臉。

再比如,衛國平因好友的犧牲,在查案上有着超越常人的執念,但看似不苟言笑的他,内心也隐藏着搞怪的一面,被徒弟煩得不行,就來一句“把嘴閉上”。

好演員的功力就在這裡,明明樣貌沒什麼太大改變,但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能讓觀衆感覺判若兩人。

是以,即使張譯演了很多的警察角色,觀衆依舊不會出現審美疲勞。

這就是一個演員的可塑性。

這劇上線2天後,央媽就把張譯誇上了熱搜,

“無聲的表演,目光如炬的‘眼技’,張譯的走戲展現什麼叫穩,在會議上的情緒大爆發震懾住了衆人”。

整整8年線索找尋,好不容易在“碎屍案”裡察覺到兇手的痕迹,上司卻把指揮權給了别人,他漫不經心的神色一變,眼神裡暗流湧動,深不可測。

國平從質問到拍桌怒吼,嘴唇顫抖,情緒層層深入,最後連哽咽的聲音都讓人感同身受。

張譯,真正地把角色演活了。

割喉強奸、殺人碎屍、雨夜尾随,張譯《他是誰》也太敢拍了

一部劇的成功,不可能單靠一個人。全面開花,才是一部爆款劇打開的正确方式。

丁勇岱飾演的警察局上司 顧長衛,時而慈眉善目,時而怒不可遏。

範雷飾演的劉順奎,可鹽可甜。與衛國平一起出任務時,前腳還笑眯眯的露出可愛相,當見到那些小混混後立馬冷起臉來,顯得硬氣十足。

還有石涼扮演的專家吳克,陳雨锶扮演的黑老大妹妹聶小雨,趙陽飾演的黑老大聶寶華,以及還未正式出場的俞灏明等,都貢獻出了應有的演技。

《他是誰》塑造了非常有魅力的刑警群像,它不是男主一人高能的獨角戲。

去屠戶家裡搜查,找到血迹的并不是衛國平,而是劉順奎。

衛國平和劉順奎的交流,很多時候都是靠意念,通常是一個眼神就能了解彼此的需求。

不僅是他倆,刑警隊内部也存在分歧和沖突,但在查案這件事情上,大家的配合是默契的。刑警和法醫讨論劇情,刑警不斷的要法醫提供準确資訊,但法醫說物證太少,太真實了。

這樣的群像,太愛了。

割喉強奸、殺人碎屍、雨夜尾随,張譯《他是誰》也太敢拍了

此外,除了演員陣容,後期團隊也是頂配。

丁黑擔任本劇監制,鮑成志任導演,美術指導丁國力,造型執導任曼麗,這是四人繼《警察榮譽》之後的又一次合作。

編劇由白日夢戲劇創作工作室的吳迪、李芳擔任,其代表作電影《懸崖之上》,在懸疑、刑偵故事創作上駕輕就熟。

入股一部擁有這麼強勁實力的團隊,是觀衆的福氣。

【四】

都說以小見大,《他是誰》做到了。

前4集的内容,就讓扒姐感受到了刑偵劇的魅力,再加上劇組的細節打磨、演員的整體表現、靠譜的制作團隊,這劇後面的驚喜肯定會更多。

對張譯還是有信心的,可以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