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變現從種草開始,種草從朋友圈開始

我說每天發5條朋友圈的時候,會有人問:為什麼是5條?3條、6條行不行?

發朋友圈,當然不是為了發滿5條。

每天5條朋友圈,最終目的一定是落在個人品牌和變現上。

說得再俗一點,變現,才是成年人的正經事。

之前我在《你發的朋友圈,根本沒人看》裡寫過,你在朋友圈,要不斷去表達“你是誰”、“你在做什麼”、“你在想什麼”。

而具體到朋友圈變現的内容,其實就是在朋友圈做“種草”。

“種草”這個詞,應該不陌生了吧?它要達到的目的,是長久地在使用者心中植入對你和産品的印象,等到使用者有需要的時候,你就會成為他們的首選。

你可以圍繞這個架構來寫:

變現從種草開始,種草從朋友圈開始

下面,給你四個公式,搞定朋友圈種草文案。

— 1 —

銷售日課:把你的産品場景化

描述自己的産品和服務,是一件基礎又高深的事。

說它基礎,因為每個人都能來幾句;說它高深,因為就算同一件産品,不同的表達方式、賣點陳述、場景描述,都會影響最終的銷量。

很多人一開始寫産品介紹,很容易寫成說明文體,比如:

這台吸塵器真是太好用了!充一次電就可以用8小時,機身隻有1.3kg,小女生也拿得動,趕快入一台吧~

這麼寫也不是不行,但要是每條産品文案都長這樣,那你的朋友圈真是活廣告了,長此以往,使用者一看到你的朋友圈,就會習慣性地刷走,反正是廣告嘛。

要達到種草的效果,産品/服務介紹類的朋友圈,一定要關聯到使用者的真實場景。

種草公式一:真實場景+解決方案+效果+情緒。

比如那個經典的文案案例:“怕上火,喝王老吉”,用的就是真實場景+解決方案的公式,簡單明了,深入人心。

寫産品文案,就是不斷地去拆使用者的真實場景,拆到一個個具體的點上。

還是拿吸塵器舉例子,它的場景可能是快速收拾好地闆上的貓毛,可能是緩解習慣彎腰掃地老媽的腰痛。

通過描述具體的真實場景,你的産品介紹就會顯示出“使用者思維”,專注為使用者解決問題。

— 2 —

講好故事:好奇是人的天性

講産品故事,一定是圍繞人來寫。

比如很多微商品牌,都會講創始人一開始是怎麼普通,通過怎樣的機緣巧合,抱着怎樣的初心,開創了一番事業。

就像那條很火的短視訊标題,“一個普通女孩的十年”,講的就是個人的成長奮鬥史。

甚至有一本書,書名就叫《故事》,教你如何寫故事。

寫産品故事、制作/采購過程的朋友圈,可以用我上一篇文章裡說的,“故事+心情+感悟”的公式,也可以用這兩個:

種草公式二:提供價值+稀缺性+推薦。

變現從種草開始,種草從朋友圈開始

比如風筝老師的這條朋友圈,就突出了這場直播帶貨跟品牌方磨了低價,給大家掙了實惠。

種草公式三:before+after+價值點。

還有個很經典的種草文案,美妝廣告看過吧?before&after,突出使用産品/服務後的變化。

變現從種草開始,種草從朋友圈開始

— 3 —

使用者曬單:使用者說好才是真的好

在朋友圈發使用者曬單,不光考文案功底,還考你的情商。

很多人發使用者曬單,就是截個好評圖,再誇一下自己的産品。

其實,真正的好産品,由使用者來定義就足夠了。

那你的文案寫什麼呢?

種草公式四:使用者畫像+個人感悟+感謝語。

變現從種草開始,種草從朋友圈開始

發使用者曬單的文案,是在表達“誰和你的産品同框”,什麼樣的人使用了産品、你對ta的評價有何感想,這樣的真情流露才會引發共鳴。

— 4 —

發朋友圈,就是推送你的人生

我這兩篇文章,都用“公式”總結了發朋友圈的方法,可以在你剛起步發圈的時候,給你一些思路。

但公式背後,是人心。

送你一句話:

你發朋友圈,就是在推送你的人生。