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WLAN拓撲結構介紹内容
Ad-hoc組網拓撲(IBSS)
基礎架構組網拓撲
WDS組網拓撲
Mesh組網拓撲
1、Ad-hoc拓撲

- Ad-Hoc拓撲的無線網絡:是由無線工作站STA組成,用于一台無線工作站和另一台或多台其他無線工作站的直接通訊,該網絡無法接入到有線網絡中,隻能獨立使用。無需AP,安全由各個用戶端自行維護。
- 采用這種拓撲結構的網絡,各站點競争公用信道,但站點數過多時,信道競争成為限制網絡性能的要害,是以,這種拓撲結構比較适合小規模、小範圍的WLAN系統組網。
-
點對點模式中的一個節點必須能同時“看”到網絡中的其他節點,否則就認為網絡中斷,是以對等網絡隻能用于少數使用者的組網環境,比如4至8個使用者。
2、DS基本概念
DS:分布式系統:是接入點之間轉發幀的骨幹網絡,是以稱為骨幹網(backbone network);
WLAN拓撲結構介紹---WDS| Mesh組網方式 當幾個接入點串聯以覆寫較大區域時,彼此之間必須互相通信以掌握移動式工作站的行蹤。
分布式系統屬于802.11的邏輯元件,負責将幀轉送至目的地。
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産品幾乎都是以Ethernet為骨幹網絡。
分布式系統必須負責追蹤工作站實際的置以及幀的傳送,若要傳送幀給某個移動工作站,分布式系統必須負責将之傳遞給服務改移動工作站的接入點。
如圖所示:如果STA1想要通路STA3,那麼STA1将幀傳給AP1,AP1連接配接的分布式系統必須負責将幀傳送給STA3連接配接的AP2,再由AP2将幀傳送給STA3。
3、基礎架構拓撲:
802.3以太網網絡引入一個AP,無線網絡中所有主機通過AP來通信。
無線接入點AP也為半雙工的模式,用于在無線STA和有線網絡之間接收、緩存和轉發資料,所有的無線通訊都經過AP完成。
無線接入點通常能夠覆寫幾十使用者,覆寫半徑可達百米。AP可以連接配接到有線網絡,實作無線網絡和有線網絡的互聯。
由多個AP以及連接配接它們的分布式系統(DS)組成的基礎架構模式網絡,也稱為擴充服務區(ESS)。
擴充服務區内的每個AP都是一個獨立的無線網絡基本服務區(BSS),所有AP共享同一個擴充服務區标示符(ESSID)。
相同ESSID的無線網絡間可以進行漫遊,不同ESSID的無線網絡形成邏輯子網。
AP之間使用互相不重疊的信道,AP之間信号覆寫重疊區域為10%-15%;如上圖右側。
4、WDS拓撲
4.1 WDS基本概念
WDS是無線分布式系統,通過無線鍊路連接配接2個或多個獨立的有線區域網路或無線區域網路,組建一個互通的網絡,進而實作資料通路。
無線WDS技術提高了整個網絡結構的靈活性和便捷性
在WDS部署中,網絡結構可分為:
點對點P2P方式;
點對多點P2MP方式;
4.2 WDS工作原理:
WDS可把有線網絡的資料,透過無線網路當中繼架構來傳送,借此可将網絡資料傳送到另外一個無線網絡環境,或者是另外一個有線網絡。因為透過無線網絡形成虛拟的網絡線,是以稱為無線網絡橋接功能。
無線網絡橋接功能:是指的是一對一,但是WDS架構可以做到一對多,并且橋接的對象可以是無線網絡卡或者是有線系統。是以WDS最少要有兩台同功能的AP,最多數量則要看廠商設計的架構來決定。
即WDS可以讓無線AP之間通過無線進行橋接(中繼),在這同時并不影響其無線AP覆寫的功能
4.3 WDS對比有線網絡的優勢:
1. WDS無需架線挖槽,可以實作快速部署和擴容。
2. 有線網絡連接配接除電信部門外,其它機關的通信系統在公共場所沒有敷設電纜的權力。3. 而無線橋接方式則可根據客戶需求使用2.4G和5.8G免許可的ISM頻段靈活定制專網。
4. 有線網絡運維故障排查難度大,而WDS隻需維護橋接裝置,故障定位和修複快捷。
5. WDS組網快,支援臨時、應急、抗災通信保障。
4.4 WDS應用場景
場景1:室外P2P組網方式:
場景2: 室内點對點P2P:
WDS通過兩台裝置實作了兩個網絡無線橋接,最終實作兩個網絡的互通。
實際應用中,每一台裝置可以通過配置的對端裝置的MAC位址,确定需要建立的橋接鍊路。
P2P無線網橋可用來連接配接兩個分别位于不同地點的網絡,Root AP和Leaf AP應設定成相同的信道,以及加密方式,加密密碼一緻。
場景3:點到多點P2MP組網:
點對多點的無線網橋能夠把多個離散的遠端的網絡連成一體,結構相對于點對點無線網橋來說較複雜。
在點到多點的組網環境中,一台裝置作為中心裝置,其他所有的裝置都隻和中心裝置建立無線橋接,實作多個網絡的互聯。
但是多個分支網絡的互通都要通過中心橋接裝置進行資料轉發。例如:圖中網段2想要跟網段 3通信的話需要通過Root AP。
場景4: 手拉手組網方式:(典型室内AP組網)
根據AP在WDS網絡中的實際位置,AP射頻網橋的工作模式有三種:
分别為root模式、middle模式、leaf模式。
root模式:AP作為根節點直接與AC通過有線相連,另以AP型網橋向下供STA型網橋接入。
middle模式:AP作為中間節點以STA型網橋向上連接配接AP型網橋、以AP型網橋向下供STA型網橋接入。
leaf模式:AP作為葉子節點以STA型網橋向上連接配接AP型網橋。
手拉手模式為WDS典型室内組網場景:
在家庭、倉庫、地鐵或者公司内部,由于不規則的布局,牆體等物體對WLAN信号的衰減,導緻一台AP的覆寫效果很不理想,許多地方存在信号盲區,這時采用WDS技術,通過WDS橋接AP,不僅可以有效地擴大無線網絡覆寫範圍,還可以避免因重新布線帶來的經濟損耗。
對于對帶寬要求不是很高的使用者來說,此方式較為經濟實用的。
場景5: 背靠背組網方式:(典型室外組網方式)
背靠背模式為WDS典型室外組網場景,當需要連接配接的網絡之間有障礙物或者傳輸距離太遠時,可以采用背靠背組網方式,通過兩個WDS AP有線級聯背靠背組成中繼網橋。這種組網方式可以保證長距離網絡傳輸中保證無線鍊路帶寬。
對帶寬要求較高的使用者,可采用兩個WDS AP背靠背有線直連作為Repeater AP, 兩個方向工作于不同的信道,保證無線鍊路帶寬。
5、 Mesh組網拓撲
5.1 Mesh基本概念
無線mesh網絡(WMN)是指利用無線鍊路将多個AP連接配接起來,并最終通過一個或者2個Portal節點接入有線網絡的一種星型動态自組織自配置的無線網絡。
傳統的WLAN網絡中,STA與AP之間是以無線信道為傳輸媒體,AP的上行鍊路則是有線網絡。
如果組建WLAN網絡前沒有有線網絡基礎,大量的時間和成本消耗在建構有線網絡過程中,對于組建後的WLAN網絡,如果需要對其中某些AP位置進行調整,則需要調整相應的有線網絡,操作困難。
綜上所述,傳統WLAN網絡的建設周期長、成本高、靈活性差的弊端,使其在應急通信、無線城域網或有線網絡薄弱地區等應用場合不适合部署。
而Mesh網絡隻需要安裝AP,建網速度非常快。
5.2 Mesh 網絡中AP的三種角色
MPP(Mesh Portal Point):連接配接無線Mesh網絡和其它類型的網絡,并與Mesh網絡内部MP/MAP節點進行通信。這個MPP節點具有Portal功能,通過這個節點,Mesh内部的節點可以和外部網絡通信。
MP(Mesh Point):在Mesh網絡中,使用IEEE 802.11MAC和PHY協定進行無線通信,并且支援Mesh功能的節點。該MP節點支援自動拓撲、路由的自動發現、資料包的轉發等功能。
MP節點可以同時提供Mesh服務和使用者接入服務。
MAP(Mesh Access Point):任何支援AP功能的Mesh Point,可以為STA提供接入功能.
5.3 Mesh 組網拓撲
無線AP之間有備援,解決了無線單點故障問題
紅色虛線:Mesh回傳鍊路;圓圈:使用者接入信号覆寫區
在Mesh網絡,AP之間通過無線連接配接,可以解決單點故障問題。
Mesh網絡的優點包括:
快速部署:Mesh網絡裝置安裝簡便,可以在幾小時内組建,而傳統的無線網絡需要更長的時間。
動态增加網絡覆寫範圍:随着Mesh節點的不斷加入,Mesh網絡的覆寫範圍可快速增加。
健壯性:Mesh網絡是一個對等網絡,不會因為某個節點産生故障而影響到整個網絡。如果某個節點發生故障,封包資訊會通過其他備用路徑傳送到目的節點。
靈活組網:AP可以根據需要随時加入或離開網絡,這使得網絡更加靈活。
應用場景廣:Mesh網絡除了可以應用于企業網、辦公網、校園網等傳統WLAN網絡常用場景外,還可以廣泛應用于大型倉庫、港口碼頭、城域網、軌道交通、應急通信等應用場景。
高成本效益:Mesh網絡中,隻有Portal節點需要接入到有線網絡,對有線的依賴程度被降到了最低,省卻了購買大量有線裝置以及布線安裝的投資開銷。
5.4 室外Mesh組網應用場景:
室外場景一般範圍開闊,通過選取不同的天線,兩台MP 可以相距幾十公裡實作網絡互連。
是以,Mesh 技術可以用于跨建築物或者跨區域的資料傳輸,解決了有線網絡部署受施工條件限制,以及部署成本高,靈活性低的問題。
是以Mesh 組網适用于校園、種植園、山區、高樓等場景中。
注意:室外場景中的障礙物主要為樹木、高大建築物等,如果傳輸距離很遠,還要考慮地球的球面弧度, 是以實際組網中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用和安放天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